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2018-10-13陈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项伯鸿门宴文本细读

陈萍

摘要:文本细读,可以使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更丰富的含义以及作者的隐义,从而对文本有更具体而深刻的感受。本文试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来剖析《鸿门宴》中的非主要人物项伯,了解他在这千古一宴中的“另类表现”,解读人物的多面性。

关键词:文本细读;鸿门宴;项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88

文本细读,也称为充分阅读法。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对文本细读概念的借鉴与活用,服务于阅读教学,读者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进而对作品进行细致和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和透彻的理解。本文仅以《鸿门宴》为例,以项伯为剖析对象,来解读隐藏在项伯这个人物身上的信息。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最为精彩的一段,讲述了项羽、刘邦集团在鸿门宴上第一次面对面交锋的情况,生动地展示了项羽、刘邦等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暗示了项羽必败刘邦必胜的故事结局。

《鸿门宴》中的非主要人物项伯,在本次宴会中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少资料在探讨项伯这个人物时,往往一笔带过,不去谈他的职位楚国左尹,只说他是項羽的叔父,然后将其定性为“一个不是内奸的内奸”,不帮助侄儿成就大业。如此定性,是否有将该人物简单化扁平化的嫌疑呢?

本文中项伯的活动主要有两个:一是鸿门宴之前他跑到刘邦大营去;二是鸿门宴中他挺身而出保护刘邦。只看这两个行为,怎不令人指其为内奸呢?更何况,《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对于项伯有如下文字记载:兵初起,与诸侯共击秦,为楚左令尹,汉王与项羽有郗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赐姓刘氏,封射阳侯。这“解难”一词,怎不让人认为项伯是刘邦阵营的人呢?

那么,项伯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而做出此种行为的呢?且看文中两段内容。

原文: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细读解析:当项伯得知项羽和范增的计划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张良,他的出发点本来是很单纯的,因为张良和他“素善”,他杀人后张良还帮助他躲过一劫。于是项伯趁着夜色立马奔到刘邦大营见张良,要求张良和他一起走。此时的项伯,根本没有想过自己泄露的可是军事机密,他只想到一点,张良当初救过他,就为着这一点,怎么着也要帮张良一把。这完全是出于义气,一命救一命。然而,张良却很巧妙地利用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事件之后刘邦对张良是更加信任有加),或者可以说,正是项伯“夜奔”这一看似偶然的行为,却注定了事情难以更改。

张良马上将此重要情报告诉了刘邦,然后两人进行了商讨。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刘邦却又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问了项伯的年龄“孰与君少长?”然后说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进行招待“吾得兄事之”。相互见了面之后,刘邦是“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一杯酒下肚,刘邦项伯便成了儿女亲家。你可以佩服刘邦的机智应对,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采取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那么项伯呢?他难道就没考虑过这事情的后果吗?本来只是出于义气,因为张良的关系,顺便就帮了刘邦,算是爱屋及乌,而一旦成了儿女亲家,这关系就微妙了,虽然只是口头的婚姻约定,却是将两人拴在了一起。

在听了刘邦的口头解释之后,项伯是“许诺”,表示自己会向项羽解释的,然后主动给刘邦出主意,“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帮助其化解此次危机。可以说,项伯至始至终都是以“义”来处理的。本来只是想救张良一命,然而事情发展的结果却是如此不可预料,不自觉中就成了刘邦此次危机的救命稻草。项伯又连夜回到项羽身边,向项羽说明了情况,并且进行了劝告,“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我们注意到,项羽不仅没有追究项伯私自去敌营的行为,反而很爽快地“许诺”了项伯的建议。这真是让人惊讶。那么我们还是来看看项伯的建议是不是很有打动项羽的分量。有一句话很值得推敲:“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伯救张良,是因为义。现在,项伯对项羽说,刘邦是有功劳的,攻击有功劳的人,是很没道义的。就在白天的时候,项羽还和范增商量好对策,表示要“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而此刻,项伯这么一句话,范增的计划全盘被否定,也就在这时候,项羽其实已经没了要杀刘邦的意思。所以到此为止,这原本充满杀机的鸿门宴其实已经改变性质,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双方领导人的会晤。

原文: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细读解析: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情势相当急迫,这时候,项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一起舞剑。在当时的场面下,项羽项伯是决计不杀刘邦了,而范增项庄却又想着置刘邦于死地,同一个阵营的人,却有如此两种意见,上下不同心如此,更遑论什么统一大业呢?项伯这“以身翼蔽沛公”的行为,到底是称了谁的意,又伤了谁的心呢?

通过这样的细致解读,学生了解了更多文字之外的内容,而这一过程,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的意思、情感、语气和意向等角度去解读作品的意义,也要注重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切忌对文本进行条分缕析的肢解,把原来浑然天成、有血有肉的文章,变成七零八落、毫无生气的东西。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600)

猜你喜欢

项伯鸿门宴文本细读
项伯——刘邦项羽双方的功臣
《鸿门宴》前后二三事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鸿门宴》:救刘邦于剑下者谁
“鸿门宴”
《鸿门宴》中的两个小人物
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