令生命飞扬的美术课堂
2009-06-18吴雪清
吴雪清
2008年6月11—12日,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评比研讨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观摩课和专家点评的形式呈现。其中的12堂观摩课犹如12首不同的歌,演奏着不同的曲调,使我经久地回味,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听课研讨活动,我感觉到高中美术教师都在认真实践新课程的理念,认真研究高中美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大胆进行教学实验,同时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如及时引导学生用美术方式来表达对时事(四川地震灾难)的关注与表现,使书本知识生活化、具体化。这次活动是高中美术教师学习、交流的极佳机会,12堂课各具风采,不能一一道来。下面我针对其中印象较深的一课谈谈体会,如杭州二中分校许剑春老师上的《如传世的青花自顾自美丽——青花瓷器初识》一课,在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又很好地落实了学习任务。现在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本堂课进行分析。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进入课堂后,先设计让学生从各自的课桌里寻找青花瓷片的活动来导入课堂情境,由此引发师生讨论,自然亲切地引出课题《如传世的青花自顾自美丽——青花瓷器初识》,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学生在探究青花瓷时,时而疑惑、时而顿悟,教师则时而赞许、时而期待,从而有效激发起学生积极求知的欲望,显示出了较高的思维和探究潜力,体现了“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新理念。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
本节课中学生的鉴赏与实践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青花瓷的解读,还是对青花瓷的材质、色彩、造型、装饰的感悟,都不是由教师直接传递、告知的,而是利用多媒体、实物、触摸等手段帮助学生去感知、去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拥有充分的鉴赏权和发言权,教师自始自终没有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只是在教学的组织上作了适当引导,教师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开发者与欣赏者。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都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对青花瓷的拍卖情节上,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交流、争辩和探讨,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演练场。
三、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励、唤醒与鼓舞贯穿课堂始末,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唤醒他们学习的自信。
教师利用音乐欣赏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体验法,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如留给学生亲自动手用青料体验创造青花瓷图案的时间,过程又是在老师不断地鼓舞与激励中进行,而且整个过程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比如在学生描绘图案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平等、鼓励的话语营造出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点拨、热情鼓励,使学生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实践证明只有处在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情绪高昂地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四、利用多主体评价,尤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新课程提出开放式教学思想,提倡多元化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生自己获得求知的方法。”本堂课学生亲历了一件艺术品的创造过程,最终产生了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学生自主完成自做作品后,又给学生一个集中的壁架展示空间,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能被人欣赏,而且采用学生上台作自我评述与互评的方式,同时也得到了老师的赏识评价,学生的劳动得到了尊重和肯定。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了学习艺术、创造艺术品的信心。在放置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他们想放的位子上,这虽然是个小小的细节,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自主意识再次得以强调和尊重。在教学中,老师能准确把握住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捕捉到学生创作和行为的闪光点,充分尊重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行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教学评价完全以标准答案和考试分数为衡量标准,而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25位学生制作了25件不同蕴意的青花瓷作品,课堂中学生参与意识强烈,这一切都是教师运用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评价的结果。开放使学生拥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使教学多了一份主动,多了一份生动。
以上仅仅是我对其中一节课的片段分析,我认为对普通教师来说,听课活动是帮助自身认识、掌握教学规律的“教学现场”。不少青年教师正是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来真实、直接地认识教育教学规律;通过教学“专家”、先行一步的“同行”的示范和“表演”,学到在书本上、教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能较好地解决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现实问题,对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较大。让学科带头人上“观摩课”,让教坛新秀上“特色课”,可使普通教师经常处在“以人为镜、借鉴提高”的教研观摩环境中。这种观摩型的活动具有可学性与可比性的优势,参与面广的特点,深受教师的欢迎。本次教研活动除了各具特色的12节课外,还请浙江师范大学的李力加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钱初熹教授作了课后的精彩点评,这种采取观摩课加专家点评的形式,让与会教师收益匪浅。
有人说:“听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认为这次的研讨活动只给了献课者“表演”的平台,而忽视了给观课者与之对话的平台。如果能再增加一些时间,让献课者说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及上课后的感想;让观课者思考与总结,总结这节课的成败得失,提出自己的评价,以达到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相互学习互促共进之目的,那将更加完美。当然,这次的省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评比暨观摩研讨会是非常成功的,我希望能有更多这样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