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质量的影响

2025-02-08陈爱征李航周慧萍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5年2期
关键词:管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传染病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对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医院自2023年6月开始实施CQI模式,从医院信息系统导出2022年5月- 2023年5月期间实施CQI模式前50份传染病报告纳入对照组,2023年6月- 2024年6月期间实施CQI模式后50份传染病报告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传染病管控工作内容、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情况及管理质量。结果" 实施CQI模式后,观察组卫生安全、隔离消毒、院感查房、用药指导、随访等传染病管控工作内容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实施CQI模式后,观察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填写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迟报漏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实施CQI模式后,观察组疾病知识、应急能力、沟通技巧、操作能力、药物管理及书写规范等管理质量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CQI模式可提升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管控工作能力,有效提高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和填写准确率,减少迟报、漏报情况发生,继而有效提升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质量与管理质量。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传染病;管理质量;信息报告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3--04

传染病因具有传染性,且较为特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需加以严格的报告制度进行管理[1]。新发传染病在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及临床治疗等方面极具复杂性,传播速度较快,容易引起流行,风险性极高[2]。伴随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污染,传染病患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常见病症包括梅毒、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等[3]。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内容为确诊传染病后,根据其类别的时效性通过网络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同时对传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目前传染病常规管理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医护人员及患者防范意识较弱、报告表填写不规范、防控制度和程序不严谨[4]。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模式注重质量把控,重视过程中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可应用于多种管理[5]。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QCI模式对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医院自2022年6月开始实施CQI模式,从医院信息系统导出2022年5月- 2023年5月期间实施CQI模式前50份传染病报告纳入对照组,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实施CQI模式后50份传染病报告纳入观察组。本研究共纳入全院40名工作人员,实施前后人员无变动。其中男8名,女32名;年龄22~52岁,平均34.85±0.81岁;工龄3~30年,平均11.67±0.47年;学历:本科及以上27名,大专13名;职称: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主管护师13名,护士及护师18名。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医护人员纳入标准:①均为医院在岗人员;②工龄≥3年;③研究周期内无人事关系变动;④知情本研究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护人员排除标准:①研究期内长期休假者;②研究期内存在调岗者;③依从性较差者;④因不可抗力因素退出研究者。

1.2" 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准则进行常规管理,对相关医疗用品做好清洁,进行严格消毒,采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消毒水对日常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如床铺、地面及门把手,早晚各1次。

1.2.2" 观察组" 采用CQI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成立CQI小组:由各科主任、护士长、院感专职人员、医生及护理人员构成CQI小组,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研究分析传染病信息报告过程中常见问题,依据科室情况给予针对性措施,工作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及反馈需做到及时准确,以便迅速调整管理模式。

(2)加强培训:科室需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原因、防控措施及报告程序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在传染病信息报告过程中的监测、判断力,强调报告不力的危害性;向患者宣传无菌原则等相关医院感染制度,普及“七步洗手法”等,提升对传染病认知度。

(3)制定计划:对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过程中易发生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制定相应计划,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管理模式与相应规章制度,确保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流程衔接流畅,使报告情况及时、有效且准确上报。

(4)落实措施:成立传染病报告、临床科室、疾控3个管理组,分层进行管理,调动医护人员主动性,加强报告环节监督,认真审核报告表内容,确保准确性;同时加强对相关科室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对患者临床情况详细掌握,对传染病病种进行分区规范管理,各科室内感控专职人员向医务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普及传染病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患者出院后进行跟踪性调查,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不解问题进行解决答复。

(5)落实检查: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需保证报告表、门诊登记情况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信息遗漏,同时应关注报告表填写质量,将其作为工作考核指标,对发生迟报、漏报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惩罚,每月对传染病报告信息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疫情动态,对迟报、漏报、错报原因进行分析,将情况进行通报,作出整改措施且应用于下月工作,以利于完善CQI工作体系。

(6)隔离措施及卫生管理:干预期间应将传染病患者进行有效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注意手卫生规范,并对患者卫生进行管理,定期对手术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切口愈合状况;观察插管患者导管清洁情况。

(7)用药指导:按照医生要求对患者进行输液与用药,且服药剂量、时间、频率不得随意更改,服药后若出现不适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经医生检查后可按照医生要求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1.3" 观察指标

(1)传染病管控工作内容评分:通过自制《工作评价量表》对卫生安全、隔离消毒、院感查房、用药指导以及随访进行评价,每项20分,满分100分,分数与工作内容质量成正比,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97[6]。

(2)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情况:统计传染病监测报告情况、报告表填写准确情况及迟报漏报发生情况。

(3)管理质量评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医护人员管理质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应急能力、沟通技巧、操作能力、药物管理及书写规范等6个维度,每项评分0~10分,分数与管理质量成正比。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传染病管控工作内容评分对比

实施CQI模式后,观察组卫生安全、隔离消毒、院感查房、用药指导、随访等传染病管控工作内容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2" 两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情况对比

实施CQI模式后,观察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填写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迟报漏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实施CQI模式后,观察组疾病知识、应急能力、沟通技巧、操作能力、药物管理及书写规范等管理质量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3" 讨论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做到早期预警,发现传染病暴发时能够及时处理,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提供重要保障[7]。及时、有效和准确上报传染病信息能够协助疾控中心采取措施,避免传染病暴发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尽量缩小传染病发生范围,降低危害。近年来医疗CQI模式被广泛推广使用,各科室医护人员均参与其中,通过报告分析、质量评估和质管培训,医疗质量随之不断提升,效果显著[8]。

本研究表明,实施CQI模式后,观察组传染病管控工作内容、管理质量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填写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迟报漏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实施CQI模式可有效提升传染病防控管理质量。既往研究表明,医院传染病报告和监测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院内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步骤[9]。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报告表缺乏重视,常出现填写不准确、字迹模糊以及数据误差等状况,内容较多时出现疏漏情况,且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报告真实性,导致整个工作过程衔接不畅,造成迟报、漏报和错报[10-11]。CQI模式应用于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中,通过信息收集、加强培训,继而制定计划并落实相关措施及检查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助于完善报告制度及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监督并落实相关报告流程[12]。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培训考核,使其意识到传染病的危害及监测报告的必要性,熟练掌握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流程,改变临床医生的报告意识和行为,继而提高信息报告管理质量。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CQI模式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干预,成立CQI小组,对医护人员防范意识、卫生安全意识、院感查房及用药指导等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同时从隔离措施和患者卫生管理、环境消毒及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最大程度降低传染病发生率,显著提升医院防护能力。通过一系列CQI方法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对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管理,阻隔感染途径;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监督,发现感染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感染,持续改进管理措施。通过CQI模式消除隐匿性隐患,以奖惩制度加强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从而降低传染病迟报、漏报和错报风险。

综上所述,CQI模式应用于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效果显著,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将其应用于传染病监测管理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增强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管控能力,有效提升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及填写准确率,减少迟报、漏报和错报情况发生,使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4" 参考文献

[1] 栾博,赵庆龙,沈博,等.2019年吉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2): 229-231.

[2] 杨维中,张婷.高度不确定新发传染病的应对策略和措施[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5):627-633.

[3] 梁付琼,程秀伟,周丽君,等.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网络报告个案调查表质量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2):165-169.

[4] 邓锴,郭永超,于建平,等.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控管理体系的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3):194-196,封3.

[5] 黄素玲,卢婉婷,黄华琼,等.循环质控理念指导下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7):1286-1288.

[6] 金晨阳,杜莉,张雨格,等.中老年女性骨健康素养问卷研制及信效度检验[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3,50(4): 575-581,599.

[7] 乔红英.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传染病报告监控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4):84-87.

[8] 刘军宁,刘冬,张莉.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6):161-163.

[9] 邵毅,高玥,张莹,等.传染病实时监测报告系统在综合医疗机构应用的效果评价[J]. 首都公共卫生,2023,17(5):274-278.

[10] 严顾琴,卜卫敏,周敏萱.持续质量改进模型结合模拟情景演练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1):163-166.

[11] 赵贺,魏丽荣,黄欣,等.传染病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院,2021,25(12):38-39.

[12] 尚文涵,张海燕,吴志军,等.以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指引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4):484-487.

[2024-08-08收稿]

猜你喜欢

管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浅析提高高校档案过程管理质量的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