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9岁儿童日常饮食行为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2025-02-14王鸣鹤王晨宇张海平崔家璇王俊马欣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社会调查儿童保健

摘 要:目的:探讨济宁市3~9岁儿童日常饮食行为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以及家长对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有效干预和改善儿童肥胖问题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济宁市幼儿园和小学3~9岁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摄入较多快餐、膨化食品、甜食等高热量食物在肥胖组与正常组儿童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叶类蔬菜的摄入和减少主食的摄入可以起到一定预防儿童肥胖的作用;平均用餐时间为26~35 min对应的肥胖儿童占比最低;13.287%的家长了解5种以上由儿童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27.972%的家长了解5种以上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3~9岁儿童的日常饮食行为与肥胖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不良的饮食行为可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儿童的营养教育,引导儿童饮食行为合理化,并针对存在肥胖风险的个体采取饮食干预措施,以降低儿童肥胖率。

关键词:儿童肥胖;饮食行为;预防干预;儿童保健;社会调查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 Diet Behavior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ged 3 to 9 Years

WANG Minghe, WANG Chenyu, ZHANG Haiping, CUI Jiaxuan, WANG Jun, MA Xin*

(The Clinical Medicial College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Jining 27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dietary behavior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ged 3 to 9 in Jining city, as well as parents’ awareness of knowledge related to childhood obesity,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hildhood obesity. Method: 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parents of 3 to 9 year old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Jining city, and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Resul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the intake of high calorie foods such as fast food, puffed foods, and sweets between the obese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of children. Increasing the intake of leafy vegetables and reducing the intake of staple foods can play a certain role in preventing childhood obesity; the proportion of obese children with an average meal time of 26 min to 35 min is the lowest; 13.287% of parents are aware of five or more health problems caused by childhood obesity, and 27.972% of parents are aware of five or more factors affecting childhood obesity.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aily dietary behavior of children aged 3 to 9 and the occurrence of obesity, and poor dietary behavior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obes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children, guide them to rationalize their dietary behavior, and adopt dietary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individuals at risk of obesity to reduce the obesity rate in children.

Keywords: childhood obesity; dietary behavi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child health care; social survey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然而,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超重与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超重和肥胖的儿童人数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肥胖儿童数量将达到600万[1]。因此,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2]。

研究表明,肥胖儿童群体罹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3],且常伴有性早熟等健康问题[4],这不仅对其成年身高有着严重威胁,而且对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身体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更容易表现出焦虑症、抑郁症、社交障碍和孤僻等心理健康问题[5-6]。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儿童肥胖的根本原因,并对存在肥胖风险的个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儿童肥胖率。

导致儿童肥胖率快速增长的原因复杂且多样,在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饮食行为、缺乏运动以及对肥胖的认知不足等均可直接导致儿童期肥胖[7]。其中,饮食行为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可作为干预措施切入点的方面。本研究主要探讨3~

9岁儿童饮食行为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究日常饮食行为在推动儿童肥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评估家长对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深入研究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济宁市3~9岁儿童。1~

2岁儿童以母乳喂养和辅食喂养为主[8],与3岁及以上儿童的膳食结构有较大差异,故3岁以下儿童不在本次调查范围内;9岁以上儿童逐渐开始进入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的儿童常出现身高、体重突增的情况,不同个体间发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性,此时的体重数据科学性较低,偶然性大,故9岁以上儿童不在本次调查范围内。

1.2 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济宁市幼儿园和小学中3~9岁儿童的父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年龄段的儿童父母进行针对儿童肥胖与饮食关系的详细调研工作,同时评估家长对儿童肥胖和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分为3部分,包括儿童体格信息、饮食摄入情况和对肥胖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问卷收集完成后,由专业人员负责筛选,剔除无效问卷与重复问卷,然后进行专业数据分析,得出结果。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作为判定肥胖儿童的标准。具体而言,当儿童的体重达到或超过该标准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时,则被判定为肥胖。此外,病理性肥胖不作为本研究的有效变量。

1.4 数据处理

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43份,其中男性儿童75人,占比52.45%,女性儿童68人,占比47.55%。将有效问卷中的儿童身高和体重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肥胖儿童共计79人,占有效样本总量的55.24%,记为肥胖组;正常儿童共计64人,记为正常组。然而,在询问家长对其子女体重的判断时,仅有42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属于偏胖,这一比例为29.37%。

2.2 日常饮食行为与肥胖的关系

由表1可知,在儿童食用快餐的频率、膨化食品的频率、饮用含糖饮料的频率和食用甜食的频率等饮食习惯中,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用坚果的频率方面,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坚果的摄入频率对儿童肥胖的发生未见显著影响。

2.3 膳食结构与肥胖的关系

由表2可知,在每日的主食和蔬菜摄入量方面,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组儿童相比,肥胖组儿童摄入主食量较多,而摄入叶类蔬菜较少,这表明减少主食摄入量并增加叶类蔬菜摄入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而肉类摄入量在两组儿童间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吃饭时观看电子产品的频率与肥胖发生率呈正相关,具体而言,不在吃饭时观看电子产品、偶尔观看、经常看和每次吃饭都看的儿童中,肥胖儿童占比分别为45.00%、52.38%、60.42%和85.71%。通过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平均用餐时间在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呈现显著差异性(χ2=12.260,P<0.05),其中26~35 min的用餐时间对应的肥胖儿童占比最低。这表明将用餐时间控制在26~35 min,可能有助于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的风险。

2.4 家长对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由表3可知,15.385%的家长了解4种以上儿童肥胖的判定标准;13.287%的家长了解5种以上由儿童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27.972%的家长了解5种以上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部分3~9岁儿童的日常饮食行为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家长对儿童肥胖问题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本次调查共有肥胖儿童79人,占总数的55.24%。然而,在询问家长对其孩子体型的判断时,仅有42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属于偏胖,占比为29.37%,这表明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体型的评估存在偏差。鉴于父母对子女体重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子女自身对体重的认知[9],这些家长的误判可能导致具有肥胖倾向的儿童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干预措施,甚至可能因不当饮食习惯加剧肥胖状况。

不良的用餐习惯与儿童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进食速度快、吃饭时观看电子产品都可能推动儿童肥胖的发生。研究表明,进食速度过快容易导致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即被吞咽,这会妨碍饱腹信号向大脑的及时传递,进而导致儿童无法准确判断饱腹状态,造成食物摄取过量,发生肥胖[10]。吃饭时观看电子产品不仅容易分散儿童注意力,导致其对摄入的食物量把控不准确,从而造成过度进食,还可能因受到屏幕中美食广告的影响而导致食欲过于旺盛[9]。因此,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包括合理安排用餐时间、提高自主进食专注度,避免因不良用餐习惯导致的过量进食,对于预防儿童肥胖至关重要。

本研究调查发现摄入较多快餐、膨化食品、含糖饮料及甜食等高热量食物显著促进了儿童肥胖的发生。相反,增加叶类蔬菜的摄入和减少主食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肥胖。由于低龄儿童自主选品能力和消费能力相对较差,他们的饮食行为主要受父母影响,而调查显示,对饮食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有明确认知的家长不足50%,这使得通过家庭来预防儿童肥胖变得较为困难。

进食速度快和进食专注度低引起肥胖的机制与过多摄入快餐、含糖饮料、膨化食品和蔬菜摄入不足等不良饮食行为相似,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从而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肥胖,尤其是儿童期肥胖,需要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参与度,加强对儿童饮食行为的重视程度[11]。这不仅需要提升公众对儿童肥胖的认识,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制订长期有效的实施方案,通过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来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例如,可以研发并推广符合儿童生理需求的营养食品,同时对家长和老师进行儿童营养学和儿童保健知识的宣讲,确保学校食堂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12]。此外,需要对儿童的饮食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协商方式对儿童每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进行干预,避免因强制措施引起儿童的负面情绪和抵触心理[13]。

综上所述,3~9岁儿童饮食行为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识有待增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和儿童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刻不容缓。应采用多样化的、富有成效的方式,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日常饮食为切入点,积极实施儿童肥胖的预防与干预措施,以降低儿童肥胖率,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娜,马冠生.《中国儿童肥胖报告》解读[J].营养学报,2017,39(6):530-534.

[2]方必基,刘彩霞.2011—2020年中国儿童肥胖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11):1992-1998.

[3]竺益.肥胖儿童血糖血脂代谢指标特征及与性早熟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3):619-621.

[4]LIU G,GUO J,ZHANG X,et al.Obesity is a risk factor for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a case-control study[J].BMC Pediatrics,2021,21:1-8.

[5]邓贞志,刘峥.儿童肥胖与心理健康关联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3,34(1):21-25.

[6]HUSSEIN R,MOHAMMED R A,AHMED I H.Psychological impact of obesity in children[J].The Scientific Journal of Al-Azhar Medical Faculty,Girls,2020,4(1):17-21.

[7]郭小溪,于滢.儿童肥胖的危害、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1):200-201.

[8]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4):392-417.

[9]沈艳辉,李文灏,周双,等.父母对子女体重认知与初中生对自我体重认知之间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9):793-796.

[10]赵红伟.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行为与父母教养行为的关系研究[J].包头医学,2022,46(2):5-7.

[11]AL-ROUMI D,ABU-ABDO D,AL-KHULAIFI M,et al.Influence of nutritional awareness on grocery shopping by kuwaiti parents in relation to children nutrition[J].Advances in Food Technology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Open Journal,2020,6(2):60-69.

[12]周岩,王佳仪.学校供餐与学生营养密不可分[J].食品界,2022(2):22-24.

[13]魏莉,王志文,徐丽萍,等.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行为与父母教养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2):4349-4351.

猜你喜欢

社会调查儿童保健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委托开展社会调查之探索
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末端物流配送问题及其研究
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探讨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
桂平市儿童保健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深度推进社区矫正建设的问题与抉择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