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5-01-28王玮李珉奎
摘要:制造业是推动国民生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内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数字金融作为以新兴技术为代表所衍生出的金融新业态,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金融的缺陷,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强调了数字金融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及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精准对接创新需求与资金供给、引导资源向绿色创新型企业集聚及促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共享,加速了创新成果转化,说明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制造业企业;新兴技术;绿色技术;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3.1;F8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1(b)--04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是对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路径和重点任务。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石,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已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和领先的规模,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卡脖子”技术和融资难题仍是制约绿色技术创新的障碍。因此,探讨数字金融如何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概述
1.1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是金融行业利用先进科技推动发展的高端阶段,涵盖了金融领域的所有电子产品和服务,体现为金融业务的广泛数字化。该概念包括通过移动设备、个人电脑、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不仅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服务,还包括互联网公司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创新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金融具有更强的普惠性,能够突破地域和经济的限制,为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金融服务,从而消除了金融服务的排他性。此外,数字金融的发展还扩大了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除了传统金融机构外,还包括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力量,不仅增加了金融供给,还拓宽了金融服务渠道。
1.2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是将环境保护的新知识与绿色技术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类型的技术创新不同,绿色技术创新的显著特点在于其主体的多样性(不仅限于企业,还包括国家、政府、社会机构等)、低成本的成果扩散及公益性。绿色技术创新强调面向绿色市场的方向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超越单纯的技术层面,还注重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模式、销售方式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并强调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能够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2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2.1数字金融从需求侧提高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数字金融能够发挥引导消费的衍生功能,通过需求侧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连接了生产端和消费端,并利用其普惠性提升了居民的收入水平。首先,数字金融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技术领域,使具备相关能力的人员薪资水平得以提升。其次,数字金融简化了支付过程,并且突破了地域限制,极大地缓解了金融排斥现象,为偏远地区居民提供了金融服务。例如,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出现充分发挥了货币的乘数效应,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最后,移动支付、网络贷款等金融产品的普及,为资金较少的家庭创业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家庭收入增长。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得到升级,进而催生了对个性化、定制化和环保型产品的需求。居民通过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数字金融工具将这些需求反馈给相应的生产商,制造业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增强了整个行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并更加快速地将绿色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2.2数字金融从供给侧推动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源自传统金融体系供给不足的问题,它以较低的成本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的交易数据较为有限,而数字金融机构则能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那些创新能力强、未来可能创造收益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的企业行为监督及还款后的持续跟踪,既能确保制造业企业将资金用于绿色技术创新,又能保障资金安全,降低坏账带来的风险。然而,传统金融仍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数字金融无法完全替代传统金融。一方面,数字金融通过简化交易流程、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充分发挥了“鲶鱼效应”,迫使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创新、调整组织架构、优化经营策略,并设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以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也会在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做出选择。目前,由于缺乏完善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保守型客户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可能更倾向选择传统金融。因此,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逐步打破了传统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为制造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融资环境。
3数字金融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3.1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在数字金融领域,《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的衡量标准,是评估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指数融合了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各级行政单位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发展进程与成就。本文选取2011—2022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分指数来分析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状况。如图1所示,2011—2022年,我国数字金融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数字金融总指数从最初的33.6点上升到372.0点,增长幅度约为原来的10.1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7.3%,这一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服务的普及、深化与数字化转型。
2011—2017年,我国数字金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数字经济的活力日益增强,为数字金融的扩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持。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依托其在技术创新、用户群体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了移动支付等数字金融服务的广泛应用。数字金融凭借高效、便捷的服务特点,促进了用户从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向更加现代、快捷的数字金融交易模式转型。同时,数字金融因前沿的技术创新和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关注,为数字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推动力。
2018年至今,数字金融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数字金融也面临一定的风险。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且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金融的风险具有更广泛的波及面、更快的扩散速度和更强的溢出效应,为应对这一挑战,2015年7月,中央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3.2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30%,连续14年稳居全球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2位,标志着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与韧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国积极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点。2023年初,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展现了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前瞻布局和坚定决心。
研发投入金额是衡量企业创新中资本投入的重要指标。由图2可以看出,2012—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投入总额逐年上升,由6868亿元提高到18669亿元,10年平均增速达10.5%,说明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良好,对创新的需求增大,重视程度提高。
在创新投入的推动下,我国多个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逐步实现自主可控,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也在加快,高速铁路、大飞机、三代核电、5G产业化、超级计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元器件、集成电路及基础软件的研发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来看,专利数量是衡量企业创新产出能力的直接体现。2012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在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为470517件,到2022年增至1445243件,专利申请总量增长两倍多,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9%。2012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69794件,到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至519885件,显示出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的不断提高,还反映出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打造新的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4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4.1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支持
数字金融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企业在传统金融体系下面临的融资难题。
以三一重工为例,这家在混凝土机械和挖掘机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新能源工程机械领域,开展电动化、智能化等绿色技术创新。三一重工利用数字金融平台发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成功募集数亿元资金,不仅解决了资金瓶颈,还加速了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此次融资使三一重工在电动工程机械研发上的投入增加30%,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数字化发行流程让三一重工迅速对接全国投资者,缩短融资周期、降低成本。数字金融平台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了投资者对三一重工绿色项目的信心,促进了资金投入。在充裕资金的有力支撑下,三一重工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研发出多款高效节能、低排放的电动工程机械设备,如电动挖掘机和电动装载机,将能耗降低30%以上,排放减少80%以上,大幅提高了三一重工在绿色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4.2降低信息不对称,精准对接创新需求与资金供给
数字金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显著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精准对接了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需求与资金供给。这种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还加速了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以宁德时代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通过数字金融平台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实现了信用评级的精准画像。芝麻信用通过分析宁德时代的供应链交易数据、专利技术数量及质量、市场份额变化等信息,为宁德时代建立了全面的信用评估,使得多家金融机构能够清晰了解宁德时代的项目潜力与风险,从而放心地为其提供高达数十亿元的绿色技术创新专项贷款。这笔资金的注入使得宁德时代的锂电池研发周期缩短约20%,新产品推出速度显著加快,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宁德时代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减少超12%,至922.78亿元,但是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增长近26%,至131.36亿元,显示出公司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开始显现成效。通过数字金融平台的信用评估和资金支持,宁德时代不仅加快了研发进程,还提高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标杆示范。
4.3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向绿色创新型企业集聚
数字金融通过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创新型企业集聚,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个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以海尔集团为例,这家家电制造业巨头一直积极探索智能家居与绿色制造的融合创新。数字金融平台京东科技利用其在电商、物流和金融等领域的数据整合优势,对海尔集团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智能家电节能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海尔集团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京东科技联合多家金融机构为海尔集团提供了一系列优惠的金融服务套餐,包括低息贷款和供应链金融支持,总金额超过百亿元。这些资源的支持使得海尔集团进一步加大了绿色技术创新力度,其绿色家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过去三年中以每年约5%的速度增长。海尔集团的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上下游众多企业共同朝着绿色制造方向转型升级,推动了整个家电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绿色发展进程。通过数字金融的介入,海尔能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促进绿色创新,展现了数字金融在引导资源向绿色创新型企业集聚方面的重要作用。
4.4促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共享,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数字金融平台为制造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了便捷的沟通与合作桥梁,促进产学研各方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加速了创新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以美的集团为例,在智能家居和绿色家电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该公司通过数字金融平台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数字金融平台提供的资金支持和信息对接服务使得双方能够快速确定合作研发项目,并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在智能空调的节能技术研发项目中,美的集团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其中一部分来自数字金融平台撮合的专项研发基金。这些资金的注入,不仅解决了研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还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经过产学研团队的共同努力,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节能智能空调技术。市场数据显示,该系列产品上市后,其节能效果相比传统空调提高35%以上,销售量在一年内增长20%,不仅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为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推动绿色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创新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金融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精准对接创新需求与资金供给、引导资源向绿色创新型企业集聚,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共享,加速了创新成果转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金融将在绿色技术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风险承担水平,还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数字金融还能通过改善融资机制、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促进创新与合作及倡导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宫佳豪.数字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4.
王文静,齐硕朋.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金融化的调节效应[J].科技创业月刊,2024,37(6):126-132.
陈建荣.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38(2):33-41.
杨雨.数字金融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J].河北金融,2024(3):34-39.
孔德源,龙云安,李宁.绿色数字金融与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兼论企业融资约束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J].金融经济,2023(11):56-66.
蒋琳.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23.
马非凡.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D].沈阳:辽宁大学,2023.
王智新,朱文卿,韩承斌.数字金融是否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科技论坛,2022(3):52-61.
马馨月.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3.
宁宇.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