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价值、困境和路径

2025-02-13王梓哈刚

数字通信世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实践价值数字时代劳动教育

摘要:数字时代的高校劳动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校劳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亟须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下,高校劳动教育受到社会环境、校园风气、教学模式等条件的限制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因此,数字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通过智慧协作形成劳动育人合力,通过智慧转型打造优质课程体系,通过智慧赋能优化智能劳动教育等策略,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关键词: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实践价值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5.01.08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5)01-0-03

The Value, Challenges, and Paths of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WANG Zi, HA Gang

(School of Marxism,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167, China)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age,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mode and methods of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innov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hich are limited by social environment, campus atmosphere, teaching mode and other conditions. Therefore, in the digital age, universities carrying out labor education should form a joint force of labor education through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create a high-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 through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ptimize intelligent labor education through intelligent empowerment and other strategie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abor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age; labor education; practical value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劳动改造客观世界,在此过程中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属于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方面[1]。新时代,伴随数字技术的全方位发展和国家数字文化领域整体规划的实施,社会中众多领域的数字化程度显著加深。数字时代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要转变,高校劳动教育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发生巨大转变,该变化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法都应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适应数字时代劳动市场需求的教育指导[2]。充分运用数字时代衍生出的新技术、新应用,探究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路径,成为当前高校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的应有之义。

1 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在高校劳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技术通过创新形式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转变观念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性,扩大主体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多元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营造高校劳动育人氛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 创新形式,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数字时代创新高校劳动教育形式能够显著提升高校劳动教育的效果,随着新应用在劳动教育中的推广,教育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创新,为高校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高校劳动教育不断发展。高校劳动教育由于受到场地、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忽视了对于大学生劳动实践技能的培养。相比于高校传统的劳动教育,数字时代对于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重要转变,教学过程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打破原有模式中的限制,增加劳动实践,使劳动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数字技术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虚拟教学开展劳动教育,以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为支撑,推进新兴技术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创造出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数字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劳动教育,使师生交流互动成为常态,营造沉浸式的劳动教育环境。

1.2 转变观念,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性

新时代,在劳动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劳动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改变,助力大学生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劳动素质。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对于劳动的理论讲述,对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导致学生缺乏劳动创新思维。

数字时代以多领域协作、人机协同为特点的技术理念在多领域相互渗透,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劳动者要养成创新劳动思维,掌握多领域的应用,增强合作意识。新时代高校的劳动教育理念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劳动合作意识和劳动创造性思维。

1.3 扩大主体,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多元性

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从学生角度出发,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数字化的劳动实践机会,增强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在数字化背景下推动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教育以学校和教师作为主体,高校将劳动教育课程加入大学生的培养方案,由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理论的讲述,没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发展需要,造成大学生劳动实践不足,对于劳动技能的掌握有限。数字时代高校进行大学生劳动教育要更加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与企业、社会组织真正交流,让这些社会主体通过数字化技术参与到高校劳动教育中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对于新时代劳动者的需要,从而自觉接受劳动教育,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发展。

2 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困境

高校数字化劳动教育作为依托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在拥有广阔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困境:一是消极网络亚文化的影响;二是高校数字化劳动教育的开发力度不足;三是高校数字化劳动教育弱化实践体验。

2.1 消极网络亚文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逐渐加深,多种多样的网络亚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其中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这些观念对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数字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着这些消极网络亚文化在互联网中传播的现象,大学生群体容易被这类不良网络文化影响,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一旦形成就会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难以在社会中找准自身定位,缺乏对劳动价值的准确认知,形成错误的劳动价值观。

2.2 高校数字化劳动教育的开发力度不足

高校普遍尚未建立完善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以支撑数字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校针对数字思政相关的学科专业培训课程设置不足,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数字时代高校在大学生劳动教育数字化体系建设上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对于数字化教学内容的落实。高校之间在劳动教育数字化实践与创新的共享过程存在明显不足,缺乏实践案例和教学中模式共享平台,导致数字时代各高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沟通互动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劳动教育体系。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

3 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应遵循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既关注劳动教育形式,又重视劳动教育内容。通过智慧协作形成劳动育人合力、通过智慧转型打造优质课程体系、通过智慧赋能优化智能劳动教育方式,为高校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发展。

3.1 智慧协作,形成劳动育人合力

3.1.1 培养人才,打造专任教师队伍

数字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培养人才,打造专任教师队伍。“场景化传播的基础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3]。”劳动教育课专任教师拥有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前提。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打造劳动教育课专任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培养,提升数字素养,满足高校开展数字化劳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其次,高校要定期开展数字化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3.1.2 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劳动教育要提高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抵御网络中错误思潮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网络。通过加强对于网络环境的监管,提升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帮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3.2 智慧转型,打造优质课程体系

数字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应该根据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实现智能优化,打造精品课程,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对劳动教育课、专业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部分进行数字赋能。

3.2.1 转变思维,优化传统劳动教育模式

数字时代的劳动教育课要从数字化角度向学生介绍数字技术在劳动中的应用,运用新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数字化对新时代职业的影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内容应涵盖基础劳动技能、专业劳动技能和创新劳动技能。基础劳动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手工制作、机械操作等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专业劳动技能课程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教授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技能,如编程、数据分析等;创新劳动技能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课程,鼓励学生探索新技术。

3.2.2 创新机制,培养符合社会要求人才

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符合社会高速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大学生在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创新意识,数字技术通过创造模拟环境、创建专业线上实验室、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体验专业实训,在此过程中不断增长专业本领,更为全面地掌握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

3.3 智慧赋能,优化智能劳动教育

3.3.1 优化过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

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国家的政策目标,在虚拟空间谋篇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价值育人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受教育者的现实行为为导向,构建全覆盖式的数字思政育人生态[4]。高校在智能劳动教育的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确定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新时代智能教学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劳动教育教学系统,辅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数字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劳动教育。

3.3.2 科学分析,促进劳动教育转型升级

高校在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推进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优化,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效率。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准确的教学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5]。第一,在劳动教育中要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学习习惯和偏好以及对于劳动的态度,结合具体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使高校劳动教育更有针对性。第二,在劳动教育中要对教育者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指导教育者改进教学方法。

4 结束语

数字时代的高校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有效的实践平台、先进的技术应用,高校可以培养出既有扎实劳动技能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数字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应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保持教育的前瞻性和时代性。同时,高校还应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传承劳动精神,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施桂红,冯江英.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48-50.

[2] 雷远卓,赵丽周,周天宇.数字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4):107-111.

[3] 黄冬霞.场景化传播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2(11):93-100.

[4] 陈诚.数字思政的生成机理、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70-72.

[5] 岳金凤.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人工智能 +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论坛”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22(24):45-46.

作者简介:王 梓(2000—),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无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哈 刚(1966—),男,回族,辽宁本溪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实践价值数字时代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