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及其NSE、aEEG特征分析
2025-02-08郑莉佳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临床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5月- 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45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新生儿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NSE检测和aEEG监测,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并比较两组新生儿NSE、aEEG结果,分析NSE、aEEG异常情况及NSE与aEEG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新生儿各项临床症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减退、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病例组新生儿NSE、aEE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病例组新生儿异常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SE水平与a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Plt;0.05),即NSE水平越高,aEEG异常程度越严重。结论"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减退、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且NSE、aEEG水平升高。临床开展NSE、aEEG的检测,有助于预测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诊断;预后评估;NSE;aEEG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nbsp;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3--03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因为新生儿出生以后,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最终出现胆红素脑病[1]。未结合胆红素是一种以脂溶性游离胆红素为主的物质,血清游离胆红素水平过高,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引起患儿智力、听力、视力等方面的损伤,严重时可引起基底节、海马、下丘脑、小脑等神经核团的坏死,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新生儿胆红素性脑病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暴露时间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因此早期、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是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关键[2]。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急性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及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5月- 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45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新生儿45例作为对照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患儿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参考《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3],当新生儿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时,如果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异常,则提示新生儿患有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初诊日龄0~14天,胎龄大于35周,生重大于2.0公斤,均为新生儿胆红素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标准;②没有其它神经疾病的患者;③不伴有严重器官疾病的患儿。排除标准:①有其它神经症状的患者;②初诊时年龄大于14天,孕龄小于35周,出生体重小于2.0公斤的患者;③对调查人员的态度不友好,不愿与调查人员合作;④精神疾病、无法沟通交流者。观察组45例,男患儿22例,女患儿23例;年龄1~12天,平均5.82±0.17天;体重2.0~3.99kg,平均2.74±0.28kg。对照组45例,男患儿26例,女患儿19例;年龄1~14天,平均5.24±0.15天;体重2.0~3.99kg,平均2.94±0.35kg。两组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采用NSE、aEEG检查方法。NSE检查:采集新生儿的静脉血液2ml,置无抗凝干燥管中30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用Olympus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用Elisa法测定NSE。aEEG检查方法:确保新生儿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清洁头皮,去除油脂等影响电极粘贴的物质。准备好aEEG监测设备,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电极放置按照标准位置在新生儿头皮上放置电极,通常包括双顶骨、额部等位置。确保电极粘贴牢固,接触良好。开启aEEG监测设备,设置合适的参数,开始记录新生儿的脑电活动。监测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状态,确保监测顺利进行。一般监测时间为一定时长,如数小时至数天不等。数据分析监测结束后,对记录的aEEG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振幅、频率、连续性等指标的评估。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临床症状比较
病例组新生儿各项临床症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NSE水平、aEEG结果分析比较
病例组新生儿的NSE水平及aEEG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NSE、aEEG异常情况比较
病例组新生儿的NSE、aEEG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2.4" 病例组新生儿NSE水平与aEEG异常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NSE水平与a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Plt;0.05),即NSE水平越高,aEEG异常程度越严重。
3" 讨论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具有其独特的代谢特点,显著表现为体内胆红素大量生成,导致全身皮黏膜出现重度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常超过342.2μmol/L。值得注意的是,早产儿即使在较低的胆红素水平下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的早产儿[4]。该病的早期症状包括肌张力下降、嗜睡和活动减少,随后可能出现肌张力增加、角弓反张、发烧和惊厥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极为常见,多数患儿症状不明显,但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脑瘫痪,给新生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5-6]。因此,在儿童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对于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降低大脑损害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由胆红素引起的急性脑损害,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长期或永久的脑损伤。尽管目前对胆红素早期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但在早期发现和诊断胆红素脑病方面,仍缺乏有效的手段[7]。部分患者在确诊前已出现神经毒性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NSE作为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志酶,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存活的作用。它与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NSE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神经元损伤的程度,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指标。其检测方式简便,标本易采集,且为客观指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8-9]。aEEG系统是一种简单的单通道EEG监控系统,能够连续采集EEG信号,并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它产生的图像直观、易于分析,且具有波幅压缩一体化的特点。作为一种无创、连续的客观检测方法,aEEG在患儿癫痫发作时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为医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难治性癫痫患儿来说,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预后至关重要[10-12]。
本研究对NSE和aEEG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儿NSE水平和aEEG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此外,NSE水平与a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介于NSE与aEEG具有环境干扰小、影像直观、操作简便、易于分析等优点,有望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价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NSE、aEEG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明显升高,进一步将开展深入的研究,评价NSE、aEEG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为患儿脑功能的早期监控,保障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指标。
4" 参考文献
[1] 阳华妹,邓毅,王丽,等.NSE联合aEEG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3):572-574.
[2] 刘榴,王友军,汤有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1):3869-3871.
[3] 李兆杭,梁玉美,孟子达,等.改良aEEG评分联合血清NSE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2,44(5):713-718.
[4] 夏群,李磊,沈怀云,等.血清NSE和S100B蛋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6):756-760.
[5] 杨倩,张永芳,赵继华,等.同步视频脑电图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2,45(6):506-509.
[6] 辛甜甜.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血清NSE、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J].系统医学,2021,6(21):155-158.
[7] 李莺,杨敏,王玲玲.血清胱抑素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窒息脑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2):5209-5212.
[8] 时英才,雷瑞瑞,周栩平,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22,44(3):191-193.
[9] 邓婉,林黎,周玉娥,等.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4):23-25.
[10] 李倩倩.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值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相关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3):302-304.
[11] 黄小玲,周冰新,戴冬凰,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头颅磁共振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0,39(28):76-78.
[12] 袁玲,王军.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血清γ-GT在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价值[J].河北医学,2019,25(6):931-935.
[2024-04-0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