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2016-11-15廖洋
廖洋
摘 要 在当前我国处于新媒体时代当中,人们了解新闻、接受资讯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之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基于各类传播工具基础上增加人类视听感官系统的全媒体,则对时政新闻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针对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论述在未来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期中的发展新常态。
关键词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8-0012-02
时政新闻一直是我国主流媒体报道的重点内容,而在全媒体时期,只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媒体报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其原有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也正在逐渐被削弱。这也直接导致时政新闻的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在此基础下,本文将重点围绕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1 全媒体时期的简要概述
全媒体,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当下社会中全部的媒体形式,除了传统的媒体形式和传播工具比如说报纸、广播、杂志、电视、图书等还有新兴的现代媒体和传播工具包括互联网、电子通信设备、卫星通讯设施等等之外,还将人体能够接受和感知新闻资讯的全部感官包括在内。依据受众群体对媒体的不同需要,全媒体能够从中挑选出与之最为相配的媒体形式和传播工具,为受众群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传媒服务,优化传播效果扩大传播覆盖范围。现阶段学界虽然并没有对全媒体给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但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壮大,社会各界人士对全媒体的关注力度也正在逐渐加强,其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1]。
2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的现状
2.1 传播语态“精英化”
所有与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还有社会突发性事件相关的评论和报道均被看作是时政新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时政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新闻内容除了基本的国家政治生活之外还包括所有用政治眼光来报道、解构、评论的其他众多相关领域内容。我国作为政治大国,民众一直非常关心国家政治,时政信息也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和内容。在全媒体时期下,人们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途径和传播渠道了解和接收时政新闻。但是在此过程中时政新闻报道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和缺陷,比如说时政新闻报道的语态过于高冷和“精英范”。我国的时政新闻长期由几大传统主流媒体掌控,主要目的是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宣传,因此在漫长的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主流媒体一直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感觉,在报道过程中传播语态说教意味过于浓厚,传播语气较为冰冷,缺乏人性化色彩,这也直接导致民众对时政新闻的热情和兴趣大幅下降。
2.2 传播途径单一化
虽然在全媒体时期,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工具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创新,人们能够接收新闻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时政新闻依旧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比如说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在与新媒体相结合后,时政新闻还是被央视新闻客户端等的主流媒体掌控着,人们虽然能够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兴传播工具接收和浏览时政新闻,但是无法真正参与其中,与时政新闻进行积极互动[2]。
2.3 新闻吸引力不足
全媒体时期下的时政新闻大部分时候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传达,受众群体很难实现平行共享,特别是其浓厚的说教意味导致受众群体的参与度越来越低,时政新闻在民间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小。根据最新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主动浏览时政新闻的年龄群体基本在50岁以上,20到40岁的人群表示偶尔会看,而20岁以下的受众群体则表示从不浏览时政新闻。由此可以看出全媒体时期下的时政新闻出现吸引力不足的弊端和问题。
3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3.1 传播语态更具亲和力
为了能够让时政新闻牢牢抓住全媒体的大好时机实现全新的发展,首先需要在传播语态方面进行改变和创新,在全媒体时期下受众群体由原先单纯的接收时政新闻转变为想要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解读和评论当中,传统高冷的“精英范”传播语态将大大打击受众群体浏览和接收时政新闻的积极性。因此,时政新闻需要调整传播语态,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需要将姿态放低,摒弃“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形象,转为更“接地气”、更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和态度传播时政新闻,消除民众对时政新闻的距离感,重新找回和加强受众群体对时政新闻的关心与热情[3]。
3.2 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
在传播内容上时政新闻除了需要及时发布和传播党中央的政策决定以及各种权威信息之外,还需要积极与民生生活紧密贴合,站在民生的视角上重新解读新闻,比如说在宣传市政府的发展规划时将其对民生生活的影响进行细致报道;或者在报道高考改革政策时与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掌握高考改革信息。除此之外,时政新闻还需要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报道内容,比如说在报道新任命的省长或领导干部时,将领导干部的选拔过程和任命流程一并报道出来,会让原本枯燥无聊的任命新闻变得丰富精彩。
3.3 拓宽传播途径和方式
全媒体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针对传统媒体下的时政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果仍旧采用大面积的文字报道并不能够符合人们对速度的追求,因此以报纸、杂志为首的传统媒体需要积极创建“阅读入口”,即利用大量的新闻图片代替传统的文字报道,将繁多复杂的文字提炼成具有简洁性和凝练性的标题,并且用鲜明的字体字号显示出来,帮助受众群体实现时政新闻的快速浏览。而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则需要充分发挥其动态优势,大量使用视频、音频等动态形式增强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和多样性。全媒体时期人人都能够参与到时政新闻的传播报道当中,在扩大其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虚假内容和不实信息,因此主流媒体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用事实说话,记者必须经过深入的走访调查并且经过再三核实审查之后再进行报道,对于网络上流传的谣言等虚假信息,主流媒体需要第一时间站出来进行辟谣。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当中,人们更加需要听到党报的声音,得到有思想、有见解的评论和解读。
3.4 增强时政新闻互动性
前文提到,全媒体时期下受众群体由原先单纯的接收时政新闻转变为想要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解读和评论当中,因此增强时政新闻的全民参与性和互动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传统媒体中,时政新闻需要开辟全新的互动专栏,比如说“澎湃新闻”下的“答澎友”栏目,在该栏目中将针对读者对时政新闻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当中,更加需要发挥其强大的互动交流性,在时政新闻发布栏下开放评论区,鼓励广大读者在评论栏中积极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同时“转发”和“点赞”等功能的设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增强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结论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媒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已经慢慢过渡发展到现如今的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此,时政新闻想要在未来实现全新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优势,在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上积极进行创新,同时将传播语态由原先高冷的“精英范”转变为充满亲和力、更“接地气”的“平民范”,积极开通互动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受众群体能够参与到时政新闻当中,不断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从而在全媒体时期也能够实现时政新闻发展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林晖.互联网时代需要更硬气的党报[J].青年记者,2014(11):1.
[2]刘聪,韩向东.基于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5(12):50-54.
[3]杨莹.新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再创作”[J].东南传播,2015(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