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数字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2025-02-01张婷然蒋雯茜曹心雨张琴杨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四川省农户

摘" 要:该文从数字生活、数字交易、数字生产和数字销售4个维度构建农户数字技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资阳市、内江市和泸州市部分村庄进行实地调研。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在数字技能应用方面存在数字工具应用场景单一化和娱乐化、数字软件应用意愿和能力不高、专业监测技术应用意愿和能力不足、对数字营销认知不全面等问题。基于这些发现,提出通过丰富农户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提高农户数字化理念和素养,提升农户数字化工具使用能力和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农户生产和生活等措施提高农户数字技能。

关键词:数字技能;农户;四川省;数字工具应用;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8"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1-0001-05

Abstract: This paper build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armers' digital skills from four dimensions: digital life, digital transactions, digital production, and digital sales.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some villages in Chengdu City, Mianyang City, Ziyang City, Neijiang City and Luzhou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for field research.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have problems in applying digital skills, such as simplistic and entertaining digital tool application scenarios, low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to apply digital software, insufficient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to apply profession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digital marketing.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farmers' digital skills by enriching digital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farmers' life services, improving farmers' digital concepts and literacy, improving farmers' ability to use digital tools, and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to farmers' production and life.

Keywords: digital skill; farmer; Sichuan Province; digital toolapplic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数字技能作为新兴生产要素迅速向农村聚集,全面改变了农户的思维与行为模式、生产与生活方式[1]。推动高品质农业的发展已刻不容缓,鉴于数字技能在农业生产与创新领域的高度渗透与融合,这就要求农户对数字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熟悉与掌握。随着数字技能在农业领域的深入渗透与革新应用,推动高品质农业的发展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这一进程中,提升农户的数字技能显得尤为关键且势在必行。

1" 农户数字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农户数字技能的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可以定义为农户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运用数字技术、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些技能不仅涵盖了数字操作、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等基本技能,还包括了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市场信息获取、农产品营销等高级应用能力。数字技能的概念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国际电信联盟(ITU)认为数字技能存在于一个从基础到中级到高级的连续体中,基本数字技能被定性为“就业准备技能”[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数字技能定义为能够自信、批判性及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工作、就业、学习、休闲和社会参与等目标的能力[3]。强调数字技能不仅是技术操作层面的能力,还包括对数字环境的理解、评估和有效利用,以实现各种生活和工作中的目标[4]。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专家邱泽奇[5]则从分享数字红利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将农户用于生产的技能划分为一般技能和数字技能,其中数字技能指数字操作、规范、信息、沟通、内容创造等实用技能和战略技能。苏岚岚等[6]基于农户在数字环境中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构建了由数字化通用素养、数字化社交素养、数字化创意素养和数字化安全素养构成的农户数字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综上,本研究认为农户数字技能是指农户在生活、生产、就业和社会参与等不同的数字情景中应该具有的有效的数字设备操作、访问、理解以及管理信息的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从4个核心维度,即数字生活、数字交易、数字生产和数字销售出发,来构建农户数字技能评价指标体系(表1)。

2" 农户数字技能评价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实地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精心选取了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资阳市、内江市及泸州市的部分代表性村镇作为调研对象。为了全面评估农户的数字技能水平,依据4个关键维度构建了农户数字技能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由15个不同的测量题项组成,其中不仅包含了3项关于农户基本信息的题项,还涵盖了12项专注于数字技能具体表现的评价指标(表2)。

在问卷设计上,研究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法,确保每个测量项都能被清晰地划分为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即“非常同意”为5分、“比较同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太同意”为2分、“非常不同意”为1分。这种设计有助于量化农户对于数字技能应用的自我感知和态度。

为了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正式问卷调查前进行了预调研,通过直接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农户对于数字技能的初步认识和反馈。基于这些宝贵的预调研资料,对初始问卷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用于大规模调查的正式问卷。

正式问卷调查工作自2023年12月起至2024年3月结束,期间共发放问卷834份,成功回收815份,经严格筛选后确认有效问卷780份,实现了高达95.71%的有效回收率。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农户参与调研的热情,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研究样本分布

从研究样本分布(表3)可以观察到一个显著的特点:被调查的农户群体在年龄上普遍偏高,且整体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一分布状况与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的普遍特征基本一致,即农村人口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和相对较低的教育普及程度。因此,本研究样本在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当前农村地区人口的基本状况。

2.2" 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衡量问卷内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旨在验证问卷题项的回答结果是否真实且可信赖。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α)作为评估工具,以检验问卷内部各题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当Cronbach's α系数位于0.7至0.8之间时,表明问卷具备良好的信度;若该系数超过0.8,则进一步表明问卷的信度达到了较高水平。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表4),调查问卷所有测量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超过了0.7,这一发现有力证明了本问卷不仅信度良好,而且其内部各题项之间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据此,可以认为,通过本问卷收集到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2.3" 问卷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用于评估问卷量表题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研究中运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这一严谨的方法,对量表内容的效度进行了全面的检验。这一分析旨在测试各题项与其所属因子之间的关系。表5中详细列出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为评估量表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评估问卷量表的效度时,关键指标如因子载荷值、组合信度(CR)以及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均达到了理想标准。具体而言,因子载荷值大于0.7表明各题项与其所属因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组合信度(CR)值大于0.6表明量表内部的一致性较高,题项间的聚合效应良好;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值大于0.5进一步确认了各因子对其测量题项的解释力较强,即可以达到有效地区分问卷的效果。从表5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的问卷在各个测量维度上均展现出了良好的区分度和收敛度。

3" 农户数字技能评价

在统计学的视角下,频次分析描绘了一幅关于调研数据分布特征和趋势的直观图景。在本研究中,频次的多少反映了农户对特定题项的认同程度。以“利用网络搜索我需要的信息很容易”(SH1)这一题项为例,其频次分布显示,“非常同意”频次为330,“比较同意”频次为198,“一般”频次为144,“不太同意”频次为60,“非常不同意”频次为48,其中,“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合计频次远高于其他选项,表明大多数农户对该题项保持积极赞同的态度。

为进一步简化分析并聚焦农户的整体态度倾向,研究采用二维尺度表的方法对原始的五级李克特量表进行转换。具体而言,将“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这两个维度合并为“赞同”维度,而将“一般”“不太同意”和“非常不同意”这三个维度归为“不赞同”维度。通过这种转换,能更直观地通过百分比来量化农户在各测量项上的赞同度分布情况,农户数字技能测量项赞同度分布情况见表6。

3.1" 数字生活:应用场景单一化,数字工具“娱乐化”

在对农户的数字技能调研中,数字生活测量维度的平均赞同度为63.23%,表示农户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字工具的依赖度和使用度较高。从具体数据来看,“利用网络搜索我需要的信息很容易”(SH1)这一题项的赞同度为67.69%,说明农户在获取信息方面更偏向于依赖网络。而“微信朋友圈点赞、评论非常容易”(SH2)的题项赞同度更是高达73.08%,这体现出农户对于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互动较为熟练和频繁。然而,这种现象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农户数字技能的应用场景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信息获取和社交互动等基础层面,缺乏更深层次和多样化的应用。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农户对数字技能的工具的认知和使用习惯有一定联系。一方面,农户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数字技能的工具进行社交和娱乐,而不能把他们应用到更广泛的生产及生活领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农户在数字技能培训与教育方面缺乏相关经历与经验,使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技能的工具在其他方面的潜在价值。对此,怎样引导农户拓展数字技能的应用场景,提升其在市场数字信息获取、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和营销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是当前仍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3.2" 数字交易:网络支付普及,新数字软件应用意愿不高

数字交易能力是衡量农户能否有效利用数字技能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标准。由表6可知,数字交易测量维度的平均赞同度为60.00%,超过半数农户,对数字技能赋能农产品交易的新发展模式接受度较高,这与农村基础数字信息设施建设的完善、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从“网络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非常容易”题项(JY1)的赞同度为65.38%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户数字交易在网络支付方面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和接受度,显示出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便利性在农村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从“注册各类应用(APP)账号非常容易”题项(JY2)的赞同度仅为54.62%可以看出,农户对于主动参与注册和使用新应用的意愿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农户对新应用的了解不足,对学习成本及网络安全等方面有一定的担忧。

3.3" 数字生产:机械化农业开发潜能较大,专业监测技术应用意愿和能力不足

数字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由表6可知,数字生产测量维度的平均赞同度为73.85%,近七成的农户对数字技能赋能农业生产持有较高的期望度。其中,“我愿意使用机械化设备来代替人工劳动”题项(SC1)的赞同度达75.38%,表明农户对于使用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工劳动持有较高的接受度,这可能与农业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不高有一定的关系。“我愿意使用专业设备来监测作物生长状况”题项(SC2)的赞同度为72.31%,表明农户对于使用专业设备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的意愿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设备成本较高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弱有关。

3.4" 数字销售:线上交易态度积极,对数字营销的认知不全面

数字销售是农户利用数字平台进行农产品宣传和销售的能力。由表6可知,数字销售测量维度的平均赞同度为65.39%,超过半数农户在利用数字平台进行农产品宣传与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从“我愿意使用线上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宝交易、线上银行支付方式等)进行交易支付”题项(XS3)的赞同度为74.62%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户对于使用线上支付方式进行交易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从“我愿意使用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进行宣传推广农产品”题项(XS1)的赞同度仅为59.23%可以看出,农户在主动利用社交平台进行农产品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犹豫和不足。这可能与农户对数字营销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或对在线销售渠道的信任度有关。

4" 提高农户数字技能的建议

4.1" 丰富农户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

当前,农户在享受数字化生活服务时面临着应用场景单一的瓶颈。丰富并拓展农户的数字生活服务应用场景,对于提升其数字技能水平而言,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拓宽数字技能的覆盖范围,确保即便是偏远地区的农户也能无缝接入数字技能的红利,享受其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为此,政府与企业需携手并进,共同推动移动网络和线上支付的广泛普及,为农户搭建起便捷的互联网链接桥梁。其次,整合各类数字资源,如农业网络技术资源、农业高新设备资源及农业网络营销资源等势在必行。通过构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旨在实现资源的集中化管理与一站式供给,使农户能够轻松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与服务,从而有效提高其生产的效率及生活的质量。再次,当地政府与企业还应积极为农户打造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如地区信息公开平台,该平台将涵盖农业技术支持、农产品市场信息、实时天气预报等多元化内容,以促进农户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激发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与创新能力。

4.2" 提高农户数字化理念和素养

提升农户的数字化理念和素养,无疑是增强其数字技能的核心所在。为此,需借助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及媒体宣传的广泛影响力,共同构筑起提升农户数字技能认知的坚固基石。这一过程旨在深刻改变农户对数字技能的传统偏见与误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字技能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价值的不可估量。在教育与宣传的策略上,应坚持基础教育与启发引导并重。一方面,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嵌入基础的数字技能课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授农村孩子如何熟练操作智能设备、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等实用技能,为他们的数字技能之旅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成功案例,为农户生动展现其他地区农户运用数字技能实现生产增效、生活提质的美好愿景,从而激发农户内心的学习热情与应用动力,促使他们主动拥抱数字时代,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技能。

4.3" 提升农户数字化工具使用能力

在显著增强农户在数字化工具应用方面的能力方面,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实施显得尤为关键。当地政府可精心策划并组织一系列专业的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全面教授农户现代农业软件、电子商务平台等前沿数字化工具的操作技巧与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字化工具使用实践活动,如实地操作与模拟演练环节,不但能让农户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亲身体验数字化工具的强大功能,还能有效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所学知识能够迅速转化为实践成果。与此同时,简化操作流程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应持续优化数字化工具的用户界面设计,力求界面布局清晰、操作流程简单易懂,以此降低农户在使用数字化工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与操作难度。通过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与改进,旨在消除农户对数字技能的畏惧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使用意愿,进而推动其数字化工具操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4.4" 推动数字技能深度融入农户生产和生活

为了加速数字技能深度融入农户的生产与日常生活之中,当地政府可采取一系列激励与扶持措施。首先,为农户提供财政补贴至关重要,旨在减轻农户在购置智能设备与采用数字化服务时的经济压力,以降低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门槛,激发农户对数字技能应用的兴趣与热情。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于那些能够高效利用数字技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销售业绩的农户,当地政府应给予实质性的奖励与表彰,旨在树立典型,激发农户的创新精神与新技术应用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再次,创建数字化应用示范点或示范户也是一项重要策略。当地政府可精心挑选部分地区或农户作为数字技能应用的先锋,通过展示数字技能在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显著成效,为周边农户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这种“以点带面”的推广模式,将有助于带动更多农户积极学习并模仿,加速数字技能在农业生产与生活中的普及与应用。

5" 结束语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农户数字技能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针对四川省农户数字技能的实证研究,本文构建了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入剖析了现状与挑战。展望未来,技术革新与政策支持的加强将促进农户数字技能的普及,推动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与生活品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农户提供全面的数字技能培训与服务,助力他们在数字时代展现自我价值,同时期待更多研究与实践,共筑智慧农业,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岚岚,彭艳玲.数字化教育、数字素养与农户数字生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27-40.

[2] 张伟远,谢青松,许玲.亚洲三国数字技能发展的比较与启示[J].职教论坛,2023,38(8):55-63.

[3] 罗兴鹏,王怡丹,王伦.欧洲公民数字胜任力:概念演进、框架比较及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2):57-66.

[4] 刘白玫,张岩.职业教育数字技能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J].职教论坛,2023,38(8):48-54.

[5] 邱泽奇.让提升数字技能成为助力实现数字普惠的“加速度”[EB/OL].https://theory.gmw.cn/2022-08/15/content_35953429.htm.

[6] 苏岚岚,张航宇,彭艳玲.农民数字素养驱动数字乡村发展的机理研究[J].电子政务,2021(10):42-56.

基金项目: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3047)

*通信作者:杨筠(1970-),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四川省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