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一品《鸿门宴》中的“酒”

2006-01-18浦爱立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9期
关键词:项伯范增樊哙

中国文学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是中国古典文学永恒的主题。《鸿门宴》这篇文章中,作者司马迁多处写到酒,多处涉及到酒。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示,无不与酒密切相关,全篇充满一股浓浓的酒味,可谓酒香袭人,一场错综复杂的刘项之争能描述得如此有声有色、惊心动魄,酒功不可没。

一、刘邦拉拢项伯的道具

项羽听到曹无伤“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后,大怒,项羽认为刘邦触犯了他的霸主地位,范增又趁机鼓动项羽,“急击勿失”,黑云压城,一场恶战在即。

战斗前夕,与张良有生死之交的项伯,连夜把这一紧急军事情报密报了张良,让他逃离刘邦,张良从项伯的这一行动中,看出了项伯是为了“义”,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于是张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项伯说“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于是张良密告了刘邦。

此时刘项两军实力悬殊,刘邦兵十万,项羽兵四十万,刘弱项强,一旦攻打,刘邦是必败无疑,所以刘邦听到密报,大惊失色,连呼“奈何”,束手无策。经张良“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的点拨后,刘邦立即醒悟,与张良紧急研究对策,决定抓住项伯这根救命稻草,孤注一掷,希望能绝处逢生。刘邦这个市井无赖,惯于耍弄手腕,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他请来项伯,“兄事之”,亲为敬酒,祝寿;“约为婚姻”,结成亲家,加大感情投资,以达到搭友攀亲,为他所用的目的。觥筹交错之间,气氛慢慢融洽,感情渐渐升温,称兄道弟,亲密无间,俨然一家。酒制造了适合谈话的氛围,刘邦见火候已备,又花言巧语,哄骗项伯,把收揽民心的权谋说成是“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把“遣将守关”、“欲王关中”的野心美化成“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又“赖”又“骗”,项伯竟信以为真,刘邦借助于“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收买项伯为己用的目的。果然项伯一回到项营,立即兜售刘邦的谎话,替刘邦说情,当项庄舞剑欲刺刘邦时,他又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二、项羽原谅刘邦的标志

刘邦敢深入虎穴,亲赴鸿门,完全是因为他掌握了项羽的心理,项羽沽名钓誉,既欲得天下,又想虚名,有“妇人之仁”的弱点,刘邦一到鸿门,就谦卑地哄骗项羽:“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言下之意是你我是“戮力而攻秦”的同胞,是朋友,而不是敌人;“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是说自己力量不如项羽,“能先入关破秦”连自己都没想到,完全是碰巧了;“得复见将军”真是莫大的荣幸。卑躬屈膝,言必称“将军”,迎合了项羽狂傲自大,沽名钓誉的心理,为了逃避罪责和摸清密报来源,刘邦还把项羽的愤怒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似乎自己没有一点过错,被冤枉了,这哪是在“谢罪”,分明是耍赖,叫屈叫冤。刘邦的花言巧语,项羽立即信以为真,甚至还有点内疚,连忙替自己辩解,还主动说出是曹无伤告的密,项羽当初的怒气很快化为乌有,于是项羽原谅了刘邦,还“留沛公与饮”。留刘邦喝酒,便是项羽原谅刘邦的标志。

三、项庄入帐舞剑的借口

酒宴上,范增想赶快除掉刘邦,以免留下后患,于是“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令杀刘邦,却见项羽视而不见,“默然不应”。范增不知道项羽昨夜听信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的话,并照此行事。面对项羽的不合作态度,范增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只得擅自作主,出召项庄,让他入帐敬酒,趁机下手。项庄听从范增的计策,入帐敬酒,然后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为名,请求舞剑,助助酒兴,敬酒助兴纯粹是借口,趁机刺杀刘邦才是目的所在。

四、樊哙怒斥项羽的引子

当张良发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赶快出去召来勇士樊哙,对主子的安危时刻系于心的樊哙,立即带剑拥盾,闯入军帐,怒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气势压倒项羽,项羽称他为“壮士”,赐酒,赐彘肩。对斗卮酒,樊哙“立而饮之”,对彘肩,则是“覆其盾于地,切而啖之。”项羽见樊哙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如此豪爽,问道:“壮士!能复饮乎?”樊哙立即接过话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这时樊哙以酒为引子,借酒发挥,凭借酒力,引出下文的一番慷慨陈词:“……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酒,是樊哙顺手牵来的引子;酒,使得樊哙忠勇无畏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酒,给了樊哙语言的灵感和怒斥的胆量,言语得体,理亏而气壮,所说的谎话几乎与刘邦对项伯讲的一模一样,刘邦君臣口径一致,滴水不漏,无懈可击。项王哑口无言。“未有以应”,樊哙在千钧一发之际,力挽狂澜,使刘邦转危为安。

细作分析,这其中酒发挥的作用太大了,它使樊哙很自然地引入正题,同时酒又是才智和胆略的催化剂,尽管刘邦君臣事前已作了精心策划和周密准备,但突发事件随时会发生,谁也不能意料到每一个细节,樊哙机灵地抓住项羽问话中的酒,以酒为引子,大肆发挥,过渡自然。

另外,尽管樊哙有胆量,尽管闯入帐中敢对项羽怒目而视,但真正开口怒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王,还是需要足够的胆量的,《水浒传》中说:“常言酒能成事,酒能败事,单是小胆的吃了也胡乱做了大胆,何况性高的人?”樊哙喝了斗卮酒,胆量自然增大了。一番怒斥,气势不凡,酒自然有一份不小的功劳。

五、刘邦不辞而逃的托词

刘邦是个机灵狡诈之人,他对宴会上的刀光剑影,剑拔弩张,杀机暗藏,是心知肚明,但他不动声色,沉着冷静,此前他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现在又委曲求全,亲赴鸿门谢罪,完全是以退为进的缓兵之计,他善于察言观色,他在寻找虎口脱险的机会,当樊哙慷慨陈词,怒斥项王后,他见项王“未有以应”,他趁气氛稍缓之机。立即以“如厕”为名,逃离酒席。在樊哙的力劝下,又赶快不辞而别,逃回军营,张良留谢,则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为托词,说刘邦喝醉酒了,不能告辞,替刘邦开脱,刘邦得以顺利脱逃。

六、推动情节发展的“东风”

本文“酒”贯穿全篇,每一个情节几乎都与酒有关,如刘邦拉拢项伯、项羽设宴、范增策划、项庄舞剑、樊哙闯宴、怒斥项王、刘邦不辞而别等等,这些情节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

文章又以酒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波澜起伏。刘邦“奉卮酒”、“约婚姻”借助“酒”收买了项伯,项伯离开刘营前,交代刘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回到项营,立即替刘邦说情,“今人之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答应了项伯,于是才有第二天刘邦亲赴鸿门宴谢罪,项羽消除了怒气,原谅了刘邦,“因留沛公与饮”;留下刘邦一块喝酒,才有后面的范增在酒宴上多次示意项羽下令杀刘邦,项王默然不应,一心想除掉刘邦的范增只好出召项庄,让项庄进去敬酒,并以助酒兴为名,请求舞剑,趁机杀了刘邦;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情势非常危急,于是才有张良出召樊哙、樊哙闯宴、项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十分豪爽,于是就有了后面的项羽问“壮士!能复饮乎”和樊哙的“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的回答;借酒发挥,于是引出了樊哙的一番怒斥;项羽的反应是未有以应,局势缓和,于是才有刘邦借口逃离酒席;张良留谢,又以喝醉酒为名,使刘帮顺利逃回军营。酒在文中推波助澜;酒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酒使情节曲折多姿。

一出鸿门宴,表面上看是一场觥筹交错的宴会,实际上是一场斗智耍权的政治斗争,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饱满真实,这些都与酒密切相关,如果抽去“酒”的成分,《鸿门宴》的色香味将大打折扣!

(浦爱立,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项伯范增樊哙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屠狗者樊哙: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鸿门宴》前后二三事
范增的悲剧及其背景
猛人樊哙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军师范增的短板
《鸿门宴》:救刘邦于剑下者谁
谋士范增不及格
《鸿门宴》中的两个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