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5-02-08朱亚平
【摘要】" 目的" 探讨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护理学院2022级4个护理本科班学生(36人/班)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分组方法,将其中两个班的72名学生分为对照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另外两个班的72名学生分为混合式教学组(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lt;0.05);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课堂学习效率、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总体学习效果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lt;0.05);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的教学满意率(98.61% VS 88.89%)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在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实施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提高护生综合能力与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病理学教学;教学满意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3--04
作为重要桥梁学科,病理学通过其对疾病本质研究和应用,有效地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医学实操能力,在医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实践认为[1],病理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培养质量和国家医疗队伍建设水平。然而多数医学院校当前教授病理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填鸭式”教学强调知识量堆砌而非高阶思维培养,易使护生掌握知识浮于表面,且忽视护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病理学教学质量[2]。因此,不断优化病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超星学习通”在线教学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传统面对面教学的互动性、社交性以及在线教育的多媒体性质,可更好满足护生学习需求和教育目标[3]。但目前有关该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报道有限,为此,本研究针对护理学院的学生开展对比实验,旨在探究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病理学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护理学院2022级4个护理本科班学生(36人/班)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分组方法,将其中两个班的72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另外两个班的72名学生分为混合式教学组。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均为护理学院二年级学生;②学习期与本研究时段重合;③入组前未进行病理学相关知识学习;④依从性良好,主动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缺勤时间超过教学时间10%;②研究期内存在病假、事假等长时间休假;③中途参与其他研究;④因身体不适或其他原因退出研究。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1。
1.2" 教学方法
两组教学内容相同,授课时长均为40学时。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要求设计课堂内容;课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PPT对护生进行理论教学,并通过课堂提问加深护生对病理学知识掌握;课后,护生可自行对课堂讲授知识进行复习,并借助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1.2.2" 混合式教学组" 采取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内容如下:
(1)课前准备:①教师需在“学习通”平台创建病理学课程,并对病理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护生心理社会特征、知识技能、学习动机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设置课堂格式、模块内容或外观等,并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各项学习活动,测试平台讨论区确保师生、生生间可进行沟通交流。②实施教学过程前,护师需通过“学习通”平台中“通知”功能向护生推送学习任务,并组织护生自行分组,每组8人,以抽签或自荐方式确定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教师可借助“学习通”监测护生内容访问情况,确保其完成学习任务与相应测验,鼓励有疑问护生将问题上传至平台讨论区,进行小组间、生生间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
(2)课堂教学:教师需依据“学习通”平台学习数据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及内容,结合讲授法与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针对性解决护生在讨论区提出的问题,并组织护生依据自身的“学习通”平台学习情况及小组交流情况进行汇报、讨论,教师需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并就课堂展示和讲解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补充、归纳、总结。
(3)课后评价: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需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巩固试题,由各组组长监督组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试题;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巩固试题反馈情况向护生推送优质学习资料,鼓励学有余力的护生深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自评调查表、小组互评表等形式了解护生学习效果,引导护生将课堂疑问、试题疑问发至讨论区,教师在线答疑,并据此进一步调整下节课教学内容及策略。
1.3" 观察指标
(1)教学效果: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由教师参照“三基”题型,结合教学内容编制试卷,教学全部完成后进行测评,试卷满分100分,由学院安排教师负责监考;操作技能由两位非授课教师负责考评,采用0~10分记录教学期间日常实操成绩,教学组组长负责监督,最终得分以两者平均分为准,分值与教学效果呈正相关。
(2)综合能力:通过学生自评调查问卷表[4]进行评估,该问卷采用百分制,包括10个方面: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性、课堂学习效率、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总体学习效果,单项总分0~10分,分值与护生综合能力呈正比。
(3)教学满意度:依据文献[5]拟定病理学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该调查表分值范围为0~100分,满意度判定标准:非常满意:满分95~100分;满意:60~94分;不满意:lt;6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比较
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lt;0.05),见表2。
2.2" 综合能力比较
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课堂学习效率、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总体学习效果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lt;0.05),见表3。
2.3" 教学满意度比较
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的教学满意率(98.61%)高于对照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3" 讨论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课程内容繁多、教学任务较重,但现阶段多数医学院校仍广泛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强调系统知识传授和理论基础,但缺乏互动、反馈机制,使得护生课堂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较低,严重影响护生学习成效。故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提升病理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效果。王洋等人[6]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对259名本科护生实施“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对护生教学效果具有良性作用,与本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法有效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故极易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相较于此,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程资源、设置学习任务并制定评价指标,且该平台可挖掘护生学习数据,为教学实施提供检测与监督作用,这种多样化教学资源和形式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并能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
本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实践中采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综合能力。刘国杰等人[7]对7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及团队协助等多方面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侧重理论知识传授,师生互动相对较少,不利于护生自主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教学模式中,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结合使用,为护生提供更多自主安排学习机会,增强护生自律性、灵活性和自控能力。此外,利用“学习通”平台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借助线下线上课堂活动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且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师生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及时答疑解惑,这有助于提高护生教学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线上讨论和小组学习是混合式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述活动可提高护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有关学者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8],发现采用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满意度。本研究中,混合式教学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依托“学习通”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护生教学满意度,与上述学者研究结论相符。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传统面授教学和现代在线教学优势,为护生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扩展其学习知识面,提高护生学习参与度与投入度,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满意度;并且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提供丰富课程资源,并实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的环环相扣,滚动式推进课程教与学,而平台数据功能和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护生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应用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生综合能力与教学满意度,同时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林勇,许森林,罗婕,等.案例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5):472-474.
[2] 马红,史永华,哈提拉·吐尔逊,等.动态分层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10):1398-1400.
[3] 黄慧芬,许克祥,李希,等.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2):67-71.
[4] 杜娟,郑文凯,王梅芳,等.本科护理学生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36(11):1273-1280.
[5] 江建烨,韩晓静,徐焕.微课联合模块化教学在内科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6):749-752.
[6] 王洋,鲍金雷,胡佳惠,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12):844-848.
[7] 刘国杰,林平,高学琴,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生实习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3):3202-3206.
[8] 白冬松,于洪涛.深度学习视域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以\"病理生理学\"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23,33(3):84-90.
[2024-09-0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