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论析

2025-02-07王喜满刘浩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反腐倡廉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贯古通今、蔚为大观,将其融入思政课程,有利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有利于当代学生启智润心、立根塑魂,有利于思政课程提质增效、与时俱进。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律己以廉、清廉自洁的传统廉洁文化精华,戒奢尚俭、克己奉公的廉洁自律道德操守,德法并举、廉为政本的传统廉洁文化氛围。在融入过程中,需要统筹布局顶层规划,坚持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塑造育人机制;坚持融料融点融机,立足学科专业、着眼育人目标、紧扣热点堵点,以提升融入效能;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抓住时代之问、结合学术逻辑、融入现实生活,以深化课程逻辑。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25)01-0017-07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其拒腐防变的心理品质,逐步培养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1]。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将其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廉洁观,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要求,也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因此,站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和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系统回答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为何融入思政课程、融入什么内容、如何融入思政课程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笔者从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进行具体分析。

一、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中国人民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夯实思想根基、坚持党的领导,以及筑牢廉洁意识、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一)有利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

第一,有助于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根基,坚持党和国家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2]141。思想纯洁要求个人的价值观与党的理念保持一致,作为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强调个体内心的克制与自律,崇尚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与无产阶级政党追求的思想纯洁相一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承担者,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步伐。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拒腐防变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深化其对公正无私、廉洁奉公品质的理解与实践,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坚守原则、公正用权,这是确保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得到正确实施的根本保障,也是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

第二,有助于筑牢大学生的廉洁意识,使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及错误思潮的侵扰。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与思政课程进一步融合,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土壤,引导大学生反思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关系,深化对人生目标的理解,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牢固的清正廉洁意识,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袭。这样,在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其会自觉地将深植于内心的清正廉洁意识传递给其他社会个体,从而形成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为社会主义建设展现出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二)有利于当代学生启智润心、立根塑魂

第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坚定其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4]278。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特别是共产党员、团学干部,是党和政府干部队伍、公务人员的后备力量,其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决定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坚定立场与原则,能否经受住考验与诱惑。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强调清正在德、清廉在志,尚志促廉是其核心思想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崇廉尚廉的价值观念,培养其廉洁意识,并促使其在行为上恪守廉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实践者。

第二,有助于锻造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坚守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5]47-48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日渐活跃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致使现实生活中出现一些道德失范和腐败现象。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以崇廉尚洁、鄙贪弃腐为价值取向,倡导务实、清廉之风气,强调精神追求与道德自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诚信等要素高度契合。将其融入思政课程,营造知耻求荣、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由此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以锻造大学生之意志品质,促使大学生将廉洁自律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其在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作斗争时,能够坚守初心使命。

(三)有利于思政课程提质增效、与时俱进

第一,有助于厘清教育目的,培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6]34。教育的目的,是回答培养塑造何种类型人才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便是通过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靠系统的廉洁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廉洁自律的观念认识,通过内化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将其转化为内心的坚定信念,并进一步地将这种内心信念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以廉洁自律的态度和行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有助于课程内容更新,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7]思政课程欲达到铸魂育人的效果,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创新。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免出现了部分形式主义的现象,即改革往往缺乏深度与实质性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够激发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确保思政课程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形式主义,从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8]591。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是在中国社会与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蕴含着律己以廉、清廉自洁的传统廉洁文化精华,体现了戒奢尚俭、克己奉公的廉洁自律道德操守,以及德法并举、廉为政本的传统廉洁文化氛围。

(一)将律己以廉、清廉自洁的传统廉洁文化精华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律己以廉,即将清正廉洁的观念深植于心,以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宋史》有所论述,“惟俭可以助廉”[9]10281,视节俭为保持廉洁之关键。此言旨在强调,管理者唯有克制私欲、躬行俭约,方可遏制贪欲的滋生,从而为百姓做出表率,倡导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廉”意味着坚守道德底线,恪守清廉、不贪污腐化;“律己”则强调自律、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律己以廉,强调的是严于律己,以廉洁自守作为立身之基,不为一己私利而失节,始终以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态度行事。马克思主义强调,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律己以廉,强调的正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这是防范腐败现象的重要内动力。将律己以廉融入思政课程,可以在外部教育和引导个人内在修养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通过内外因相互作用,促进个体道德品质的提升。大学生若能以廉洁自律为准则,便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守道德底线,形成良好的廉洁自律意识,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清廉自洁是个人道德纯洁性的体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后汉书·张酺传》中所载之“自絜”[10]1503,意指保持个人道德的纯洁,不受外界污秽之沾染。要求个人要严守道德底线,不越社会伦理和法律法规之矩。古人深知,为官者清廉与否,不仅关乎个人的声誉和形象好坏,更牵涉社会的风尚和道德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危兴衰。《汉书·宣帝纪》有云:“吏不廉平,则治道衰。”[11]272对于管理者而言,清廉自洁不仅仅代表着个人的自我约束和拒绝非法之财,更深刻地映射出一种坚守正道、抵制腐败的高尚情操。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清廉自洁要求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公共利益为重,抵制各种形式的腐败和堕落。它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从而在心灵深处树立起抵制腐败、追求公平正义的坚强防线。

(二)将戒奢尚俭、克己奉公的廉洁自律道德操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戒奢尚俭,旨在倡导戒除奢侈浪费,崇尚节俭而朴素的生活方式。所谓“戒奢”,是指要坚决摒弃过度的奢华与浪费,强调对物质和精神层面上超乎实际需求的抵制。而“尚俭”则是对节俭生活方式的推崇与倡导。借助俭约,管理者可端正自身品行,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取信于民,为国家之发展、百姓之福祉作出积极贡献。戒奢尚俭作为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与思政课程倡导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相一致。戒奢尚俭作为一种内在道德品质,是个体自觉遵循的道德规范,体现了个体对廉洁自律的内在追求和自我完善的要求。将其融入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追求廉洁自律的品质,便是在强化大学生内在的道德自觉,这是矛盾的内因。思政课程作为外在的教育手段,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向大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和廉洁自律的要求,为大学生提供道德修养的外部条件。这些外在条件与大学生的内在追求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内在的道德自觉,促进其戒奢尚俭品质的形成。

克己奉公,即秉承公心,施行光明磊落之举、正大光明之事。这一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集体主义传统之中,从最小单位的家庭到宏观的国家,都是集体的体现,而这个集体即为“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虞舜帝身体力行“只为苍生不为身”[12]157,到韩非子论述“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13]171,再到苏轼挥笔写下“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14]356,无一不强调国家繁荣昌盛之根本、治理国家之关键在于官员必须克己奉公、勤政爱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正如《礼记》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5]144,即坚守克己奉公的原则,运用公权力为广大民众谋求福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将其融入思政课程,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使其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激发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视群众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将德法并举、廉为政本的传统廉洁文化氛围融入高校思政课程

德法并举的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不仅承载着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成功智慧,也是我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所在。早在先秦时期,法家学派便明确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强调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提倡事皆断于法。儒家学派则主张德治,认为道德教化是治国理政的基础,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16]11,正体现了这一思想。董仲舒兼容并蓄,将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法治相结合,提出了“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主张,我国从此走上了道德、法律并重的道路。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德法并举的传统廉洁文化,意味着强调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引导作用。通过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在行为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大学生个体能够深刻理解社会规范与个人行为的密切关系,使其在道德自律与法律约束之间找到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所谓廉为政本,这一理念最早可追溯于《晏子春秋》中的经典表述:“廉者,政之本也。”[17]72廉为政本强调为政之要在于廉,廉是从政之基。我国古代极为重视反腐倡廉,廉洁效能被视为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廉洁评价则成为选拔和任用官员的重要依据。治政廉为首,廉为政之本,意即以清廉为基石,奠定干事创业的基础。强调管理者要严于律己,慎初慎微,自觉遵守廉洁规范;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廉洁形象,始终保持勤政为民之初心。廉洁行为是管理者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赢得人民信任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强调,“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18]296。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廉洁规范,做到严于律己,慎初慎微;另一方面,将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使大学生党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腐败现象的危害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廉洁自律的行为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

三、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贯古通今、蔚为大观。将其融入思政课程,需要统筹布局顶层规划,塑造育人价值;也需要坚持融料融点融机,提升融入效能;更需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程逻辑。多方协同能够形成教育合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具有坚定廉洁意识的大学生群体。

(一)统筹布局顶层规划,塑造育人机制

第一,坚持系统性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整体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5]20。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系统观念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贯穿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全过程。其一,确立整体性原则。在融入思政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明确其与思政课程结合的总体目标和方向,使其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二,注重协同创新。系统观念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将廉洁文化的知识点分散到各个相关课程中,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教学体系。

第二,坚持实践性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程实践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19]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程实践体系之中,需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做到深度的实践探索。其一,促进知行合一。实践性原则强调行为的实践,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即帮助学生将廉洁文化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实现知行合一。其二,注重教师导向。坚持实践性原则的思政课程,不是抽象的理论传授,而应是具体的、生动的实践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内容,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坚持灵活性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科学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中华传统优秀廉洁文化内容丰富,而每个大学生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兴趣点都不尽相同,将中华传统优秀廉洁文化科学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坚持灵活性原则,使其与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协调。其一,灵活调整课程内容。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具体内容与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点相结合,灵活调整教学深度和广度,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能充分传达廉洁文化的精神。其二,灵活设计课程体系。思政课程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形成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形成联动的教育格局。

(二)坚持融料融点融机,提升融入效能

第一,立足学科专业,精选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材料。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将其融入思政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一,精选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经典材料。深入挖掘古代文献、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蕴含的廉洁理念,梳理古代圣贤与清官廉吏的高尚言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廉洁文化经典材料,挖掘其内在的道德精神和时代价值。其二,深入研究学科专业特点。分析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需求,找出与廉洁文化相契合的契合点,收集、编写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廉洁案例,构建跨学科的思政课程体系。

第二,着眼育人目标,找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融点。关于如何办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4-16。其一,与思政课程目标相结合。明确思政课程的核心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内涵与思政课程的目标相结合,找到二者的共通之处,使之成为思政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二,建立课堂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对融入廉洁文化的思政课程进行评估,收集大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同时,衡量大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学习中的实际收获。

第三,紧扣热点堵点,把握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5]71因此,需要紧扣社会热点和教育堵点,统筹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其一,紧跟社会热点。思政课程应当密切关注时代脉搏,紧跟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等社会热点议题;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相融合,依托现代教育理念,设计与之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讨论话题,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其二,把握教育堵点。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堵点,诸如大学生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淡漠、对理论知识的排斥等,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教育内容之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程逻辑

第一,抓住时代之问以讲深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5]17其一,紧密结合时代背景。教师应当关注时代背景和现实问题,把握时代脉搏,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及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其时代价值。其二,创新教学方式手段。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学生。

第二,结合学术逻辑以讲透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学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21]330。其一,提升教师素养。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研究项目等方式,推进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其掌握核心内涵、历史演变和思想精髓等,从而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学理的认识。其二,构建学术逻辑框架。在课程设计上,要构建清晰的学术逻辑框架,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学理要点串联起来。梳理其发展脉络,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通过逻辑框架的构建,大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廉洁文化的学理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融入现实生活以讲活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哲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6]17因此,在将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中时,要注意要将其融入现实生活以讲活其中哲理。其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廉洁氛围。在校园内开展以廉洁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廉洁知识竞赛、廉洁戏剧表演、廉洁海报设计等,让大学生既能在参与中体验廉洁文化的魅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感受廉洁文化。其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互动性和实践性。采用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廉洁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建设。

收稿日期:2024-08-26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L23CDJ007)

作者简介:王喜满,男,山东青岛人,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研究;刘浩,男,山东济南人,辽宁大学中共党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EB/OL].(2007-03-30)[2024-07-26].https://www.gov.cn/

zwgk/2007-03/30/content_566681.htm.

[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

01-22(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习近平.聆听伟大复兴的时代足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全纪实[N].人民日报,2017-10-

09(1).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脱脱.宋史.范纯仁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范晔.后汉书:第4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1]班固.汉书:第8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2]司马迁.史记:武帝本纪[M].长沙:岳麓书社,2004.

[13]韩非子集释[M].陈奇猷,校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4]李之亮.苏轼文集编年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1.

[15]礼记:全本(上)[M].陈戍国,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19.

[1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7]晏子春秋[M].廖名春,邹新民,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1).

[20]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AnalysisonIntegrationof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leanCultureintoIdeological

andPoliticalCour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WangXiman,LiuHao

(Anti-CorruptionResearchCenter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6)

Abstract: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leanculturehasbeenthroughtheancientandmoderntimes,anditisagrandconcept.Integratingitinto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isconducivetothepassingonofthePartyscaus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swellastothecontemporarystudentsenlighteningandnourishingtheheart,establishingtherootandshapingthesoul,andimprovingthequalityandefficiency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andadvancingwiththetimes.The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ofintegrityisrichinconnotation,includingtheessenceofthetraditionalcultureofintegrity,theessenceofthetraditionalcultureofintegrity,theintegrityofself-disciplineandmoralintegrityandthetraditionalculturalatmosphereofintegrity,whichcombinesmoralityandlawwithhonestyandgovernance.Intheprocessofintegration,itisnecessarytomakeoverallarrangementsfortop-levelplanning,adheretosystematicprinciples,organicprinciplesandpracticalprinciples,inordertoshapetheeducationmechanism.Itsalsonecessarytocombinematerialsandopportunities,adheretothediscipline,focusonthegoalofeducationandthehotspotblockingpointinordertoimprovetheintegrationefficiency.Weneed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curriculumsystem,graspthequestionofthetimes,combineacademiclogicandintegrateintoreallifeinordertodeepenthecurriculumlogic.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leanculture;fightcorruptionandadvocateintegrity

【责任编辑:刘北芦""责任校对:赵践】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反腐倡廉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加强制度建设开创海事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论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