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科技表现性评价实践研究

2025-02-15吴成柱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5年1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表现性评价计算思维

[摘 要]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贯穿于信息科技教学的全过程。将表现性评价有效运用于信息科技的大单元项目式教学中,有利于改变传统评价中教、学、评分离的状况。教师可以采取“一主双线,三维评价”的策略,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设真实情境来确定单元主题以驱动大任务的落实,通过解决生活问题、设计相关活动两条主线开展活动,并以自评自导、互评互助、师评助力三维评价支持聚焦计算思维培养的表现型评价,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科技;计算思维;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5)03-0086-0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信息科技新课标”)中提出“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要加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侧重反映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进步情况”。近年来,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技能评价不再适用于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大任务、大单元的课程教学。

一、现状探析:透视计算思维培养的现实困境

目前的信息科技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

(一)重表现结果,轻表现态度

计算思维是信息科技新课标提倡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的培养应贯穿全学段、教学全过程。其中,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内容直接指向计算思维的培养。同时,信息科技新课标倡导使用表现性评价。然而,实际上教师大多通过学生最后的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此,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发展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重任务布置,轻过程辅导

计算思维应贯穿信息科技教学的全过程,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良好土壤。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布置任务后忽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支持,不能为学生进行概念应用、知识梳理提供必要的指导。这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硬无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寻欲、表现欲,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重局部评价,轻整体评价

许多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和任务的完成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往关注不够,评价时只关注学生局部的技能掌握情况,并非着眼整体展开全面评价。教师应该打造高效的思维课堂,观察学生的计算思维状态,同时评估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表现,让表现性评价不断促进教与学的优化。

二、策略支持:聚焦计算思维培养的表现性评价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凸显“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计算思维要素,确定一个与学生数字生活经验相匹配的学习主题,一方面从解决生活问题出发,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另一方面,从设计相关活动入手,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助评,聚焦计算思维培养的表现性评价。下面,以浙江摄影版信息科技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进行阐述。

(一)一个主题:分析实际问题,建标思维过程

主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与学生的数字生活经验、信息科技的现实应用相关联。本案例以“跳蚤市场摊位系统”为学习主题,设计单元大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见表1),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写程序—修改完善”的完整过程,并感知合理的算法与合理的数据存储方式,可以使计算机自动且高效地处理问题。学生在比较中迁移,在思考中感知,在实践中体验,在应用中拓展,在交流中提升。

(二)两条主线:明晰教学思路,构建知识框架

1.从解决生活问题出发,经历完整项目开发流程

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软件工程师”,为学校设计服务师生的“跳蚤市场摊位系统”,要求解决摊位分配的问题,并升级系统功能,一体化解决座椅摆放、分配等问题;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带动大任务的开发,再将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逐步实现小项目的编码,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评估完善的一个完整项目开发流程。

2.从设计相关活动入手,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

教师设计相应活动,让学生在大任务学习主题下分析目标指向所蕴含的思维要素,经历思维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对“跳蚤市场摊位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建构知识框架,设计和实现抽签的功能,并通过小组协作共同思考算法流程图,再利用流程图判断、分析和综合各种信息,进而形成运用合理的算法来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计算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三)三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规,对标协调评价

1.自评为主,自导思维发展

计算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定的感知和衡量。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任务发布前设计一个评价量表,让学生以评价量规为目标导向进行自我诊断,并在活动任务后依据评价量规进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自己的计算思维。

(1)制订岗位职责,导向思维态度

教师将学生定位为“软件工程师”,以为学校设计服务师生的“跳蚤市场摊位系统”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展计算思维中的创造力倾向、合作学习倾向、问题解决倾向等素养,并编制计算思维态度表现量表(见表2),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输出能力评价,导向自我获得

教师要提取表现性任务中蕴含的计算思维能力要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照能力表现量表(见表3)进行能力评价,以目标驱动任务,实施有效的自我评价。

2.互评为主,同伴互助学习

“跳蚤市场摊位系统”的同伴互评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实施:(1)在团队中能否积极主动思考并分析问题;(2)能否与同学协商沟通,完成分配的任务;(3)能否提出恰当的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在成果展示时,组内一人留在座位上,为来观看的其他小组同学答疑,另一人可参观其他小组的作品方案,使用贴纸为他们点赞,2分钟后互换角色。学生通过了解其他小组的设计,拓宽思路,发散思维。

3.师评为导,助力全方位成长

教师可以从计算思维的三个维度(思维视角、能力表现、小组协作)来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适时点拨学生在思维层面遇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构建计算思维框架。在本案例中,教师应该对“跳蚤市场摊位系统”的功能进行详尽阐述,并结合校园实际生活分析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考。同时,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收集和整理信息,选择适当的算法,并对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迁移应用到日常同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三、成就大美:助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

(一)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显著提升

“一主双线,三维评价”策略的实施,使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在“跳蚤市场摊位系统”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确定所需功能,并设计出相应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同时,他们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不断实践和优化,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学生学习态度与兴趣的积极转变

通过自评自导、互评互助的方式,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计算思维态度表现量表中,学生普遍表现出更高的自信心和合作学习倾向,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评价与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

教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方式的运用,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同时,教师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更加注重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周纯.以单元表现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计算思维的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34-38.

[3] 张美婷.基于计算思维发展的表现性评价量规的课例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2):59-61.

(责编 廖婷婷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表现性评价计算思维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算法的案例教学探析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