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四小姐人物创造目的及艺术效果浅析
2015-07-12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35000
张 芳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235000)
鲁四小姐是作者女性意识表达的平台,但作者并不仅仅从女性这个角度去描写,而是从“八股取士”这个大的社会背景来描写鲁四小姐,同时还用其父亲鲁编修及其夫君蘧公孙来对鲁四小姐形象的创造进行补充和深化。
一、演大事
虽然鲁四小姐是吴敬梓创造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女性,但是作者却通过鲁四小姐来演绎科举功名这件大事。鲁四小姐与其他小姐不同,“家里虽有几本甚么《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倒把与伴读的侍女采苹、双红们看;闲暇也教他诌几句诗,以为笑话”。她从小学习八股文而且作的特别好,用鲁编修的话说“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奈何她却是个女儿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所以鲁四小姐是一个极具迂腐气、沉醉于“八股文”并且深受科举制度戕害的悲剧女性。
吴敬梓描写鲁四小姐的迂腐气以及醉心于举业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她深受父亲的影响导致人格扭曲这一可怖事实。鲁编修是作者塑造的考取了功名但灵魂反而空虚的儒家士人的代表。他把科举考试看作一切的标准,他认为只有符合科举的文章才是优秀的文章,认为科举之外的传统诗词特别是屈原的《离骚》都不是正经文字。鲁编修因为没有儿子所以要招赘一个做举业的子弟做自己的女婿实现自己的“封翁”梦,他认为蘧公孙是个少年名士和自家门当户对,从而忽视了蘧公孙的浅俗和华而不实。对鲁四小姐的教育更是以一个男子的标准进行,“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因此鲁四小姐相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始终带有她父亲的迂腐气。
《儒林外史》描写的是当时的士人如何沉醉于功名举业,当时的科举以“八股文”作为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很多士人都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读书目的,从而忽视了文人本该具有的安身立命之本,忘记了儒家的真性情、真精神,把做学问与功名富贵结合在一起,失去了做学问的真正目的。对于这篇文章的主旨闲斋老人在为《儒林外史》作序时就写了认为“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吴敬梓的好友程晋芳说它“穷极文人情态”;建国后的学者大多着眼于它对功名富贵和科举制以及科举制度下那些丑陋世人的嘲讽。
因此从作者对鲁四小姐的创造上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借鲁四小姐演大事,进而评判当时以“八股文”作为取士标准的科举制度。
二、饮悲情
鲁四小姐作为悲剧人物,是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面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夫君以及空有满腔的学问却不得参加科举考试鲁四小姐充满着无奈和不满,对于此作者首先重演了鲁四小姐只能接受命运安排的独饮悲情。
蘧公孙是个贪慕虚名、浅俗鄙陋、华而不实的人。第八回中写到蘧公孙资助王惠,王惠给他一个枕箱,箱内有一本书是《高青邱集诗话》,这是天下再没有第二本的孤本,价值很高。“蘧公孙听了,心里想到:‘此书既是天下没有第二本,何不将它缮写成秩,添了我的名字,刊刻起来,做一番大名?’”然后印刷送人,自此,浙西各郡都仰慕他是个少年名士。正因为此他才被鲁编修看中并把女儿嫁给他,认为他不日定当能够成为举人进士,不料婚后鲁四小姐才知道:“我只道他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举人、进士。谁想如此光景,岂不误我终身?”知道蘧公孙无意于功名举业后,鲁四小姐整日眉头不展,经过了母亲与养娘的劝说后也就罢了。从此接受了蘧公孙安稳过日,也不再强求蘧公孙参加科举。
空有学问抱负奈何却是个女儿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面对着这样的命运和悲剧,鲁四小姐只能独饮悲情。
三、明大义
不仅如此小说还饶有兴致地叙述了鲁四小姐在饮悲情的同时还明于大义,在认可了自己的不幸之后,她表现出了超人的冷静和勇于任事丈夫之举,明于大义到夫家承担责任,这些都是古代女子所做不到的。
如文中写道:蘧太守病危之时,鲁四小姐明于大义,不顾母亲的劝阻并说服母亲,带着全副妆奁跟随夫君回家侍疾。到了嘉兴以后蘧太守已经去世,鲁四小姐“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文中还写道蘧公孙和马二先生往来,马二先生要来蘧公孙家回拜,公孙回家向鲁四小姐说“‘马二先生明日来拜。他是个举业行当,要备个饭留他。’小姐欣然备下。”马二先生来后“里面捧出饭来,果是家常肴馔:一碗炖鸭,一碗煮鸡,一尾鱼,一大碗煨的稀烂的猪肉。”十四回中马二先生替蘧公孙赎枕箱,救了蘧公孙,公孙感激马二先生后走到屋里才与鲁四小姐说了这件事,鲁四小姐听了以后也“着实感激,备饭留马二先生吃过,叫人跟去将箱子取来毁了。”
综上不难看出鲁四小姐虽深受科举制度的腐蚀,但她还是一个明于大义的大家闺秀,面对夫家家道中落,她自觉承担起责任,协助夫君;马二先生回拜积极准备菜肴并且感激他救了公孙。而作者在此的目的也很明确,即通过系列描述意在指出由于科举鲁四小姐虽灵魂被扭曲但她良心未泯需要唤回并且可以被唤回。
四、裂人格
吴敬梓创造的鲁四小姐有着分裂的人格,由此能见出作者创造这个人采取多么深婉的笔触。鲁四小姐是一介女流,地位低下。但在作者笔下她并不服从命运的安排,她寄希望于未来夫君能够举业。和蘧公孙成亲之时,鲁四小姐料想他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却没想到他并不热衷于功名举业,反说自己俗气。面对丈夫如此之举,鲁四小姐只能接受,但是在接受的同时她也在反抗着命运。
反抗命运表现在课子上,鲁四小姐在生了儿子之后寄希望于儿子,“每晚课子到三四更鼓,或一天遇着那小儿子书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责他念到天亮,倒先打发公孙到书房里去睡。”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来实现自己的举业之梦,从而体现了她身上的分裂人格,一方面顺从一方面反抗命运的安排。
作者还以讽喻之笔写她看重功名富贵同时更以肯定之笔写她看重自身的价值。得知夫君不热衷于功名时,母亲和养娘劝她说:“现放着两家鼎盛,就算姑爷不中进士,做官,难道这一生还少了你用的?”她听了之后说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从而体现了鲁四小姐人格的分裂,一方面热衷功名利禄,另一方面写她有更深一层面的自身价值需要去清理,透露了作者极其艰难的在整理儒家的传统,针对着荒芜和扭曲,努力寻找着切入价值追寻的角度。
综上可以看出作者创造鲁四小姐时采取了很复杂的心理,让鲁四小姐演大事、饮悲情、明大义、裂人格,从而取得了耐人咀嚼的效果。
[1][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卧闲草堂评本.岳麓书社,2008.1.
[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8.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商务印书馆,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