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中国游戏的文化传播

2025-02-08盈松男李谨如

新闻世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悟空文化传播

【摘" "要】中国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自发布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反响,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叙事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还通过多样化的传播途径与互动体验实现了“文化出圈”。本文以文化为传播核心,从游戏中的中华文化表征入手,探讨其如何细致再现中式古典建筑风格,以及如何将佛道哲学思想贯通融入游戏体验。在新媒体语境下,游戏传播方式可借助社交媒体和玩家社区的力量,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构建起广泛的文化共鸣,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华文化;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2024年度贵州省网信研究课题《贵州四大文化工程网络传播能力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文化出圈”:游戏《黑神话:悟空》概况

《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团队游戏科学公司,通过精湛的技术将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中的元素重新演绎,并通过游戏这一娱乐形式向全球玩家展示,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中国文化”“中国游戏”“孙悟空”“西游记”等词条一度成为热度较高的话题。探究《黑神话:悟空》的“出圈”原因,有3A级别游戏的高质量制作水平,以电影级别的画面和复杂的战斗系统,呈现出感官和动作结合的体验盛宴;另外,游戏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呈现,激起文学、音乐、建筑等不同文化圈层的受众群体的破壁传播,亦是不同文化主体逐渐形成文化理解与价值共识的开端。

在传播学语境中,“文化出圈”指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或产品突破其原有的文化圈层,扩展到其他领域或地域,甚至跨越国界,形成全球性的影响力。《黑神话:悟空》的传播无疑是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游戏发布的预告片和正式版上市之日都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吸引了大量玩家和媒体的关注。在发布后的短短几天内,这些视频在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上获得了数百万的播放量,玩家们纷纷表达了对这款游戏的期待和好评。

《黑神话:悟空》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如此大的反响,除了其在技术和美学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在文化表达上的独特性。游戏中的文化表达并非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通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和精心的制作,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游戏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游戏中,“孙悟空”这一角色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保留其反叛者和斗士角色的同时,“寻找自我”成为他的一个新符号。通过与这个角色的互动,全球玩家得以进入一个充满中国文化符号的世界,体验到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美学追求。这使得《黑神话:悟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成功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出圈”。

二、舞台搭建:《西游记》故事蓝本的经典演绎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哲学内涵在文学、影视和其他艺术形式中广泛传播,是中国人所共有的文化烙印。如今,《西游记》已经被开发制作成众多的游戏、电影、动画,如果《黑神话:悟空》仅仅选取《西游记》作为故事蓝本,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游戏科学公司并未复刻《西游记》,而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作了新的诠释和扩展,通过创新的叙事结合先进的动作捕捉和高精度场景光影追踪技术为玩家构建了一个真实熟悉又充满挑战的冒险舞台。故事开篇的时间在悟空已经成佛却想要归隐山林之时,最终因“紧箍咒”的重新出现,“孙悟空”陨落。后续玩家所扮演的“天命人”有着和“大圣”一样的面容,通过花果山老猴子的指引,寻回“大圣”的“六根”,复活“孙悟空”。在这样的故事范本中,既有对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繁文缛节的“天庭”的批判,又有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往何处”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共鸣与故事悬念交织在一起,牢牢地抓住了玩家。

游戏通过对经典再演绎的过程,增强了玩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对原著进行了分析、阐释、想象以及解构,从“见自己”中跳脱出来,经历“见天地”,以“见众生”的视野格局重新解读了《西游记》的人怪神佛形象和取经故事情节。[1]通过游戏中精心设计的场景、角色和剧情,玩家能够感受到《西游记》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如对自由的追求、对善恶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讨。这些元素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沉浸感,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仪式。这种仪式不仅是游戏玩法的一部分,更是对玩家与文化互动的深层次探索。这使得经典故事得以在新的媒介中延续,也为玩家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理解《西游记》的平台,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仅仅是消遣娱乐,还能够深度参与到文化的体验和传播中,从故事的旁观者转变为故事的体验者和参与者。

三、仪式生成:中国游戏的传播方式与效果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链需要四个构成要素,即两个人或以上的身体共同在场、为局外人设定界限、相互关注焦点、共同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分享。[2]可从此框架角度出发探讨《黑神话:悟空》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破圈”现象。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的核心在于互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输出,新媒体平台通过文字评论、发微博、视频分享、直播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受众与内容之间的实时互动。《黑神话:悟空》利用这种社交媒体的力量,搭建起多人共同互动狂欢的舞台,将人群的关注无形中聚拢起来,使得游戏的预告片和实机演示视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快速传播。

游戏的“局外人设定的界限”一方面体现在新媒体平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上。新媒体平台呈现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用户更愿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浏览个人感兴趣的话题。新媒体平台服务商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延长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间,利用智能化的大数据技术投其所好,不断向用户输出同质化内容,形成信息茧房。另一方面,《黑神话:悟空》通过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游戏机制为玩家创造了一个专属的虚拟世界。“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媒介形式,它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建构起围绕游戏的世界观架构,最终形成特定的虚拟实践场域。玩家可以通过操作相应的智能装置脱离现实情境而进入游戏情境。因网络游戏本身独特的娱乐属性与交互属性,玩家可以通过沉浸的互动感受、新颖的叙事方式及实践场域来体验游戏剧情与情境的流变。”[3]而《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单机游戏,它所营造的互动模式更加独特。游戏为玩家创造了一个专属的虚拟世界,将玩家带入“取经路”,在这个强设计性的虚拟实践场域中,围绕“孙悟空”与《西游记》文化元素可以与游戏中的场景建构、剧情走向、角色设定等相呼应,以多模态媒介形式再现。《黑神话:悟空》构建的游戏世界中有着自己的规则、故事和角色,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玩家在进入游戏时,需要接受这些规则和背景,从而成为游戏世界的一部分。这种界限的设定,既增强了玩家的沉浸感,也促进了玩家之间的认同感。

《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互动仪式链通过共同关注的对象(如游戏任务、战斗、挑战等)和共享的情感体验(如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挫折等)形成,加强了玩家之间的社会联系。玩家在游戏中是孤独的闯关者,在游戏外则通过社交平台联结彼此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玩家或是为了打败游戏中的BOSS通关游戏,或是为了创下自己更快的通关时间的纪录,或是为了表达自己在单机游戏中无处宣泄的感情,通过社交网络、游戏论坛和直播平台,他们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通关攻略和心得体会。这种由玩家自主参与的传播方式,不仅扩大了游戏的影响力和讨论度,也使其文化内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传递和解读,构建了属于《黑神话:悟空》的网络社群。同时,《黑神话:悟空》通过共享的情感体验来构建玩家之间的社会联系和文化共鸣。游戏的成就奖励以“八十一难”命名,鼓励玩家通过操控主人公发现游戏世界中隐藏的彩蛋,这种独特的互动形式增强了玩家探索游戏世界的欲望,以自身独特的视角亲身体验一把“取经”的不易。受众从内容接收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通过对游戏内容的解读和再创作,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的表达形式,并通过二次创作、评论和分享,将这些文化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热爱该游戏的中国玩家,将游戏剧情和故事背景制作成视频向海外输出,将《黑神话:悟空》这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游戏作品推广给国外受众,为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贡献了力量。共享的情感体验不只在互联网上发生,玩家对游戏的热爱也投射在线下的生活当中。玩家通过对游戏中取景地的巡礼打卡,展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与地貌美景。游戏的衍生周边产品、品牌联名产品、玩家的线下聚会活动都收获了热烈反响和关注度,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方式不仅增强了玩家对游戏的情感投入,也促进了游戏文化的传播和社会认同。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在于其能够激发玩家的情感能量,并通过互动仪式将这些情感能量转化为对游戏的忠诚和对游戏文化的认同。游戏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满足了玩家对于互动仪式的需求,从而在玩家之间建立起强大的社会联系并引发文化共鸣。

四、文化表征:中华文化独特美学的吸引力

(一)中式古典建筑的还原再现

《黑神话:悟空》不仅在故事和角色设定上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通过精细的场景设计和建筑还原,展现了中式古典美学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黑神话:悟空》中的场景参考了中国古代建筑,光是山西古建筑就借鉴了30余处,最为著名的建筑有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佛光寺、玉皇庙、小西天等,其余场景还借鉴了17个省份的40余处古建筑:有河北的苍岩山、玉皇阁,重庆的大足石刻,安徽的天柱山、白崖寨,甘肃的莫高窟,浙江的飞来峰、灵隐寺,陕西的法门寺、水陆庵、碑林博物馆,云南的崇圣寺三塔,西藏的日喀则等,涉及中国宗教雕塑和雕刻、中国古代建筑、中国传统天文学和神话等多重领域。

《黑神话:悟空》建筑设计充分借鉴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无论是雄伟的宫殿、庄严的庙宇,还是宁静的园林,都在虚拟世界中得到了逼真的呈现。这种逼真是采用了多种传统美术设计得来的,山西小西天、西安蓝田水陆庵、晋城玉皇庙和高平铁佛寺的彩塑艺术,山西应县木塔的古塔艺术,以大同云冈石窟、重庆大足石刻为代表的中国石刻艺术,有“东方艺术画廊”之称的山西运城永乐宫《朝元图》的绘画艺术共同支撑了游戏的文化建筑。这样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体现在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细节装饰上。比如,游戏中的宫殿设计参考了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对称性和层次感,展现出恢宏大气的美学风范。而庙宇建筑则通过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手法,传递出宗教的庄严与神圣感。

在对中式古典建筑的还原中,玩家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氛围,理解其中蕴含的礼仪规范、宗教信仰和审美追求。游戏通过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增强了玩家的沉浸感和文化认同感。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和布局设计,使玩家在探索过程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中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历史氛围。这种空间设计不仅是对中式古典建筑的再现,更是对中国古代生活方式和哲学理念的传递。在《黑神话:悟空》的开场中,四大天王的庄严现身令画面中的“我”显得格外渺小,营造出一种威严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崇高之美,是“神”“佛”的悲悯众生之感,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情景交融相呼应,也体现在游戏的画风之中。画面中的情与景和谐相融、流畅自然,华美的视觉效果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乐观和浪漫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最终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呈现,正是中式美学的核心所在。游戏画面中的古建筑与仙气缭绕、鬼气阴森的氛围相结合,体现了“实”与“虚”、“充盈”与“留白”、“实际”与“想象”的融合,正是中国哲学的意象体现。[4]而结合传统造像、角色服饰及独特的神话形象等具体元素,所散发出浓郁的中式美学韵味,通过层次分明、秩序井然的建筑布局,游戏中的空间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关于秩序与和谐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空间的安排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涵,建筑的布局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还传递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游戏中的建筑设计通过虚拟场景的呈现,将这些哲学理念具象化,玩家在探索过程中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文化信息。

(二)游戏要素中传统文化的表达

在以往的3A游戏中,我们见识了西部牛仔在落日沙场与北欧人的冰雪时代,也不乏各种骑着扫把的巫师或饮血传说中的吸血鬼,而在《黑神话:悟空》中,我们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游戏中,几乎所有元素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山禅院、高山流水、通幽曲径、山间木栈、破布道袍等,包含存档点所用“土地庙上香”,无一不是在向我们展现这是一部描绘东方神话的壮丽史诗。

游戏中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符号与象征,如道教的八卦图、佛教的莲花座、风水布局等。这些元素不仅作为背景存在,更参与了游戏机制和互动体验。例如,某些道具和场景设计中使用了符箓、法器等道教元素,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象征意义,玩家在解谜和战斗过程中需要理解这些元素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游戏进程。这种象征符号的使用,不仅强化了游戏的文化氛围,还在无形中引导玩家进入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认同。

游戏的对白和叙事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角色之间的对话融入了古典汉语的韵味,同时在叙事上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章回体结构,通过一系列相对独立但又互相关联的故事片段推动剧情发展。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尊重了原著的文学形式,也增加了游戏的文化深度和趣味性。古典语言的运用与现代叙事手法的结合,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乐器和音乐元素在游戏中恰到好处地应用,营造出独特的中华文化氛围。游戏的背景音乐和音效使用了大量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琴、箫、二胡、鼓等,带给玩家具有中华特色的听觉体验。这些音乐元素不仅营造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也与游戏场景和情节发展紧密结合。在庄严的寺庙或神秘的道观场景中,悠扬的古琴或深沉的钟声增强了玩家的沉浸感和文化体验。这种听觉上的文化表达,与视觉和叙事层面的表现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传播体系。

在武器装备和战斗系统方面,《黑神话:悟空》同样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游戏中的武器多采用中国古代的兵器,如棍、剑、弓箭等,每一种武器的设计都参考了历史文物和古代兵器的形制,既是战斗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象征。此外,战斗系统中的技能和招式设计,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武术和兵法的元素。玩家在使用这些技能时,实际上是在体验中华文化,通过互动的形式进一步深化了文化的传播。

(三)儒释道思想的哲学理念诉说

《黑神话:悟空》在视觉和叙事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还通过深入挖掘佛教和道教的哲学思想,赋予游戏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黑神话:悟空》中的世界观以中华文化思想的“儒释道”为根基。儒释道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理念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发展,也对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将这些哲学理念融入游戏的世界观和剧情设计中,《黑神话:悟空》成功地将深奥的哲学思想转化为玩家可以感知和体验的文化内容。

在游戏世界观的构建中,佛家的因果观念和轮回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游戏中的孙悟空不仅是一个战士,更是一个在命运与自由之间不断挣扎的角色。他的冒险旅程不仅是对敌人的挑战,更是对自我和命运的挑战。这种挑战与佛教中的修行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游戏通过孙悟空的经历,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逐步理解这些思想。

道家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同样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游戏中的自然景观和场景设计,体现了道家对于自然和谐的追求;战斗系统中,角色所蕴含的“炁”,也是道家哲学中“道”的具体体现,玩家在探索这些场景时,体验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和谐。道家思想还体现在游戏角色的行动和选择中,许多情节设计都蕴含着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这种哲学理念通过游戏的叙事和互动得到了生动表达,使玩家在游戏中不仅是进行战斗,更是在探索一种与世界、与自我的关系。

在《黑神话:悟空》中,儒家“礼”的思想通过多个层面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和体现。这些表达既融入了游戏的叙事和角色塑造,也体现在场景设计和游戏机制上,从而使得玩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

在道具和任务设定上,某些任务要求玩家参与象征性的礼仪活动,例如祭祀天地、献供神灵、守护圣物等。这些任务设计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也借此传达了儒家文化中对“礼”的重视。游戏中的道具,如古书、礼器、祭坛摆设等,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礼”制符号。游戏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礼”思想也体现在文化冲突与道德抉择的场景中。例如,孙悟空在面对妖魔鬼怪时,常常处于选择的道德困境之中,是遵循规则还是追求自由?在某些情节中,游戏人物做出的行为面临着遵守传统礼制、尊重权威或家族荣誉的考验,这种抉择体现了儒家“礼”思想对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要求。玩家通过这些选择,感受到“礼”的约束力和文化价值,进而理解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

《黑神话:悟空》通过对儒释道思想的哲学理念的诉说,使游戏超越了简单的娱乐功能,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厚思想内涵的文化产品。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与角色、情节和环境的互动,逐渐理解了这些哲学理念。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游戏的文化深度,也为中国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通过这样的文化表达,《黑神话:悟空》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转化为全球玩家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注释:

[1]汪玉迪.浅析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游戏视频《黑神话:悟空》的“文化出圈”[J].科技传播,2023(13):115-119.

[2]汪雅倩,荣懋丹.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短视频弹幕互动研究——以Bilibili情侣类视频为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01):66-77.

[3]谢美晨,王依晗.中国游戏的世界表达:从《黑神话:悟空》的游戏视频看中国文化输出[J].科技传播,2023(21):112-115.

[4]刘琪,陈刚.从《黑神话:悟空》的传播与接受看中国游戏文化产业的发展[J].北京文化创意,2022(06):90-96.

(作者:盈松男,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李谨如,厦门大学硕士,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网络营销)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互动仪式链悟空文化传播
清代悟空戏考述
“帅”悟空来也
“悟空”之道
“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启示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政务直播中的互动思考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警察形象互动仪式链要素构成及其运行结果分析
悟空已被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