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先行探索

2025-02-01程川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摘" 要:“未来乡村”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永康市积极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模式,产生“园周”“秀岩”和“雅庄”等实践探索先行经验。以“未来乡村”促进共同富裕,要整合多元利益形成共建合力,复兴乡村文化强化感情归属,实施“四治融合”提升治理绩效,同时应避免千篇一律、单村独干和大拆大建,要注重因地制宜、协同发展和有机更新。

关键词:未来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共同富裕;基本单元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1-0091-04

Abstract: \"Future village\" is the basic unit of modernization for common prosperity and the meaning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olidly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Yongka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ctively explores the \"future village\" construction model, producing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pioneering experiences, such as \"Yuanzhou\", \"Xiuyan\" and \"Yazhuang\" models.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with the idea of \"future village\", we must integrate diverse interests to form joint construction efforts, revitalize rur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 emotional affiliation, and implement \"integration of four governance\" to improve governance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void stereotypes, single villages working alone, and large-scale demolition and construction. Focus on adap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organic renewal.

Keywords: future village;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governance; common prosperity; basic unit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要大力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现代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特色风貌、绿色低碳和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1]。

“未来乡村”的概念近些年开始出现在一些学术研究中,严格意义上其最新理念来自《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未来乡村”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和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2]。在此之前,就有学者指出乡村未来社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向,是技术支撑背景下城乡融合的新平台与城乡对流的新机制[3]。刘镇等[4]研究了乡村未来社区的生成逻辑及推进路径,强调了党建引领、以人为本、生态特色、科技赋能、组织保障、和睦共治、绿色美丽和智慧共享。近段时间,始有学者提出以未来乡村为载体,构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形成多样性、全面性的共富体系和发展格局。黄祖辉[5]认为未来乡村应立足于乡村原有资源生态特色,体现乡村“三生融合”与城市“公共服务”双重功能,实现城乡融合、古今结合、技术创新与文化渗透,构建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的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立足未来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主线与特征,黄祖辉等[6]还阐述了以未来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的五个方面机理。杨保军[7]以城乡规划的视角,从乡村空间重构、特色新农业崛起、消费时代的乡村休闲新经济模式、构建城乡资源传导通道、新农人群体出现、城乡公共服务均好、城乡融合的诗意栖居模式和传统村落复兴等8个方面展望了中国未来乡村的图景。

当前对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的研究相对匮乏。随着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全面推进,以未来乡村为载体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势在必行,探讨先发地区未来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以及构建乡村新社区社会治理体制和格局等方面的先行探索经验,事关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整体全局。

1" 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永康三村为例

随着《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全省第一批100个“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产生,永康市雅庄村位列其中[2]。近年来,永康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生了一批优秀典型的乡村发展模式,并在2020年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县(市、区)”[8]。

1.1" “党建+文旅”园周模式

2011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园周村建造了御史府第,纪念先人一心为民、刚正不阿的为官之道。2013年,成立旅游公司,先后投资1.5亿元,大力打造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产业链,构筑了居住区、度假区、景区和教育区四大功能区块,发展壮大美丽经济,先后建成映湖公园、周氏特祠、轩辕洞、滴水岩石窟、状元及第、息峰摩崖石刻、莲泉和新老八景庄园等特色景点10多处,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以及书画、婺窑等文化新业态发展,村集体年租金收入超过1 000万元。2018年,园周、东村、山后卢和周元四村合并。园周村承担各自然村一年共计40余万元的办公费用,斥资55万元建起连心路。随后,村“两委”成立区域党委联盟,通过园周自然村出钱、其他自然村出地,连片开发、规模化运作,推进区域共同致富。目前,水乡古镇旅游综合体、美丽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体验项目等一批总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周元、东村、山后卢自然村“一核做强、三点辐射、全村共富”的局面形成。

1.2" “数字+农旅”秀岩模式

秀岩村抓住美丽城镇建设契机,以经济创收为核心、以公共配套提升为抓手、以基层共治为思路,利用十里葡萄长廊、太平水库等景观,积极推进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新型社区,探索农业型乡村发展新模式。该村营造“旅游+现代农业”产业场景,依托以观光休闲、旅游采摘为特色的十里葡萄长廊,举办采摘节,引“流量”聚人气。联合市公益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公益”等电商扶贫新模式,解决农民卖果难问题。营建“休闲+旅游观光”消费场景,将20多户民居进行改造建成秀岩晓舍,保留“浙派民居”风貌特色,保持原有老宅木质梁柱结构,构筑“小而美”的乡村生活体验。通过村集体主导、村民入股等方式筹措资金2 000多万元,打造未来村居项目,建设悬崖秋千、飞天威亚、水上拓展和儿童乐园等游乐项目。同时,积极探索推行数字乡村“党建+智慧治理”模式,每家每户安装“户联码”智慧门牌,村民可通过微信扫描“户联码”,申请红色代办、矛盾纠纷调解、咨询办事流程和反映意见建议等事宜。积分细化,丰富数字智治新载体,以智慧网格平台为抓手,根据遵纪守法、环境整治、垃圾分类、乡风文明和好人好事五大板块对村民实行积分制管理,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激活群众“自管自治,自我服务”。

1.3" “绿色+智治”雅庄模式

雅庄村突出“四治融合”,突出智慧治理,做好环境监测,通过数采仪、水质监测、物联网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水域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可视化方式有机整合山、水、林、田的保护和修复。完成垃圾分类和垃圾房数字化升级,结合监控技术和语音提醒,建立奖励惩罚机制,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智慧消防,给村里重点房屋安装消防设备,实时监控消防信息,支持燃气报警,火灾报警,实时接收通知。低碳生产,通过推广农家肥、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水质的破坏,提高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同时,基于数字乡村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GIS地图及电子手绘图等方式,提供信息可视化展现。推广数字村务管理,村民通过微信小程序使用线上决议和村印章管理等功能,村干部审核通过后提醒上报人员;数字大屏实时展示村务管理内容和日、月、年度统计显示展示,以及已办事项、待办事项展示。完善村民一件事与投诉建议机制,通过二维码和微信小程序端进行租客信息上报、村民投诉建议等。

2" 未来乡村建设应避免的现实问题

未来乡村的建设应考虑乡村本土资源特色,如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以数字化科技化理念作支撑,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与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特色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凸显古与今、城与乡的融合,有力推进城乡共同富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6]。调研发现,一些地方为了指标和进度,过于强调整体性建设,产生了一些潜在弊端。

2.1" “未来乡村”应避免千篇一律,要注重因地制宜

“未来乡村”和“未来社区”都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但未来乡村的建设与城市未来社区建设存在本质的区别。乡村地区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特点,不能根据统一预设的场景“捏泥人”,应立足村庄实际,发挥其自身的原生态特点与特色,尊重乡土人情,发挥本土乡贤作用,以文化自觉的理念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避开村庄发展的短板,寻找与村庄自身需求和村情特点相应的发展模式。

2.2" “未来乡村”应避免单村独干,要注重协同发展

永康市园周村的发展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借鉴,尤其在浙江省各地行政村规模调整背景下,乡村振兴成为相互协作、互利共赢的一盘棋。因此,“未来乡村”的建设无法由各别村庄埋头单干,应强调以多重手段促进要素跨村整合,鼓励乡村集群抱团发展,共同打造生产生活共同体,共同打造村庄公共空间,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整合乡村全域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让“未来乡村”真正成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2.3" “未来乡村”应避免大拆大建,要注重有机更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乡愁”情结的愈发浓烈以及各级政府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村落所具有的综合多样性价值。乡村多元价值与集体记忆的传承保护与村落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个活态有机体系[9],因此,“未来乡村”建设绝不能搞大拆大建,当然也不能刷刷白墙做做样子,而是要在保留和传承村落原有多元价值的基础上注重有机更新,实现乡村价值传承与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最优平衡。

3" 未来乡村推进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

未来乡村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和数字乡村的递进版,应以村、镇和(跨镇)片区为单位载体,高水准开展片区规划、高品质推动有机更新、高质量建设未来村社,合理规划结构布局,打造产业清晰、治理有效、生态文明、文化深耕和共同富裕的乡村社会共同体。

3.1" 整合多元利益形成共建合力

随着乡土社会渐进变迁导致村民利益和情感松散,目前乡村发展存在比较多元的利益群体,如何找到村庄利益最大公约数势在必行。未来乡村建设必须将多方利益整合,寻找共同利益,形成推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未来乡村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应遵循这一内在逻辑。因此,一是要搭建好资源整合平台,用好“八八战略”蓝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培植乡村特色产业,制定金融扶持政策。二是优化下乡资本运营,实现各项利益整合,避免因监管不到位导致村民利益受损。以“共建共治共享”方式优化监督体系,完善资本运作平台。三是培育乡村基层组织的整体性公共性。优化基层工作方案,为农村基层组织减负,真正提升基层组织的公共性;优化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支队伍”,使其会管理、懂经营、善协调,最大程度保障乡村各利益群体的利益维护与整合。

3.2" 复兴乡村文化强化感情归属

未来乡村要吸引更多“返乡人”,必须让“离乡人”找回“情感归属”。不少地方仅通过乡村旅游观光等形式来发展和支撑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难以实现城乡文化良性互动和乡土文化复兴,乡村文化复兴的前提是重现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一是要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集体记忆。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民居建筑、民俗风化、地方饮食、村规民约和神话故事等都是乡村文化载体,也是萦绕在离乡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重构乡村集体记忆体系,发掘、传承、拓展乡村集体记忆的多元价值,以乡愁乡情激发乡村内源式发展动力。二是厚植乡村文化底蕴。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开发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活动与作品,用好抖音、微信视频号数字平台,让乡村传统文化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三是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文化产业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方政府牵头开发好与乡村传统文化有关的特色产业,对各地文化资源“就地取材”,寻找市场机遇、力求产业兴旺的新路。

3.3" 深化“四治融合”提升治理效能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前提基础。德治、法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当前多地优化基层治理的可行路径,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加强和规范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推动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法治宣传教育服务体系,培育群众法治习惯;发挥德治引领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让全社会正气充盈;运用整体智治的方式,优化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让基层社会治理系统高效、有序运转起来。具体而言,一是要提升“自治”能力。坚持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的领导,划清政府管理权和群众自治权的边界,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深化运用“枫桥经验”的新时代内涵,坚持矛盾不上交,村里的事项放在村里治理。二是要强化法治建设,抓好村民普法等基层法治工作,健全符合地方、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畅通便民利民绿色通道,促进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常态化,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三是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推进农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完善更新符合时代要求的村规民约,推广普及“道德银行”机制,以积分晾晒形式展现村民家庭道德风貌。四是要实施数字治理工程,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治理、智慧村居、智慧养老、智慧公益”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村社区治理体系。

4" 结束语

“未来乡村”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升级,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根据浙江省已试点的市县区未来乡村规划项目,各地出台的实施意见基本是按照“政策引领、落实责任、数字赋能、分类推进”的建设思路展开。如杭州市余杭区以生态保护和公益文化为主线,围绕“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文、未来村治、未来村民”五个场景,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未来乡村实验区”;温州市突出数字化改革重点,开展“美丽经济、生态宜居、文化风貌、四治融合、幸福生活”一体化“五美”共建,把未来乡村打造成乡村人的美好家园、城市人的向往乐园[10]。当前,金华市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背景下,面对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能级提升的突破期、数字变革的抢滩期、共同富裕的探路期,全市上下应以“未来乡村”建设为载体,聚焦城乡协同,加快产业升级,深化数字化改革,创新基层治理,注重文化铸魂,强调绿色低碳,聚力共建共富共享,打造美好幸福家园,争当全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参考文献:

[1]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N].浙江日报,2021-7-19.

[2]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EB/OL].https://www.zj.gov.cn/art/2022/2/7/art_1229019365_2392 197.html.

[3] 田毅鹏.乡村“未来社区”建设的多重视域及其评价[J].南京社会科学,2020(6):49-56.

[4] 刘镇,周柏春.乡村未来社区的生成逻辑及推进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3):49-55.

[5] 黄祖辉.未来乡村与共同富裕[J].中国乡村发现,2021(3):18-21.

[6] 黄祖辉,胡伟斌,鄢贞.以未来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J].农村工作通讯,2021(19):36-37.

[7] 杨保军,曹璐.未来乡村的八个图景[J].小城镇建设,2021(7):10-15.

[8] 重点|永康获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市[EB/OL].https://www.163.com/dy/article/G4E1PT200530N2PS.html.

[9] 鲁可荣.乡村集体记忆重构与价值传承[J].民俗研究,2021(3):62-70,158.

[10] 未来已来——浙江省“未来系列”之“未来乡村”建设理念探究[EB/OL].http://strategy-sight.com/nd.jsp?id=288.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课题(ND22271)

作者简介:程川(1991-),男,社会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乡村治理思维的精准扶贫思考
乡村治理与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