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如何教育管理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新一代

2009-04-29田建国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1期
关键词:访谈学生管理高校学生

编者按: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校从最初培养的1977、1978级学生到现在刚刚毕业的2007、2008级学生,已经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优秀青年。昔日的株株幼苗,今天的社会栋梁,离不开高校教育管理的沃土,离不开老师像园丁似的辛勤浇灌。30年后的今天,校园里依旧是一张张年轻稚气的笑脸,不同的是,他们出生成长在八九十年代,生活状态、思想状态都与30年前的大学生不可同日而语。高校教育管理者如何看待他们?如何教育管理他们?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专访了山东省高校工委副书记、国家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田建国教授,请他畅谈了高校对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田建国教授的观点切中肯綮,宏论感人。

摘 要: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尽管他们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通过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的塑造,将他们培养成才,是完全可能的。正确分析这一代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评判。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管理中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成功因素。

关键词: 高校学生;学生管理 ;改革开放; 访谈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09)01-0001-05

田建国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常年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跋涉,每项工作都离不开“教育”两字。他尤其乐于与青年学生交朋友,时常扎进青年学生群体,倾听他们对生活、人生、社会的理解,了解他们思想的起伏、意识的流动和价值追求的走向。在田建国的书房里,珍藏有几百封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全国五湖四海高校学生的信,从泛黄的手写稿纸到清新的激光打印稿,田建国把他们视若珍宝,全都装订成册,仔细阅读,耐心梳理,每信必复。有时一封几百字的来信,他要回复洋洋洒洒数千言。难怪许多学生都和他成为忘年交,称他为人生路上的向导。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田建国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别人分享思想的芬芳,他曾在国内众多高校演讲。聆听过他报告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好像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人格的升华,一次心灵的飞翔[1]。”近年来,他发表论文28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赢得了大批读者,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本刊编辑部主任陈燕趁2008年11月 15日本刊第一次编委会之际, 专门采访了田建国教授,就高等院校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后成长的大学生、如何做好新一代大学生的管理问题, 请田教授谈了如下见解。

一、要正确评价新一代青年学生

问: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是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的一代,社会上称他们为“80后、90后”,经过去年抗震救灾的考验和奥运会青年志愿者的服务工作,青年学生群体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与问题,如最近发生在某高校学生对老师的暴力事件等,您是如何看待这些青年学生的?

答: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次抗震救灾不仅使当代青年一代的精神和灵魂经受前所未有的激荡和洗礼,也直接检验了学校对学生管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青年学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当前,我们既要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作为青年思想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也要反思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正确把握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方向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灾难是一所学校。以前,人们曾对“80后、90后”一代颇为忧虑,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他们,有人用“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也有人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然而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从护卫奥运圣火传递,再到四川抗震救灾,他们正在改变我们的眼光。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危难扑面而来的时候,爱让他们的心更加贴近,责任让他们更加坚强,信念让他们无畏前行。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升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友爱、互助、进步”,他们在展示现代志愿精神;“立足岗位、刻苦学习”,他们在为爱国主义增添理性厚度;“中国加油,汶川加油”,他们在表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他们开始承担社会责任,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高涨的爱国热情,开放的宽容胸怀,深沉的忧国忧民意识。

正确分析这一代青年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应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评判。这一代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他们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受者,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亲历者,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通过抗震救灾,我们看到他们由个体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由独自享受走向同甘共苦,由自我中心走向自觉担当。他们在社会转型中长大,在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己奋斗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生活,在市场大潮中承受谋生、就业的风险压力。他们主体意识强烈,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欢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选择真知。在越来越开放的现代社会,政治需求更加现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成功需求更加强烈,社交需求更加广泛。政治观上,从怀疑走向理解,从激情走向理性,从淡漠走向担当,政治认同,理性爱国;价值观上,从偏激走向理智,从跟从走向选择,从时尚走向务实,善于思考,理智务实;人生观上,从依赖走向自立,从自恋走向自觉,从脆弱走向坚强,乐观自信,自立自强。

这一代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他们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他们有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他们有敏锐的心智。但这还远远不够,他们还需要健全的人格,高校同社会、家庭、中小学校一样也应承担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任务,即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就是要学会淡泊、学会宽容、学会执着、学会自律。你所提到目前高校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多数是人格塑造中的问题,因此,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首先应当教育培养青年一代的健全人格。我相信年青一代在社会化过程中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会逐渐成熟起来,我们的民族能凤凰涅槃,从千年积弱中崛起,我们此后的每一代人也会不断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错误,将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发扬光大。

二、要树立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理念

问:高等学校与其他组织的管理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是因为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并在此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又在影响和制约着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在这么多复杂的因素中,您认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在高校管理中如何实现这一核心理念?

答:我认为,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应从过去管理人、束缚人、约束人转向为了人、尊重人、解放人。以人为本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源点。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自身建设水准。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现代人的自我尊严、自我价值不再需要外来肯定,也没有统一价值尺度,更不是用金钱标准来衡量的,而是人的自我认同、自我体验、自我实践。所以,我认为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核心理念。

要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青年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责任。管理是引导,不是去左右;管理是影响,不是去支配;管理是感染,不是去教训;管理是解放,不是去控制。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人性的唤醒和尊重。真正的管理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美好,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同学间友谊的纯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

学生管理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量和博大的精神力量,主要目的是让人体验生命过程,感悟生命价值。管理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支配思考方向,理性决定思考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无论现代管理手段多么先进,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现代管理要用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将外在规范要求内化为思想品格。

学生管理工作要认同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尊重他们、为他们服务。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仅要掌握学生的群体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不仅要把他们看作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力主体,还要把他们看作能动的、有创造力的行为主体,真诚关爱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青年发展需求出发,把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帮困育人作为人生指导的重要内容,把教育着力点从消极防范和控制转向积极引导和真诚服务上来。现代管理要把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与尊重个性结合起来,把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结合起来,把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结合起来。用科学管理指引人生,用人性化管理思维认识世界,用和谐管理方式处理问题,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育他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

三、要明确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任务

问: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师,作为高校学生,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中个体化程度比较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师生间协调配合形成统一目标,更好的发挥组织优势、综合优势。在这其中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 管理是人类生活特有的现象。管理通过组织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收到个人单独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并通过配置资源,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管理可以说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高校的学生管理是通过辅导员队伍、专业教师、学生社团等一系列组织来实现的。我认为这些组织对学生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从过去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过去的社会本位转向青年个体本位。现代管理要充分尊重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一定包括自我价值,但绝对不能代替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它表现为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马克思讲,“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等反对利己主义。无论是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马克思这段论述颇具现代眼光。高校管理的实质是造就社会的先进主体,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这需要人的自觉参与,主动学习、实践、感悟、体验、反思、修炼。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不只是对客体的灌输。管理是社会发展的组织化要求,也是青年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因为任何管理只有转化为自我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的效果。自我管理同样可以培养青年的创造力、竞争力、判断力、亲和力以及独立人格。

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有理论和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管理知识。管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验的总结和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和原则。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不仅要靠理论靠原则,还要靠人格魅力、灵感和创新。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有许多创新的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和借鉴,如学习环境管理、课程改革管理、学生社团管理等。

四、在学生管理中要突出思想理论教育

问:目前,我国高校都开设了思想理论政治课,您认为这门课程对学生管理可以起到哪些作用?怎样使政治理论学习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地引导作用?

答: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是必要的,因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青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我们党只有在理论上赢得青年,才能在政治上赢得青年。思想理论决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政治方向,也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价值尺度。从世界观层面看,理论作为解释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掌握一种理论就是掌握它的思维方式;从价值观层面看,理论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接受一种理论也就认同了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从人生观层面看,理论作为一种人生指南,信仰一种理论就接受了一种生活态度与方式。理论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关键是转化为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升华为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灵魂,是制高点,是方向,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青年思想教育就是空壳,流于形式。

突出思想教育,需要不断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坚持辨证系统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善于从总体到具体,既全面阐释基本精神,又用经典事例说明一般道理,善于从历史到现实,既讲清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又深入分析历史背景,讲明发展过程和来龙去脉。始终贯彻“三贴近”原则,深入了解青年所思、所感、所盼,找准我们想说和青年想听的结合点,变抽象为形象,变概念为具体,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五、对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

问:有人认为一些高校发生某些轻视生命的学生自杀事件或暴力事件是由于管理制度、法制建设薄弱,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应该去建立良好的校园教学秩序、生活秩序,进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员。您认为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目的只是这些吗? 如何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答:我认为高校教育管理学生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公民。教育的目的不是在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包括我们对世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教育所要聚焦的目标,就是为青年立德、立业。立德,就是教育青年形成诚实、守信、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善于接纳他人和他人合作等基本的道德素养;立业,就是培养青年形成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的能力和勤奋学习的品质。现代公民应在性格、气质、意志、心理、欲望等方面和谐统一。现代公民素质包括:对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国家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公共准则。我们要根据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推进教育思想转变: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不仅要重视思考什么,更要重视怎么思考;不仅要做什么人,更要重视怎样做人。把专业教育提升为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提升为能力教育,把能力教育提升为品格教育,引导青年崇尚真理,追求卓越,刻苦勤奋,远离浮躁。要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在学生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健全人格教育

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外在表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格现代化,而人格现代化的核心是人道德素养的现代化。健全人格必须是传统理想人格的道德、理想、情操、信念和现代人格的独立、自由、民主、诚信意识的统一。当今世界和价值观变化迅速。健全人格教育是迎接迅速变化所作的最好准备。一旦放松对人格塑造,就会迷失自己,随波逐流,不会承担对民族社会责任。

(二)深入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高层次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主要依靠文化积淀。文化,根本在化,内化、融合、升华、超越,把正确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到人的灵魂。人生道路能否走好,取决于人的素质。文化素质对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民族复兴说到底是文化复兴,人生成功说到底是文化的成功。人文素质教育重点是教会青年精神成人,在价值根基上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开展社会责任教育

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民族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事业;人丢掉什么都可以,但不能丢掉志气;人忘了什么都可以,但别忘了自己的父母,别忘了国家。积极引导青年从对自己负责做起,养成对自己的信心、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爱心、对祖国的忠心,自信自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心系社会,胸怀祖国。

(四)进行生命伦理教育

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学习生命伦理教育在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以普适性的公平原理来处理人类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道德砝码来平衡人与自然环境在主体位置上的冲突。树立关爱自然、关爱他人、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生态道德良知。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端。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这都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邢兆远 , 张兴华. 田建国和青年学生做朋友[N].光明日报,2007-10-03(3).

(责任编辑 东 彦)

猜你喜欢

访谈学生管理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研究
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医疗保健:一个定性分析的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