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罐联合针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5-02-07荆丹伟安静王丽娟阚仁惠
【摘要】 目的:探讨火龙罐联合针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盐城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6)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n=46)采用火龙罐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生活质量[面部临床评估(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FaCE)]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的H-B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1周后的各维度FaC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火龙罐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效果,不仅能促进患者面神经的恢复,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火龙罐 针刺 周围性面瘫 生活质量
Application Value of Huolong Cupp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lsy/JING Danwei, AN Jing, WANG Lijuan, KAN Renhu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5, 22(02): 0-09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uolong cupp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Method: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admitted to Yan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March 2023 to March 2024 were select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n=46)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and the study group (n=46) was treated with huolong cupp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Facial nerve function [House-Brackmann (H-B) grading], quality of life [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 (FaCE)]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the H-B grading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FaCE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Conclusion: Huolong cupp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facial nerve, 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Huolong cupping Acupuncture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Yan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Yancheng 224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5.02.021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1]。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多见于感染、血管炎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2-3]。中医学则认为,周围性面瘫由正气虚弱、风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面部经络不通所致[4]。相关研究表明,及时且适当的初期治疗有助于快速促进面神经的恢复,并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5-6]。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缓解症状、促进神经恢复[7]。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历史悠久,针刺作为其重要手段之一,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结合其他中医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的趋势日益明显。火龙罐是一项独特的中医技术,通过温热刺激能够促进经络畅通、调节气血、缓解面部肌肉的僵硬情况,已在面瘫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8-9]。本研究将火龙罐与针刺联合方案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在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以期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盐城市中医院就诊的9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1)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10]《针灸治疗学》中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②年龄≤82岁。(2)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和评估;③怀孕或哺乳期女性。将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患儿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1)醋酸泼尼松片(生产厂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689,规格:5 mg)初始剂量为30 mg/d,于早晨一次性服用,连续5 d后开始逐步减少剂量(每1~2天按5 mg递减)直至完全停药。(2)维生素B1片(生产厂家: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2071,规格:10 mg)5 mg/次,3次/d,持续4周。(3)甲钴胺片(生产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126,规格:0.5 mg)0.5 mg/次,3次/d,连续治疗1个月。
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1)治疗前:操作者通过语言提示帮助患者放松,操作者需进行手部消毒,并对目标穴位进行常规消毒。(2)针刺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取毫针(0.25 mm×25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入患侧阳白穴(朝眉中平刺),患侧下关平刺、牵正及地仓斜刺、翳风、四白、颊车穴及双侧合谷穴直刺。上述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约0.5 h。(3)治疗时间:1次/d,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疗程为7 d。
研究组:在每次针刺治疗前进行一次火龙罐。火龙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从承浆穴至翳风穴。单手持罐的无名指轻轻扣在罐的外侧面,从承浆穴开始,由外向内旋转罐体,通过两到三个花瓣的罐口,旋转至大迎穴和颊车穴,继续沿面部轮廓线,将罐体旋转至翳风穴。(2)从地仓穴至牵正穴。从地仓穴开始,旋转罐体至牵正穴,操作过程中持罐手需保持放松状态。(3)从人中穴至下关穴。从人中穴开始,经巨髎穴、颧髎穴,旋转罐体至下关穴,操作过程中,需压住患者一侧鼻腔。(4)从迎香穴至听宫、听会穴。从迎香穴开始,旋转罐体至上关穴,稍停留继续旋转至耳前的听宫、听会穴。在听宫、听会穴处,罐体轻微倾斜,使一到两个花瓣嵌入耳前凹陷处。(5)从鼻通穴至耳门穴。从鼻通穴开始旋转罐体至四白穴,继续轻轻旋转罐体至耳前的耳门穴。(6)从睛明穴至瞳子髎穴再至太阳穴。在睛明穴处,可将罐体稍微倾斜,使用罐口的一个花瓣进行点按。眼部毛细血管丰富,需保持旋转罐体的力度轻柔。对于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先用手轻抚眼部,并通过罐口温度进行适量刺激,让眼部放松后再操作。太阳穴处采用正十圈反十圈的方式进行环绕按摩。(7)由印堂穴通过两到三个花瓣的罐口均匀旋转罐体至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的上星穴。(8)将罐体从印堂穴旋转至额角发际上0.5寸处的头维穴。(9)从攒竹穴开始,旋转罐体至鱼腰穴,继续至丝竹空穴,使用罐体的两个花瓣的凹陷处操作。完成一侧面部操作后,换另一侧面部采用相同方法操作。操作结束后,用罐口温度进行提拉,一手持罐体向上提拉,另一手跟随做提拉动作,提拉5~10 min。(10)治疗频率为1次/d,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疗程为7 d。火龙罐、针刺治疗后的4 h内,患者避免洗冷水澡或摄入冷饮料。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面神经功能 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对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依据患者面部肌肉的张力及在静息和动作状态下额部、眼部和口角的表现将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分为6级,Ⅰ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完好无损,计0分;Ⅱ级:静止时面部两侧保持对称,活动时出现轻微的面部肌肉功能减弱,伴有轻微的同侧肌肉抽动,计1分;Ⅲ级:静止状态下面部对称,活动时肌肉表现为轻至中度的运动障碍,计2分;Ⅳ级:虽然静止时面部对称,但前额肌肉无法活动,眼睛无法完全闭合,完全用力会出现口角运动不对称,计3分;Ⅴ级:在静止时面部已出现不对称,活动时只能见到非常轻微的运动,计4分;Ⅵ级:面部几乎或完全无法观察到明显的肌肉活动,计5分[11]。得分越高,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3.2 临床疗效 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文献[1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评估临床疗效的参考标准,(1)痊愈:面部表情和活动完全恢复正常;(2)显效:虽有轻微的面部异常,额纹不对称,但不影响表情,眼睛闭合良好,鼻唇沟存在但较健侧浅,口角与健侧持平;(3)有效:面部有明显异常,额纹两侧不一致,表情略显僵硬,眼睛闭合不全,仅能达到一半,鼻唇沟浅于健侧,口角不对称;(4)无效:面部表情和活动无改善,或症状有所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生活质量 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分别采用面部临床评估(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FaCE)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包括6个维度,共计15个条目:面肌活动(3个条目)、嚼食功能(2个条目)、面肌感觉(3个条目)、眼周感觉(3个条目)、泪液控制(2个条目)、交际活动(2个条目)[13]。计算每个维度的原始分数并将其转换成百分制形式,总分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低。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显示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H-B分级、FaCE等)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等)以率(%)表示,使用字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6例(56.52%),女20例(43.48%);年龄11~81岁,平均(45.02±1.76)岁;病程1~5 d,平均(2.45±0.68)d。研究组男25例(54.35%),女21例(45.65%);年龄10~81岁,平均(45.13±1.88)岁;病程1~5 d,平均(2.61±0.73)d。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H-B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1周后,两组H-B分级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FaCE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1周后,两组FaCE各项评分均升高,研究组的面肌活动、嚼食功能、面肌感觉、眼周感觉、泪液控制和交际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主要由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的无力或瘫痪[14]。面瘫患者不仅面临生理上的不便,如吃饭、喝水、说话和闭眼困难等,还会面临社交中的尴尬,这些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在中医理论中,面瘫被视作经筋病,其成因主要与体内正气不足有关,使得外来风寒等邪气趁虚而入,导致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进而造成面部肌肉松弛、口眼偏斜。基于此,中医上针对面瘫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驱散风邪、通畅经络、调和经筋、增强身体正气及滋养气血等方面[15-16]。火龙罐是基于传统拔罐和艾灸发展而来的一种创新技术,有温通经络、驱寒、缓解肌肉紧张和补正气等作用。与艾灸相似,火龙罐的治疗原理在于通过热作用促进皮肤深层的温热效应及内在气血循环,不同之处在于它可同时作用于多个选定的穴位上。这种热疗方法通过皮肤传导热能,激活阳明经、太阳经及督脉的传导,实现气血循环的调节,以达到促进全身气血平衡、增强经脉互联作用的目的[17-18]。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火龙罐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通过实证研究,评估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以期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1周后的H-B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火龙罐联合针刺在恢复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上有显著效果。何芳等[19]在研究中指出,火龙罐结合罐灸和物理操作(推拿、按压、揉捏、加温、快速移动和温热熨贴)来增强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效果,能够显著缓解面部的神经炎症。董珍英等[20]研究表明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故火龙罐联合针刺不仅能有效调节全身阳气,还能加速面部肌群功能的恢复,对于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功能障碍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中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潘晓东等[9]在研究中指出,火龙罐将艾灸、按摩、刮痧和点穴融为一体,以其独特的罐口走罐技术和安全、恒温、便捷、耐用的特性,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体验。其次,这种方法通过艾灸的热力与药力双重作用,能够促进局部血液流通,减轻炎症和水肿,且能通过近红外光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面部的刮痧、按摩和点穴刺激还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增加面神经兴奋性和肌肉力量。这些综合作用使得火龙罐联合针刺显著提高了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总有效率。
本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1周后的FaCE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何芳等[19]的结论一致。具体原因可能为:(1)火龙罐通过热疗和药力的双重作用,促进了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了肌肉的活力和弹性,不仅改善了面肌活动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嚼食功能,使患者在面部表情和进食时更为自如。(2)治疗过程中,热能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加快了受损神经的修复,促进神经末梢的感觉功能恢复,这使得患者在面部和眼周感觉方面获得了显著改善,减轻了麻木和不适感。(3)火龙罐通过温热刺激和经络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和减轻疼痛,以及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泪液的正常分泌和流动,从而对泪液控制起到积极作用。(4)火龙罐结合艾灸的温热效果、按摩的物理刺激、刮痧的血液循环促进作用及点穴的经络调节作用,共同促进面神经的恢复和面部肌肉的功能改善。这种多维度的治疗方法,不仅直接作用于局部,还通过调整全身气血和经络系统,为患者提供积极治疗体验,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和希望,从而促进康复进程[21]。
综上所述,火龙罐联合针刺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芸梅,刘艳,黄秋雨,等.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专家共识[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3,41(6):613-621.
[2]朱晓燕,谢凯,曹杰波,等.分期针刺在病毒感染致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10):1342-1343.
[3]孙思尚,曾聪,王与嫣,等.针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22,57(4):309-310.
[4]谢志红,李静,李康,等.浮针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J].中国针灸,2023,43(5):607-610.
[5]崔倩倩,朱才丰,贺成功,等.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4,43(1):59-65.
[6]孙美花,李庆玲,黄芳芳,等.特定电磁波谱照射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3):125-128.
[7]张椿梅,岑婉仪.扶阳罐加麦粒灸外治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4,37(1):160-163.
[8]宋跃华,张小文,王佩光.火龙罐结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人中的临床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12):1-3.
[9]潘晓东,郑蓉,伍兴玲,等.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23,54(3):51-54.
[10]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5.
[11]黄紫龙,黎洪健,张世杰.雷火灸配合特殊刺透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5):132-133.
[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52.
[13] MACKAY D J D, KIMIA R, MAGEE L,et al.Evaluating quality of life after facial reanimation using the 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 scale in a series of pediatric patients[J].J Craniofac Surg,2021,32(3):892-895.
[14] LI S,XIE S,LI Z,et al.Facial reanimation after peripheral facial nerve paralysis: a single-institution surgical experience[J].
J Craniofac Surg,2023,34(6):1841-1844.
[15]李明,朱珊珊,万钱容,等.温针灸翳风穴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12):1281-1285.
[16]满敏,王兴臣.名中医王兴臣从厥阴风木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J].陕西中医,2024,45(3):399-402.
[17]林少霞,卢春键,袁金筠,等.针刺联合火龙罐治疗恢复期贝尔面瘫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7):1567-1572.
[18]张少阳,袁冰倩,刘晓瑜.董氏奇穴联合火龙罐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3,15(7):116-120.
[19]何芳,王向荣,孙晶,等.火龙罐综合灸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23,38(8):40-43.
[20]董珍英,张保球,郭锡全.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9,44(2):131-135.
[21]王蕾,于江琪,曹艳茹,等.调背振阳针刺及刺络拔罐在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6):134-137.
(收稿日期:2024-05-16) (本文编辑: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