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

2009-04-29柴旭东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1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比较对策

柴旭东

摘 要: 创业教育是今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各国的教育机构及教育学家都在围绕这个主题研究创业教育的理念、机制和方法。通过对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创业人才培养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三国创业教育的特点、模式和结果,在此基础上,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入手,采取打造社会环境、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创业教育、组织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覆盖创业全程的资助体系等措施,有助于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创业教育,解决创业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创业教育; 比较;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09)01-0085-08

近年来,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业教育不仅在理念上得到了认同,在实践上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创业教育既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又是对社会现实需求的积极响应。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体制相对滞后的矛盾、人口巨大基数与环境生态的瓶颈、可持续发展要求与知识能力素质的不足等原因,对于培养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创业教育从注重形式引向注重实效,成为中国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创业教育是来源于国际的新思想,因而有必要加强对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为我们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及背景出发,通过对中美印三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正确理解并合理吸收其创业教育的经验,为我国服务。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背景

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大学和社会的合作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多渠道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观念进一步转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使得创业教育研究成为当前热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目光。

创业(enterpreneurship)就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创新型组织(或者组织网络)的过程。在第三本“教育护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创业教育”就是对如何创业而开展的教育,重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创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教育接近于创新教育, 指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教育;狭义的创业教育则与职业发展和自主创业联系在一起,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阐明了在高等教育阶段推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深化和拓展就业教育范围,使大学生具有从业和创业双重能力,促进充分就业。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角度对创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创业教育之所以成为引人关注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就业主渠道。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以高科技为主导、运行机制灵活、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不仅支撑了各国经济的增长,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在美国,雇员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雇佣了53%的私人劳动力,占有47%的市场销售份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1]。在OECD国家,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创造了60%-70%的总就业和55%以上的GDP。在中国,到2006年底,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达430多万户,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交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吸纳了75%农村转移劳动力[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指出:“中小企业创造了本地区大多数的就业,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脊梁骨。”[3]中小企业在引发经济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自主创业成为许多人就业的首选,创业教育随之发展起来。

第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就业不充分的矛盾直接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开展。随着民主化和教育公平理论深入人心,获得更高层次教育机会是人们的普遍心声,许多国家都经历或正在经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样,不光是人口素质很高的英国、日本,就是在人口素质总体水平还较低的中国、印度,同样出现了大学生失业问题。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已引起高度重视,其中创业教育被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提出,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

第三,商业社会的成功人物成为学生的人生偶像,追求自我实现和个性的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就业模式,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思潮为创业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马云缔造了阿里巴巴,他们创造了神话,也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上世纪90年代末,学生创业热潮登陆中国。根据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对1 500多位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有创业打算[4]。在西部地区的调查数据也反映了这个趋势。

为此,许多国家首先是把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就业政策来认识和执行,目的是把毕业生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寻找工作转为创造就业机会。许多国家认为再就业培训并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增加就业总量,再就业培训才具有实际价值。于是,创业教育成为再就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延伸到了大学。其次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改革方向。1999年6月欧洲大会主题“企业家独立性欧洲教育的一个目标”直指创业教育,提出教育需要企业家思维,必须在中小学时期就鼓励企业家式的思维;学生和教师必须更好地了解企业家的独立性,应有更多的机会创办企业;学生最好通过创业的实例来进行实习。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种能力,特别要培养自主就业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增强自我就业能力。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二、中、美、印三国大学创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情况

20世纪70年代,认为大型企业才是经济支柱和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观点受到质疑,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而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民族性格使创业教育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纷纷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据统计,1977年美国仅有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与创业有关的课程,而1999年达到1 100所左右,到2005年初有1 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结构。

1.政府支持创新,为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风险投资机制十分完善。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创业投资基金,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风险投资事业的繁荣,也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基地和经费保障。美国政府还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基金来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如国家创业教学基金、kauffman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均提供经费赞助创业教育竞赛,奖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

2.大学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美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创业学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创业教育内容已涵盖从初中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如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在规划中将创业教育摆在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该校商学院院长亲自兼任创业教育中心主任。百森商学院的立校之本就是创业教育,并和伦敦商学院共同承担一年一度的“全球创业观察”(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项目等活动,GEM是研究全球创业活动、发掘创业驱动力、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项目,1997年由两校启动,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项目。

3.形成了具有良好创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从事创业教学及创业实践体验。很多大学教授有创业的经历,对创业实践、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有良好的洞察力。教师的创业实践主要通过模仿进行,如实际从事设计店面、寻找店铺、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进行广告等活动,体验创业活动,使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同时吸收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社会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研工作。如英特尔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格罗夫就担任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兼职讲师,每年秋季讲授1—2门课程。资深兼职教师的加盟,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4.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大多数院校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如百森商学院设有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外延拓展计划,课程分为公选课程与核心课程。公选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内容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及社会分析六大领域,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核心课程体系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个部分。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模块组成,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详见表1和表2[5]:

5.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多样化。美国很多大学设有创业中心,主要功能是把师生的研究成果转移给企业。如卡尔加里大学教师在1970年到1995年间创办了124个企业、25个非营利组织。高校创业教育机构种类很多,有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外延拓展计划;创业家协会,由杰出创业家组成,参与教学,为创业提供资金和捐助;智囊团,由外聘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就创业教育提出建议与措施,发挥咨询与外联的作用;创业研究会,召开学术会议,出版论文及相关资料;家庭企业研究所,负责开设家庭企业讲座,举办家庭企业研讨会,颁发杰出家庭企业奖,帮助家庭企业快速成长并成功把企业交给下一代。

6.科学的评价体系。随着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其评价体系也变得日益重要。为了评估大学的创业教育项目, 威斯帕(Vesper)提出了评价的7个指标: 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毕业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包括举办创业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期刊)。《商业周刊》等杂志也先后对大学创业教育进行年度评估。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的运作,增强了高校间的竞争,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印度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特色与问题并存,根据《2002年印度年鉴》,印度有大学259所,中央直属大学16所,准大学49所,各类学院11 089所,在校生741.8万人。到2005年,附属学院已达17 625所,容纳全部大学生的90%[6]。印度在独立后几十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失业人数的上升,出现了大量的“受过教育的失业者(the educated unemployed)”[7]。据统计,大学生失业数在1977至1978年度近70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2%;1982至1983年度上升为140多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5%。从学科看,文理科毕业生占70% ,其中文科生超过40%。相比之下,修习专业学科以及教育、法律等学科的失业比例低得多。如在1984至1985年度,文科生失业率达46.78%,理科为20.17%,教育为9.41%,商科为18.20%,工程为1.47%,医学和农业分别为0.97%和1.73%。印度政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的大学也采取了一些对策,但总的效果并不明显,失业问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大学生。

1.国家鼓励开展创业教育。政府较早就鼓励学生“自我就业”。印度《国家教育政策》提出:从鼓励学生考虑生计的另一种选择形式“自我就业”的目的出发,企业的培养管理制度应通过办班、学位和等级学习来实现[8]。在“职业化”一节中提到:“此外,还要加强职业教育中培养自谋职业能力和从事企业工作的能力、知识和兴趣。”印度科技部于1982年成立了“国家科技创业人才开发委员会”,实施科技创业人才开发计划。其中有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科技创业活动,主要为大学生提供与企业家、银行家以及研发专家交流的机会,使大学生接受创业意识的熏陶,播下创业的种子。

为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大学拨款委员会于1991年11月任命一个小组委员会并提出《第一学位教育的职业化》报告,指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在金融部门支持和用人部门指导下,开办自己的小企业。其次是在试点学校开设职业科目,从而形成自我发展和自立的能力,还为研究生提出了“自我雇佣方案”,即由个人设计或认定某种个体职业,政府为其提供贷款、相应的训练等必要条件。近四分之一的研究生利用了或正计划利用这一方案。为此专家建议要改变金融机构不愿给创业者提供贷款的态度,应在研究生选择职业和确保必要的银行信誉方面提供帮助;教育系统应根据人们的需要而改变,把教育与自我雇佣直接联系起来,确保毕业生与教育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直至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2.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源保障,多是由大学根据自身的条件而开展。印度大学校方认为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基本上由教师组织,校方和政府参与较少。许多大学还成立各种创业社团,积极组织创业和创新活动,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学生创业企业发展,建设包括教师、专家、顾问在内的网络资源, 培育顾问公司、开展技术鉴定,促进和鼓励创业的精神,提供支持服务。如印度理工学院技术孵化器为学生提供从复印机到会计咨询等服务,作为回报学校占有新企业5%的股份。

3.大学创业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印度已有超过100所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即使是著名的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教材大多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例如,加尔各答管理学院把创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有30%的毕业生自我创业。印度理工学院1998年建立的Kanwal Rekhi信息技术学院十分注重创业培养,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成立学生创业协会、举办I2I创业大赛(Ideas to Implementation),培养未来领导者的创业精神。印度的创业课程往往与其他课程整合在一起,如加尔各答管理学院的创业课程归属于管理科目下,而Kanwal Rekhi信息技术学院的创业课程是围绕信息技术开设的,见表3和表4[5]:

4.各大学之间发展不平衡,优秀大学与附属学院开展的创业教育差异巨大。印度大学创业教育呈现两极分化,知名大学开展了较多的创业教育,并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而大量的最需要创业教育的附属学院却很少有类似活动的开展。

印度独特的文化背景、落后的经济基础以及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制约了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一是创业要有宽容、鼓励创新的环境,但印度文化比较保守,印度宗教主张接受现状、相信命运,种姓制度对“下等阶层”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约束。二是缺乏创业的环境,由于印度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制度相互牵制,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基础设施缺乏,使创业成本很高,人们更情愿到工资高和稳定的政府部门或是到国外就业而不是自我创业。三是政府缺乏有效的措施,尽管政府提出要重视大学创业教育,但政府推动乏力。当然,印度私营企业也有一定特色,拥有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如塔塔集团,对创业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印度的创业教育在基层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绩。

(三)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较晚。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第三本护照”,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才浮出水面。之后由于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困难负效应,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创业计划竞赛,之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蓬勃开展,在高校中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各种创业组织涌现,创业教育提上了许多大学的议事日程,全社会都表现出对创业教育的热情和重视。

1.政府重视。首先是政府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999年1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认为实施创业教育、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是高校今后教学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2002年8月,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讨会的举办,充分表明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008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共有466个项目进行了申报,其中以“创业教育”、“创业人才”等创业教育为主题申报的项目为176个,占全部申报项目的37.8%,主要内容是围绕创新和创业教育,各校都提出了不同的模式,多数学校成立以校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配备了较为精干的队伍,提出了各校对于创业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理解,内容十分丰富。

2.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形成模式。经过实践,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形成三种模式,分别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强调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特点是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技术咨询。

3.开始探索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少学校编写教材,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如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为MBA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包括创业管理、创业投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8门课程。中国大学注重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把以创业基础知识系统传授为主的第一课堂教学与创业讲座、竞赛活动等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4.举办学生创业竞赛活动。为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不少大学举办了创业竞赛活动,有的活动还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并设置专门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创业。如2007年11月6日到11日,举办了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周系列活动,华东师大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家以创意产业为主要资助方向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基金总额为1 000万元。上海大学生创业周还将与2008全球创业周组委会举办2008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目的是为了激励年轻人的创业潜能,并促进新一代的创业者的产生。

5.有关机构推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许多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财力,推出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扶持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如上海市杨浦区制订了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财政扶持办法,内容包括:减免大学生创业企业在注册过程中收取的部分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费用,对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金融方面的费用按优惠价格收取,对企业开业后前两年实现的营业收入、销售增值额、利润总额形成的区级财力,给予100%扶持,由区担保中心与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市大学生创业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等[9]。

三、中、美、印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

(一)政府作用发挥程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高等教育属于地方掌管的事务,联邦政府不进行干预。但是借助其发达的市场机制和灵活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美国政府以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市场化策略,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繁荣,从而为创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来源和雄厚的经费保障,并通过设立基金形式来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创业教育,首先从政策上确立了它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动,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于大学生失业问题存在已久,印度政府在中央层面上较早关注了创业教育,并在国家政策中给予创业教育相当的地位。但由于政治体制之间的相互牵制,在实施过程中上下往往难以齐心,出现了一些发展不均的状况。

(二)创业教育体系

由于有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相应的市场机制,美国创业教育的体系是三国中最为完善的,表现在不仅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多、师资齐、课程领先,而且还表现在有较为完备的学生职业指导理论,其中包括了对创业教育的指导,从而使创业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印度大学的创业教育主要沿袭了西方国家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面对大量受教育的失业者存在和人才外流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效果有限,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创业教育还没有体现自己的特色。中国是三国中开展创业教育最晚的国家,经过近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集中体现在形成了三种侧重点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有了很好的舆论环境,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开展创业教育打下了基础。

(三)创业教育课程

在课程体系方面,美国把创业教育视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此外还有作为公共课程的创业教育课程。而中国和印度基本上是在已有的课程体系中,加入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作为补充,以适应那些希望了解并选修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的需要,尽管中国有极少的学校招收了与创业有关的研究方面的学生,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成型。印度还利用其语言优势采取了拿来主义的策略,直接采用英文教材和西方课程,缩小了与西方国家大学的知识差距。

(四)创业教育师资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呈现多样化格局,专兼职队伍结构比较合理,而且教师中不少有从事创业的经历,对创业教育有切身体会。同时资深兼职教师的加盟,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维。中国和印度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建上也参照了美国的模式,但在实际经验和运作上还缺少体验,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五)创业教育活动形式

创业教育最主要的形式不在课堂,而在实地运行和模拟运作,所以目前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都在组织创业竞赛等活动上投入了较多的力量,不仅有校内的活动,还有校际、国内甚至国际的,这些方面出现趋同的特点,当然在组织水平和质量上还存在差异,美国等发达国家引领了创业竞赛活动的潮流,中国、印度等还处于跟进的位置,国际合作的势头正在显现。

四、对我国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离不开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教育部门、学校的联合行动,通盘考虑。

1.全社会要营造鼓励进取、富有灵活、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氛围。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鼓励学生不走寻常路,因此要用不寻常的观念指导、要求学生,否则经过创业教育在学生心里很不容易燃起的火焰,一到现实世界就会熄灭,转而继续做受家长和老师安排的乖学生。所以在课程设计、创业实践、资助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要树立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大胆走出第一步。

2.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由于各校先天条件、地理环境、学科设置等不同,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需要突出特色,有所不为。如中西部地区学校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社会资源支撑,开展高科技创业实践活动比较困难,但可以围绕地区经济发展热点发展一些资金需求小、实用性强的项目,如农业领域技术服务、加工行业的价值提高等。人文科学集中的学校可以在创意、策划等行业寻找突破,而工科院校可以集中精力于技术生产手段的运用提高,等等。总之不能只盯住信息、生物工程,要尽可能将所学与创业结合起来,脱离本专业而成功创业毕竟是个案。

3.重视教师的创业实践,采取校内外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实际经验的问题。创业教育对于大学是全新的问题,它既有传统教学的形式,但更多的是实践,而目前大学教师所缺乏的是实际经营和管理经验,这样难免纸上谈兵。同时,创业教育在实施阶段需要大量指导教师也使学校难以储备如此数量的教师。所以在学校建设一支精干教师队伍的同时,要从社会上吸收一大批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创业实践阶段的指导,同时为学生拓展社会关系提供平台。对于社会兼职教师,可以采取经济报酬和社会名誉相结合的办法降低聘用成本。

4.将创业教育资金支持的范围从在校延伸到毕业后一段时间,形成在校教育、毕业实践相连通的体系。创业艰难,大部分学生并不把创业作为首选,他们会先找工作。根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开展的上海高校青年创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1.2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先就业后创业”,而认为“应当先创业”的仅为1.12%[10]。导致学生创业信心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人脉和好的创业理念。近年来,国家为了减少就业压力,鼓励毕业生创业,并给予经济和技能帮助,高校涌现出一批未毕业就创业的“学生老板”,但这些政策主要惠及在校生,如《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华东师范大学分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规定,本基金“面向本校、应届毕业生、在读硕士、博士生及其所创办的企业” 。这样在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支持与学生冷静思考之间形成一个时间差,学校希望在校生及毕业生创业以部分缓和就业压力,而学生希望积累经验再创业。当然,社会上也有其他的创业支持项目,但是一旦成为某校的学生,就永远打上了它的烙印,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评价同样是大学社会声誉的重要指标。所以,可以将支持范围扩大到如毕业两年内的学生,而学校参股资金可以参加分红,同时要求其创办的企业招收一定比例的本校学生,这样可以放大就业吸收的能力,把资金用于更需要支持的学生,从而把好事办实。

5.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社会各种帮助手段,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支持创业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已推出了不少支持创业的项目,但一方面限于经济实力规模还不大,如山西省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基金人民教育基金会每年投入仅100万元,地方政府的支持也仅限于减免工商、税务登记费用,对于急需的启动资金、银行贷款却无能为力,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也缺乏风险资金。另一方面已推出的主要面向社会人员的创业项目,大学生了解很少。学校可以对这方面的政策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知道如何享受有关政策,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社会资源,为他们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牛长松,菅 峰.创业教育的兴起、内涵及其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5-29.

[2] 李 娜.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半壁江山”[N].文汇报,2007-12-17(16).

[3] 李 新.中小企业决定国家命运[N].文汇报,2007-12-17(16).

[4] 市劳保局发布青年创业状况调查 六成大学生有创业打算[EB/OL].[2007-11-20].http:∥epaper.jfdaily.com/jfdaily/html/2007-11/20/content_91712.htm .

[5] 陈浩凯,徐平磊.印度和美国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比与中国创业教育的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9):45-48.

[6] 徐 辉,季诚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9.

[7] 易红郡,王晨曦.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对策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71-76.

[8] 张双森.印度科技与教育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98-301.

[9] 大学生创业企业财政扶持办法[EB/OL].[2007-12-20].http:∥www.stefg.org/chinese/newsroom/news62.htm.

[10] 因缺乏人脉和创业理念 上海九成大学生认为应先就业后创业[EB/OL].[2008-01-15].http:∥zaobao.com/zg/zg080106_505.shtml.

(责任编辑 朱漪云)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比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