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5-02-09张晓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3期
关键词:千万工程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摘" 要:2022年以来,浙江省持续践行“八八战略”,探索建设“巾帼共富工坊”,开辟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劳动力的新空间,成为浙江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现象。该文基于对浙江推动“巾帼共富工坊”建设的历程、模式、成效的调研分析,总结出浙江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在其中凝聚巾帼力量,深化“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与启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妇女发展;妇联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3-0119-04

Abstract: Ever since 2022, Zhejiang Province has continued to implement the \"88 Strategy\" and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men's Prosperity Workshop\", opening up a new space for transforming rural \"surplus\" labor into \"rich\" labor,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th for Zhejiang to explore 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forming an economic and social phenomeno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Zhejiang's history, model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men's Prosperity Workshop\",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Zhejiang women, especially rural women, in gathering the strength of women, deepening the \"Thousand Villages and Myriad Villages Project\", and assisting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providing usefu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Keywords: common prosper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Thousand Villages and Myriad Villages Project; women's development; women's federation work

自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以来,浙江持续探索以党建联建激活共富动能,启动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推动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2022年6月,浙江着眼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启动“巾帼共富工坊”建设,积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2024年7月,浙江全省已建成“巾帼共富工坊”2 594家,吸纳从业人员17.4万人,带动1.6万名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2.1万元。

1" 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

1.1" 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指引和行动指南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是衡量乡村振兴质量和成色的重要标准,要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就要求必须开拓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和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精准对接需求,用好富余人力资源,千方百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

1.2" 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路径

乡村振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乡村振兴首要的就是产业振兴,要结合产业规划、发展基础、生产实际,重点引入和发展与本地劳动力结构相适应的产业,引导企业把多元化产业链拓展延伸到农村,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焕发新活力。在这一背景下,浙江创新探索“巾帼共富工坊”建设,集成资源、整合力量、放大效应,完善形成有利于共创共建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推动释放财富创造的动能,让共同富裕的成效直观可感。

2" 浙江建设“巾帼共富工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探索

“巾帼共富工坊”以女性负责人为经营主体,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占60%以上,重点面向浙江26个山区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在工坊建设过程中,当地党委领导妇联组织发动女性有效运用党群服务中心、未被利用的房产与土地、民宿以及私人庭院等资源,发展数字电商、来料加工、乡村旅游等业态的工坊。

2.1" 建设“巾帼共富工坊”的经验与成效

2.1.1" 建强引领机制,构建推动发展新格局

浙江积极构建党建引领、部门协同、妇联推动的工作机制深化“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先后组织召开省巾帼共富高质量发展来料加工推进会、全省党建引领“巾帼共富工坊”建设现场会等,相继出台了旨在推动妇女来料加工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巾帼共富工坊”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等。各地党委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女性参与的支持政策,出台制定省级“巾帼共富工坊”建设规范和工作目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打造3 000家“巾帼共富工坊”,并着力培育300家省级工坊;浙江省妇联安排妇女儿童专项经费1 160万元助推工坊建设,其中针对山区经济薄弱地区安排近500万元。如杭州市萧山浦阳镇党委发动当地资源,打造出集综合服务中心1个、制鞋企业13家、共富工坊点11个为一体的“伊家共富工坊”,以集群式就业服务网络带动妇女家门口就业2 0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

2.1.2" 凸显品牌特色,提高工坊建设附加值

浙江聚焦适宜妇女家门口创业就业的重点业态,找准推动“巾帼共富工坊”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培育形成以来料加工工坊为主体,民宿、庭院、美食和手作等多元特色工坊为补充的工坊矩阵,推动各地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特色,涌现了一批地方特色“巾帼共富工坊”,如嵊州市“妈妈的味道”小笼包特色工坊,磐安县“中国结”特色工坊,开化县“卡游”特色工坊等。同时出台“巾帼共富工坊”建设标准,推动工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表彰100家特色鲜明、带富力强的省级工坊。各地妇联因地制宜、因坊施策,如建德市启动“乡村梦想家”招募计划,助推“千鹤嫂”品牌工坊升级,将千鹤元素融入到产品加工中,打造“千鹤手作”“千鹤美食”等全链式工坊,加快实现“来料加工”向“来单加工”转型,鹤嫂手作加工工坊已吸纳20名农户灵活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2 000元以上。

2.1.3" 集聚平台资源,延展纵横交错服务网

2022年8月,浙江在整合多元主体力量,集聚就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在义乌成立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综合集成展示销售、供需对接、技能培训等产业服务,推动中国小商品城各行业商会与山区26县来料加工经纪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赋能支持与资源共享带动“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帮助对接日用品、工艺品、饰品和服饰等产品订单。2023年以来浙江发放山区26县加工费13.6亿元,带动各地建立县级以上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等平台61个。同时组织开展来料加工、直播电商等培训,实施巾帼新农人赋能服务行动,选树百名省级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以县为单位对工坊女当家进行轮训,此外也在探索帮助中西部如四川省巴州、甘孜等地开展工坊建设。

2.1.4" 推动队伍建设,建强乡村振兴人才库

浙江通过创建行业发展联盟,以2万余名来料加工女经纪人、巾帼新农人、巾帼云创客、民宿女主人和女红巧手等为对象,组织主题研修班、妇女创业创新周、巾帼村播大赛、集中展示展销和先进典型选树等活动,培育各类工坊负责人和乡村振兴巾帼带头人。2023年开展工坊从业人员技能培训30万人次。浙江省妇联联动银行、担保公司,推出“巾帼共富贷”+“巾帼共富保”解决工坊发展的资金问题;11家省直部门组建“巾帼共富工坊”志愿服务团,与妇联组织配合梳理工坊需求服务清单,整合资源服务工坊建设,推广“企业+女经纪人+农户”“女能手+基地+农户”“女匠人+项目+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送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确保农村妇女和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2.1.5" 创新数字赋能,推进家门口高质量就业

在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巾帼共富工坊”以数字赋能为重要手段,以提高品牌附加值为目的,不断提升农村妇女的就业质量。一是数字素养培训,如嘉兴平湖市以特色服装产业为基础,通过建设以“直播电商+创业创新带头人+商户主体”为依托的红羽电商直播工坊,组织数字培训,先后影响市场内2 000余家经营户,带动创业就业8 000多人,商品直播交易总额超过2 000万元。二是数字经济实践,如磐安新匠人共富工坊积极加强数字化建设,工坊从单一的手工来料加工向村播实训、大学生创业孵化、农村电商服务等集成业务转变,从业群体月均增收1 000~3 000元。

2.2" 建设“巾帼共富工坊”形成的六种模式

2.2.1" 来料加工式“巾帼共富工坊”

浙江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从低端零散产业起步,从山区欠发达地区起步,通过整合乡镇(街道)、村庄及企业资源,利用集体土地或空置房屋建设标准化工坊,将适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至农村地区,或对具备一定基础的来料加工点进行升级改造。当地党委和妇联组织通过培育专业经纪人队伍,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出台来料加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政策等举措,创新推出金融支持政策工具包如“来料加工巾帼贷”等,不断壮大来料加工产业。杭州淳安县有22年的来料加工产业发展史,累计发放扶持资金5 000多万元,开展了11年的技能大比武,打造“淳加工巾帼共富工坊”。

此外,基层妇联组织通过送技上门、送料到家、收货上门和日清日结等举措有效帮扶重点人群居家灵活就业。如衢州江山市清湖古镇的“巾帼共富工坊”通过在工坊附近设置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联动社会组织或巾帼志愿者团队开展幼儿托管、邻里书房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生产劳动期间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农村就业妇女的儿童照料问题,为妇女创造了更为安心的家门口工作环境。

2.2.2" 定向招工式“巾帼共富工坊”

当地党委和妇联组织统筹协调,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富发展模式,通过设立特定的共富车间、共富生产线及共富岗位,有针对性地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低收入农户参与就业,从业人员工作时间相对固定,按时或计件获取工资报酬,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共同绘就“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共富场景。如嘉兴海宁市“木兰富能”巾帼共富工坊,组建“木兰经纪人”队伍,与当地的13家企业合作,通过盘活资源,精准对接,联动“接单”女能人、巾帼志愿者和订单企业,带动妇女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2.2.3" 农旅融合式“巾帼共富工坊”

由乡镇(街道)牵头,引入工商资本、优质企业,由强村公司、村经济合作社或企业等经营管理,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休闲观光项目、乡村民宿经营、农事体验活动以及特色农俗文化的传播,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同时促进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收益的提升。如杭州淳安县汪家源村的“千岛·未来三园”项目,因地制宜汇聚多元资源,培育打造涵盖“理想田园、智慧果园、丰收菜园”三大板块,囊括农业种植、农事体验、休闲娱乐及乡村度假等多项功能的“巾帼共富工坊”集成集群,2023年项目落地后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135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10余个。

2.2.4" 电商直播式“巾帼共富工坊”

主要依托数字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深入乡村,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络直播平台与村级党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种植大户等进行合作,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点)、乡村网络直播间,强化对农民进行培训,推动农民通过网络主播带货、开设网店等,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交易,带动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如杭州建德市宜品建德直播“共富工坊”以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涵盖电商直播销售、视觉艺术创意、电商人才培育、供应链优化以及综合服务等多项功能,工坊建成以来已成功举办了超过1 000场的直播活动,累计实现直播销售总额逾5 000万元,组织了80余场专业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达到2 000余人,成功孵化出1 200余名村播人才和500多名短视频达人,帮助村民人均月增收5 000元左右。

2.2.5" 品牌带动式“巾帼共富工坊”

主要采取“企业携手合作社,共促农户发展”的策略,有相对固定的市场经营主体和一定面积的生产基地,按照标准规范,积极引领并深化农民与企业、经济合作社的协同合作,深耕特色产业,统一推进加工、包装、销售环节,精心培育“乡(土)字号”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借助品牌影响力,有效增值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如绍兴嵊州市的“越都戏剧巾帼共富工坊”从事传统戏剧服装制作,打造“越都戏剧”国潮品牌,传承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积极探索新市场,把传统戏服制作技艺与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宋韵文化等元素相结合,创新设计戏剧类挂饰和摆件,有效带动周边女性就业20余人,工坊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发放加工费60余万元,积累了良好的行业口碑。

2.2.6" 产业赋能式“巾帼共富工坊”

主要依托农科院所及行业领先企业的力量,深化专业培训、优质种苗的推广、技术指导等,探索数字赋能,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农民的生产技能,不断提升农村妇女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的就业质量,最终实现推动农产品增产提质的目标,从而激发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工坊设有固定的运营基地,经常组织农业技能培训,以此推动精进农业生产技术,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如台州市永丰镇“留贤共富工坊”通过巾帼创优空间、健康公益、技能培训等暖心服务和公益项目,先后开展相关培训服务400余人次,自2022年6月实体化运营以来,已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就业,有效帮助农村妇女融入数字时代就业环境。

3" “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启示

浙江女性在党建引领下探索建设“巾帼共富工坊”,以“小工坊”架起“致富桥”,以“小平台”承载“大民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 311元。

3.1" 要强化党建统领,加强党建带“妇建”

浙江推进“巾帼共富工坊”建设是践行“八八战略”的鲜活范例,在党建统领下,各级党委、政府鼓励支持巾帼“巾帼共富工坊”建设,推动各层级就业服务场所的联动,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场所宣传引导、项目孵化、技能培训、供需对接等功能,引导商会、协会、企业和高校等社会力量参与工坊建设。同时探索促进各类互补性资源汇聚,沟通协商工坊建设及运行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服务妇女家门口就业的合力,不断提升女经纪人、民宿女主人、巾帼云创客等乡村女性人才的思想素质、创新能力、实用技能,建立起不同主体间目标一致、互相关联、嵌合的组织网络,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建共赢。

3.2" 要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精细服务

要立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收需求,采取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匹配的就业服务举措,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联动帮扶资源,用活、用好富余人力资源,坚持区域统筹、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推动工坊合理布局,助力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最终实现农村妇女在本地就业,促进低收入农户的全面发展。此外,在推动“巾帼共富工坊”建设过程中,基层党委和妇联组织要注重提质增效,发挥工坊溢出效应,把思想引领、普法宣传、困难帮扶、家庭建设和纠纷化解等服务资源下沉到工坊,丰富妇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探索将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巾帼共富工坊”升级为“巾帼幸福工坊”。

3.3" 要坚持守正创新,协调利益关系

工坊建设过程中,党委要为工坊建设及运行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出台更多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加大财政扶持资金投入,推动将工坊建设纳入涉农涉企资金项目安排,对场地租赁、设备购置等适当奖补,在评优评先中对“巾帼共富工坊”负责人等巾帼带头人给予倾斜;妇联组织要配合好党委工作,在年度妇女儿童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支持工坊建设,发动资源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拓展下沉市场,鼓励企业扎根乡村。浙江妇女在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的支持下,充分发扬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20年来坚持推动来料加工业从低端零散到系统集成发展,探寻解决共性问题的方案,促进来料加工工作由量变向质变跃升。

4" 结束语

浙江“巾帼共富工坊”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针对旧有来料加工产业存在的统筹力弱、附加值低、供需对接不畅和行业人才少等问题,立足于农民的就业需求和增收目标,针对乡村地区闲置资产及剩余劳动力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实现迭代升级,依托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农村、农民实现共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探索、浙江经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

[3] 《浙江经济》编辑部.开拓“扩中”“提低”新路径[J].浙江经济,2023(6):1.

[4] 孙惠娜,张旭,郭义盟.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23(5):153-161.

[5] 王治国,连硕.浙江省乡村“共富工坊”模式探究[J].农村农业农民,2024(12):39-42.

[6] 景池.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4):136-139.

猜你喜欢

千万工程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解码浙江“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上铺开
中国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