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糖控制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25-02-19黄菊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3期
关键词:血糖控制常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究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护理中对患者行血糖控制的价值。方法 选取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6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血糖控制干预模式,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炎症反应指标水平、住院时间和健康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各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较常规组更短(P<0.05);观察组的健康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强调血糖控制,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健康状态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重症护理;血糖控制;常规护理

文章编号:1672-1721(2025)03-0037-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ICU接收的多为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作为医院重要部门之一,每日接收的患者数量较多,患者疾病多具有突发性,各项生命体征较弱,其中血糖指标升高作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的病情恢复带来了不利影响[1]。同时,人体一旦受到重创或发生严重疾病,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后会产生大量的应激激素,使血糖升高,导致机体处于高糖状态,加重炎症反应,损伤器官功能[2-3]。在ICU护理期间,对重症患者进行血糖的严密监测至关重要,可有效防止病情恶化。当血糖水平超过11.1 mmol/L时,通常会采用静脉滴注或胰岛素泵将血糖降至7.8~9.8 mmol/L的范围内[4],并根据患者的具体血糖情况灵活调整胰岛素剂量。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静脉注射胰岛素可能影响血糖水平,因此需谨慎控制胰岛素剂量和输注速度,防止因低血糖加重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没有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5]。因此,积极的血糖控制在ICU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选取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6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ICU重症护理中患者行血糖控制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6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心力衰竭20例,肺部严重感染18例,重症颅脑损伤26例,中毒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8例。常规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6~67岁,平均(47.5±4.25)岁;患病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3.00±1.29)h;肺部感染9例,支气管哮喘7例,脑血管病变9例,中毒5例,严重创伤8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5~67岁,平均(47.5±3.25)岁;患病至入院时间1~8 h,平均(4.50±1.08)h;肺部感染8例,支气管哮喘10例,脑血管病变6例,中毒7例,严重创伤7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血糖>10.0 mmol/L[6]的患者;经过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康复的患者;危及生命,且经过严密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基础资料完整的患者。

排除标准:免疫系统疾病者;血液疾病者;精神疾病者;长期使用激素者;中途退出实验者。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1)患者进入ICU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监护,包括生理指标的动态监控、管道管理以及意识和心理状态的观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躁动行为进行专门评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对出现谵妄和躁动的患者实行约束护理,以免患者自行拔除管路。对清醒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治疗配合度。(2)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呼吸设备,并加强呼吸道护理,以防窒息。在对休克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密切关注末梢血管反应。为防止静脉炎,在使用胺碘酮等药物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通过分析监测数据预测潜在风险,积极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3)对于ICU重症患者应开展体位护理,比如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出血、呼吸异常等情况,及时发现是否有皮肤湿冷、头晕、精神异常等情况,对于存在高风险休克患者,做好相关抢救物品的准备工作,一旦休克发生,及时调整为特伦德伦体位,维持头低脚高位进行抢救治疗。(4)心理疏导。在对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要将心理疏导作为重点项目之一,例如对于存在焦虑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多鼓励,告知患者不要过于担忧,并可向其讲解有关治疗方法的临床优势、康复案例等,让患者从思想意识上纠正错误认知;对于存在恐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不仅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还要加强与家属之间的交谈,促使家属加入到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中,以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血糖控制干预模式。常规护理实施流程同常规组,在该基础上实施血糖控制,即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设定不同的血糖管理目标。严格遵循无菌技术进行皮肤消毒,从患者指尖获取血样以评估血糖水平。选择低刺激性的检测试剂以减轻皮肤不适,确保血糖检测的精确性。虽然快速血糖检测是有效的监控方法,但其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推荐使用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而非碘酒对手指进行消毒。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患者在一段时期内应在同一手指(建议为左手无名指指甲两侧)采血,使用专用采血针采集绿豆大小的血量。当血糖水平在4.0~6.1 mmol/L时,停止输注胰岛素,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0%的葡萄糖。如果血糖在6.2~7.8 mmol/L且快速下降,停止输注胰岛素;如果血糖缓慢下降,则将胰岛素剂量减至原来的1/2。如果患者血糖<7.8 mmol/L,每隔0.5 h检测1次;如果患者血糖在7.8~10 mmol/L,每隔2 h检测1次;如果患者血糖在10.1~16.7 mmol/L,调整胰岛素剂量并每小时检测;如果患者血糖>16.7 mmol/L,增加胰岛素剂量,连续3次高于此值需通知医生。在饮食上,应限制含糖和淀粉的食物,比如甜水果和根茎类蔬菜,以及高脂食品,比如动物内脏。提倡食用优质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患者要规律饮食,以免血糖波动,待血糖稳定后,护理人员结合食物管理持续进行护理以维持患者血糖稳定。

1.3 观察指标

(1)炎症反应指标。干预前后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测定2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7]。(2)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3)健康评分。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评估2组患者的病情状况,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重、健康状况越差。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估2组患者的序贯器官衰竭情况[8],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预后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症反应指标

干预前,2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炎症反应指标较常规组更低(P<0.05),见表1。

2.2 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健康评分

观察组健康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 讨论

ICU是医院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医疗区域,其设置旨在为那些病情极为严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的患者提供24 h不间断的专业医疗照护和生命支持。ICU患者往往面临诸如肺炎、心脏病、脑卒中、多发伤、器官衰竭等各种复杂疾病或严重创伤的挑战,这些病症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机能造成严重打击,还常常会导致其身体各系统功能受损,包括糖代谢功能的紊乱[9]。在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持续监测和有效调控,能够将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减少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发生,降低由此带来的并发症风险[10]。例如,当患者血糖过高时,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因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发的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尿量减少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可能危及生命。此外,高血糖还可能诱发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其是因血糖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癫痫发作等症状,这种状况下,患者的大脑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需要及时进行紧急处理[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炎症反应指标水平、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且健康评分较常规组更优(P<0.05),提示血糖控制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分析原因,血糖稳定性和血糖波动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波动的血糖状态不仅预示着不良预后,还被用作评估临床病死率的敏感标志[12]。血糖波动的机制涉及增强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内皮细胞、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生物组织损伤。当患者血糖频繁且剧烈变化时,组织细胞的功能和结构会遭受严重影响。因此,血糖管理不仅局限于短期控制,在重症患者护理中,动态监控血糖并减小其波动至关重要[13]。本研究中,考虑到ICU重症患者机体状况较差,各项生命体征和激素指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护理中加强了对患者血糖的动态监测和控制,有效调整了治疗方案。若经血糖检测发现血糖指标较高,需及时采用胰岛素实施降糖治疗;若血糖指标过低,也需要及时注射葡萄糖提升血糖水平,避免相关器官功能衰竭,防止不良事件发生[14]。重症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说明应激反应强烈,在相应的血糖控制工作中,需明确定位血糖控制工作的中心,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控制工作的开展成效。在广泛控制血糖的策略下,急性期患者可能需要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同时注重预防低血糖事件。对于无糖尿病史的入院患者,若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应考虑应激性高血糖的存在,进行连续监测,并视情况通过静脉胰岛素注射来调节血糖水平。

ICU患者的应激反应随着创伤的严重程度而变化,血糖会呈现持续性的升高表现。开展血糖控制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减轻对患者重要器官功能的损害,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相关医护人员在开展血糖工作中应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结合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用药治疗方案,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稳定状态。另外,住院时间也能反映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血糖控制后,观察组的身体机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缩短,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与常规性护理干预的结合实现了护理的全面性,但经实践发现,主动控糖护理干预方法因落实时间较短,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更多的临床实操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由此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15]。

综上所述,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开展血糖控制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糖恢复正常水平,提高患者的健康状态,极大地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兰晓敬.ICU重症护理中控制血糖的临床意义:评《急危重症诊断与处理》[J].世界中医药,2023,18(3):446.

[2] 殷宇辉,薛飞扬,孙璐.强化血糖控制在ICU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10):131-134.

[3] 贺育英,李增成,黄冬雪.研究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40-41.

[4] 刘丽丽.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3):113-114.

[5] 孙庆双.ICU重症病人血糖控制及其护理关键要素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105.

[6] 朱丹丹.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35.

[7] 程丽霞.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162-163.

[8] 石宇.ICU重症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169,174.

[9] 韩愚弟,韩岩,郭伶俐,等.修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与传统背部游离皮瓣修复足背的对比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0,36(6):638-644.

[10] 周卉,朱颖,杨淼,等.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4):5-8.

[11] 李萍.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老年难以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5):129-133.

[12] 刘晓玲,黄静静.渐进式康复训练对危重症机械通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7):554-556.

[13] 史为涛,赵玉良,曹广科.血糖控制水平对ICU重症感染患者hs-CRP、HMGB1、IL-6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8):97-100.

[14] 胡红霞,何芙蓉.在ICU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4):228-230.

[15] 王海玲,王海艳,赵翠芝.基于人性化护理结合ICU特殊护理对2型糖尿病重症尿毒症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21):144-147.

(编辑:肖宇琦)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常规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延续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护理研究
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影响的研究
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实施效果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重症感染患者程序化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