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2017-01-21王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礼教礼仪责任

王阳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学做人”,而“礼”的教育就是在教授我们学做人的规矩,抛去封建礼教中的糟粕,识礼守礼的一些内容是很适宜我们现代教育的。教育学生无论是对天地自然,还是对待父母兄友,甚至是自己,都应学会“敬”“诚”“责”,从内心深处敬爱、诚信,承担责任。要将这些美好的品德传承下去,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班会课、课余活动、专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知“礼”、识“礼”、守“礼”的教育,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濡下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关键词]礼教 待人以敬 处事以诚 责任 礼仪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83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礼教指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而我们平常谈起它也往往愿意在它前面加上“封建”二字,以强调它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里框定的不可逾越的“君臣父子农商”的关系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教的文化仅仅指这些吗?在新的时代下,我们重新审视“礼”文化,是否可以挖掘出礼教中适宜现代教育的内容,应用于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

“礼”源于祭祀,进一步演变成一系列重要场合的礼仪活动,即所谓典礼。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政治的需要,“礼”引申为正式的制度体系,也就是“礼制”。礼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我们其实可以把它看做人与人、人与万物交接时的伦理规范。人与人和睦相处、彼此恭敬、相互尊重的精神;人在自然中、社会里遵守规则的行为;人精神成长中的向善、仁爱的品性,这些都是“礼”的真正内涵,也是我们在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精神。

“不学礼,无以立”,那么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礼”中有哪些借鉴呢?

一、从传统文化中借鉴“礼”

首先是“敬”。古语讲“待人以敬”,不论是对待老师父母,还是同学朋友,有了真诚的情感和尊敬的情谊,就少了很多的矛盾纠纷。我们看到很多校园暴力和家庭纷争,都是源于心中没有敬意和爱意。中国古代是非常讲求尊师重道和敬重父母的,“曾子避席”“程门立雪”“鹿乳奉亲”等故事都让我们了解到,对师长的尊重和敬爱是人应该做到的基本礼仪。现代社会注重个性的展现和平等的交流,但是青少年对平等和自由的理解往往有失偏颇,他们更注重自我的精神世界。如果我们用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敬”的礼仪规范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世界有“敬畏”,对父母师长有“敬爱”,对同学朋友有“敬意”,内心的谦逊会让他们得益一生。

其次是“诚”。“诚”的含义,就是真诚,诚信。人与人交往,不仅要表现“敬”,在内心更要真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为人真诚,无论是对待别人、对待自己都是诚恳而实在的,这才是为人之根本。古代“曾子杀彘”对子诚信,“晏殊识题”对人诚信,季布“一诺千金”传美名,孟子所说“舍生取义”诚于己,这些古代君子的“诚”更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诚恳。为人“诚正”,小到班级、家庭,大到学校、社会,才会是“正气”满满,“正能量”十足。教育学生诚信,不仅仅是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更应是一种思想纯粹、敢于表达、信守承诺的品性。

最后是“责”。“处事以诚,待人以敬”会让学生变得文质彬彬,和善友爱,可是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真正君子的修为之重还应当谈到的就是“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处江湖之远的贤士仍忧心国家兴衰之事。现代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上却有一些人有了物质至上的观念,许多人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责任”的教育,而学生也常常认为只要好好学习,遵守校纪校规就万事无忧,缺乏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学生走入社会,也会因此屡屡受挫。从小培养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的精神,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社会和国家的需要。

识礼守礼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对学生进行“礼”的教育呢?

二、对学生进行“礼”的教育的途径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丰富多样的识礼守礼教育活动,如主题故事会、辩论赛、礼仪文明现状调查等,引发学生对“礼”的关注和思考。还可以开展相关的选修课,如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中华传统礼仪课程等,通过文化经典的诵读和讲解、礼仪文明课程的学习逐步加深学生对礼仪文化的认识,在传统文化与礼仪修养、礼仪品质交互作用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和待人处世态度,具备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社交能力。

第二,在课余活动时进行。“礼”的教育是精神层面的教育,不仅在课堂上,更应将触角延伸至课堂下、家庭中、社会上,教师可以将学习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行为布置为活动作业,让学生在与人交往、处事之时运用所学之“礼”,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例如,布置学生在家庭中遵循对长辈的礼仪规范(称谓礼仪、餐饮礼仪、对话礼仪等)的作业,并利用短信或网络与家长沟通,了解完成情况及效果,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在假期安排社会实践,观察人们的礼仪现状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三,在专题活动中进行。学校可通过开展礼仪讲坛、专项礼仪培训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规范的学习,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濡下,感受“礼”的魅力,学习“礼”的规范。例如,在新学期伊始,可以开展服饰礼仪、集会礼仪的相关培训,在母亲节或教师节举办孝德礼仪活动,等等,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礼教。

第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礼”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常言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我们要抓住星星点点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礼教。例如,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起立问候,课间与同学的礼貌交流,物品的有序摆放,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只要我们能从细节关注,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注重“礼”的教育,一定能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

注重“礼”的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如今,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遵从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与过去有所不同,但传统的礼仪文明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能从中挖掘,善于利用,一定可以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礼教礼仪责任
明清儿童礼教的兴起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试析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古希腊私法何以未壮大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