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感染患者程序化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

2016-04-16钟海利陈虎唐祯刘芬

医学信息 2015年52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评价

钟海利++陈虎+唐祯++刘芬

摘要:目的 评价ICU重症感染患者血糖程序化控制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美国耶鲁纽黑文医院的《ICU成人患者胰岛素泵入方案》进行改进,与护理人员一起,对感染性休克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程序化给药,细致的血糖监护,比较监护前后的血糖波动值。结果 血糖值在7.8~10mmol/L波动,程序化调整胰岛素泵入方案可有效降低血糖值(P<0.05),并可减小血糖波动幅度。结论 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可有效、稳定的维护血糖,对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程序化给药;效果评价

入住ICU的重症患者常常由于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糖类代谢紊乱尤为明显,以出现高血糖最为常见。而调节血糖对感染的控制及病情的预后转归可产生明显影响。国际《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1]指出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并推荐血糖需进行程序化控制。本文就其中入住ICU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糖进行程序化控制药学监护,并评价控制效果。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63岁,于2015年8月11日出现高热、寒战起病。外院给予抗感染,多巴胺升压等治疗,无好转。8月19日因“病情加重,少尿,肾结石并积水”入院。入科查体:T36.6℃,P125次/min,R25次/min,BP125/59mmHg,双肺呼吸粗,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肾区叩击痛阳性。血常规示:WBC 40.13×109/L;N% 95.6%;PLT 56×109/L;血生化:肌酐402.7μmol/L;尿素氮21.0mmol/L;尿酸730μmol/L;葡萄糖12.15mmol/L;尿常规:白细胞镜检2+;CT提示:两下肺少许感染灶,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入科诊断:①感染性休克;②急性肾衰竭;③肾结石(左);④肾积水(左);⑤肺部感染;⑥2型糖尿病;⑦高血压病;⑧胆囊结石;⑨脾大;⑩脂肪肝。

入院后予重症监护,留置鼻饲管、导尿管,进行心电、指脉氧、动态血压、血糖等监测。药物治疗方面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胰岛素静脉泵入降血糖,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异甘草酸镁护肝,地高辛强心,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营养心肌,胸腺肽a1增强免疫、营养支持治疗等。治疗4d后患者病情稳定,8月24日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患者诊断感染性休克合并糖尿病,严格的血糖范围对其感染控制及其关键,治疗监护中临床药师采用了程序化血糖控制流程。

2 程序化血糖控制治疗方法

按操作流程:①测得初始血糖值,确定图1对应范围(列);②计算初始剂量与维持剂量:初始量计算:血糖值×18/100,以最接近0.5U的值作为初始剂量输注,再按此剂量每小时泵入维持;③监测血糖值,求得每小时血糖下降值表1对应范围(行);④根据“说明”确定是否改变速度或停用;⑤速度调整参照标记“▲”-增速、“★、★★”-减速;⑥参照表1,根据现有速度对应行调整。

图1

【1】停用胰岛素,1h后复测BG。当BG>7.8时,以原有速度的50%胰岛素维持。

【2】停用胰岛素,1h后复测BG。当BG>7.8时,按照★★降低胰岛素给药速度。

患者入院后均行抗感染治疗、电解质平衡、肝肾功能、血糖控制等方面均进行了药物治疗监护。本次药物治疗监护开始时,患者血糖为17.3 mmol/L。根据2014年版《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中推荐,伴有高血糖(连续两次血糖>10mmol/L)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应控制血糖≤10mmol/L,建议采用规范化(程序化)血糖管理方案,并建议每1~2h监测一次血糖。

用SPSS1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程序化血糖控制结果

对患者血糖进行程序化管理后,其血糖值有效的在目标范围内波动,血糖值显著降低(t=4.904,P<0.05),并可减小血糖波动幅度,见表2。

4 讨论

国外一项大样本量的调查研究[3]表明,耶鲁纽黑文医院的《ICU成人患者胰岛素泵人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维护ICU成人住院患者的血糖,还可以减少重症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风险。程序化胰岛素给药较平稳控制血糖,同时也存在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4.1不适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血糖高渗状态(HHS)患者:因为此类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胰岛素初始剂量。

4.2使用前需纠正体液、酸碱、电解质、二价离子状态。

4.3通常需禁食,对进食患者可考虑给予门冬胰岛素覆盖餐时造成的血糖波动;对静脉给予葡萄糖的患者,可按4~6g葡萄糖:1U胰岛素临时加用;肠内或肠外营养(TPN,PPN,管饲)突然停止,胰岛素给药速度应减50%。

4.4推荐每小时监测血糖值,一旦血糖稳定(连续3次血糖值在目标范围内),可改为每2h监测一次,如果在12~24h内稳定,可每4h监测一次。以下情况需每小时监测血糖:血糖值超出目标范围、胰岛素输注速度改变、临床病情明显变化、初始或间断使用类固醇激素、使用升压药、TPN/PPN/管饲、透析、CVVH或CAVH。

4.5使用血管收缩药物仍然低血压的患者,毛细血糖值(如扎手指)可能不准确,这种情况下使用静脉或动脉血进行监测血糖更好

总体来看,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的将血糖降低到指南推荐范围内,还可以减小血糖的波动幅度,防范低血糖的同时,使血糖维护更加稳定,促进重症感染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R.P.Dellinger, Mitchell M.Levy,Andrew Rhodes,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12[J].Intensive Care Med,2013,39:165-228.

[2]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6): 557-581.

[3] Michael R. Marvin, Silvio E. Inzucchi, Brian J. Besterman. Computerization of the Yale Insulin Infusion Protocol and Potential Insights into Causes of Hypoglycemia with Intravenous Insulin[J]. 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 2013, 15(3):246-252.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评价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