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模式问题的思考
2009-01-04蒋耘莛
蒋耘莛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的逐渐增大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通过传统的计划定价模式传递到国内。近几年,国际油价波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利用石油期货等衍生工具来抵御石油供应及交易风险,以期货价格为定价基础形成我国自身的石油定价体系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必要性,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石油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石油市场发展现状,对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期货;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市场化;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9-0060-03
近几年来,石油价格极不稳定,波动频繁,给我国的石油安全和能源安全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作为目前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30%,每年的石油消费已达到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但我国并没有取得世界石油定价中应有的权利。因此,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利用期货交易规避风险、稳定石油战略储备,形成自有的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取得世界石油定价参与权已势在必行。
1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由于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石油在能源结构中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而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根据经济学原理,当石油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石油需求对油价的影响会呈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形成一个发散的蛛网模型,从而导致油价的频繁波动。由于石油消费呈现刚性,石油市场中“高买低卖”的现象时有发生,市场参与者面临着巨大的价格风险,市场中产生了规避风险的要求,于是石油期货应运而生,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金融避险工具。
随着石油期货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已成为完善我国石油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增长迅猛,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极大地影响了国内石油生产加工企业、石油消费企业以及石油贸易企业的正常经营,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石油企业迫切希望推出石油期货,通过套期保值锁住成本,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冲击。其次,在长期的石油国际贸易中,由于我国对外采购管理体制和期货市场不健全,我国没有形成与石油进口量相当的“价格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的波动带来的影响,这给我国的经济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开设石油期货,谋求价格话语权是我国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竞争,保障能源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有力武器。第三,石油期货市场能够以其公开、集中的市场氛围和众多参与者最大程度地反映国内石油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从而引导市场价格,完善和规范石油流通体制,推进石油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2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油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石油期货市场将变成一个纯粹的投机市场。这些条件主要有:①期货交易所在国的实物市场是完全竞争和开放的市场,供求信息充分,现货市场发达;②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价格和进出口管制;③作为国际化期货交易所所在地的金融市场开放,期货的标价货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④法律法规健全,监管到位有效…。因此,尽管上海期货交易所已推出燃料油交易,但从我国当前的石油市场来看,我国发展石油期货的条件尚不成熟,石油期货市场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1石油定价机制缺乏市场化
自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以来,我国的原油价格由购销双方按照国内陆上原油运到炼油厂的成本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成品油零售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发改委参考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市场确定出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基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从表面来看,这种定价机制实现了国内市场的国际接轨,达到了定价市场化的目的,但对石油期货而言,这一定价机制却存在着诸多弊端。从接轨价格形成机制来看,三地价格接轨的比例没有明确规定,国内价格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很难依据国际市场油价走势做出判断,极易刺激期货市场中大规模投机行为的发生。而且,在这种定价机制下,国内石油市场价格基本上被国际油价所左右,这不仅扭曲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状况,而且易把外部市场的波动传导到国内,对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市场秩序造成干扰,导致政府定价异化。
2.2石油行业垄断力量强大
在我国有限开放,竞争并不十分充分的石油市场中,油品流通体制既非完全的计划经济,也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而是一种中间状态。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原油产出与销售;进口原油主要由中石化一家最终购买;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也几乎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所左右。在这种垄断格局下,三大石油公司竞争不足,默契有余。而国内的石油开采加工企业仅是三大石油公司的“成本中心”,根本谈不上成本或价格保值的需要。石油市场中强大的垄断力量造成了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了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
2.3期货市场不健全,存在政府管制
石油期货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期货市场作为平台。而在我国,政府既是期货市场的制度需求者,又是制度提供者,期货市场中形成了强大的政府管制。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能源,一旦石油期货发生问题,可能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石油期货推出后,石油期货市场的政府管制必将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存在严格管制的期货市场中,政府政策很可能会成为投机对象,从而诱发内幕交易,给期货市场的运行带来障碍。
3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模式的设计
从发展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需求和市场环境出发,在我国目前市场化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只能通过渐进的方式推出石油期货,利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形成石油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互动发展。
3.1目标模式
我国发展石油期货的最终目的是以石油交易所的建立为契机,充分发挥期货交易套期保值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的作用,规避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风险,同时以期货价格为定价基础,在国际石油定价权方面有所突破,摆脱国外期货的“影子市场”,真实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变化,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石油现货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期货市场为先导,以现货市场为基础,用期货交易方式规范现货交易,逐步向规范化的期货市场过渡;二是充分体现“中国因素”,正确反映国内市场的供应关系,促进现货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3.2交易品种的选择
国际石油市场产品众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油,另一类是成品油(包括汽柴油和燃料油等)。原油消费对象主要是各大石化企业,而成品油产品众多,消费对象相对广泛。通常所说的国际油价波动,指的是原油价格的变化,而在谈到国内产业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时,指的却是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因此,在开设石油期货时,需要对石油交易品种进行选择。就原油期货而言,其主要市场参与者是石油企业,但从我国进出口以及国内贸易的垄断性看,国内的石油开采企业和加工企业都属于三大石油集团,它们之间的交易价格可以采用关联方交易的形式,市场处于完全封闭状态,根本没有价格保值的需求。因此,我国上市原油期货的条件很不成熟。
在成品油市场上,从买方来看,国内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主体已经形成,而且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从卖方来看,尽管三大石油公司在政策限制下保持着某种价格上的“合作垄断”,但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合作并不稳定,当成品油期货上市,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后,这种默契将被打破,如果国家对价格实行管制使得三方在价格竞争方面缺乏空间,他们仍可利用产量进行博弈。因此,无论对于买方还是卖方,上市成品油期货都是有利的。而在成品油市场中,现行的定价机制使得汽柴油期货交易机制的功能暂时也无法有效发挥”,而燃料油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价格基本放开,具备开展期货交易的良好基础。因此,我国可以以燃料油为突破口,沿着“燃料油一成品油一原油”的道路逐步创造开设原油期货市场的条件。
3.3发展阶段的设计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初创阶段
在这一阶段,建立起石油中远期合同交易市场,初步建立起一套基本的期货交易制度,交易以实货交割为主,在避免过度投机的同时部分地实现市场价格发现、保值、避险功能,促进石油现货市场发育和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形成,为我国建立规范成熟的石油期货市场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形成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奠定基础。
(2)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可以把交易比较成功的交易所培育为全国性的石油期货市场,而其他交易所以现货市场作为发展方向,实现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互动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化程度较高;商品供求基本平衡;法律允许投机者在期货市场内进行买空卖空活动,并取得风险利润。
(3)成熟阶段
该阶段石油期货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企业以成为交易所会员为主,会员资格的价值大大提高;市场充分竞争,市场中不再以实货交易为主,合同流动性大大增强;国内市场的“权威报价”形成;国家通过间接手段对期货市场施加影响,并以此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
4结束语
石油期货是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石油市场开放和体制建设提供规范的市场环境。我国发展石油期货已是大势所趋,但鉴于设立原油和汽柴油期货交易品种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目前只能选取基础较好的燃料油市场作为试点,借此培育市场,为今后建立完整的石油期货市场体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