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策略的理性思考
2025-01-27王意舒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微课凭借自身的突出优势,其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价值得到广泛认可。目前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客观上亦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了微课应用价值大打折扣,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指标。基于此,针对高职院校微课建设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策略,具体包括克服观念误区、注重共享与交流、健全评价机制、增强应用能力等,希望上述策略能够为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策略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应用策略
引言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的产物,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内容短小精悍、形式灵活多变、传播方便快捷等特点,其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验证。高职院校对于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微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通过调查以及分析,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建设任重而道远。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思考微课建设以及应用领域存在的各种棘手问题,并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推动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而确保微课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充分赋能,实现教学质量一步一个台阶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价值
教学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在教育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维度探讨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往往图文并茂,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提升学习效果。高职院校传统课堂往往较为枯燥,老师“一言堂”,照本宣科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这无疑会对教学成效产生不利影响。微课能够让“一潭死水”的传统教学有张有弛,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微课有情节、有画面,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感官刺激,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学习更有兴趣。例如,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难点,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从而避免学生因为学不会而导致学习兴趣大大减少[1]。
(二)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倡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深度不够的问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多还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明显,老师要学生学习而不是学生主动去学习。微课的引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引入微课能够有效提升教学互动性,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学生思维。例如,围绕某个知识点来制作微课,能够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辩证思维,从而达到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目的[2]。
(三)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高职教育质量整体偏低一些,与此同时,不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差异,实力强、师资力量优质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更高,反之教学质量则会低一些。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微课便于共享,且边际成本较低,不同地区高职院校共享优质微课资源,可以实现对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有效帮扶,从而让高职教育更加公平。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微课在线上是公开的,任何学生都可以免费下载学习,这样自然能够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高职学生所共享,有效减少不同学校教学质量的差异性[3]。
二、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的专业性很强,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尚处于初始阶段,经验和能力方面尚显不足,导致该领域出现了诸多问题,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效果不太理想,具体阐述如下:
(一)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存在观念误区
尽管高职院校对于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但是不少学校在这一工作开展理念方面存在一些误区,由此导致了此项工作走入误区、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与应用存在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重视技术、忽视内容;重视形式、忽视实效等错误理念,这大大限制了微课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一些高职院校片面认为微课数量是评价微课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他们要求教师制作大量微课程,但是这些微课的质量差强人意,这种做法使教师负担加重,然而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成效甚微,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也有一些高职学校教师在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方面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即仅仅注重形式,微课制作“炫技”大于内容,看起来微课“花里胡哨”,画面虽然非常精彩,但是并没有讲透教学重点以及难点,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舍本逐末”,难以确保微课应用效果的充分发挥。
(二)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流机制有不足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流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很多教师制作的微课仅限自己使用,高校没有建设微课资源库,这就导致了微课所能够覆盖的人群比较有限。例如,教师没有平台上传微课资源,学生没有渠道去下载微课来自学,这自然会导致微课的传播受到影响。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库建设滞后,并未给教师上传微课提供平台,微课建设相对封闭,这使教师制作的微课覆盖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另外,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流的不足,给学校提升微课建设水平带来了负面影响,没有充分交流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陷入了一个“闭关锁国”的困境之中,做不到从外部汲取经验来提升微课建设水平,也容易导致微课应用容易出现偏差而不自知,影响微课建设质量[4]。
(三)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评价不够健全
一些高职院校在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方面存在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激励约束手段低效,既无法充分激发教师进行微课制作以及应用的热情同时也没有办法及时把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会影响此项工作的持续改进。例如,微课建设过程中容易遭遇巨大的阻力,容易在应用方面出现误区,如果没有良好的评价机制,就没有办法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教学中是否应用了微课这一层面,对于微课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评价重心的偏差可能会导致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实践出现方向错误。还有就是高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评价方法简单粗暴,评价工作的信度较差,不能够实现评价目的,评价工作的引导、激励等作用发挥受限。
(四)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能力存在短板
整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能力方面仍有待加强,部分高职院校在微课建设与应用方面“力有不逮”,严重影响了学校此项工作水平的提升。微课制作、应用对于教师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例如,各类软件的应用能力、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学习特点的掌握等,如果上述方面存在短板,必然会影响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效果。目前高职院校部分教师由于年龄较大、学习能力较差,无法做到熟练掌握微课制作以及应用技巧、方法,这可能就会导致所制作的微课质量不高,难以发挥微课的优势来提升教学效果。另外,微课在部分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仅仅局限在给学生播放微课传授知识方面,但是立德树人、培养兴趣、锻炼思维等方面应用严重不足。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依然偏低,学校在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方面的培训力度不够大,教师能够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阻碍了学校微课建设水平的提升[5]。
三、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策略
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上文所提及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来加以解决,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树立正确的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理念
高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到理念先行,只有理念正确,才能够保证这一工作不走偏。针对上文所谈到的微课开发以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错误理念,高职院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教师灌输正确的理念,例如,定期举行微课建设研讨会,针对教师错误的微课建设理念进行纠偏。高职院校应要求教师意识到微课建设以及应用不仅要注重数量,同时也要注重质量,这一工作需要走质量至上的道路,要求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制作精品,这样微课建设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既要重视形式、技术的灵活,也需要注重实效性,深刻意识到微课建设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提升质量。高职院校教师微课建设切忌走入炫技的误区,精彩的视频画面,新颖的视觉呈现形式都要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为基本宗旨。
(二)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流机制有不足
微课制作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够止步不前,只有充分共享微课资源,才能够让微课惠及更多的学生,发挥更大的机制,只有不断地交流,才能够实现微课制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确保微课在更多方面得到应用。高职院校需要建设微课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将制作的微课及时上传平台,让教师有平台存放自己的微课资源,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来下载观看微课,最大限度发挥微课的价值。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需要有良好的开放性,建立与兄弟单位顺畅沟通的渠道,在经验交流过程中实现微课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校的老师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了解其他单位的成功做法,从而在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方面做到共同进步。
(三)健全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评价模式
高职院校对于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这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后续这一工作的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评价需要做到问题导向以及教学导向,即注重通过评价来识别阻碍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确保评价模式能够更好地服从以及服务于教学,保证评价目的顺利实现。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评价方法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不能够单纯依靠经验来进行定性评价,还需要引入一系列的量化指标来对这一工作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更加精准把握这一工作开展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评价结果需要与奖惩挂钩,评价结果优秀的学科以及任课教师在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方面要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激发教师做好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工作的积极性。
(四)增强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能力
针对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关键之举是要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高质量微课制作以及应用培训,切实提升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对于教师信息化素养方面的欠缺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大培训投入力度,紧紧围绕教师在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能够满足需求,真正做到将有限的培训资源用到刀刃上,这样才能够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另外,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学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讨,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技巧。例如,围绕微课内容逻辑、视觉呈现等技巧,邀请在微课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前来分享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能力。
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的重要价值,研究制定微课建设以及应用顶层设计,加快这一工作的推进速度,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确保微课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对于很多高职院校而言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从高职院校这一工作实践情况来看,做好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高职院校对于这一工作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推进微课顺利建设以及成功应用。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以及应用需要多措并举,具体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树立正确的微课建设以及应用理念、注重微课资源的共享以及交流、完善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评价机制,增强微课建设以及应用能力等,上述几点需要统筹兼顾,任何一方面存在短板都容易给微课建设以及应用带来不良影响。另外,高职院校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探寻做好这一工作的基本逻辑以及技巧,从而引导高职院校在微课建设以及应用方面能够做到方向正确、策略可行。
本文系2023年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一般项目)《职业教育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思政微课建设途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230314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莹,王华,赵丽,等.高职院校微课开发路径的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18-19.
[2]陈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347-348.
[3]杨婧雯.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研究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3,(22):129-131.
[4]张红兵.基于致学本位的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1):49-52.
[5]陈想,王铃.“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3):40-42.
(作者单位:国网山西技能培训中心(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