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的关系研究

2025-02-12周郴保赵文红舒成利徐洁

华东经济管理 2025年2期

[摘 要:文章基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构建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272家新创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后发现:虽然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均会正向影响企业创业导向,但两者的影响逻辑有所不同,相较而言,探索激情的影响程度更大;知识深度虽然会增强探索激情对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但也会削弱发展激情对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而知识宽度的调节作用则与知识深度相反。研究对创业激情的培育与激发以及发挥知识基础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探索激情;发展激情;创业导向;知识深度;知识宽度

中图分类号:F272"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7-5097(2025)02-0098-11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Knowledge Depth and Knowledge Breadth

ZHOU Chenbao1,2, ZHAO Wenhong1, SHU Chengli1, XU Jie1

(1.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this essay develops a relational model examin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ploratory passion, developmental passion,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within enterprises. Analyzing survey data from 272 startup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both exploratory passion and developmental passion exert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lbeit through distinct mechanisms. Notably, exploratory passion demonstrates a more pronounced impact. Furthermore, knowledge depth amplifi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exploratory passion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while diminishing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al passion. In contrast, knowledge breadth exhibits an opposing moderating role compared to knowledge depth. The research offers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fostering and stimulating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while effectively utilizing the advantages of a robust knowledge base.

Key words:exploratory passion; developmental passi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knowledge depth; knowledge breadth

一、引 言

创业导向作为与企业成功密切相关的重要战略导向[1],受到创业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创业者群体中,由激情创业者主导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2],这是因为创业激情作为创业者对创业活动所具有的强烈且积极的情感[3],是持久性的创业驱动因素。有的创业者专注于产品研发与改进,对如何有效创新的问题极其重视;有的创业者注重有效资源整合。无论是基于创业者们对有效创新的专注还是对资源整合的热衷,实质上都是其创业激情的直接反映[4],但是哪种方式对于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更胜一筹,实践中并无定论。

既有研究认为,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具有重要影响[5-6]。同时,作为多维概念的创业激情,其中所包含的三个维度(探索激情、创建激情和发展激情)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也应有所不同[3]。但既有研究,要么忽视了创业激情的不同维度,而仅基于情绪传染理论从整体上分析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积极影响[7],要么仅用单一维度的发展激情代替创业激情分析其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6],而未能有效正视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具体影响[7],对于哪个维度的创业激情更有助于企业创业导向也尚未展开研究。因此,无论是基于创业实践的需要,还是鉴于现有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探究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具体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其现实意义。

同时,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实际上是创业者个人对企业战略的作用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创业者仅有满腔的创业激情是不够的,其间还会受到企业知识基础的影响。知识基础代表了企业的知识结构和内容[8],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9],也是企业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企业的知识基础不仅有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之分,而且不同企业的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的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作为体现知识专一化的知识深度和体现知识多样化的知识宽度,也是创业激情发挥作用需要考虑的重要情境因素,两者对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与创业导向之间关系的影响也应有所不同,但目前创业领域的研究还未能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

鉴于此,首先,本文基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深入探讨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产生影响的内在逻辑,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其次,进一步分析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对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关系的差异化调节作用。通过对272家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虽然创业者的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均会正向影响企业创业导向,但两者的影响逻辑有所不同,相较而言,探索激情的影响程度更大;企业知识深度虽然会增强探索激情对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但也会削弱发展激情对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而企业知识宽度虽然会增强发展激情对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但也会削弱探索激情对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在进一步明晰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解释知识基础的“双刃剑”效应以及明确知识基础与创业激情的匹配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并对创业激情的培育与激发以及发挥知识基础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一)概念界定

1. 创业激情

Cardon等[3]学者认为,创业激情是创业者对创业活动所具有的强烈且积极的情感以及自身对创业角色的认同。创业激情包括创建激情、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三个维度[3,10]。创建激情关注企业建立和创业者身份,探索激情关注新产品开发和问题解决,发展激情关注市场拓展和企业增长。上述三个维度的创业激情也被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创业激情,而且不同创业者在这三个维度上的激情程度也有所差异。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创业者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产生影响的内在逻辑及其差异性。但由于研究之初,企业的创建工作在1年之前就已经全部完成,甚至有不少企业的成立时间已经超过3年,所以从理论上说,此时创业者的创建激情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经非常小,因此,本文没有分析创建激情的作用,而重点关注创业者的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逻辑及其差异性。

2. 企业创业导向

自从Miller[11]引入创业导向研究以来,Covin和Slevin[12]用“创业战略姿态”构建了创业导向的理论模型,并指出战略姿态代表了企业整体的竞争倾向;之后,Lumpkin和Dess[13]将创业导向明确界定为企业新进入的过程、实践和决策行为;Anderson等[14]学者将创业导向定义为一种包含企业决策实践、管理哲学和企业创业行为的战略结构;而Hughes等[15]学者则认为,创业导向作为一种组织属性,代表了企业的创业战略姿态,并通过持续的创业行为表现出来[16-17]。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是企业创业导向的三个重要维度[12]。其中,创新性是指企业对产品、技术、服务和市场的持续创新;前瞻性是指通过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或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主动塑造环境而不是被动应对市场需求和预期[18];风险承担性则是指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对风险行为的偏好,可能有预期结果,也可能完全相反,甚至导致严重失败。因此,基于现有文献,本文认为创业导向是企业战略层面的组织属性,并通过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的持续性创业行为予以体现。

3.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

知识是组织参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是反映企业知识结构和知识存量的两个不同维度。其中,知识深度体现了企业在特定领域的专精度和复杂性[19],对市场和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较强[20-21]。知识宽度则体现了企业对多领域和多样化知识的理解[19],掌握多样化的市场信息和技术,具有跨领域的知识能力[20]。

(二)研究假设

创业激情作为创业者对创业活动所具有的强烈且积极的一种情感,是创业者具有持续性的而非只针对某个具体对象或事件的积极情绪[22]。既有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会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来决定其行为的选择[23]。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22,24]认为:在拓展层面,积极情绪能够有效拓展个体的瞬间思维-行动范围,使其思维模式变得富有创造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前瞻性,并增加多样化的倾向和行动选项;在建构层面,被拓展的瞬间思维-行动范围可以帮助个体有效构建更加持久的个人资源,包括智力、生理、心理和社会资源,从而获得更长期的益处。同时,创业者的积极情绪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也会被进一步放大[25]。

1. 创业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

基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对于具有高探索激情的创业者而言,积极情绪在拓展层面的影响会增强其创造性思维和灵活的认知能力[26],从而突破原有的心智模式[27]。同时,积极情绪在建构层面的影响也会形成持久的智力资源和心理资源,有助于创业者以新的方式建立认知框架[28-29],为开拓创业机会奠定重要基础,并推动新产品的开发或新服务的推出。认知框架是概念之间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创业者以新的方式建立认知框架从而建立新的关联关系,使得认知框架内部具有新颖性。具有高探索激情的创业者通过新的方式建立认知框架,有效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推出新服务,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性。另外,企业也会因率先满足顾客需求或超越同行业竞争者而展现前瞻性,也因主动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而承担一定的风险。

具有高发展激情的创业者受积极情绪的影响,在拓展层面表现了更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思维,并促使其在心理层面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30]。在建构层面,积极情绪形成持久的社会资源,增加了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联系的可能性,进而帮助创业者通过新的方式连接认知框架,拓展创业资源,使企业变得更加强大。创业者通过新的方式在认知框架之间建立联系,使得认知框架的外部连接具有新颖性。该过程也反映了企业的创业导向属性,并体现在企业持续开展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的创业行为中。创新性不仅仅指创造新产品或服务,还包括开辟新市场或为现有产品找到新的应用领域[16],即产品的市场创新;在前瞻性方面,具有高发展激情的创业者会积极主动接触新的客户、新的合作伙伴和投资人拓展创业资源,有效应对资源约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企业在将新产品引入新市场时常常承担一定风险[13],如提供试用产品或提前铺货等。基于上述缘由,本文提出假设1。

H1a: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具有正向影响;

H1b: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具有正向影响。

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差异,不仅体现在前文所述的作用方式方面,即探索激情通过新的方式建立认知框架以影响创业机会的开拓,而发展激情则通过新的方式连接认知框架以拓展创业资源,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通过改变创业者的认知而影响其创业行为[31],进而影响企业创业导向,并且两者对于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在创新性方面,探索激情注重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以创造新的价值满足客户需求,强调“质新”[32];发展激情则关注企业的成长与扩展,侧重“量增”,并不十分重视企业是否创新。在前瞻性方面,探索激情强调创业者通过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主动赢得创业机会,追求领先地位;发展激情则主要关注通过扩大资源以增加市场份额,不太在意市场领先地位。在风险承担性方面,探索激情主要应用于从0到1的变化过程,企业常常面临失败的风险,因此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发展激情主要应用于从1到N的发展过程,即使不能取得成功,也不至于全盘失败,因为还有1作为保底,所以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相较于发展激情,创业者的探索激情更有助于企业创业导向。

2. 知识基础的调节作用

创业激情作为创业者的重要情感特征[3],既是创业者的认知资源[29],也是其开展创业的关键驱动力[10]。企业知识基础(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也是创业激情影响企业创业导向的重要情境因素,并且与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具有高探索激情的创业者通过新的方式建立认知框架以拓展创业机会,专注新产品的开发或新服务的推出,其对“精”“深”的知识需求程度也相对较高。而具有高发展激情的创业者通过新的方式连接认知框架以不断拓展创业资源,主要着力开展招募企业员工、开发客户、拓展合作伙伴、与投资人建立联系等行为,其对“广”“博”的知识需求程度也往往较高。因此,关注企业知识基础与创业激情之间的匹配问题,有助于深入探究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

企业知识深度反映了企业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19]。创业者需要这种专业知识以建立认知框架,并与探索激情“精”“深”的知识需求相匹配。这种匹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创新产品或推出服务,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有效承担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展现企业创业导向。然而,企业知识深度与发展激情之间并不匹配,无法满足发展激情的广度需求,对创业导向的促进作用有限。原因在于,知识深度主要局限于特定领域,难以满足高发展激情的创业者对“广”“博”知识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a:知识深度会增强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

H3b:知识深度会削弱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

企业知识宽度体现了企业对于多领域和多样化知识的理解程度[19],这些多样性的知识也是创业者通过新的方式连接认知框架所需要的重要资源,即知识宽度与创业者发展激情“广”“博”的知识需求相匹配。创业者可以与更多的志趣相投者、合作伙伴、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拓展创业资源,寻找新的应用市场,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应对市场风险,进而体现企业的创业导向。同时,由于企业的知识宽度与创业者探索激情“精”“深”的知识需求不匹配,因而对创业导向的促进作用有限。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a:知识宽度会增强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

H4b:知识宽度会削弱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理论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本文基于城市区域位置的不同和城市创业氛围差异等方面的考虑,分别选择位于中国不同区域的三个代表性城市(西安、郑州和深圳)进行了为期六个月(2019年3月—2019年8月)的问卷调研。其中,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科教中心,郑州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城市,而深圳则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创新创业型城市。在调研正式开始之前,先进行充分准备:①梳理相关文献、访谈创业者和咨询行业专家,设计了A问卷和B问卷,分别用于调查创业者认知和企业行为等问题。②通过对15家创业企业进行预调研后,适当修改和调整调研问卷。③根据西安、深圳和郑州的有关众创空间管理部门所提供的创业企业名录,随机选取了500家公司作为调研对象。④调研人员经过培训后,邀请两位高管(一位是创始人或CEO,另一位是熟悉企业情况的高管)独立填写A、B问卷,并在填写前详细说明要求且承诺保密,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

在收回调研问卷后,剔除填写不规范和有较多数值缺失的问卷,只保留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后建立的新创企业数据。调查总共收集到272份有效企业问卷,这些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4年,问卷回收率为54.4%,然后对相关数值进行了平均处理。通过对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回收样本和未回收样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即不存在未回收偏差。通过回收的有效样本发现:①创业者大多比较年轻,平均年龄为35岁。②创业企业规模较小,92.3%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100人。③企业整体销售额并不高,78.3%的企业年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④大多数企业为非高新技术企业,占样本的79.4%。

(二)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以及知识基础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设定了基准回归模型:

[EO=β0+∑4i=1β1controli+β2invent+β3develop+β4depth+β5breadth+β6invent×depth+β7develop×depth+β8develop×breadth+β9invent×breadth+ε]

其中:EO表示企业创业导向;β0为常数项;control是控制变量;invent表示探索激情;develop表示发展激情;depth表示知识深度;breadth表示知识宽度;ε表示随机误差项。

(三)变量测量

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并对现有成熟量表进行了适当调整或修改。对于研究关注的核心变量,包括探索激情、发展激情、知识深度、知识宽度和企业创业导向,采用了李克特5级打分法进行测量。

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研究借鉴Cardon等[10]的量表,分别测量创业者的探索激情(5个题项)和发展激情(4个题项)。

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研究借鉴Zhou和Li[20]的研究,分别测量知识深度(4个题项)和知识宽度(3个题项)。

企业创业导向。研究以Covin和Slevin[12]开发的量表为主要依据,从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3个维度所涉及的8个题项测量企业创业导向。

控制变量。在借鉴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创业者的性别[33]、创业经验[34]、企业年龄和企业规模[35]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年龄和规模分别采用企业的成立年限和现有员工人数取自然对数进行测量。

四、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一)信度、效度分析以及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表1和表2分别展示了本文模型中核心变量以及企业创业导向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通过评估核心变量的Cronbach's α值以及组合信度以检验其信度,并通过评估因子载荷和AVE以检验其效度。数据检验的结果显示,核心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基本接近或大于0.7,组合信度也都接近或大于0.8,表明信度较高。核心变量的相关因子载荷均接近或大于0.7,而且AVE也全部大于0.5,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同时,表3中核心变量的AVE平方根也全部大于其相关系数,表明其区分效度良好。此外,使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抽取的单因素方差解释率为28.77%,小于30%,表明因共同方法偏差产生的影响可能性较小。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展示了本文模型所涉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描述性统计结果。结果显示,变量均值以及标准差的数值合理,核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也非常显著,有关数值结果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分析。

(三)假设检验

本文使用软件SPSS24.0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数据分析,并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检验了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以及知识基础(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的调节作用。主要过程包括:①将相关控制变量纳入研究模型中。②分步将控制变量和自变量(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纳入研究模型中。③将调节变量(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纳入研究模型中。④将创业激情(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与知识基础(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的四个交互项纳入研究模型中。所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4所列。

本文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检测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显示,VIF值介于1.009至2.513之间,低于阈值10。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通过将Model 1与Model 4的结果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在模型加入创业者的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后,R2值的增大较为明显,从0.041变为了0.161,这也说明因变量所发生的改变是由自变量(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引起的。同时,在Model 4中,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51(plt;0.01)和0.131(plt;0.1),也表明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均会正向影响企业创业导向,数据结果支持H1a和H1b。可见,创业导向不仅反映了企业层面的战略姿态,同时也反映了创业者追求创新和发展动力的持续性[36]。Zhou等[5]学者认为,具有高创业激情的创业者不仅会更加乐观地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且能更有效地识别各种信息,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助益企业的创业导向。

同时,本文为了分析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差异,通过参照Liu等[37]学者的方法进行检验比较:首先,ΔR2Model4-Model2是在探索激情的基础上增加了创业者的发展激情之后,模型所解释的企业创业导向变化(ΔR2Model4-Model2=R2Model4-R2Model2=0.161-0.150=0.011);ΔR2Model4-Model3是在发展激情基础上增加了创业者的探索激情之后,模型所解释的企业创业导向变化(ΔR2Model4-Model3=R2Model4-R2Model3=0.161-0.123=0.038);由于ΔR2Model4-Model3(0.038)明显大于ΔR2Model4-Model2(0.011),这说明相较于发展激情,创业者的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程度更大。其次,通过比较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半偏相关系数分析两者的影响差异。半偏相关系数主要用于说明在剔除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即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分别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通过计算之后发现,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的半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和0.101,该数据也表明,相比于发展激情,创业者的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程度更大。据此,H2得到支持。可以说,创业导向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性取向[38],创业导向代表了组织创业的持续再生形式[39],公司为了探索新的机会,往往会定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创业者在领导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40],拥有持续且强烈的探索激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型中的Model 5增加了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作为模型的调节变量。Model 6增加了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与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之间的四个交互项,用以检验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的调节作用。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探索激情与知识深度的交互项正向影响企业的创业导向(β=0.222,plt;0.01),发展激情与知识深度的交互项负向影响企业的创业导向(β=-0.166,plt;0.05);发展激情与知识宽度的交互项正向影响企业的创业导向(β=0.144,plt;0.05),探索激情与知识宽度的交互项负向影响企业的创业导向(β=-0.169,plt;0.05)。本文通过图2、图3、图4和图5展示,更清晰地说明了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的调节作用:当企业具有较高的知识深度时,创业者的探索激情越高,越有助于企业的创业导向,即知识深度会增强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H3a得到支持;但当企业具有较高的知识深度时,创业者的发展激情提高,却无助于企业的创业导向,即知识深度会削弱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H3b得到支持。同时,当企业具有较高的知识宽度时,创业者的发展激情越高,越有助于企业的创业导向,即知识宽度会增强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H4a得到支持;而当企业具有较高的知识宽度时,创业者的探索激情提高,却无助于企业的创业导向,即知识宽度会削弱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H4b得到支持。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对于自身创业知识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41],当企业层面的知识基础与创业者的激情形成有效匹配后,势必更加有助于创业者将自身的创业知识予以有效运用,进而增强企业的创业导向。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借鉴李成友等[42]的做法,通过增加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5所列。结果显示,在增加了受教育程度作为控制变量之后,模型的回归结果仍然与前文的数据结果一致,该方法也验证了前文模型的稳健性。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和理论贡献

本文主要基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深入探究了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不同影响,即探索激情通过新的方式建立认知框架以开拓创业机会,发展激情则通过新的方式连接认知框架以拓展创业资源,进而有助于企业的创业导向,这不仅与芮正云和罗瑾琏[43]将创业导向分为机会型创业导向和资源型创业导向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且与黄永春等[44]将创业导向区分为产品研发导向和规模扩张导向的做法高度一致。同时,本文比较了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差异,得出了探索激情比发展激情更胜一筹的结论,这也与Wiklund和Shepherd[38]关于创业导向本质上是探索性取向的结论相吻合。另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知识基础对不同维度的创业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知识深度虽会增强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但也会削弱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知识宽度虽会增强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但也会削弱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可见,知识基础也是一把“双刃剑”,而且知识基础作为企业重要的静态战略资源,其与资源的动态使用者之间也存在相应的匹配关系。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全部得到了调研样本的数据支持。

相较于既有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体现如下:

第一,本文基于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分析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不同影响,相比于采用角色认同理论和高阶理论,更深入地探究了个体层面的创业激情对企业战略层面产生影响的内在逻辑。同时,相较于kiani等[7]学者基于情绪传染理论从整体上分析创业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更细致地探明了创业激情的不同维度对企业创业导向产生影响的具体逻辑,有效丰富了创业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关系的研究。

第二,本文在研究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过程中,还分析了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明晰了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发生作用的情境因素,解释了企业知识基础的“双刃剑”效应。研究发现,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作为知识基础的不同维度,对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影响不仅有明显的差异,而且有的作用方向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仅知识深度会削弱发展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而且知识宽度也会削弱探索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正向影响,即知识基础有时会瓦解创业激情对企业创业导向的积极作用。这一发现挑战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常识性观点,对于深化对知识基础作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本文强调了企业知识基础作为静态战略资源与资源的动态使用者之间匹配关系的重要性。知识基础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使用和由谁使用同样重要。不同创业者对知识基础的需求有所差异,企业知识基础并非总能有效地赋能创业激情。因此,关注知识基础(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与创业激情(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之间的有效匹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揭示知识深度与探索激情、知识宽度与发展激情之间的内在契合性,明确了知识基础与创业激情之间的匹配关系。

(二)管理启示

第一,创业激情的积极作用需要得到重视和发挥。作为创业者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强烈且积极的情绪,创业激情对于识别创业机会和整合创业资源至关重要。根据本文的结论,探索激情比发展激情更有助于企业的创业导向,因此,应特别关注并重视创业者的探索激情。对于探索激情,主要应注重发挥其对新产品或新服务推出的有效作用,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创业者大胆探索,允许其不断试错,宽容其过程失败,并通过给予有力支持以确保其探索热情不减、激情不退,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创新方法研讨交流,不断激发创业者更多的创意,进而让企业持续保持创业导向状态。同时,对创业者的发展激情也要予以关注,并通过搭建各种交流平台或建立非正式组织,为人力、财务等资源的流动、交易提供更多的可能,助力创业者获取、拓展其所需的各种创业资源,有效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企业的创业导向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创业者还需要关注并重视企业知识基础与创业激情之间的匹配关系。知识基础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与创业者创业激情的合理匹配基础之上。因此,对于具有高探索激情的创业者来说,为确保其能持续有效地开发新产品或推出新服务,在创新过程中应在技术或市场的深度知识挖掘方面予以重点关注,可以考虑通过招募具有“精”“深”知识的专家型创业伙伴或员工,以确保企业专一化的知识资源支持能与创业者保持同向同行;而对于具有高发展激情的创业者来说,为有效确保其创业资源的持续拓展,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主要应在技术或市场知识的宽度与广度方面予以重视,可以考虑通过招募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型创业伙伴或员工以增加企业知识的多样性,增强市场感知能力[45],助力创业资源的获取与整合。

(三)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也存在一些研究局限和不足:①由于样本企业是已经成立的公司,故未能对创业者的创建激情予以深入研究,而实践中有些投资型的创业企业,其主要目的是投资其他的创业企业,这也与本研究中具有高探索激情和发展激情的创业者所主导的创业企业有所不同,未来对该类企业主导者的创建激情可以展开相关研究。②受到问卷调研方法的局限,本次调研数据为横截面数据,而且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测量多为主观测量,未来可以考虑收集研究样本的纵向数据和有关的二手数据进行分析,并可以对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展开研究。③样本局限于西安、郑州和深圳三个城市,未来可以增加样本来源以拓展样本丰富度。④研究的调节变量也可以扩展,不仅可以关注知识基础的调节作用,还可以考虑市场竞争强度、技术动荡性、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GUPTA V K,NIRANJAN S,MARKIN 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Generative and Acquisitive Learning Through Customer Relationships[J]. 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2020(14):1123-1147.

[2]张秀娥,李梦莹.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的作用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21,42(9):120-126.

[3]CARDON M S,WINCENT J,SINGH J,et al. The Nature and Experi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9,34(3):511-532.

[4]CHEN X P,YAO X,KOTHA S. Entrepreneur Passion and Preparedness in Business Plan Presentations:A Persuasion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ists' Funding Decis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1):199-214.

[5]ZHOU X,ZHANG L,SU X. Entrepreneuri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The Mediating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13):840548.

[6]CAMPOS H M.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with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for Technology-Based Firms in Mexico[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17,24(2):353–374.

[7]KIANI,A,YANG D,GHANI U,et al.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 Technology Analysis amp; Strategic Management,2022,34(10):1139-1152.

[8]KO W W,LIU G.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imilation Promotes Exploratory and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in the Small-and Medium-sized Firm Context:The Role of Contextual Ambidexterity and Knowledge Base[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9,36(4):442-466.

[9]MARTIN S L,JAVALGI R R G. Explaining Performance Determinants:A Knowledge Based View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9,101:615-626.

[10]CARDON M S,GREGOIRE D A,STEVENS C E,et al. Measuring Entrepreneurial Passion: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Scale Valid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3,28(3):373-396.

[11]MILLER D. 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 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70-791.

[12]COVIN J G,SLEVIN D P.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1):75-87.

[13]LUMPKIN G T,DESS G G.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135-172.

[14]ANDERSON B S,KREISER P M,KURATKO D F,et al. Reconceptualizing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36(10):1579-1596.

[15]HUGHES M,HUGHES P,HODGKINSON I,et al. Knowledge-Based Theory,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Stakeholder Engagement,and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22,16(3):633-665.

[16]COVIN J G,WALES W J. Crafting High-impac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Research:Some Suggested Guidelin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9,43(1):3-18.

[17]WALES W J.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Promising Research Directions[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16,34(1):3-15.

[18]BOUNCKEN R B,LEHMANN C,FELLNHOFER K.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Modularity fo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Service Compan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ing,2016,8(3):237-260.

[19]DE LUCA L M,ATUAHENE-GIMA K. Market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ross-Functional Collaboration:Examining the Different Routes to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7,71(1):95-112.

[20]ZHOU K Z,LI C B. How Knowledge Affects Radical Innovation:Knowledge Base,Market Knowledge Acquisition,and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9):1090-1102.

[21]MANNUCCI P V,YONG K.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Knowledge Depth and Knowledge Breadth on Creativity over Individual Care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8,61(5):1741-1763.

[22]FREDR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8-226.

[23]BARON R A,TANG J.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 in Firm-Level Innovation:Joint Effects of Positive Affect,Creativity,and Environmental Dynamism[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1,26(1):49-60.

[24]FREDRICKSON B L.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 and Build[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3,47:1-53.

[25]NEWMAN A,OBSCHONKA M,MOELLER J,et al. Entrepreneurial Passion:A Review,Synthesis,an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 Applied Psychology,2021,70(2):816-860.

[26]CONWAY A M,TUGADE M M,CATALINO L I,et al.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Form,Function and Mechanisms[M]∥David S,Boniwell I,Ayers A C.The Oxford Handbook of Happiness.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17-34.

[27]艾树,汤超颖.情绪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11,8(8):1256-1262.

[28]BARON R A. Potential Benefits of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Expanding Entrepreneurship's Array of Conceptual Tool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4,19(2):169-172.

[29]常淼,蒋春燕.如何从新颖事件中塑造企业家精神?——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的认知、情绪链式双重中介机制[J].现代经济探讨,2021(12):35-43,92.

[30]SHEA C T,MENON T,SMITH E B,et al. The Affective Antecedents of Cognitive Social Network Activation[J]. Social Networks,2015(43):91-99.

[31]崔连广,张玉利,闫旭.心潮澎湃才能喜出望外?——创业激情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41(8):17-28.

[32]周郴保,赵文红,舒成利,等.同源异效?——发明激情和发展激情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43(12):85-99.

[33]LIM S,ENVICK B R. Gender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 Multi-Country Study[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3(9):465-482.

[34]薛宪方,孟芊,姚春序,等.尽责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创业导向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9,26(3):282-289.

[35]刘宇璟,黄良志,林裘绪.环境动态性,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管理关系的调节效应[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31(5):89-102.

[36]STEWART JR W H,PEAKE W O,INGRAM A E. The Interplay of Core Self-Evalu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in Predicting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23,61(6):2909-2937.

[37]LIU Y,LUO Y,LIU T. Governing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Through Transactional and Relational Mechanisms: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9,27(4):294-309.

[38]WIKLUND J,SHEPHERD D A. Where to from Here? Eo-as-Experimentation,Failure,and Distribution of Outcom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1,35(5):925-946.

[39]COVIN J G,MILES M P.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Pursui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9,23(3):47-63.

[40]KNUDSEN M P,VON ZEDTWITZ M,GRIFFIN A,et al. Best Practice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Results from PDMA's 2021 Global Survey[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3,40(3):257-275.

[41]李其容,杨艳宇,李春萱.新创业者创业教育后创业知识运用的动态分析: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J].心理科学,2022,45(2):394-401.

[42]李成友,孙涛,焦勇.要素禀赋,工资差距与人力资本形成[J].经济研究,2018,53(10):113-126.

[43]芮正云,罗瑾琏.产业网络双重嵌入与新创企业创新追赶[J].科学学研究,2019,37(2):267-275.

[44]黄永春,张惟佳,徐军海.服务环境对新生企业家创业导向的影响[J].科研管理,2021,42(2):149-160.

[45]BAYIGHOMOG LIKOUM S W,SHAMOUT M D,HARAZNEH I,et al. Market-Sensing Capability,Innovativeness,Brand Management Systems,Market Dynamism,Competitive Intensity,and Performance:An Integrative Review[J]. 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20,11(2):593-613.

[责任编辑:陶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