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融入党性教育工作探索思考

2025-02-13杨柳郑凯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党性教育

摘 要:雨花英烈红色家书饱含着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与新时代党性教育工作具有高度契合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存在着诸如资源开发程度有限、档案利用形式简单、数字化工作进展平缓等问题,阻碍着其融入党性教育工作的深入落实。为进一步推动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融入党性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家书档案的深度挖掘,丰富红色家书文本的党性内涵,另一方面要以多种途径对家书档案进行灵活运用,创新其应用模式。

关键词:雨花英烈;红色家书;党性教育;党性内涵;应用模式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1.023

家书,即家信,早在一千多年前,在《宋书·武帝纪》中有云“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众人熟知的爱国诗人杜甫在其名篇《春望》中也写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语句,可见,自古以来家书就是人们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传达情感的渠道,是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而雨花英烈红色家书则是雨花英烈们在远离家人朋友的日子里,或是身处监狱之时,甚至于临刑前,写下的一封封真挚动人的家信,其中饱含着对亲人、友人的思念,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对于生命的思索等。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贯穿了英烈们的整个革命生涯,在雨花英烈这个身份之外,他们也是最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有着芸芸众生皆有的悲欢离合。这也恰恰说明,一封封红色家书中的内容、表现的情感是最真实的,家书内蕴含的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都不是空话,而是他们内心最真实、最生动的体现。因而,红色家书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有效渠道,在进行党性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近些年来,各地在开展党性教育工作时,对于红色家书的认识和挖掘在逐步深入,运用红色家书开展党性教育的方式也是逐渐丰富起来的,成为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训练”的方式之一。雨花英烈这个群体大多家境良好、受教育程度较高,在远离亲朋从事革命斗争工作期间写下了数封凝聚着真挚情感的家书,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成为党性教育的一种生动资源。新时代新征程下,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已经广泛应用于党性教育工作的开展中。

1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与党性教育工作契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①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中饱含着雨花英烈们内在精神价值意蕴,在这些家书里,他们是子女,是爱人,是兄长,是晚辈,但无论写作对象或写作目的如何,家书中都深深烙印了党性的光辉,彰显着伟大建党精神,与党性教育工作具有高度契合性、融通性。

1.1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是党史的一种特殊载体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中直接或间接地记录了发生于他们身边的历史事件,真实记录了他们思想、行为的溯源,这些丰厚的家书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是党史的特殊载体和有力补充。周执中在给父母的家信中提及“于三月十九日由敌匪纵横之热河从万死一生中脱险”“力向辽吉黑民众后援会追索刘桂堂抚恤洋二百五十元”②等话语,更是以信件细致讲述了热河事变中他与二弟的辗转、二弟的牺牲等,为宏观的热河事变大历史背景增添了普通人的经历细节;袁国平在写给哥哥的信中也讨论了与日军在开封、郑州等地的战况,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党史的可靠材料。此外,家书堪称是记录雨花英烈们内心所思所想的第一手资料,凸显出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和思想变迁。冷少农在他写给春如姻叔的信中写“且如普通以侈谈革命为时髦,此年以后即将此项错误打消,脚踏实地,以此身提供革命矣”③,闵乐山在狱中之时也曾给三叔写“过去我就缺少这样的常识,好像失舵的舟一样……”④印证着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并非一朝一夕就确立下来的,而是经过了反复思考与社会实践的考验,在对社会现实的探索与改造中最终形成的。

1.2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是党员的一种生动教材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作为落实在纸上的文字史料,既能够实体化形成合辑、印制成册作为党性教育的一份教材使用,又能以其亲和力与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开展党性教育工作,成为精神上的生动教材。一方面,雨花英烈红色家书大多贴近生活,口语化的语言、喃喃低叙式的表达,对父母的娓娓惦念、对子女的殷殷期盼,都与当下党员干部的生活实际有着高度切合,就如同身边亲人的絮絮低语,较之于普通苍白的说教或扁平化教材,自然接受程度更高,即便不在教室课堂,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涵养党员党性;另一方面,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中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渗透着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伦理,饱含着中国传统的仁义之心、忠孝之举等道德观念。冷少农嘱托儿子“一个人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需顾及到社会人类”⑤便是受中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朱杏南在给妹妹的信中写“你们今后应该处处去找光明而快乐的路,运用自由自主的权威”⑥,是传统中国人对于兼爱、自由、大同社会的憧憬追求。传统文化的滋养,与今日的党员干部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相吻合,使其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有效桥梁。

1.3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是党性的一种真实映射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是雨花英烈们真实情感的表达,彰显着他们赤诚朴实的内心世界,更烛照着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共产党员党性的特殊映射。冷少农在写给母亲的家信中说,“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努力于社会事业,为大多数劳苦民众谋利益、除痛苦”⑦。信中无法对母亲尽孝的愧疚和对社会劳苦大众的关爱交织,厚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体现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袁国平劝勉兄长,“中国正在伟大的转变时期,最近的数年将决定民族的生死存亡,家中如能勉强从俭约中度过此国难时期”“务求节约以维家用”⑧,蕴含共产党人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和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彰显出共产党员对于作风建设的重视。孙晓梅在信中向母亲表明了“我为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只有牺牲自己的幸福……争取青年人最后的胜利和解放”⑨,昭示着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选择和乐观主义精神。一封封令人热泪盈眶的家书,便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最真实体现。

2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融入党性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以其丰富内涵与深厚党性,已经日渐受到各纪念馆与研究单位的重视和挖掘,但在实际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尚存在诸如开发程度有限、利用形式简单、数字化进展平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完善。

2.1 资源开发程度有限,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前,雨花英烈红色家书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与利用,但一方面,由于雨花英烈中许多人从事的是地下斗争工作,具有极端隐蔽性,很难留下确切、翔实的资料或书信,因而搜寻其家书的难度颇大,已被收集珍藏的家书数量有限,有许多被遗失或是尚且散落各地,而由于年代久远,受限于文字修补等技术手段,有许多家书被收集到时已经是残缺不全,阻碍了对其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另一方面,对于雨花英烈红色家书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系统,目前相关单位在运用方面更偏重于家书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客观性理论性较弱,并未建构起成熟的研究体系,且致力于此的专业研究人才较为匮乏,也制约了其融入党性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2 档案利用形式简单,有待进一步活化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员干部们的整体素质和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对党性教育工作开展的途径、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融入党性教育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然而,当下对于雨花英烈红色家书的利用形式还主要集中于较浅层次维度的文字利用,整理或诵读多局限于家书本体,结合着音乐、视频等媒体手段,强化了生动性,却忽视了时代背景或理论的支撑,未能挖掘出其更丰富的样式,容易陷入僵化、同质化陷阱,初次了解尚且新鲜可感,时日一长、次数一多,便觉索然无味,珍贵档案资源仿佛成为一种模式化道具,变成了“为使用而使用”,党员干部们对于家书运用的期待与当前运用形式过于单调的矛盾日益凸显,也难以真正让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们从心底里刻下党性的烙印。

2.3 数字化工作进展平缓,有待进一步强化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是烈士们一笔一画写下的,反映了他们当时情况下真实的所思所感,具有极大的保存和利用价值,然而纸张的物理性质导致了纸质家书易泛黄、变脆、字迹淡化乃至消退,纸质家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损毁现象,因而,运用现代化技术将家书进行扫描上传、录入整理、形成电子家书信息库就成为保管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的有效途径,这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建立的全文数据库的目的之一。但数字化推进工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不可一蹴而就,当前数字化应用技术尚未得到广泛普及,数据库面向群体也大多是相关研究人员,其应用范围暂时不足以拓展至社会广大党员群体。再者,一些单位也并未开展大规模的数字化处理、存储等工作,数字化建设进展相对比较缓慢,推进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数字化工作仍任重道远。

3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融入党性教育工作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红色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⑩,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意蕴丰富,虽然字迹斑驳甚至血迹沾染,却是真实再现了曾经那段波澜热血的历史,昭示着雨花英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应当得到保护与运用。

3.1 深度挖掘,丰富红色家书党性内涵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资源涉及广泛、内涵丰富,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国家大义与亲情、友情、爱情等个人情感,在将其融入党性教育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加大对资源的保护与整理,并重点挖掘其中与党性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充盈其党性内涵。

3.1.1 加大征集力度,统筹现有资源

雨花英烈们虽然牺牲地在南京雨花台及其周边地区,但他们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和地区,工作经历更是遍布全国,而烈士们书写家书的时间、地点各有不同,因此,既要对现有家书资料进行统筹规范管理,又要开展广泛的家书征集工作,这是将其融入党性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一是雨花英烈出生地、工作地、牺牲地政府、档案部门应提高对于烈士红色家书的重视程度,广开渠道,加强对于红色家书的调查、征集工作,制定专门文件鼓励、指导下级单位开展家书普查工作,将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适时给予财政支持;二是各档案馆、纪念馆等应转变坐等思想,发挥主动性,积极发布征集公告,利用烈士纪念日等时机开展征集工作,利用网站、公众号等相应方式设置专门通道,接待家书信息登记或捐赠;三是推动馆际交流,打破馆际壁垒,各兄弟单位间合力征集、互通有无,常态化更新整理馆藏家书数据,纪念馆与雨花英烈家乡、工作地等党史部门也应通力合作,构建协同保护研究中心,进行功能互鉴,红色家书资源共享。

3.1.2 深入内涵挖掘,强化党性分析

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内涵丰富,既有英烈们绝笔书中钢铁意志的表达,也有言情书中娓娓道来的动人情感,经历了岁月的冲刷洗礼,在开展党性教育工作方面具有恒久的价值,需要顺应时代需求,多方位、立体化深入挖掘其中党性教育内涵。一是要推进相关史料研究,加大挖掘力度,各档案馆、纪念馆等应与大专院校、学术团体等形成联动,对已保管的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进行深入研究和党性教育价值提炼,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在安全的前提下实行登记开放制度,向专业研究人员开放馆藏红色家书,形成系统化研究,构建专门学术体系;二是要深化学理性认识,组织高校、党校、档案、党史等部门的力量,编写特定教材,将家书中与党性有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并结合时代新要求充实教育素材,将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与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相结合,形成新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素材;三是要面向广大研究者发布党性教育智库课题等相关研究项目,开辟研究专栏,深化学理阐释,细致研究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与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之间的紧密关联与实际应用。

3.1.3 增添有生力量,建设专业队伍

专业队伍是将雨花英烈红色家书融入党性教育工作的实践主体,一支高素质的雨花英烈红色家书研究者、整理者、讲述者人才队伍,对于党性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不可少。第一,需要严格人才准入机制,通过选拔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遴选一批对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了解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并提供资金保障,支持其继续深入相关研究或宣讲,增强对人才的聚合力、吸引力,保障人才数量不断增长;第二,要强化人才队伍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大对相关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组织学习讲座等,增强其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合理配置,根据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保障人才能力不断提升;第三,完善奖励机制,制定公平合理的激励、选优制度,对于在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征集、研究或宣讲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不断增强队伍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积极性,激发队伍潜力,促进队伍形成整体向上的发展态势,保障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3.2 灵活运用,创新红色家书应用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曾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雨花英烈红色家书作为开展党性教育的有效手段,也需要不断得以创新利用,灵活运用科技媒体,与时俱进,以多种形式融入新时代党性教育工作中。

3.2.1 持续课程研发,优化呈现形式

新时代新征程下,广大党员对于党性教育课程的内容、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单纯以家书文本作为党性教育课程的添补,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党员干部的需求,亟待创新雨花英烈红色家书的运用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将之运用于党性教育中。首先是要开阔思维,研发特色课程,拓展雨花英烈红色家书在党性教育课程中的占比与应用方式,比如南京雨花台干部学院开发的“家书忆英烈 照亮追梦路”家书诵读会特色课程,将对雨花英烈家书的创作背景、家书的理解诵读等贯穿于整堂课程之中,再以学员亲笔书写一封家书作结,获得了学员的一致认可与好评;或者是以家书档案为元素开展案例教学,既丰富课程形式,又对家书文本进行理论化研究;其次,党校、干部学院、高校等利用雨花英烈家书开展党性教育工作时可以联手社会力量,采用编排歌舞剧、情景剧等艺术化表现形式,将音乐、影像与家书内涵相结合,多元化再现雨花英烈们的事迹与精神;此外还要创新家书载体形式,让家书从单调的书本走向生活,将有形资源转化为无形资源,可以通过家书进行影视文艺创作,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引入青年团队的智慧打造出更符合当下年轻党员干部的特色家书“IP”、文创产品等,使得家书“活”起来。

3.2.2 延伸传播渠道,彰显科技温度

当今这个数字化技术时代,一切信息都得以迅速广泛地传播,这也为红色家书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之与传统媒介相结合,为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在党性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提供助力。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各档案馆、纪念馆等将各自馆藏家书在数字化平台上传、管理,建设数字展厅,定期发布雨花英烈家书档案相关视频、音频、理论研究成果等,让不在本地的党员们也能够线上共享家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扩展受众范围,实现家书与党员干部们的“零距离”;另一方面,要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在新媒体公众号、“学习强国”、微博、抖音等大众平台上延伸家书的传播渠道,发布文章、视频等向广大党员介绍雨花英烈红色家书相关信息,推动家书档案的广泛传播;同时借助AR、VR等虚拟现实科技,重演、再现英烈们写下家书的画面等,以其直观性与便利性,全方位、立体化地将声音、画面、背景等结合在一起,提高可视化程度,给予党员干部们多重情绪感染。

3.2.3 联通体验互动,加深情感认同

雨花英烈们虽然距离当下的时间、空间维度比较遥远,但其家书中饱含的崇高信仰、家国情怀、忠贞不渝等情感体验却与当下党员干部们有共通之处,在雨花英烈红色家书档案融入党性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创造有利条件进行体验互动,将过去与现实进行联通,打破时空媒介束缚,给党员干部们深度体验感、参与感。一是要开展实地调研,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在专业人员的组织带领下,定期让更多党员干部实地参与到对家书的走访征集活动当中,现场听取烈士后人、邻里亲朋对于家书写作背景与过程的讲述,以交流访谈等形式与之进行直接对话;二是要注重环境营造,培育良好的家书研读氛围,以融入式、嵌入式方式加强家书文化建设,在党校高校、干部学院的校园内将雨花英烈家书档案进行展陈布置,或在教学楼、宿舍楼内精选红色家书进行主题设计,形成特定的空间场域,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对英烈家书增进了解,从而受到感染;三是要建立反馈渠道,让党员干部们能够将内心感受传递、表达出来,可以将雨花英烈家书档案的相关内容融入党员干部组织生活之中,或了解研读后收集党员心声、感悟文章等,定期举办雨花英烈家书研讨会,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共享交流。

文字无声而震耳欲聋,家书极简却纸短情长。雨花英烈们的红色家书档案,是他们在斗争岁月里真实情感的彰显,内心语言的表达,让后人触摸到共产党员心底的柔软角落,感受到他们对信仰的忠贞。一封封家书背后,是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是一位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更是注定无法被历史尘埃所掩埋的光芒,而其中所蕴含的共产党人崇高的事迹与不屈的精神,便是当今开展党性教育工作的最好资源,需要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

注释

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99.

②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2[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107.

③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2[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65.

④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2[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123.

⑤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6:60.

⑥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6:31.

⑦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2[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53-54.

⑧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2[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131.

⑨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2[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136.

⑩伊部.国家档案局印发《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N].中国档案报,2021-07-29(00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2[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

[3]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家书[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6.

[4]伊部.国家档案局印发《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N].中国档案报,2021-07-29(001).

[5]韩乐馨,雷家军.红色家书中的崇高信仰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3):66-69.

[6]胡聪.红色家书的精神特质,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J].红色文化学刊,2022(1):90-98.

[7]齐尚晓.书写,认同和赓续:红色家书中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映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1):1-8.

[8]肖扬伟,丁艳华.红色家书融入高校党性教育探析[J].红色文化学刊,2022(4):67-72.

[9]万昭迎,郭永虎.以红色家书涵养伟大建党精神初探[J].长白学刊,2022(5):24-33.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党性教育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浅析情景剧教学在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应用模式探究
提高党校党性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