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
2015-06-05陈紫凌
陈紫凌
摘要:信息科技课程倡导应用各类“软”工具促进学习。本文尝试从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施效等过程剖析微视频与任务单在信息科学学习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微视频和任务单,既能提高显性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效率,又能为学生的思维成长提供系统的帮助,是提高学生应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好帮手。
关键词:信息科技;软工具;微视频;任务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5-0008-03
● 研究缘起
在信息科技课中学习、应用的“软”工具可以包括文字、表格、图形三类。其中,文字类工具有问题型提示语、填空式提示语等[1];表格类工具有左手栏、T型表、P—M—I表等[2];图形类工具有层级关系图、结构关系图、次序关系图等。[3]在信息科技的学习中,这些工具对提高学生获取、传递、处理、执行信息,形成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单一的文字描述,或零散的表格、图形工具,缺乏趣味性、系统性等,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实施与落实有难度。如何有机整合,最大效度地发挥这些“软”工具辅助信息科技学习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概念界定
1.微视频
优酷网首席执行官古永锵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的统称。”[4]微视频由于其“短、快、精”等特点,倍受小学生青睐。结合小学生注意力维持的特点,本文中的微视频特指6分钟以内的学习视频短片,内容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
2.任务单
一些研究者把任务单界定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课时为单位,为每位学生能临堂生成更多的学习经验智慧和学习挫折问题,用文字、图表等多样形式设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习辅助工具。[5]它既能体现探索新知的过程,又能体现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是信息科技学科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好帮手。结合信息科技学习碎片化等特点,本文中的任务单,可以以某一课为单位,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创作活动制定的学习单。
● 微视频和任务单在信息科技学习中的基本应用
下面,我们将结合全信息的分类及过程阐述微视频与任务的一些基本应用。
1.应用微视频促进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过程通常包含信息的表示、信息的识别、信息的检索、信息的发送与接收等。所关注的信息是属于“全信息”概念中的语法信息和语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显性化的特点,文本呈现与传递比较枯燥乏味。视频具有直观、动态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如能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及操作示范,通过PPT录屏或屏幕录制的方式集合成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效率。例如,学生在Scratch角色及造型导入内容时,我们尝试把角色的导入、造型的导入等操作,通过PPT录屏或屏幕录制等方式制作相关的操作示范微视频,供学生学习参考。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微视频中的信息输入、文字提示、操作示范等内容能快速有效地获取到相关的信息。此外,对于一些操作型知识,文字的描述往往会比较抽象,无法感知操作过程的动态变化过程,对信息的准确传递带来干扰,这时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加以呈现,可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应用微视频或任务单促进信息的处理和知识的生成
信息的处理,主要体现的是认知信息的过程,它包含信息的认知与再生等过程,是利用信息和知识来产生新的信息的过程。关注的是“全信息”概念中的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信息的处理和知识的生成,主要体现的是信息的思维过程,具有隐性的特点。因此,支持学习的相关微视频或任务单工具,在内容的呈现上,不宜再采用直接示范的方式。我们可借用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或典型范例,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对信息进行辨别、再认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知,甚至再生出新的信息或知识。
例如,在学习《巧用Excel公式与函数解决经典数学问题》的内容时,相关的微视频学习工具先借用“棋牌上的麦粒”这一典故,创设问题情境,然后通过问题引领、文本互动、示范结合、拓展思考等环节整合视频资源,引导学生体验信息处理和知识再生的全过程,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①情境(故事)导入:通过动画呈现印度古老的故事——“棋牌上的麦粒”,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统计棋盘上的麦粒总数。
②问题引领:从经典数学故事的导入,到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从传统算盘、计算器等工具的应用,到巧用Excel表格中的公式与函数解决问题;从一个数学典故到多个类似问题的思考;引领学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思维过程。
③文本互动:关键问题,设问,让学生停下脚步,先思考,再行动,以便能激发进一步的学习欲望,深层思考问题。
④示范结合:通过录屏软件,直观呈现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个案——棋盘上的麦粒总数。
⑤拓展思考:文本设问,提醒学生思考类似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微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yOTc0NjE2.html
又如,学生在学习应用Scratch儿童编程软件创作“小小魔术师”作品时,为了让学生对任务及相关要求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我们专门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包括任务描述、问题导学、资源索引、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为学生的自学、互学等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指引(如图1)。这一任务单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创作主线更加清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选择地查看任务单进行学习。
此外,任务单的设计,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单独设计,形式可以是自学任务单,也可以是互学任务单等。例如,在学习《Scratch游戏DIY》一课的学习任务单中,我们先尝试借助T型表和概念图为学生搭建作品构思支架,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关键词对作品进行整体规划,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具体内容见上页图2、图3所示。
在这里,无论是针对某一课内容,还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创作活动而设计的任务单,都可包含文字、图形、表格等类型的“软”工具,可以说是“软工具”基本分类的拓展与延伸,是一个更综合的学习“软”工具。应用任务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满足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完成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有了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信息科技的学习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讲到底,学生也不是被动地被“填鸭”,而是通过任务单主动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3.借助任务单工具促进知识的应用
在信息科技学习中,知识的应用对应的是信息的施效和执行。这一过程是学生把智能策略转化成为智能行为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信息科技学习效用价值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何达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需要以面对知识获取、传递和处理为基础,也需要适时、差异性、渐退性的学习帮助指引。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任务单工具来促进知识的应用。例如,学生初次学习Scratch时,对Scratch的编程方法和操作要领还不熟悉,因此,我们会在任务单中附上一些入门操作指南(如图4),为学生快速入门提供帮助。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些创作方法与思维过程,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拓展更多的空间,因此,后面的任务单设计,就可根据学生间的差异性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创作任务,并适时提供相关素材资源和范例材料,引导学生渐退性地使用这些帮助进行独立创作,发展个性,从而达到智能策略向智能行为转变的目的。
总的来讲,微视频和任务单作为信息科技学习中一种“软”工具,既能提高显性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效率,又能为学生的思维的成长提供系统的帮助。它们犹如一对左右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为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施效等过程搭建学习支架。其中,微视频主要侧重于显现显性知识,可以包含操作示范,也可以是问题引导、文字提示语等工具,由于其“短、快、精”等方面的优势,符合支架理论的动态性和个性化原则,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任务单主要侧重于引导思考信息的处理与执行,符合支架学生理论中适时性、引导性和渐退性等原则,能兼顾到“软”工具支持学习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微视频和任务单配合使用,能为学生经历信息过程的学习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