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并购绩效研究
2025-02-20李文俊唐佳娜许金花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加速了我国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引导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全球竞争力。文章基于中国核电收购中核汇能这一案例,深入分析其并购绩效,为企业进行绿色并购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带来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双碳”目标;绿色并购;并购绩效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06-005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06.015
1"引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等事件频发,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环境形势下,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中国“双碳”目标,展示中国担当,即在2030年前、2060年前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事实上,学术界也非常关注中国的“双碳”目标。秦阿宁等(2021)基于“双碳”目标梳理各国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采取的措施,同时还对全球绿色技术研发态势进行分析[1]。王海洋等(2021)认为,“双碳”目标提出之后需推动其落地,这就要求我国积极优化能源系统,未来将大力发展多元化清洁能源产业,促使能源产业实现健康发展[2]。王永中等(2021)则认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势必会推动非化石能源产业发展,其中光伏太阳能将占据关键性位置[3]。张希良等(2022)借助C-GEM模型等来研究此问题,指出中国必须继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以及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所占比重[4]。Jia和Lin(2021)指出,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投资力度越发重要[5]。
在此背景下,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中国核电”)在2020年12月开始着手对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汇能”)实施收购措施。本次收购之后,意味着中国核电完成对新能源产业投资关键布局,将加快中国核电以“核电+新能源”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文章以中国核电收购中核汇能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中国核电收购中核汇能后的并购绩效。
2"中国核电并购绩效评价
文章将分别使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并购前后企业在经营业绩方面和非经济业绩方面发生的改变进行分析。
2.1"经济绩效评价
2.1.1"盈利能力
通过观察表1可以发现,中国核电在收购前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有明显波动,先是降低,继而上扬。其中,净利润的变化规律大致等同于净资产收益率,而中国核电在收购后出现净资产增加的情况。2020年第四季度收购后,在同一季度之内净资产收益率有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并购过程中的支付方式为现金,导致净利润下降。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核电在收购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仍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另外,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营业利润率三项指标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在2020年第四季度下跌比较多,2021年缓慢抬高。其中,2020年营收较高的是第四季度,这与获得了更高的销售收入有关。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2021年下半年的情况明显较好,营收有所增长。然而,两处下降趋势的原因均为营业成本增加。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由于收购事件的发生,将更多资金投入新能源在建组装机方面,增加了固定资产规模。在一年后的同一时间段,两台新增机组由于运营时间达到5年,燃料费需要计提,成本大幅增加。从中能够看出,在收购事件发生后,中国核电为了促进非核能源业务购置大量固定资产,将更多资金用于主营业务方面。
2.1.2"营运能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2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核电的各项营运能力指标都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波动趋势。这表明收购业务的推行,流动资产与总资产两种周转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这是因为中国核电将大量电力产品提供给企业与居民,满足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这种需求虽然有波动,但总体平稳,这两项指标在这种情况下稳定性较强。
存货周转率在收购后有一定的提升,这是因为公司对固定资产机组实施大规模的修理,修理时需要购买各种物资与核燃料,营业成本比较高。此外,历经收购事件后,从风电与光伏两类发电项目的输出地能了解到,公司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区域签订合同,新能源项目获得了更高的补贴款,对收回供电资金款项造成影响,这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下跌的主要原因。
2.1.3"偿债能力
根据对2021年前三季度平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司速动比率稍微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应收款项出现增加。不过,总体来看收购前后变化不大。2020—2021年,流动比率出现小幅度波动,其受到收购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资产负债率方面也有所下降,不过降幅较小,详见表3。
中国核电进行核电装机固定资产建设时相应周期较长,且在这个过程中占用的资金数额巨大,经营风险较大。为了有效保证重大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2020年公司借助上市平台,拓宽了融资渠道,除安排了贷款工作之外,还安排了债券发行等相应工作。而在实施这些措施之后,公司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可见降杠杆效果较好。
在本次收购活动中,由于核汇能采取现金支付方式,使得公司现金流出量明显增加。然而,随着相应收购带来的资产增多,中国核电在2021年的资产负债率约为70%。这表明实施本次收购并未对公司资产负债率造成明显的影响。
2.1.4"成长能力
通过对表4进行观察后发现,中国核电实施并购措施之后,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体现为明显增加之势。在2021年前三季度,该增长率都在20%之上,这与中国核电收购后期其主营业务规模明显增加有关。除此之外,中国核电还在新疆和海南等地积极拓展新领域业务,充分运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业务,进而使得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明显提升。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小幅度增加,原因是中国核电投资新能源装机领域力度大,使得固定资产有所增加,为此与之相应的总资产增长率也有所增加。
2020年至2021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上升。中国核电实施收购政策,当季营业成本增加,公司净利润因此下降。而投建项目进入正常运营阶段之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则开始有所回升。其中在2021年第一季度,投建资产逐步进入运营环节,使得扣非净利润增长率明显增加。
2.1.5"研发能力
在绿色并购的协同效应中,企业并购后绿色创新能力和绿色技术的提升得到了重点体现。从表5、表6可以看出,中国核电在完成收购后的当季,研发费用增幅较大,与同期相比实现63%增幅。中国核电自2020年开始就加大挖掘内部技术服务潜力力度,由此使得其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宽技术服务覆盖范围,业务规模随之增加。另外,2020年基于收购而使得研发人员数量明显增加,与2016年至2019年相比,研发人员平均提升了1.5倍,显著壮大了中国核电研发团队的规模。这一趋势表明,公司正加大在研发和专利申请方面的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支撑新能源领域的项目开发,并为中国核电未来致力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创造更多机遇。
2.2"非经济绩效评价
2.2.1"新能源发电量
通过对表7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公司实施并购政策后,风电和光伏发电业务对应占比明显增加,该比重在2019年还不足1%,但到2020年,该数据实现明显提升,具体为3.66%,而到2021年这个数据则直接提升至5.21%,增幅非常大。除此之外,风力发电量增幅与并购之前相比提升幅度约为12倍,光伏发电量增幅约为并购之后的近7倍。同时,公司自身核电业务不断增加,新能源发电所占比重也继续增加。未来中国核电还会继续增加此领域的投资,其第二主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2.2.2"绿色产业发展
通过对表8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公司实施并购政策之后,相对于2019年而言,新能源装机在运数量明显增加,此外投产在运装机数量增幅也很明显。风能和光伏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较小,且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可以有力地替代化石能源并予以大范围使用,使得能源系统转型顺利开展。
2.2.3"节能减排成果
通过对表9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核汇能项目投运之后,在减少当地标准煤消耗量方面起到较大作用,与之相应的二氧化碳等排放量减少。除此之外,中国核电在开发利用风电和太阳能等方面也取得重大成效,如当前已经建成我国第一个核电厂非核心区域新能源发电项目,且在相应效益回报方面非常可观,其中就包括在减污降碳效益等方面的回报。
3"结论与启示
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中国核电收购中核汇能后提升了自身的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主营收入有明显增长。从非经济效益方面看,中国核电在风电、光电方面的年发电量增长都较为显著,尤其在降污减排领域取得的成效更是极为显著。因此,收购中核汇能是中国核电做出的正确战略选择,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竞争力,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在未来整合进程中将愈发明显,为我国企业进行绿色并购要重视绿色产业整合和提升新能源领域战略合作深度带来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秦阿宁,孙玉玲,王燕鹏,等.碳中和背景下的国际绿色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1(4):385-402.
[2]"王海洋,荣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核能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电力,2021(6):86-94.
[3]"王永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中国的新能源革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4):88-96.
[4]"张希良,黄晓丹,张达,等.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经济转型路径与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2022(1):35-66.
[5]"JIA"Z,LIN"B."How"to"achieve"the"first"step"of"the"carbon-neutrality"2060"target"in"China:"the"coal"substitution"perspective[J].Energy,"20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