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情况的调查研究

2025-01-27杨紫童

公关世界 2025年2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摘要: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新闻。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所决定,关系着每个公民的生活与工作。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接力棒,其对时政新闻的关注情况,可从侧面反映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程度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对此,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了解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如设置思想教育类课程和以广播、展板等形式参加时政热点的宣传等。希望以此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进而塑造更为先进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时政新闻;关注情况;昆明理工大学;思想政治

引言

在如今信息高度透明化和现代化的时代中,每一位公民都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同样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了解时政新闻,促进全面发展。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肩负着自我的理想,更肩负着全体中国人的“中国梦”。因此,分析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其担当意识。拓宽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渠道,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大我”意识,从而塑造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是以昆明理工大学2018级、2019级、2020级和2021级中不同专业的1000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由笔者设计的问卷作为调查媒介。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共25题),第一个部分为样本基本信息(共4题),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和年级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要部分,主要对关注时政新闻的频率(3题)、关注/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2题)、获得时政新闻的途径(3题)、如何加强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1题)等层面进行调查。共发出1000份问卷,累计回收958份问卷,有效问卷为932份,回收率为95.80%,有效率为97.29%,符合统计标准,统计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此外,本调查还采用访谈法作为问卷调查的辅助方法,所有的个人访谈将采取线上视频采访或者文字采访形式进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涵盖性别、专业、年级及政治面貌等方面的内容,见表1。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一)本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频率

对于本校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频率的考察,主要基于大学生浏览时政新闻的频次进行研究,调查结果为:每周都会关注的占43.14%,一周会关注几次的占39.22%,16.18%的学生会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进行关注,只有1.47%的学生很少或偶尔关注时政新闻。显然,本校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频率相对较高,大学生对于时政新闻相对重视,可见本校大学生政治自觉性和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同学需要提升对时政新闻的重视,还具有提升空间。

(二)本校大学生获得时政新闻的途径

针对本校大学生获得时政新闻的途径,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本校大学生获得时政新闻的途径较为集中,网络新媒体途径占据主流,占83.01%;其次就是课堂和手机APP,分别占95.42%和65.03%;占比较低的为广播和纸质读物等途径。由此可知,当代网络发展迅速,且昆明理工大学全校设置局域网,学生们上网相对自由。同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便于其上网浏览,故大学生们习惯登录网页或手机APP搜寻近期新闻而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广播或纸质周刊。但获取途径集中于网络层面就会导致线下纸质读物及广播等新闻产业受阻,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传统传播途径的创新,扩大时政新闻获取途径[1]。

(三)本校大学生关注/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

关于本校大学生关注/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调查结果,见表3—4。

由表3可知,本校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原因都具有较高的占比,“作为公民的责任”占比最高,可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为强烈,且大部分同学希望关注时政可以“对自己的发展有益处”,具有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想法。

由表4可知,本校大学生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集中在不感兴趣和学业繁重上。兴趣关乎着一个人是否具有积极性,而时政新闻能否引起大学生兴趣也与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积极性密切相关,故相关机构或学习应开展各种活动及内容创新,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对于时政新闻的兴趣。

(四)本校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深度

对于本校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深度,主要通过学生们是否对时政新闻进行深度研究来调查的,调查结果:仅有13.73%和28.43%的学生会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和老师同学讨论,46.57%的同学选择自己独立思考,虽然主观意识很强,但极容易被不良舆论带偏,且尚有11.27%的大学生只是听听时政新闻而不进行思考。对此可见,本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深度大部分停留在自身主观理解,对时政新闻缺乏深度的研究与讨论,故学校及大学生自身需要增强相关意识,从多种角度获得时政新闻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总结反思,这样才能发挥时政新闻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2]。

(五)加强本校大学生时政新闻关注度的方法

针对如何加强本校大学生时政新闻关注度的问题,调查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本校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新媒体传播和思政教育类课程两种途径来提高本校大学生时政新闻关注度更为有效,同时,以表2大学生获取时政新闻的途径作为参照,可见,时政新闻的新媒体传播及思政类课程的传播方式更受本校大学生欢迎。此外,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支持开展宣讲会和开展相关社团来加强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最后分别有41.34%和17.16%的学生支持传统媒体宣传和其他方式。由此,传统媒体宣传仍占据一定比例,但仍亟需加强宣传度。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于时政热点的关注程度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一定联系且有超半数的大学生较为关注时政热点。

三、对于加强大学生时政新闻关注度的可行性建议

(一)培养主动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与大学生自身兴趣及发展需要息息相关。因此,高校教育部门及教师应从多方面提升大学生时代意识及政治观念,推进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理解,促使大学生对时政新闻产生主观了解需要而不是功利性关注,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根本上重视时政新闻的重要性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刷”新闻。

通过上述表2与表5的调查结果发现,思政类教育课程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时政新闻,获取政治思想的主要阵地。对此,笔者针对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类课程的态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30.88%的同学对于高校思政课堂的态度较好,认为思政课堂能够学到知识,31.86%的同学认为取决于老师的授课方法,21.57%的学生对思政课堂感触不深,15.69%认为思政课堂枯燥乏味,但归根到底,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兴趣和态度都和授课老师有关。且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也是西方“颜色革命”与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阵地。因此,各个高校及教师队伍应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提升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招收标准,明确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培养大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拓宽获取途径,创新传播内容

在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的时政信息一直将宣传和舆论引导作为自己的主要功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功能定位,我国的时政信息传播长期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存在,在情感上给人“硬邦邦”“冷冰冰”的阅读感受。结合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与其兴趣有关,故打造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的时政新闻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

其次,现如今大学生时政新闻获取的途径仍以网络新媒体为主,对传统媒体和电视和广播等媒体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传统媒体时代,专业媒体可利用核心的资源、标准的流水线来生产新闻,对核心信息内容具有控制权。但如今信息化设备高度发展,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可生产信息,传统媒体很难成为时代的主导,因此,相关部门应进行传统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与推动新媒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传统新闻传播途径应与线上产业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学习强国APP开展的线上广播或电子报刊等;另一方面,新媒体宣传产业需要持续前进,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下热门产业如AI等融合,向广大大学生群众提供时政新闻的科普,引发他们的思考。

(三)适当开展考察,验收学习成果

针对大学思政课的开展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考察,各高校可结合学校特点与教师讲课重点进行时政新闻考察。一方面可推动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吸收时政新闻;另一方面也可验收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证明开展思政课的意义。最终将成绩计入学生学分绩点,对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考察可多样化进行,最基本的是进行相应出卷考试,其他方式如根据学号来让学生分享近期时政要点或教师每节课进行提问等都是有效的方式。最终目的还是促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脚步,了解最新时政新闻,培养其对时政新闻的关注习惯[3]。

结语

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4]。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代表未来一代的综合素质,其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将影响自身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影响到自身的综合素质。综上所述,昆明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总体时政新闻关注度较高且自身觉悟较高,但其对时政新闻尚缺乏深入地了解,仍需要该校的重视。然而,此种现象仅涉及该校还是全国高校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于欣宜.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有效性评价现状及模型构建[J].决策与信息,2024,(07):76-87.

[2]陈雪雪.论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契合与同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07):32-34.

[3]孙淼,徐喜宁.论学习强国APP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9,(29):99-100.

[4]郭小平,黄太萱.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度的调查与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3):118-122.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宋宇静)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浅议如何做好新时期东汽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