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人类学的最新学科进展——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
2017-03-07张继焦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都市人类学的最新学科进展——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都市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展示了中国都市人类学的最新学科进展的显著特征。从学术活动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学术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比较高;从科研成果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学术国际性程度较高专业性较强;中国都市人类学的明显不足是与城市政府的合作较少较弱。应该提倡和鼓励各地学者以各种可行的方式,逐渐建立起与所在城市政府的关系,让都市人类学的科研成果为城市发展作出智力贡献。
都市人类学;城市化;文化遗产;城市竞争力
一、引言
都市人类学于1920年代末诞生,并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国际人类学界一个比较活跃的新兴学科。[1]1989年底,都市人类学从国外引进中国[2];1992年10月,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作为挂靠在国家民委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正式成立;2007年3月,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发展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0年9月27日,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都市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都市人类学专委会”)。*目前,都市人类学专委会的主席是中央民族大学麻国庆教授,联合主席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秘书长是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杜发春教授。此专委会为我国都市人类学专业人士唯一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最近20多年,都市人类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都成了重点学科或重点课程。都市人类学的学科地位在中国已经形成,是中国人类学界一个学术活动较活跃、学术成果较多的新兴学科。
本文运用“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方法,以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为主体,通过其组织的学术活动及议题、从其正式出版的学术成果所反映的学科状况,阐述中国都市人类学的最新学科进展。
二、近几年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学术活动
最近几年,都市人类学专委会单独或联合组织了多次国内和国际学术活动。
(一)2012年,都市人类学专委会做了三项学术活动:独立主办了一个国内会议,参与或联合举办了两个国际会议。
1.2012年12月22-23日,“中国都市人类学第一届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会议由都市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合作承办。会议以“城市发展:族群流动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来自北京、香港、云南、四川、甘肃、广西、海南、上海、重庆、广东等1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30多名专家、学者,就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国际流动与多元族群、都市化与族群认同、族群流动与文化适应、都市族群与多元文化等五个议题,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2012年9月10-1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由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联合主办了一个人类学民族学国际会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及其下属的都市人类学专委会,是此次国际会议的协办单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时任秘书长黄忠彩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都市人类学专委会联合主席张继焦联合组织了一个专题会议,主题为“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此专题会议分为5个单元来研讨,从9月11日开到13日上午。报名参加此专题会议人数共32人:国内23人,欧美9人。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到会的代表有14位,分别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中国、意大利等5个国家的近10个不同机构,如法国国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德国马普宗教与民族多样性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3]
3.2012年12月15-16日,“企业和城市发展:并非全是经济的问题”国际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企业人类学专业委员会、都市人类学专委会等协办。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三十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香港大学、日本天理大学、欧亚大学马来西亚校区、香港树仁大学、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央民族大学、汕头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马来西亚孝恩基金会等国内外10多个机构。[4]
(二)2013年,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主要举办了两项学术活动:参与举办了一个国内会议、参与进行了一个“老字号”研究论文评奖。
1.2013年3-8月,都市人类学专委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等三家机构联合,开展了2013-2014年度“老字号”企业研究论文评奖工作。上述三个机构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评选,对优秀论文进行了评审,评出了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
2.2013年10月26-27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承办,在四川成都举行。都市人类学专委会和企业人类学专委会联合组织了一个题为“中国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专题会议。参会代表来自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海南省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等多家单位,共10余人。
(三)2014年,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主要做了两项工作:联合主办了一个国内会议、参与了一项“老字号”研究的组织工作。
1.2014年4月19-20日,由都市人类学专委会和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都市人类学第二届年会暨城乡发展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8个省(区、市)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精神,客观地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国家民委原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时任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讲话。周明甫在讲话中说,中国已从农耕文明跨入了工业文明的门槛,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主导国家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很多问题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都市人类学提出了很多重大课题,也为学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四位知名学者分别做了主旨发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麻国庆的“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黄玉捷的“特大型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中的民族性研究”,大理学院时任副校长刘荣的“云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蝴蝶效应’”,中国社科院民族学所研究员张继焦的“为城市发展服务的都市人类学: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竞争力”。参会代表深入交流和探讨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和实践、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化与信息化、社区减贫与新农村建设、城市老字号企业、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女性、都市村落与民族建筑、城市化与民族文化保护、社会治理和社区发展等内容。*《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5期可视为这次研讨会的专辑,不但对这次会议进行了报道,而且整期刊登都是这次会议的论文。会议期间,开展了“中国都市人类学201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从参加本次研讨会的36篇完整论文中评出优秀论文11篇,并进行了颁奖。
2.2014年10月13-1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4年年会”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大连民族大学承办。都市人类学专委会和企业人类学专委会联合组织了一个题为“新型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专题会议。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马来西亚韩江传媒大学学院、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厦门理工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大学院等十多家单位的3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5]
3.2014年3月28日,由都市人类学专委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等三家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了第二本“老字号”研究报告——《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报告(2013-2014)》。会上,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老字号”企业研究计划,对外公开发布《关于2014-2015年度“老字号”企业研究论文:征集、评奖、刊用的通知》。
(四)2015年,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主要进行了三项学术活动:组织了两个国内会议、参与了一项“老字号”研究的组织工作。
1.2015年11月21-22日,“中国都市人类学第三届年会暨城市社会转型与民族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圆满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由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社会研究室联合承办,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河北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大理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20多个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 “城市转型与流动人口(移民)”“城市化与老字号文化的现代转型”“城镇化与社会建设”“城市转型与民族文化”“城市转型与旅游”“城市转型与宗教文化”“城镇化与价值观变迁”“城镇化与教育、非遗、记忆”八个专题展开热烈讨论。[6]会议期间,开展了“中国都市人类学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从参加本次研讨会的40多篇完整论文中评出优秀论文14篇,并进行了颁奖。
2.2015年10月10-12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5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由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企业人类学专委会联合组织了一个专题会议,主题是“经济社会转型:多学科的视角”。近20位参会代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贵州社会科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等单位。提交给本专题会议获得“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5年年会”优秀论文的有两篇:贵州社会科学院邢启顺的论文《西南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社会文化影响》,获得年会优秀研究生论文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万斌的论文《企业人类学的新视角:致美斋的“伞式”发展模式》等。
3.2015年12月6日,“《老字号绿皮书(2015-2016)》新书发布会暨民族传统企业的现代转型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企业人类学专委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等五家机构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山西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北方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北京老字号协会、北京市商联会、西城社科联等全国各地的10多家单位,40多人。[7]会上,评选出17篇报告作为2015年度“老字号”研究优秀论文,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2016-2017年度“老字号”企业研究计划。
(五)2016年,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主要做了两项学术活动:组织了两个国内会议。
1.2016年11月4日,“中国都市人类学第四届年会暨民族地区城镇化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由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普研究所、云南大学、宁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理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3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主题为“都市人类学与民族地区城镇化”。与会学者围绕“城市文化遗产与社会治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城镇化、传统村落与民族建筑”“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变迁”“城镇化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等五个专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
2.2016年10月12-14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6年年会”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烟台大学承办,在山东烟台市的烟台大学举行。由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企业人类学专委会联合组织了一个专题会议,主题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遗产:老商街、老字号、市井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辽宁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单位的20多位代表参加。提交给本专题会议获得“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6年年会”优秀论文的有四篇:王焯的论文《文化记忆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德国鲁尔与中国辽宁的比较》、陈鸣、黄葆荣的论文《 “伞式社会”理论与老字号发展——以王老吉为例》,舒萍的论文《在消费与消费之间:以济南世茂.宽厚里为例》,宋丹的论文《行业协会与社会服务关系——以北京市美发美容协会为例》等。
(六)到2017年5月为止,都市人类学专委会组织了一项学术活动:参与了一项“老字号”研究的组织工作。
2017年2月18日,第四本《老字号绿皮书(2016-2017)》新书发布会暨“民族企业与城市转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联合主办,由都市人类学专委会、企业人类学专委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西城区社会科学联合会等联合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河北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香港大学、外交学院、青海民族大学等10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老字号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广东省老字号协会、山东省老字号协会、辽宁省老字号协会、北京市商业企业联合会等多家机构领导,北京稻香村、苏州稻香村、北京菜百公司、北京一得阁墨业等老字号企业领导,近50位代表参会。与会代表围绕“民族企业与城市转型”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民族企业的创新与转型要在完整传承品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行,“老字号”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转型的重点应集中在营销、推广、服务等环节之中。与会代表还热烈讨论了近日由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16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8]
三、近些年来都市人类学取得的学术成果
从2010年到2017年,近七年时间里都市人类学正式出版的学术成果共有七部论著,平均每年推出一部论著。以下按出版时间的顺序依次介绍。
(一)《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黄忠彩、张继焦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这本中、英文双语论文集里的18篇论文,主要来自上述2012年9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专题会议;20多位作者来自荷兰、比利时、日本、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中国等7个国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性;各位作者的学术背景以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也包括了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环境科学、宗教学、民族文学等,近10个不同学科,具有一定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或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广阔视野;本文集涉及了五个分议题:“城市化与巷道景观、产业转型”“城市化与移民的状况”“企业与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工业化与产业转移”“民族文化传承”等,试图从经济社会转型的角度,对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等进行理论性的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9]
(二)《企业和城市发展:并非全是经济的问题》(张继焦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这本中、英文双语论文集里的19篇论文,主要来自上述201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企业和城市发展:并非全是经济的问题”国际会议,部分论文来自“企业与社会”国际会议(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和国际企业人类学委员会联合主办,2010年8月12-13日,在香港大学举行)。本文集的22位作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马来西亚、中国等6个国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性。本文集涉及了六个分议题:“企业与城市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商业行为研究”“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就业、教育与消费”“宗教与市场营销、经济伦理”“企业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实际应用和研究方法”等,试图对企业与城市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性的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比如,在很大程度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非经济学的学者,可以跟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者合作,共同探讨工业化、城市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城乡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传承、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有关问题。[10]
(三)《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报告No.2(2013-2014)》(张继焦、刘卫华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这本老字号绿皮书收入了2013-2014年度“老字号”企业研究优秀论文。其中,包括了16个“品牌企业案例”研究:马来西亚的“仁爱堂”、香港八珍国际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上海“杏花楼”和“南翔”、北京“稻香村”和“同仁堂”、浙江的三家老字号(“古越龙山”、“邵永丰”和“五芳斋”)、天津“达仁堂”、河北“三鹿奶粉”、云南的三家老字号(“杨林肥酒”、“冠生园”和“建新园”)、重庆“少林堂”等。[11]
(四)《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文化多元化: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探讨》(张继焦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这本中、英双语论文集的稿源有四个:上述2013年10月在成都举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期间组织的“中国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专题会议;2013年8月,在英国举办“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7届世界大会”期间组织的几个专题会议;2014年3月,在香港大学举行“香港亚洲研究学会第九届研讨会”期间组织的“亚洲企业/商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性因素与非经济性因素”专题会议;2014年5月,在日本千叶市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14中期会议”期间组织的“企业发展与传统社会、文化”专题会议。征稿工作从2013年上半年筹备上述成都年会的专题会议开始,到2014年7月为止,历经了1年多时间,从中国西南部的成都到东南部的香港,从英国的曼彻斯特到日本的千叶,不但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经过南征北战,我们已经走了千山万水,见过了各国各色的人,吃过了各种的国内外美食,开过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听过了各式各样的交流和讨论。这本文集的20多位作者来自美国、西班牙、俄罗斯、加拿大、印度、阿根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等9个国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性。这本文集涉及了四个议题:“大城市:软实力、住房市场与城市间比较”、“城镇化及其比较研究”、“人类学对企业研究”、“全球化下的现代化、市场化、工业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等,试图从全球化、现代化两个角度,对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等进行理论性的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12]
(五)《新型城镇化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张继焦、黄忠彩主编,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这本书的亮点之一是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所写的《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作为本书的前言。这本文集的主要来源为2014年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4年年会”上组织的“新型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专题会议。这本文集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即总论,城市化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城市化与文化产业、商业发展,城镇化下的社会与人口变迁等,收入了24篇论文或书评。[13]
(六)《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报告No.3(2015-2016)》(张继焦、刘卫华主编,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为这本老字号绿皮书写了序言。这本老字号新皮书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和地区报告,共有3篇文章;第二部分为专题探讨,共有12篇文章,包括五个专题:“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竞争力”“老字号的长寿秘籍”“老字号的现代转型”“老字号的品牌复兴与提升”“老字号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第三部分为行业分析,共有8篇文章,涉及了食品、餐饮、酿造、服装布匹、医药等五大行业。[14]
(七)《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报告(2016-2017)》(张继焦、刘卫华主编,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共十章、25篇文章,包括总论、区域性老字号分析报告,以及“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复兴”“老字号与互联网、信息化”“工匠精神”“老字号、社会结构与现代转型”“海外老字号”等8个专题研究。[15]这是第四本老字号绿皮书,标志着老字号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16],之前第一本、第二本和第三本老字号绿皮书,分别在2011年、2014和2015年正式出版。
四、总结与评价
从2010年到2017年,经过七年的发展,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学术活动和科研成果已显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从学术活动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学术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比较高
自2010年以来,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学术活动已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2010-2017年近七年时间里,组织学术会议是都市人类学专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种常用的学术活动方式。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都市人类学年会,在最近四年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上每年都与企业人类学专委会联合组织一场专题会议,已分别在国内和国外分别办了一场国际学术会议,已成功地召开了三次新书发布会。可见,都市人类学的学术组织化程度比较高,并已逐渐形成了几个年度性的年会、专题会议和新书发布会,已在国内外形成了一个都市人类学的学术交流交往网络,其制度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都市人类学的学术活动不仅在国内,而且有一定的国际性;其学术活动不仅限于人类学同行之内的交流,而且与经济学、环境科学等非人类学学者进行跨学科交流;其学术活动制度化不仅体现为学术会议或座谈会之类的交流,也有学术成果的展示(如新书发布会);其学术活动制度化不仅表现为组织学术活动,而且体现为一年一度或两年一度的评选优秀论文,以鼓励后学。
(二)从科研成果看,都市人类学的学术国际性程度比较高和专业性比较强
编辑出版学术著作是都市人类学专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种常见的学术成果展示方式。1.都市人类学科研成果的国际性。在已正式出版的7部论著中,有3部为中英双语论文集,每本的作者都来自5个国家以上。比如,《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一书的20多位作者,分别来自荷兰、比利时、日本、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中国等7个国家[17];《企业和城市发展:并非全是经济的问题》一书的22位作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马来西亚、中国等6个国家[18];《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文化多元化: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探讨》的20多位作者,分别来自美国、西班牙、俄罗斯、加拿大、印度、阿根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等9个国家[19]。上述三部论文的60多位作者来自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等四大洲的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荷兰、比利时、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等,总共14个国家,体现出了都市人类学具有明显的国际学术性特征。2.经过几年的探索,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范围已经形成,一方面,已经出现了对以下八个重大议题的研讨:“城市发展:族群流动与文化多样性”“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对经济社会转型的再探讨: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竞争力与老商街、老字号”“新型城镇化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企业和城市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另一方面,上述各项研究议题又涉及了以下约10个具体专题研究:民族地区城镇化、都市化与族群认同、都市族群与多元文化、城市化与产业转型、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化与巷道景观、城市发展与老字号企业、城市发展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城市化与信息化、城市化与社会治理和社区发展、都市村落与民族建筑等。
(三)中国都市人类学有一点明显的不足:与城市政府合作较少较弱
多年来,中国都市人类学界以学术圈内的活动,与一些NGO有合作,但与各个城市政府联系较少,比如,跟北京市、天津市、深圳市、呼和浩特市、广州市、昆明市、青岛市等政府有过一些联系,但是,还没有进一步开展合作。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各地学者以各种可行的方式,逐渐建立起与所在城市政府的关系,让都市人类学的科研成果为城市发展做出智力贡献。
[1] 张继焦.国际都市人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4).
[2] 谭深.启动我国都市人类学创建的契机——第一届都市人类学国际会议综述[J].社会学研究,1990(3).
[3] 李宇军.走向国际的中国人类学:‘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国际会议综述”[M]∥黄忠彩,张继焦.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333-338.
[4] 张继焦.“企业和城市发展:并非全是经济的问题”国际会议纪要[J].民族研究,2013(1).
[5] 张继焦.新型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张继焦,黄忠彩.新型城镇化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1-6.
[6] 张继焦.第三届都市人类学会议暨“城市社会转型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简述[J].民族研究,2016(1).
[7] 李翠,程志浩.专家结合“老字号”谈“民族传统企业的现代转型”[N].中国民族报,2015-12-11.
[8] 王春燕.促进老字号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17-3-10.
[9] 黄忠彩,张继焦.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10] 张继焦.企业和城市发展:并非全是经济的问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11] 张继焦,刘卫华.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报告No.2(2013-2014)[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2] 张继焦.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文化多元化: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探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13] 张继焦,黄忠彩.新型城镇化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
[14] 张继焦,刘卫华.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报告No.3(2015-2016)[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
[15] 张继焦,刘卫华.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报告No.4(2016-2017)[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6.
[16] 张继焦.关注老字号发展新阶段的“四大关系”[J].中外企业文化,2017(3).
[17] 黄忠彩,张继焦.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2.
[18] 张继焦.企业和城市发展:并非全是经济的问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2.
[19] 张继焦.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文化多元化: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探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2.
责任编辑:陈沛照
2017-03-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之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治理”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2020)。
张继焦(1966-),男,海南海口人,社会学博士,研究员,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都市人类学、企业人类学。
以912.4
:A
:1004-941(2017)05-00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