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搜索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
浏览往期
订阅
目录
城乡空间转换与湘西土家族文化特质传导
基于虚拟博物馆的土家器乐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田九龄的“时调”:明代土家族文学融入主流文学的表征
唐崖土司与中央王朝的文化互动——以“荆南雄镇”牌坊为中心的考察
印度纳萨尔运动:根源阐释与分析范式
王朝与地方的博弈——乾隆朝车里土司的“复流为土”
民国时期的秤码纠纷及其裁断——以湖南省保靖县盐业档案为研究对象
丽江市博物院藏释迦与十六尊者画像之历史背景探析
中国都市人类学的最新学科进展——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
社区参与和生态旅游:肯尼亚经验研究
旅游影响视角下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清真寺景观符号建构——江苏菱塘回族乡的调查研究
从柳爷崇拜到震柳精神:灾害记忆的建构路径与文化逻辑——以宁夏海原大地震为分析中心
符号重构与文化认同:时代影像中的“刘三姐”民族文化符号研究——从《刘三姐》到《寻找刘三姐》
身份、自我与禁忌:传统犹太母育研究
认知视域中民俗事项的隐喻解释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法律的现状、不足及完善
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认定与法律规制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性
黄侃研治国学的传统方法谫论
论朱英诞诗歌的创作特点——以《石竹花盛开》为例
李纨形象的社会意蕴——清朝满洲贵族节妇苦难命运的真实写照
哲学理性主义的暗流涌动——基于“批判理论和理性主义的辩证法”引发的对于批判理论的探讨
共同体视阈下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路径的转换
目的论式的功利平等观是否可能——以密尔《功利主义》为中心
《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宗判教理论的影响——以圭峰宗密为例
“雾霾”的语言符号认知释解
论式微方言的现代化出路及民系文化传承——以客家方言为例
《红楼梦》中“缘”的跨文化阐释与源价值重构
罗马尼亚转型后小族语言教育权利研究
学校教育中教师决策的语言哲学探析
普通本科院校与所属独立学院学生SCL-90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