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格波动对燃气行业安全的影响

2025-02-12秦艳

华东经济管理 2025年2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

[摘 要:能源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国家高度重视,近年来上游燃气价格频繁波动,是否会对燃气行业安全水平产生影响?文章首先构建了燃气价格与燃气行业安全水平的理论模型,以2016—2021年中国28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燃气价格波动对燃气行业安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燃气价格上涨会显著影响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波动幅度;燃气企业利润在燃气价格波动与燃气行业安全水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燃气价格;燃气行业安全;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64.1;F426.22;F299.24;TU9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25)02-0089-09"""""""" ]

Impact of Price Fluctuations on the Security of the Gas Sector: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28 Provinces

QIN Yan

(China Resources Gas Group Limited,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Energy security has consistently remained a paramount concern for national interests. In recent years, the recurrent fluctuations in upstream gas prices have prompted inquiries into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security levels within the gas sector. This essay first develops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establishes a connection between gas price fluctuations and safety levels in the gas sector. Utilizing data from 28 provinces in China spanning the years 2016 to 2021, the research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gas price fluctuations on the security of the gas sector.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an increase in upstream gas prices significantly affects fluctuations in the security levels of the gas sector at the" regional level. Furthermore, the profitability of gas companies serves as a mediating facto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 price fluctuations and the security levels of the gas sector.

Key words:gas prices; security of the gas sector; empirical analysis

一、引 言

能源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国家高度重视。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委员会公布的2023年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燃气事故高达612起。湖北十堰“6·13”和宁夏银川“6·22”重大燃气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燃气事故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燃气行业安全管理应进一步加强[2-5]。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国际原油、天然气市场动荡、价格波动频繁[6]。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源产品(比如煤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购买、销售,其供给与需求符合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7]。对于燃气行业,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X+1+X”的油气市场格局逐步确立。虽然体制改革已落地,但燃气行业上下游价格传递依然存在滞后现象[8],尤其是上游燃气价格波动会影响燃气行业发展,下游燃气企业经营发展、内部管理也会受到波及,进而影响地区燃气行业安全[9]。因此,国家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除这种价格传递机制的障碍,进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

现有理论研究多是针对煤炭行业,基于微观经济基本理论,建立煤炭企业安全行为经济学模型,发现煤炭价格波动与安全水平同向变化[10]。这些研究为从理论角度探究上游燃气价格对燃气行业影响提供了参考。同时燃气行业实证分析仍集中在上游燃气价格的波动对燃气行业发展、对燃气企业盈利状况的研究,未进一步对燃气行业安全水平进行研究。就上游燃气价格波动对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影响的研究较少。

本文从中国28个省份(不包括云南、西藏、新疆及港澳台地区)数据入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种方式,研究上游燃气价格波动对燃气行业安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燃气企业盈利情况的中介效应,对燃气行业安全水平提高与燃气价格机制改革具有一定理论启示与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燃气行业安全

燃气行业是集气源组织、输配与销售于一体,通过生产、储配、调压或灌装、管道输送等环节,为各类用户提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气体燃料的经营单位或组织[11]。而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是以省份或城市为基本行政单位,确保燃气供应的可靠性和燃气使用的安全性,防止发生燃气泄漏、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的高低与燃气事故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燃气事故的发生概率越高安全水平越低。根据燃气行业产业链具体情况,安全水平分别取决于燃气产业企业、燃气用户和各地区政府。

燃气产业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上游勘探开采企业,主要负责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天然气的液化和压缩、海外天然气的进口等。在中国,上游企业指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公司。二是中游输配企业,负责连接上游和下游中间环节的管网建设运营,还有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即液化天然气)、CNG(Compressed Natural Gas,即压缩天然气)等车船运输。随着“X+1+X”油气市场格局的建立,中游企业指的是国家管网公司。三是下游分销企业,也就是以省份或城市为划分依据的地区燃气企业,主要负责地区内燃气管网的建设和运营,将天然气运输到各类终端用户。根据分类可以看出,上游、中游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几乎很少发生安全事故。而下游燃气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是决定燃气行业安全水平的关键环节。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下游燃气企业对燃气安全风险评估和燃气安全事故方面,研究发现,下游燃气企业的安全投入、安全机制、人员管理、应急处置等安全管理水平均会影响燃气行业安全水平[12-15]。

燃气用户作为终端使用主体,主要分为居民用户、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和公福用户,其中居民用户数占比超过90%,故居民用户能否正确安全使用天然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不同地区燃气居民用户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住房类型以及风险认知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16]。

政府主要是发挥监管作用。具体方式主要有经济监管和社会监管。经济监管主要是通过限制特定产业进入、确定产品价格等手段,积极调控市场主体行为,规避不良竞争活动损害市场经济的问题发生[17-18]。社会监管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利益,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环保或者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等目的,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和个人资源等进行规制。由于政府监管作用无法量化考察,故本文中政府对于行业安全的影响暂不做研究。

(二)燃气价格

根据燃气产业链情况可以看出,燃气价格共有三个不同的类型。一是上游企业开采后的供应价格;二是中间国家管网公司收取的管输费用,具体根据运送气量和距离来决定;三是下游燃气企业向用户提供的价格,一般由当地政府定价,这一价格影响当地国民生活水平和燃气企业的经营发展。

上游供应企业燃气价格上涨后,下游燃气企业不能及时调整销售价格,从而影响燃气企业盈利情况,也会抑制燃气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燃气价格模式具有长周期性和刚性,导致我国燃气价格与替代能源的比价不合理,扭曲了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最终抑制了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19]。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689号)提出要完善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成本联动机制。随着燃气资源的加快放开,价格波动也逐渐加大,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城市燃气企业,从上游企业购买的市场化资源数量越来越多,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的盈利状况、经营发展也受到价格波动影响。同时,随着燃气价格改革逐步推进,燃气上游价格市场化改革力度加大,气源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会对下游地区的燃气使用环节产生重要影响[20]。

三、模型推导与研究假设

本文参考毛惠惠(2016)[10]建立的煤炭企业安全经济学模型,利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燃气企业在上游燃气价格产生波动时如何影响燃气企业安全水平,从而在理论上建立上游燃气出厂价格与安全水平变动之间的经济模型。

(一)理论模型的主要假设

为便于研究,本文作以下假设,变量说明见表1所列。

首先,燃气企业的销气量由劳动力数量决定。设销气量为W,企业投入的劳动力数量为L,燃气企业销气量可以表达为W(L)。燃气企业开发的用户量受到所铺设管道长度和覆盖范围的影响,而管道的铺设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燃气企业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故当燃气企业投入的劳动力越多,铺设燃气管道越多,企业开发的用户量也会越多,从而带动销气量增加。两者之间变化遵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其次,对于燃气企业而言,由于上下游价格传递和反馈存在滞后现象,买进与卖出的燃气价差与燃气出厂价和国民经济水平相关。设燃气价差为P,上游燃气出厂价格为T,国民生活水平为I。上游燃气出厂价格越高,下游燃气企业燃气价差越小,故燃气价差P可以表达为P(T,I)。

再次,安全水平决定公司用人成本。设S为燃气企业安全水平,G为员工工资,G可以表达为G(S)。行业安全水平越低,企业需要在安全工作中投入就越多,用人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最后,安全水平决定安全投入。设企业安全投入为R,安全投入与安全水平的表达式为R(S),企业安全水平越低,说明企业的安全投入越少,同时两者之间变化同样遵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经济模型建立

假设燃气企业利润函数为π,利润函数由销气收入与总成本之差构成,由于燃气企业总成本构成较为复杂,为更直观得到上游燃气价格和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仅考虑人工成本和安全投入成本。燃气企业的利润函数表达式为:

[π=WLPT,I-GSL-RS] (1)

对于企业来说,燃气出厂价格T和国民生活水平I既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来确定最佳劳动力数量L和最佳安全水平S。公式(1)分别对L和S求导:

[dπdL=dWdLPT,I-GS] (2)

[dπdS=-LdGdS-dRdS] (3)

令式(2)、式(3)等于0,可得:

[GS=dWdLPT,I] (4)

[-LdGdS=dRdS] (5)

式(4)表示最佳劳动力数量的决定条件,其中等式右侧含义是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代表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乘以燃气出厂价格T就代表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式左侧代表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式(4)说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与利润最大化时最佳要素使用条件一致。

式(5)表示安全水平最优决定条件,其中等号左边代表安全需求,即增加最后一单位安全水平,可以节省的工资成本;等号右边表示安全供给,即增加最后一单位安全水平增加的安全成本。当左右两边相等时,安全处于最优水平。

为进一步探究上游燃气出厂价格变动对燃气企业安全水平的影响,使用经济学中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21],式(4)、式(5)分别对T进行求导:

[d2WdL2dLdT-dGdSdSdT=-dWdLdPdT] (6)

[dGdSdLdT+Ld2GdS2+d2RdS2dSdT=0] (7)

联立式(6)、式(7)可以求得最佳劳动力数量和最优安全水平,将[dL/dT]和[dS/dT]看作需要求解的变量,利用克莱姆法则可得:

[A=d2WdL2P""""""""""""""" -dGdSdGdSLd2GdS2+d2RdS2] (8)

[A1=-dWdLdPdT""""""""""""""" -dGdS0Ld2GdS2+d2RdS2] (9)

[A2=d2WdL2P-dWdLdPdTdGdS0] (10)

整理可得:

[dLdT=A1A=-dWdLdPdTLd2GdS2+d2RdS2d2WdL2PLd2GdS2+d2RdS2+dGdS2] (11)

[dSdT=A2A=dWdLdPdTdGdSd2WdL2PLd2GdS2+d2RdS2+dGdS2] (12)

(三)上游燃气出厂价格波动对燃气企业安全水平影响的分析

为研究上游燃气出厂价格波动对燃气企业安全水平的影响,需要对式(12)进行分析,根据前面假定,随着劳动力数量增加,销气量将会上升,[dWdLgt;0];上游燃气出厂价格越高,由于上下游价格传递和反馈存在滞后现象,下游燃气企业燃气价差越小,故[dPdTlt;0];随着安全水平的提高,企业需要在安全工作中投入就越多,用人成本也会随之增加,[dGdSlt;0],因此分子[A2gt;0]。而分母中[d2WdL2Plt;0](P为大于0的常数项),并且[d2GdS2gt;0],[d2RdS2lt;0],此时需判断[Ld2GdS2]和[d2RdS2]的大小,通过进一步讨论,本文利用图形对上游燃气价格与安全水平的关系进行解释,其中纵轴表示员工工资,也代表企业用人成本。

式(4)最佳劳动力数量决定条件如图1所示。

其中,横轴表示劳动力数量,纵轴表示员工工资水平,也代表企业人工成本。在安全水平S和国民生活水平I既定情况下,企业支付员工工资为既定数量。企业劳动力供给曲线用SL表示,在图1中表现为一条水平线,即无论企业使用劳动力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支付的员工工资均不变。而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DL1的斜率为负数,即随着劳动力数量增加,每一位员工工资会下降。曲线的位置由劳动力边际销量和单位销气收入即燃气价差P的乘积共同决定,边际销量或燃气价差P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曲线都会变化。在初始状态下,企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曲线在图1中相交于A1点,对应的劳动力数量L1即为最佳使用数量。当上游燃气价格上涨时,燃气价差P下降,导致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下降,劳动力需求曲线由DL1下移到DL2,与SL形成新的交点A2,此时对应的劳动力数量为L2,由于上游燃气同厂价格T上涨导致劳动力数量由L1减少至L2。

式(5)的安全水平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初始安全需求曲线为DS1,表示增加最后一单位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额外增加一单位安全水平带来的好处下降,因此安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劳动力总量越多,额外增加一单位安全水平带来的收益越大,因此随着劳动力总额L增加,安全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安全供给曲线表示增加额外一单位安全水平所增加的成本。随着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额外增加一单位安全水平需要的成本不断增加,安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初始状态下,安全供给曲线和安全需求曲线相交于B1点,此时对应的最佳安全水平为S1。根据上文分析可知,上游燃气价格上涨,企业劳动力将减少。从式(5)左侧知道,安全边际收益将随着劳动力数量减少而减小,在图2中表示为安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DS2,新的安全需求曲线与安全供给曲线相较于B2,最佳安全水平将由S1降低至S2。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推论:

第一,当燃气行业上下游价格传递和反馈存在滞后现象时,上游燃气出厂价格与燃气安全水平之间存在“等值效应”,当上游燃气出厂价格上涨时,安全水平会随之波动,燃气出厂价格与安全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第二,上游燃气出厂价格上涨时,燃气企业利润被压缩,员工工资和劳动力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即安全投入降低会产生安全隐患。因此,燃气企业利润总额在上游燃气价格波动与安全水平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四、实证分析

(一)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为进一步科学评估上游燃气价格波动对地区燃气行业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D.SLit=α0+βD.GPit+γ0D.CVit+Provi+Yeart+εit]" (13)

其中:D.SL表示省份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变动幅度(Safety Level);D.GP表示上游燃气价格变动幅度(Gas Price);D.CV表示其他控制变量;Prov为省份固定效应;Year为年份固定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估计系数β度量了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在本文燃气价格波动时的平均差异。

为检验上游燃气价格影响地区燃气行业的机制,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D.MVit=α1+φD.GPit+γ1D.CVit+Provi+Yeart+εit]" (14)

[D.SLit=α2+θD.GPit+δD.MVit+γ2D.CVit+Provi+Yeart+εit] (15)

其中,MV为中介变量(Mediating Variables),其他变量与前文一致。

(二)变量设定

1. 被解释变量

省份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变动幅度(D.SL)。本文选取本年度用户事故率(起/千万户)与上年度的差分值作为衡量燃气行业安全水平高低的指标。其中,用户事故率即各地燃气事故数除以当地燃气用户数,表示当地单位用户发生事故的概率,而事故数主要包括用户事故、管网事故与场站事故。当用户事故率较大时,说明安全状况较差,当用户事故率较小时,说明安全水平较高,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和用户事故率成反比。选取用户事故率作为衡量当地燃气安全水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徐建博和钱永坤(2021)[22]在研究利润与安全双目标下的国有企业安全激励机制时提出,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是衡量煤炭行业安全水平的传统指标。借鉴此思路,为客观评价当地燃气安全水平,直接用燃气事故数作为分子,而王祎(2022)[23]在进行了我国燃气安全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后发现,从年度省级层面上看,国民经济总值和用气人口数对燃气安全使用影响很大。由于国民经济总值具有普适性,同时在《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选取燃气用户数代表当地用气人口数,故本文选择燃气用户数作为分母,即用户事故率(起/千万户)作为衡量当地燃气行业安全水平高低的指标。

第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从2020年开始每年发布《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报告》选取用户事故率衡量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其中,每年事故数来源于中国燃气协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燃气爆炸微信公众号、燃气安全与服务微信公众号、博燃网和中国燃气网,主要包括用户事故、管网事故与场站事故;燃气用户数包括天然气用户数、液化石油气用户数和城市人工煤气用户数。

2. 核心解释变量

上游燃气价格变动幅度(D.GP)。本文参考邓婕(2022)[24]选取本年度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出厂价格指数与上年度的差分值代表燃气行业价格波动情况。为统一口径,将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出厂价格指数均换算成以2016年为100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28个省份的《统计年鉴》。

3. 控制变量

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和各地区特征因素可能对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产生影响,选取以下控制变量。

(1)天然气生产量变动幅度(D.PV)。各地区天然气生产量决定燃气运输距离,运输距离越短,发生燃气事故的概率就越小。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本年度天然气生产量与上年度的差分值衡量。

(2)城镇人口变动幅度(D.UP)。城镇人口越多,存在需规范使用燃气的情况越多,燃气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大。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本年度城镇人口与上年度的差分值衡量。

(3)受教育程度变动幅度(D.PHS)。各地区受教育程度越高,安全意识越高,越能规范使用燃气。本文用本年度高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除以总人数)占比与上年度的差分值代表受教育程度变化情况,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4)天气因素变动幅度(D.MT)。燃气事故易发生在冬季用气高峰期,尤其是温度越低,冬季用气量越高,发生燃气事故的概率越高。本文选取各省份本年度最低气温与上年度的差分值代表天气变化因素,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年鉴》。

(5)基础设施变动情况(D.IS)。燃气基础设施投资越多,对燃气安全管控越严格,燃气安全水平会越高。本文选取本年度燃气基础设施投资额与上年度的差分值代表基础设施改善情况,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6)燃气普及率变动幅度(D.GPR)。燃气普及率表示各地区使用燃气的情况,使用燃气频率越高,燃气事故发生概率越高。本文选取《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本年度燃气普及率与上年度的差分值衡量。

4. 中介变量

燃气企业为千家万户输送天然气,其安全投入直接影响地区燃气行业的安全水平,而燃气企业的安全投入与盈利水平息息相关[25]。企业安全投入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主要体现为安全生产费用,按照2012年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通知要求,燃气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按照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乘以固定比例进行提取[26],故选取营业收入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国内上市燃气企业的执行情况不一,安全生产费用计提和执行会减少当年企业利润;当燃气企业盈利状态不佳甚至亏损时,即使计提安全生产费用,但使用执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27],故参考李涵(2022)[28]选取利润总额作为另一个中介变量。营业收入反映企业的总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经济指标。而利润总额是营业收入减去运营成本和其他费用后的净收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看出,企业营业收入影响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情况,利润总额影响的是可用于安全支出的财务资源。由本文第三部分经济模型结论可知,燃气企业利润总额在上游燃气价格波动与安全水平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故本文以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为例,选取本年度燃气企业营业收入与上年度的差分值(D.OI)和本年度燃气企业利润总额与上年度的差分值(D.TP)为中介变量,数据均来源于各省份《统计年鉴》。

(三)研究对象

为最大限度构建平衡面板数据,避免随机数据对实证结果产生的干扰,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28个省份为研究对象(由于数据缺失严重,剔除云南、西藏、新疆及港澳台地区)。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所列。

(四)结果分析

1. 基准回归

表3显示了上游燃气价格对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未考虑控制变量及省份、年份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第(2)列是考虑了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而第(3)列是同时考虑控制变量及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无论在何种情形下,D.GP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游燃气价格的上涨与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显著相关,该结论与经济模型显示的理论分析结果互为印证。同时,根据理论结果所述,上游燃气价格会影响燃气企业的盈利情况,从而影响燃气安全水平的高低。

2. 稳健性检验

(1)更换被解释变量。《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2年·全年综述)》选取了管网事故率衡量燃气行业安全水平。田彬等(2023)的研究也选取管网事故率代表本地区燃气安全水平[29]。故本文用本年度发生事故数/燃气管网长度相较上年度变动幅度作为新的被解释变量,回归结果见表3第(1)列。结果显示D.GP系数为正,说明上游燃气价格显著提高了每公里燃气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了燃气行业的安全水平。结果具有稳健性。

(2)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按照李荣强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改变燃气价格的度量方式,即以“(本年度上游燃气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度上游燃气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度上游燃气出厂价格指数”的方式构造GP变动率再次检验其对燃气行业的影响[30]。结果见表4第(2)列,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核心观点。

(3)剔除部分样本。考虑直辖市在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上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因而本文剔除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4个直辖市数据,重新进行估计。表3第(3)列所示,D.GP系数为正,结果具有稳健性。

3. 异质性分析

本文异质性分析主要探讨上游燃气价格对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的抑制作用是否因省份区位不同和供气量多少而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表5所列。

(1)供气的异质性分析。本文所选样本的供气差异性可能导致上游燃气价格对行业安全水平影响的差异性。为探究原因,本文参考邹涛等(2015)[31]的方法,根据各地区年均燃气供气总量由高到低的1/2分位数将样本划分为高供气地区(HSA)和低供气地区(LSA),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分组回归分析。

对于高供气地区,表5第(1)列结果显示,上游燃气价格上涨在5%显著性水平下对本地区燃气事故的发生概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显著降低了本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

这可能是由于上游燃气价格上涨对于高供气地区的下游燃气企业盈利情况影响较大,加之上下游价格传递和反馈存在滞后现象,故对燃气事故发生概率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表5第(2)列所示的低供气地区而言,上游燃气价格上涨则对本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在供气量越高的地区,上游燃气价格上涨对于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的抑制作用越大。

(2)省份区位特征的异质性分析。胡焕庸线是较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在这条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其发展经济、聚集人口的功能相对较弱[32]。这种区位差别可能会影响上游燃气价格对安全水平的抑制作用。为此,本文以胡焕庸线为界构建区位特征虚拟变量(Hu-line),即胡焕庸线西北侧省份赋值为1,胡焕庸线通过的省份以及东南侧省份赋值为0。进一步地将区位特征虚拟变量与燃气价格指数的交互项引入基准回归模式,结果见表5第(3)列。可见,对于胡焕庸线东南地区,上游燃气价格上涨会显著提升燃气事故发生概率,从而降低本地区安全水平;而处于胡焕庸线西北侧的省份对燃气需求较低,故这些地区上游燃气价格上涨对本地区发生燃气事故的概率影响较小,从而对于本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影响较小。

4. 机制检验

由表6的机制检验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对于营业收入,表6第(1)列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上游燃气价格上涨显著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的营业收入。从实际情况来看,上游燃气价格上涨,燃气行业上下游价格也会随之上涨,从而导致营业收入增加。

从表6第(2)列可知,变量D.OI对D.SL影响不显著。高岩通过对JY燃气公司安全管理研究表明,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资金保障是基础,依据2012年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按照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乘以固定比例进行提取。由此可知,对于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而言,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后不一定严格执行,故即使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营业收入提升,燃气行业安全水平也不一定提升。

(2)对于利润总额,表6第(3)列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上游燃气价格上涨会显著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全行业的利润总额。细分来看,在燃气需求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当上游燃气价格上涨时,燃气生产企业即上游燃气勘探开采企业利润总额会随着销售价格上涨而增加;中游输配企业利润不变;下游燃气企业由于价格传导机制不及时、不足额,其利润空间会减少。由董娟梳理的24家燃气生产和供应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专项储备数据可知,安全生产费用按照固定比例进行计提。对于下游燃气企业来说,当上游燃气价格上涨时,营业收入增加会导致安全费用计提增大,但由于上下游燃气价格传导存在滞后现象,造成燃气企业可用于安全支出的财务资源受限,其积极性与法定责任存在冲突。由此可见,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的利润总额在上游燃气价格上涨时会随之增加,但受价格传导机制影响,下游燃气企业利润空间承压,进而在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方面具有中介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采用建立经济模型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上游燃气价格波动对燃气行业安全水平影响的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分析上游燃气出厂价格变化与安全水平变动之间的经济模型,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等值效应”,即上游燃气价格上涨会显著影响本地区燃气行业安全水平波动幅度。

实证分析与经济模型显示的理论分析结果互为印证。由于上游燃气价格上涨会显著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但营业收入会影响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利润总额会影响可用于安全支出的财务资源。故在上游燃气价格上涨情况下,过度关注利润总额反而会使可用于安全支出的财务资源受限,从而致使地区燃气行业安全产生隐患。也就是说,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利润总额在上游燃气价格波动与燃气行业安全水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二)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提高燃气行业安全水平提出建议:

第一,对于政府,一方面确保燃气供需平衡,加快燃气储气设施的建设,统筹协调国内燃气开采与燃气进口,稳定国内燃气上下游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明确燃气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的主体能源地位,加快构建“X+1+X”的燃气市场化改革新格局,形成上游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

第二,对于行业,一是加快推动落地燃气定价和顺价政策,目前湖南、湖北、海南等多地陆续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燃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通知》。建议进一步理顺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保证燃气全行业相关企业的利润水平,为燃气行业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加大燃气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制,督导全面排查安全隐患,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思维。

参考文献:

[1]杜清,李文炜,吴琳琳.居民燃气安全事故致因与防范探讨[J].现代职业安全,2022(2):27-29.

[2]刘畅.城镇室内燃气设施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23(12):182-184.

[3]王泽洲.城市燃气管网安全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9):88-90.

[4]李昊南.分析城市燃气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8):62-64.

[5]樊磊.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防灾博览,2022(6):26-29.

[6]阮德茂.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油气勘探行业的影响研究——兼析我国油气勘探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4):118-121.

[7]田时中,赵鹏大,李世祥.供需视角下煤炭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28(1):29-33,38.

[8]陈斌.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对城市燃气行业发展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8.

[9]程民贵.城市燃气价格风险分析与应对思考[J].城市燃气,2020(5):34-38.

[10]毛惠惠.经济周期对行业安全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6.

[11]王中元.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12]温渊.关于城市燃气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的分析[J].化工管理,2020,35(2):76-77.

[13]聂万斗.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2):155-157.

[14]沈颖.城市燃气安全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8):175-176.

[15]杨悦.Y市城市燃气类安全生产事故防治能力提升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2.

[16]徐庆.城镇燃气居民用户事故风险认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17]王若凝.成都市燃气行业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0.

[18]伍志路.城市管道燃气行业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23.

[19]李永波.对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思考——兼论国外天然气价格管理模式的经验借鉴[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2):36-37.

[20]秦成华,徐为民,戴晓璐.完善城市燃气价格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J].城市燃气,2022(1):1-4.

[21]吴汉洪,安劲萍.经济学中的比较静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2):5-9.

[22]徐建博,钱永坤.利润与安全双目标下的国有企业安全激励机制——基于国有煤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2):112-119.

[23]王祎.我国燃气安全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2022,17(2):44-45.

[24]邓婕.能源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

[25]董娟.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安全生产费税会处理探析[J].财务与会计,2020,(11):57-59.

[26]高岩.JY天然气公司安全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27]原瑜,胡宝国.城市燃气行业安全生产费用财税影响浅析[J].上海煤气,2013(3):27-30.

[28]李涵.上市煤炭企业安全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22.

[29]田彬,张亦雯,崔晓君,等. 2016—2020年我国城镇燃气爆炸事故统计与规律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3,23(6):1993-2002.

[30]李荣强,施龙中,陈轩.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来自地级市层面的证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7):51-55.

[31]邹涛,肖兴志,李沙沙.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行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85-99.

[32]白俊红,张艺璇,卞元超.创新驱动政策是否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2(6):61-78.

[责任编辑:程 靖]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
P2P网络借贷犯罪实证分析
我国电力产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国外绿色投资经验及启示
合伙企业法律风险实证分析
新常态下民众政治信任差异实证分析与对策设想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