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中祥林嫂眼睛的描写

2009-04-26张志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鲁四鲁镇礼教

眼睛最能表现人物丰富的情感,传达人物最内在的心灵秘密。文学作品中的眼睛描写是肖像描写的中心和灵魂。在《祝福》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主人公祥林嫂眼睛的描绘,表现了祥林嫂这个勤劳、善良农村妇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迫害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文章通过眼睛从四个方面表达了祥林嫂的善良、他人的冷漠、礼教的摧残和她对生命的渴求,下面我从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善良的本性

鲁迅通过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表现了她善良的本性,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时候是“顺着眼”。文章是这样描写的:“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祥林嫂丧夫后从婆婆家跑了出来,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过上幸福的,对生活没有过高的奢望。从这“顺”字可以看出她勤劳、安分的本性。虽然在鲁四老爷接“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的繁重劳动,她的口角边竟然“有了笑容”。婆婆来寻她回去时,她的“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钱都给了婆婆,一文也没有花。同样的描写还出现在她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虽然经历了又一次丧夫,孩子也被狼叼去了, “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但是她还是“顺着眼”。这说明祥林嫂善良纯真的本性没有变,她有着对生活的韧性,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二、众人的冷漠

她再次来到鲁镇的时候,已经是经过再嫁的“不干净的女人”了,鲁镇人虽然还和她说话并叫她祥林嫂,但是对她的音调和笑容都不一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想把自己的悲惨的事情说给别人听,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她“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这一“直”字形象的说明祥林嫂在谈阿毛的事情时完全没有注意到别人的歧视与冷漠。

当阿毛的故事已经被人们厌烦和唾弃,她一开口说 “我真傻,真的”时,人们便打断她的话走开了。这时候的祥林嫂是“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开了”。这“怔怔”和“直着眼睛”表现出祥林嫂的故事在经过人们的厌弃后的无奈心情。她不仅得不到理解和同情,有时人们还会拿她的事情来开玩笑,这时候文章这样描写她的反应,“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祥林嫂有时“一瞥”,有时“瞪着眼睛”,她用自己的眼神来反驳别人对她的冷嘲热讽。从这些关于祥林嫂眼睛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是麻木、缺乏同情心的。作者通过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形象的表现了社会上其他人对祥林嫂的歧视与冷漠。

三、礼教的摧残

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可以说是导致祥林嫂死亡主要原因,和其他所有的人一样,她也认为自己再嫁是和社会对妇女的要求相违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深深印在她的思想中;同时她还相信鬼神的存在。因此当柳妈告诉她来生会被两个男人争夺,应该捐一个门槛来赎清一世的罪过时,一夜之间她的“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这一“大黑圈”可以看出柳妈的话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同时也可以看出封建礼教和迷信对她的毒害之深。捐了门槛以后,她自己认为是一个正常女人了,想在鲁四老爷家的祭祀上想好好干活,却不料得到了鲁四婶“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回答。于是文章做了这样的描写:“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这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眼睛“窈陷”下去说明这次事件对她的精神打击是相当大的,她完全被封建礼教催跨了。这次事件祥林嫂不久就从鲁四老爷家出来了。当“我”见到的祥林嫂时她:“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的精神已经完全跨掉,眼珠的“间或一轮”更能从反面表现出她在礼教的打击下精神失去支撑后内心的麻木和生活的绝望。

四、对生命的渴求

祥林嫂的一生都在做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做一个“做稳了奴隶”的人。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以后,她感觉自己又有了被人看起的权利,又可以在鲁四老爷家里安安稳稳的做工了,这时的她“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有神”说明她又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她要好好的活下去。没想到鲁四婶竟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祥林嫂有一种反抗的精神,反抗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社会认可的。这不仅是在有生之年,即使是她快要死的时候,她也想知道来生是否能够和家人见面。她快要死的时候见到了“我”,她认为我是一个“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的多”,所以希望能通过“我”来了解一下人有没有魂灵,她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和家人团聚,当她见到我时文章写道:“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一“发光”的描绘表明祥林嫂想和自己家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总之,文章通过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充分展示了祥林嫂的善良、他人的冷漠、礼教的摧残和祥林嫂对生命的渴求等不同方面,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从而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作者简介:张志强,石家庄市鹿泉一中。

猜你喜欢

鲁四鲁镇礼教
明清儿童礼教的兴起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从鲁四老爷的“胡子”说起
抓住人物描写的“牛鼻子”
——以《祝福》中三处细节描写为例
试析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祝福》中的三个“剩”
鲁四小姐人物创造目的及艺术效果浅析
悍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