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5-02-08周可霏袁伟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重症肺炎患者中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 2024年5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按照信封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病情严重程度指标[肺炎严重指数(PS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SI、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SI、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LB、PA、TP、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患者中落实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可改善其相关症状,遏制病情进展,对机体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重症肺炎;免疫功能;营养水平;肠内营养;精细化营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3--04
重症肺炎是呼吸内科一类常见且极为严重的病症,其发病与免疫原性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以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2]。由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复杂,临床除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外通常予以相应护理配合,其目的为巩固治疗效果。但是,重症肺炎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对蛋白质及能量的需求增加,较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而营养不良则是影响该类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3]。目前,针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通常为其落实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但不同的肠内营养时机在促进疾病转归等方面具有差异[4]。精细化营养管理是一种新型营养干预模式,能以患者实际营养状况作为立足点,制定持续性、个性化的营养方案,旨在优化其机体营养情况[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在重症肺炎患者中落实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1月- 2024年5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54.78±5.16岁;体重48~78kg,平均63.65±4.12kg。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0~73岁,平均55.19±5.30岁;体重50~77kg,平均64.06±4.27kg。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炎[6]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可耐受肠内营养;精神状态良好;无造血、循环系统疾病。
(2)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存在恶性肿瘤;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呼吸衰竭;近6个月内免疫抑制剂使用史。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即严密观察患者体征、神志情况,遵医嘱控制药物滴注速度、设置适宜氧浓度(60%~80%),观察用药期间患者表现,注意定期翻身扣背(每2h/次),并辅助排痰,必要时采取机械吸痰操作,开展简要心理疏导,告知其配合治疗对疾病早期康复的意义,注意通过静脉补充机体营养物质,并在48h内补充肠内营养。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即参考文献[7],对患者营养状况开展评估,包括年龄(年龄gt;70岁者+1分)、疾病(0~3分)、营养(0~3分)3个部分,根据营养风险计0~7分,lt;3分为无风险,3~4分为低风险,5~6分为中风险,7分为高风险,据此开展干预。
(1)无风险、低风险患者:待病情稳定后48h内补充肠内营养,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者,鼻饲营养液,可经口进食者,应食用米汤、鱼汤、瘦肉粥、蔬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每次进食200~400ml,少量多次进食,每日可进食4~5次,注意选择高蛋白、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
(2)中风险患者: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48h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鼻饲营养液,首次鼻饲量应为300~400ml,起始鼻饲速度以20~25ml/h为宜,观察患者神态及感受,待建立耐受后可每次鼻饲500~600ml,每日3次。
(3)高风险患者:观察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后尽量在24h内行肠内营养支持,鼻饲营养液,首次鼻饲量应为200~300ml,起始鼻饲速度为15~20ml/h,结合实际病情确定每日鼻饲次数。值得注意的是,护士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病情、体重、年龄及基础代谢率能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开展肠内营养时适当将床头抬高30°,营养液温度应以36~37℃为宜,并予以细心安慰与指导,让其感到人文关怀,并告知其肠内营养开展的必要性,详细解释每项护理操作开展的必要性,促使其理解,为其提供鼓励与支持。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2)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干预前、干预1周后评估肺炎严重指数(PSI)[8]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9]评分,PSI由人口学、基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4项数据组成,无需评分、≤70分、71~90分、91~130分、gt;130分分别对应Ⅰ、Ⅱ、Ⅲ、Ⅳ、Ⅴ级,评分越高提示肺炎危险程度越高;APACHEⅡ由年龄、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3个部分组成,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计分,总分为71分,评分gt;15分为重症。
(3)营养指标:干预前、干预1周后检测营养指标,即抽取3ml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桂械注准20172220142,型号:URIT-8020A)对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水平进行测定。
(4)免疫指标:测定方式同营养指标,对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表达进行测定。
1.4" 数据分析方法
以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标(PSI、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1周后,两组PSI、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ALB、PA及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1周后,两组ALB、PA及TP水平均提升,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IgA、IgG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1周后,两组IgA、IgG表达均提升,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肺炎患者若能得到及时、针对性的救治,其生命可得到有效挽救,但为了实现康复周期的进一步缩短,应强化营养支持。常规护理模式中,护士各项工作只能在医嘱下开展,自主性不足,未能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开展干预,应用效果有限。肠内营养支持是影响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与患者住院时间密切相关。精细化营养管理以患者为出发点,能够提高营养支持的针对性,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从而为其预后提供助力[10]。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时机优化与精细化营养管理干预联合应用的研究,临床较少涉及。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对重症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启动时机进行优化并采取精细化营养管理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缩短康复周期。分析原因为,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能以患者个体营养状况为出发点,根据营养风险评估情况确定肠内营养干预时机,从而为其提供营养支持,可发挥药理学营养作用,并且,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能够对营养液温度、速度等进行合理调控,利于提高患者耐受性,以确保营养支持效果,从而缩短康复周期。除缩短康复周期外,疾病控制情况同样是评估护理干预有效性的重要指标[11]。在本研究中,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SI、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精细化营养管理联合优化肠内营养时机可以为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控制提供积极助力。分析原因为,精细化营养管理措施与优化肠内营养时机可切实提升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可维持营养供需平衡,巩固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本研究中护士在开展各项营养干预操作前能够为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可让其理解该项干预开展的必要性,并予以鼓励,可提高其心理接受度,以积极配合,确保营养支持效果,为机体受损组织的修复创造良好条件,对其病情的控制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1周后,ALB、PA及TP水平较对照组高,表明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在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状况方面具有优势。究其原因为,优化肠内营养时机有据可循,可根据营养风险对肠内营养时机进行优化处理,确保不同营养风险的患者均获得针对性营养支持,并且,在精细化营养管理配合中,护士结合医嘱根据患者个体能量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物质,以补充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帮助其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可增强营养效果,对整体营养状况的改善有重要意义。此外,营养支持是影响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除改善机体营养水平外,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干预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IgA、IgG表达高于对照组,提示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能够帮助患者优化其机体免疫功能。分析原因为,本研究在为重症肺炎患者开展干预时能够明确其病情与营养状况间存在的联系,从而对肠内营养时机进行优化,并提供精细化营养管理配合,可有效为患者补充机体所需养分,改善其机体代谢,减轻疾病因素的影响,促使肠道微生态功能恢复,最终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12]。
综上所述,优化肠内营养时机联合精细化营养管理可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相关症状,有效遏制病情进展,对机体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薛芳,练志梅,许文冰,等.风险预警下精细化营养管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78-81.
[2] 游俊杰,刘波,陈梦玲,等.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4,59(13):1616-1623.
[3] 代敏,卢东莉,黄宝欣.精细化营养管理联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J].西藏医药,2023,44(4):116-118.
[4] 王超,王斌,黄晔,等.早期肠内营养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血糖变异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7):149-153.
[5] 陈荣城.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重症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4,14(3):186-190.
[6]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2):97-107.
[7] Kondrup J,Rasmussen HH,Hamberg O,et al.Nutritionalrisk screening( NRS 2002):A new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Clin Nutr,2003,22(3):321-336.
[8] 刘颖,赵丽娜,林妍,等.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4,24(1):60-64.
[9] Katsaragakis S,Papadimitropoulos K,Antonakis P,et al.Comparison of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and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Ⅱ(SAPS Ⅱ) scoring systems in a single Greek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Med,2000,28(2):426-432.
[10] 史巧维,马尹梅.精细化营养管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6):993-995.
[11] 林莆芬,洪敏,詹旭岚.全方位精细化营养管理模式联合中医药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4):93-97.
[12] 徐超,靳莉,张华.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4,41(5):449-454.
[2024-09-0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