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童话剧,思辨促进阶

2025-02-21林利亚

新课程·上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童话剧蛤蟆女士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庾信早在《徵调曲》中就告诉我们需饮水思源。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比较重视知识结果,当今儿童既苦于表达压力,又认为他人对自己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逐渐变得冷淡、烦躁、忧郁。这不禁引起我们深刻反思。教育是一种唤醒,不仅在活动过程中唤醒儿童领悟知识的潜能,更应唤醒其传递真善美的意识。童话剧就是一剂“饮水思源”的“良药”。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童话梦。童话剧是一种以童话、故事、传说、寓言为载体,借助声音、舞蹈等艺术手段创造童话人物和童话境界,来曲折反映儿童生活的戏剧。班级每周可开展一场“翻转童话剧”,紧紧围绕“儿童”这个中心,各小组自由商讨、自编自导,或独立表演或组队演出,儿童通过走进童话、游戏童话、表演童话、创编童话等趣味活动,感受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韵致、美的语言,学习经典表达方式,思辨童话真善美,以获得快乐、温情、智慧与能量。翻转的童话剧活动中,儿童沉浸式体验有趣的故事,绽放思辨的智慧,开创属于自己的童话奇迹。

一、底蕴:有情有境唤醒“乐”,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儿童而言,童话剧里的境界永远是最美好的。我们的教育是否应当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童话?为了激发儿童参与童话剧的欲望,形成美好的期待,教师可以用情趣启迪心灵,用情趣激发潜能,努力成为孩子们的童话伙伴,用尊重打开儿童的心灵之门。

(一)环境·唤醒,创建一个滋润童心的乐园

儿童天真烂漫、机灵聪慧。教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童话的梦想种子,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特别是面对低中段学生,教师更应重视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唤醒和激起他们的活动兴趣,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以达到“则其进自不能已”的教学效果。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师生以美的享受,产生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师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教师需创造出富有亲和感、想象力的童趣教室环境,使教室到处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室墙面以《三只小猪》《白雪公主》《渔夫和金鱼》等精美的童话画面为背景。两侧“童谣栏”上各印有行为习惯童谣,对学生的行为养成和品德修养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最吸引学生的是“成长乐园”栏中“童话梦想树”的创造。笔者画了一棵粗大的树干,每个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一根树枝并写上姓名代表自己。在师生用心合作中,一棵庞大的“梦想树”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激励着大家为它多添“梦想叶”。

(二)情境·唤醒,打开一扇呵护童心的大门

儿童从喜欢到喜爱,再到钟爱,还需要更多感觉、感情的参与。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生活和文本之间有一定距离,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时空,会让学生在再现情境中触发灵感、激发兴趣,在品味生活中体验真情、启迪思维。

在童话故事中,有不少配有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情趣的插图,这些插图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教师在进行童话剧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再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能够有效地再现故事中语言描写的情境,为学生做好情感的铺垫。

如在《猴子和它的长尾巴》这个童话剧引入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有关猴子的视频,使其走进猴子的世界。随后,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抓住猴子的心理变化:从不知道可以干什么的沮丧心情到发现自己的尾巴可以干活时的欣喜心情,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语调、节奏为学生讲述故事,把学生带进故事中,以此丰富学生的感受,触发并调动他们内在的情绪,儿童不知不觉便被故事深深吸引。

在童话剧底蕴环节,通过环境、情境熏陶,悄然唤醒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儿童才会主动投入思辨性童话剧中,在快乐的“玩中学”中产生思维的火花。翻转童话剧中,儿童嬉笑着,自然而然与教师共同建构起有温度、有厚度、有宽度的童话课堂,充满快乐与幸福的梦想乐园。

二、启程:有说有玩体验“趣”,一诗一文传真善美

优秀童话剧汇聚了语言的精华,充满着感情、灵性、生气和真善美。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学习过程只有注重感性的呈现,才能更好地被儿童接受。这种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是儿童主体的想象、实践、移情、感悟、神思等多种活动的碰撞、引发、交融、激活。现以《快乐的小箩筐》童话剧开篇活动为例。

(一)童话游戏,于快乐体验中发现真善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考虑在课堂开始如何激发儿童的兴趣,如何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教师引入儿童喜爱的谜语、儿歌、小游戏等内容,拓展一些与儿童阅读活动相关的游戏,可以打开儿童的兴趣之门。

在共同“悦读”《快乐的小箩筐》童话剧前,笔者先在《快乐的小箩筐》儿童歌曲中请出“箩筐”朋友,领着儿童欢快地歌唱。接着,笔者揭示了活动主题,引出游戏:“每个人都有装着自己小秘密的箩筐。这只箩筐不仅藏着小秘密,还藏着大智慧。谁最先抢到它,谁就率先出发!”儿童们在抢箩筐游戏中激发了兴趣,点燃了思维火花……

体验式学习能让儿童善于关注自己的生命感受,促进童话剧的思德悟理。有趣的游戏以轻松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唤醒儿童的内驱力。

(二)童话补白,于激活想象中感悟真善美

中国画讲究留白,留白之处,未曾着墨却给人以无限遐思,产生“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效果。“用心于无墨处”,巧妙给留白处着上精彩的一笔,既能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于情境中加深文本解读,又能唤起蕴藏在儿童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感悟童话、发展语言的作用。

在鳄鱼与兔爸爸的对话中,为丰富文本内涵,笔者顺势引发思考:“听到爸爸会因为自己贪玩考砸而生气时,小兔心里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小兔,当听到爸爸说‘当然能原谅它!它能改正缺点,并有好朋友的帮助,我相信下次会考出好成绩的’时,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学生静心思考,在交流中都能站在小兔的角度考虑,不但意识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明白了父亲对自己的爱。有一位学生联想到自己父亲平日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免为之一动:“我总觉得爸爸只关心我的学习,科科对我都严格要求。现在静下心来,才发现他的严格是为了让我对自己负责,其实他也是很爱我的。”字字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翻转童话剧中,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走进故事,开拓思维,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展现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当画面、生活、情感和文字结合在一起,表达变成不可遏制的欲望,儿童的思维也在悄悄地向深处延伸。

三、思辨:有演有创展示“巧”,一编一导思真谛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智慧元素,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构成一种双螺旋结构。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会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探索创新。

在爱的阳光下,在游戏补白的温度中,学生想象驰骋、思维纵横、情感激荡,各种奇思妙想交汇,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情感的共鸣。童话剧的源头活水滋润了他们的心田。生活中的苦与甜、成功与失败,种种体验也随之涌上心头。此时,一种强烈的表达冲动占据了学生的心田,自会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绽放个性表演的色彩。

(一)童话剧巧创编,创新探索迁移习得

阅读童话剧本,我们首先要了解剧本特有的形式,分清舞台说明与人物台词,再通过角色对话理解戏剧冲突,从而认识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如张秋生先生的《雨伞下的歌声和笑容》童话剧,青蛙先生的乐于助人带来了无限快乐,而蛤蟆女士的自私傲慢留下的只有孤独与伤心。鲜明的对比引发儿童深思。

1.大胆创编,迁移运用

分享了童话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进阶创编:“雨中的歌声仍回荡在耳旁。蛤蟆女士又会碰到谁?会怎样对待呢?”有的说没人再搭理蛤蟆女士了,蛤蟆女士后悔莫及;有的说蛤蟆女士碰上小熊,坐在它肩上前进;有的说蛤蟆女士追上前面的动物,主动为它们打伞……

一位学生这样记录下想象的痕迹:

蛤蟆女士唉声叹气地走着。

小老鼠(突然从右侧草丛中钻出):蛤蟆女士,你带我一程吧!

蛤蟆女士(看了一眼脏兮兮的小老鼠):我这伞很小……

小老鼠:看来我回不了家了。

蛤蟆女士(犹豫了一下):我这伞很小,但是带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小老鼠(蹦了出来):你真好!

蛤蟆女士(脸红了):不客气,我也觉得很快乐。

它们也唱着歌向前走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维始于惊讶和疑问。教师的有效提问促进了儿童发散性思考,从读故事、演故事到思道理,循序渐进,直达心灵。

2.思辨感悟,进阶提升

思辨始于质疑,归于反思,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堂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能相互欣赏、探究疑难,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从而提升儿童的学习内驱力。对于上述创编,教师引导“小评委”多元思辨:“请对上述创编进行点评。你觉得怎样表达会更好?”大家各抒己见:加点礼貌用语,多点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突出蛤蟆女士的转变等。该生也在大家的肯定与“指点”中,用心地完善自己的作品,如下:

蛤蟆女士唉声叹气地走着。

小老鼠(突然,从右侧草丛中探出头来):您好!蛤蟆女士,您可以带我一程吗?

蛤蟆女士(看了一眼脏兮兮的小老鼠,脱口而出):我这伞很小……

小老鼠(失落地耷拉着脑袋):看来我回不了家了。

蛤蟆女士(犹豫了一下,看看前方快乐的身影,深吸了口气):我这伞虽小,但是很乐意和你一起撑。

小老鼠(兴高采烈地蹦了出来):您真好!感谢您对我的帮助!

蛤蟆女士(不好意思地笑着):不客气!我也觉得很快乐!

它们也唱着歌快乐地向前走去……

创编童话剧是一场探索与发现之旅,能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具体情境的思维,往往更具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甚至批判性。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理性思维的快乐,思考如何“更真”“更善”“更美”,从而获得一种思维拔节的愉悦感。

(二)童话剧妙表演,团结协作领悟真谛

童话剧表演是言语表达和情感熏陶的又一舞台,是一次新的发现与成长。学生参与剧组全程策划活动。每个孩子都把自身特点与剧组需要结合起来,承担任务。善于绘画的学生负责画背景,习作好的学生完善剧本,善于表演的学生进行角色演出,身强力壮的学生担当剧务,喜欢装扮的学生就是小小化妆师……孩子们能想的尽量自己想,能说的尽量自己说,能做的尽量自己做,能演的尽量自己演,能评的尽量自己评。

在《雨伞下的歌声和笑容》童话剧表演中,孩子们纷纷带着自己的道具,在指定位置大胆表演。一位学生像“仙女散花”似的播撒着水珠,表示下雨天。扮演“蛤蟆女士”和“青蛙先生”的孩子果真打着荷叶伞出场。三个女孩手持草丛图画蹲在角落,偶尔摇晃,她们是随风摆动的绿草。“小刺猬”“小鼹鼠”“小蜥蜴”“小老鼠”带着头饰分别出场。尤其是“小刺猬”,弓着腰,背上背着一把反过来的破伞(那是它的尖刺),引起哄堂大笑。在对话、动作、笑声中,故事一幕幕地展开……

表演的结束并不代表“童话剧”活动的结束。舞台表演仅仅是孩子获得总结、提升的一个平台。因此,笔者请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找找表演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孩子们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刺猬的装饰很到位!”“大家很用心,特地找来大荷叶。”“小蜥蜴笑场了,如果能坚持自己的角色会更好。”“小草们一直蹲着,真不容易,了不起!”笔者随之引导儿童谈收获。“我觉得要理解人物,才能真正地演好角色。”“我们是一个团队,有分工,更要配合。”“我们的班长就像小青蛙,能热情地帮助我们。”“我懂得了分享是快乐的,自私是痛苦的。”……

童话剧情演绎能够提升儿童的思辨与合作能力。在这里,儿童成为真正的主角,对知识不是被动地等待灌输,而是积极地主动探索。每个儿童对表演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表演的童话剧是富有个性的。虽有不足,但在大家的坦诚相待中总会有些许进步。此时,童话剧表演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演,更是一个贴近儿童生活、润泽儿童心灵的活动。

四、传递:有拓有画感悟“妙”,一思一行润人生

在童话剧表演之后,儿童对故事的品味意犹未尽。身处童年的孩子,寻求新鲜快乐的生活是他们的本性。此时,教师应用心走进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静心发现每一次意外的快乐,每一个特别的发现,每一种别样的交往,润泽心灵,思德悟理。

(一)“信手涂鸦”的添色:播下一颗思维的种子

“信手涂鸦”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引导儿童静心发现、用心感受,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情境。

瞧!一首首童诗,犹如一幅幅节奏明快的图画,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儿童的心灵。一位学生简要地描绘了童话雨景图,并附上一首小诗:“谁,静静落在我的发梢?谁,轻轻摸着娇嫩的野花?谁,悄悄说着春日的密语?又是谁,让我们撑起七彩的伞儿,架起一座座美丽的小桥?”看着,听着,伙伴们有的挥舞着小手假装下雨,有的学着水塘荡开波纹的样子,有的模仿雨中摇晃的野花……孩子们心中的那扇童心大门随之慢慢开启。

生活是思想的源头,是生命的展示。儿童重视内心需求,凭感觉前进,成就感就是他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学生创作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互动激励,最大限度地激起孩子们参与翻转童话剧的兴趣,使其拥有更多更深的生命体验,滋养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

(二)妙趣横生的采访:绽放一束思维的火花

学习强调的是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借助系列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在活动中成长,在思考中进阶。

思辨过程比思辨结果更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当“小记者”,敏锐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平时,教师可布置思辨性童话作业,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随机采访,如:你怎么看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和结果?(《小猴子下山》)你怎么看“变”与“不变”?(《方帽子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记者的身份能促使儿童对童话故事进行深入思考,采访的过程又能集思广益、思维碰撞。儿童带着问题探究,更能被童话中传递的真善美所感染。

(三)群文“悦”读的丰润:长成一棵思维的大树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过:我们都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阅读不只是获取知识,特别是经典阅读,可以让人心绪平静,可以让人浮想联翩,产生阅读快感和美感,得到思想启迪,甚至产生头脑风暴。

许多童话剧中都包含着良好的习惯培养和为人处事的寓意,于无痕之中熏陶孩子,是大智慧。如《躲在树上的雨》中小黑熊为了满足错过一场夏雨的小鼹鼠的心愿,使劲摇梧桐树,造了一场躲在树上的夏雨。《长眼睛的小树》中小鹿为了不惊动落在鹿角上的小鸟,屏住气一动不动,因为他知道小鸟非常胆小……这些对儿童理解友情、理解关爱、养成与人为善、施爱于人的好品质非常重要。在师生共同“悦读”了《躲在树上的雨》童话后,我们引入其他三篇彰显“爱”的童话,通过群文“悦读”拓宽视野,唤醒了用行动互助互爱的意识。学生一读再读,一再深思,一再回味。

一颗温暖的心能够包容整个世界。童话剧就是这样,以有趣的活动、温暖的团队、智慧的思辨、个性的表演,以及丰富的文化,让儿童多了份热情、平和与自信。正如“饮水思源”,“饮”快乐童话剧,可“思”无价真善美。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樊川书院教育集团)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童话剧蛤蟆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幼儿园主题式童话剧教学模式初探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展童话剧之魅力,促幼儿人际能力的发展
浅析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策略
蛤蟆的油
蛤蟆蛤蟆跳嗒嗒
蓝天上的童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