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和谐构建

2009-04-29沈雪妹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

沈雪妹

摘要: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高校中最亲密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联结、情感联结和利益联结是这一关系的存在形式,同时显性的利益冲突与隐性的意识形态的冲突是另一种存在形式,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呈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高校辅导员应准确把握这一关系的复杂性,有效调节,妥善处理,构建和谐关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思想政治联结;情感联结;利益联结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09)06-0076-04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比以往显得更为艰巨,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校自1953年率先在清华大学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一直把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再一次重申了高校辅导员建设的重要性,使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及如何真正有效地构建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现实入手,从而探寻处理这一师生关系的方法。

一、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时代特征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是高校师生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工作最直接,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构成及和谐态受多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功利性对关系互动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追求高效率、高产出以解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仍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不断提高工业化、技术化程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略。教育属于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尽管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但其实现的过程和目的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的需求,具体体现在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评定和使用的标准化等方面。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应对现有的竞争状态,学习能用于当今社会的知识与技能,但要注意避免有时过于现实、急功近利,甚至影响到意识形态领域,使理想、信念的追求也物质化了。

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常会发现社会主流意识、政治价值的宣传在学生中所引发的共鸣远不如对学生的切身利益的关注,于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学生共同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现实,共同忧患学生个人的就业、前程、出路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而教育者应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己任,辅导员应塑就大学生的理性,在现实中培植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教育者的终极目标。因此,辅导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清除功利的负面影响,不断调节互动的方式、方法、方向。

(二)后现代思想使“对话”成为关系互动的主要形式

后现代思想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中,其从人文主义价值立场出发,对现代化过程中人性、价值和意义世界的失落充满了文化上的忧虑,它倡导对知识权力的超越、意识形态的解构或终结,崇尚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强调各种各样的差异性。这些观点与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反叛、自主、特征化需求相一致,正好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其意识流一经传入就被大学生所吸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形态、意识形态与大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其行为方式,关注自我、标榜自由成为大学生受后现代思潮影响所产生的特征表现,他们关注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同时不愿接受教育中的训谕。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中,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充分尊重,实施双向的“对话”。此时,辅导员所拥有的公权力和职务威信在教育和管理中退到了次要位子上,辅导员角色光环的消失,让他们在学生面前变得更为真实,其自身的不足也极易被学生察觉到,由此,在关系处理中的双方需要不断地调适,两者间的共同学习和提高同时成为“对话”后的必修课。

(三)家庭、社会的介入使关系趋于复杂

当今,“学校不再是象牙塔”已成共识,学生从象牙塔中被解放,这有利于他们较快地适应社会、加快成长,但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发现,学校长期的苦心教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抵消,学校最好的教育因为得不到家庭、社会的合力,成效不足以彰显,只能事倍功半。于是高校提出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学生立体教育体系。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面对与学生相关的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学生的关系网中可能会有大量的关系需要辅导员围绕学生成长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去协调。家庭、社会层面的介入也可能让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渗入更多的人情世故。可见,家庭和社会的介入往往会使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复杂化了,给辅导员有效、恰当处理关系带来了难度。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形式联结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是最亲密的师生关系,双方的交流最多、联系最多、工作关系最直接。这种状态的呈现是由其存在的特殊形式所决定的,两者关系的存在形式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思想政治联结、情感联结、利益联结。

(一)思想政治联结

思想政治联结是关系中的主要形式,由辅导员特有的角色定位所决定。我国自1953年起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实行辅导员制,辅导员角色定位在以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受学校委托,直接面对学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辅导员对学生而言就是直接的教育者、领导者,学生成为受教育者、被领导者,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在思想政治层面的交流和碰撞是连续的、随时发生的。高校辅导员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语言,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热点、困惑,从而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情感联结

情感联结是辅导员和学生双方对辅导员角色的认同。辅导员在正确理解角色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特定位置,明晰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此时,学生就成为辅导员的工作中心,对学生情感的倾注就会自然发生,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学生的需求,包容学生的不足,为学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同时,辅导员会希望学生们喜爱、尊敬自己,会为学生的一点回馈而感动,为学生的点滴成绩而欢呼。学生接受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联结,对辅导员产生归属需要,如对辅导员的依赖、渴望被喜爱和信任都会锁定在双方的关系中。情感联结的状况是辅导员与学生关系良好与否的重要指征,更是实现和巩固思想政治联结的重要基础。

(三)利益联结

辅导员的职级待遇、奖励及荣誉与学生有密切关系。在现实中,学校会通过评定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的状况对辅导员给以相应的评议,另一方面学校对辅导员的考评还包括学生的直接评定,如群众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对学生而言,辅导员与他们的关系更大了。辅导员在履行职责时,学校同时给予了他们对学生的评定权和学生利益获取中的发言权,如推优、入党、获奖、就业等方面。学生在校期间的某些利益是要根据辅导员的建议或裁定而获得的。可见,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利益依赖或联结,而这种联系既可以使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变得亲切,也可以让辅导员和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的最终利益是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辅导员的职责,职责的有效履行才能使辅导员获利。

三、正确处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普遍的现象,是师生双方互动中必然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可以认为是辅导员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情境中由于角色、心理、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不一致、对立和干扰。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处理中的冲突呈现两种主要形式:双方之间权益处理的显性冲突和双方意识层面互动的隐性冲突。

(一)双方之间权益处理的显性冲突

双方的权益冲突首先可表现为辅导员的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之间的冲突:《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要遵循教育的公共性原则,强调集体需要,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此,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了更好地激励、表扬大部分人,检出、惩罚、批评少部分人是常有的事,辅导员为了抓安全、卫生、秩序、纪律可能触及学生的隐私,造成双方的矛盾,甚至纠纷。其次可表现在双方的互评上。在管理中辅导员在不断地发布对学生的评定信息,不同的信息或相同的信息被不同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样是不同的,负性信息会让人不愉快,有的学生在接受惩罚、批评信息时甚至会倾向于用对抗的方式来表现,“你认为我不好,我认为你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对立。

(二)双方意识层面互动的隐性冲突

双方意识层面的隐性冲突首先可表现为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辅导员作为教育者代表成人社会,传授按照预订的教育目的筛选出来的理想文化,以俗成的社会规范、道德为主要内容,而不同于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取的文化,更不同于学生自发性的生活需求,因此不同文化状态的碰撞,必然产生双方在价值标准上的差异。当辅导员用权威来规范、同化学生的行为和观念时,如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往往坚持自己的立场,冲突就难以避免。其次可表现为双方情感的疏远与对立。高校由于大量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辅导员必然减少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频度,辅导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对单独一个学生而言会大量地减少,学生和辅导员的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导致情感的疏远,同时对学生不同个性间的调和力也会下降,加上部分辅导员缺乏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认同感会大打折扣,对抗情绪、消极行为的发生率就会大大增加。

四、构建辅导员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亲密关系的有效建立与运转,有利于教育的顺利实施,而冲突的合理化解与利用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何让关系中存在的动力用于提高教育与管理的成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管理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合拍。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始终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不动摇,但辅导员如何让大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实现教育目标呢?辅导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要说明的是,以人为本绝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喜好,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要加以引导和遏止。

2加强正面情感的调和作用,让教育在和谐态中发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正性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特有作用的喻拟,也体现了正性情感在解决双方关系矛盾和冲突中的调和能力,更是辅导员工作中可以应用的软力量。辅导员要在和学生交往中培植有利于关系深入的正性情感,辅导员首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和学生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同时,辅导员应包容学生存在的缺点,千方百计地寻找和欣赏其闪光点。其次,辅导员应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切实解决他们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各种困难和需要,帮助他们实施成长计划。

3增强关系中矛盾的察觉力,让冲突成为教育的契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依存的另一面——对立是客观存在的,双方的相安无事并不利于辅导员对学生教育的开展,学生的思想改变、价值建设需要有不同文化特别是成熟文化的熏染,温风细雨不能带来强烈的震撼,可能也难以达到思想的明晰和提高。相反,冲突的发生往往是矛盾的表象化,也使观念的差异显性化,观念的碰撞总会产生火花,让冲突合理地发生,有效地解决,减少冲突的消极因素,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

总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处理过程就是辅导员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辅导员应充分发挥主动性,驾驭好这一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体,使双方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