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区潮汐性人流与可移动建筑设计研究

2016-05-23游睿

科技视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绿色技术功能模块大数据

游睿

【摘 要】游客中心高峰时节人满为患,淡季空空闲置,面对景区的潮汐性客流量,本文通过分析游客中心的使用现状,以及对游客中心的选址和功能的探究,提出了分散布置的可移动建筑形式,适应不同景区不同时段的建筑使用需求,提高建筑利用率并结合绿色技术,最终充分合理调配和使用建筑,达到建筑的节能环保。

【关键词】功能模块;可移动建筑;绿色技术;大数据

0 前言

随着我国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出门旅游已成为每个家庭假期休闲的重要选择之一。同时,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推进。但是在风景区的淡季和旺季,景区的人流数量相差巨大,这就给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带来了难题。过大的游客中心在淡季的闲置是对资源、人员和管理的浪费,过小的游客中心难以在旺季承载巨大的客流,从而降低游客对风景区的观光感受。

1 游客中心使用现状

1.1 游客中心的规模

游客中心的规模由景区的规模、年客流量、景区类型等因素决定,其规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单纯依靠估测进行建设并不能够适应景区客流的变化。笔者从网上调研了一些景区游客中心的规模,年客流量,和其规模与客流量的适应度。如武侯祠游客中心建筑面积500m2,年客流量45万;峨眉山游客中心建筑面积1838m2,年客流量310万;丽江游客中心建筑面积5000m2,年客流量1184m2;九寨沟诺日朗游客中心建筑面积12000m2,年客流量401万……

调查发现游客中心的建筑面积大致和年客流量呈正相关,但是由于不同游客中心的位置或其包含的功能不同,其空间使用效率也大大不同。所以建筑设计者对功能和客流的变化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初的预判难以做到和真实使用情况完全吻合。

1.2 各景区高峰时段

调查发现各个景区在假期客流量明显增加,但是在非假期时,各景区的高峰季节不同。例如,山岳型景区在夏日常常成为避暑胜地,而气温偏高的南方海边地区又常常成为北方躲避严寒的休闲选择。面对这种全年潮汐性客流高峰变化,固定的游客中心可能出现高峰时段不能提供足够的服务,和低峰时段存在大面积的建筑维护和管理难题。

我国游客中心的设计存在建筑面积与游客人数不匹配、建筑全年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尽管一些学者对游客中心的功能提出了可变性和适应性等建议,但是建筑整体空间利用的临时变化对客流量的适应度依旧不尽如人意。

2 对游客中心设计的探究

游客中心“通常包括信息服务、教育材料和与主题相关产品的销售、音像节目、博物馆、博物馆藏品收藏、展品和其他人工或自助项目以及游客获得高质量游览经历所需的空间。此外,在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公共厕所、自动饮水器的需要和游客的其他基本需求。”[1]

2.1 游客中心的位置

游客中心位置的选取一般结合景区的总体交通规划布置,将游客中心作为聚集游客和疏散游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作为重要标志的门户建筑,通常选取地势平坦,有足够开敞空间的地块,使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情况有尽快的了解和熟悉。

但由于传统的游客中心多为集合型的建筑,再加上景区停车车位和风景区车行道的限制,景区在人流高峰时段常常造成道路拥堵,广场上人满为患的情景。

2.2 游客中心的功能

游客中心的功能从服务类型上分主要有信息展示、娱乐服务、后勤管理、交通组织四大功能。在游客中心这些功能中,与景区特色相关的信息服务、产品销售、展览等功能由客流量的增加而产生的变化比较小;但由游客激增带来的对公共卫生间、自动饮水器等需求的增加十分明显。普通游客中心对于这两种功能的空间比例与客流量的变化难以进行准确预判。

3 对游客中心现状改良的设计

针对以上对游客中心的探究以及游客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大胆认为可以将这其分别组成可移动模块,与有当地特色的固有游客中心组合设置,以模块数量的变化和在不同景区间的流动来适应不同景区客流量的改变。

3.1 地域特色的展示模块

这个类型的模块功能主要包含信息服务,教育材料,馆藏品收藏展示等,这个功能模块可以建设为活动模块或者不可移动的建筑实体。主要为游客提供景区基本信息,建设风格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与景区融为一体。

3.2 可移动的必需功能模块

为游客提供基本服务需求的功能模块包括公共卫生间、售票室、自动饮水区,问询台等,这些功能是每一位游客都必须使用到的。针对客流量的潮汐性变化,模块组合的数量可以随着客流量的改变而改变。

在大数据流行的当下,每个假期客流量的估算变得更加准确,标准模块可以根据客流数据的预测进行适应性改变。

3.2.1 单个模块的设计

每个模块的尺寸需满足货车的运输条件,同时拥有可拆解,可运输,可独立运作的特性。例如,卫生间模块的设计技术中需包含雨水收集,循环利用,进而保证卫生间相对于市政水网的独立性;休息厅的设计需做到外围材料的蓄热保温,屋顶和开窗方式也是营造休息厅舒适环境的必要绿色手法。

3.2.2 模块的基本组合方式

这种可移动模块的风格应至少符合一个省域范围的应用,以便模块在全省的交替使用。从功能上看,模块的组合方式可以有:卫生间+问询台,休息室+售票室,售票室+展览室等,各模块之间功能的重复可以结合各个功能的使用需求面积比例配比。各个模块的组合不应仅满足平面上的拼接,还应该可以营造垂直方向上的组合。

3.2.3 模块对人流的疏散作用

在客流高山峰时段的景区,人群往往是集中而拥堵的。例如,景区休息厅、售票厅、问询厅等,传统的游客中心往往是将功能集中或按流线布置。但在人流量大的时间,各个空间拥挤的人群就会充斥建筑内部,内外人员流动持续拥堵。相对而言如果是分散的移动功能模块,就可以将人群拆解为小组团,缓解景区排队长龙,空间拥挤的现象。

3.2.4 模块的不间断循环使用

各功能模块在不同景区的不同高峰时段应该可以做到合理的调配。在A景区夏季高峰时期,可移动模块可以被运输到A景区,而在冬季拥有过多客流的B景区,可移动模块就被运输到B处使用。这样可移动的模块就可以做到在不同景区之间循环使用,提高建筑利用率,降低闲置建筑面积。相对于传统游客中心而言,潮汐性人流在全年内的建筑使用效率比较低,每年不断变化的客流量也对传统游客中心的使用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游客中心的拆建也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但是,可以动的功能组合模块设计,结合景区客流量的预算,可以不断适应不同景区,不同客流量的使用,提高了建筑的利用率,大大节约资源。

4 总结

用固定的地域特色模块和可移动建筑模块相结合的设计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集合式的游客中心最大的优势在于,既能反映当地的风景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又能结合大数据对客流的预测等手段实时改变在流通的可移动模块数量以适应不同的客流需求。这种可移动模块的设想也可以结合现有的游客中心使用。通过这种可调配的设计,实现建筑的最高利用率,同时在模块内部配以高水平的绿色建筑技术,最终使建筑灵活高效的适用于不同地区。

【参考文献】

[1]赵庆红.现代风景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2]黄睿.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3]吴金英.旅游区人流检测与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绿色技术功能模块大数据
长三角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惰性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M市石油装备公服平台网站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