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路径研究 \t
2025-01-27黄倩 王亚文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本文在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探索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廉洁文化教育实施路径,对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时代新人;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路径
引言
廉洁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廉洁文化建设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高校建设与发展,大学生应在廉洁文化建设中承担起营造廉洁高校氛围的使命,自觉提高廉洁意识,成为廉洁高校建设的忠实支持者、倡导者和参与者。
一、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重要价值
“廉洁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和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载体[1]”。高校应加强廉洁文化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形成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才能促使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廉洁文化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
我们所注重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对现代中国文化的自信,还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廉洁文化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基因文化、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我国古代对官吏选拔与培养都注重以廉洁为标准,如官吏监督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文官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等,均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制度文化,也是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文化源泉。因此,通过对大学生深入解读中国传统廉洁思想和制度,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
(二)廉洁文化教育是培养清正廉明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圣地。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学校的廉洁文化建设,确保廉洁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进入社会之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将“清正廉洁”作为修身立业之基。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部分大学生思想意识出现偏差及价值观念错位,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因此,高校应营造出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廉洁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廉洁文化素质,引领他们树立廉洁的思想观念,养成终身清廉做人的信念,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对构建和谐校园、净化社会风气、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
(三)廉洁文化教育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通过加强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建立健全廉政制度,规范师生行为,弘扬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有效地推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首先,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可以提高高校管理者的水平,通过对管理者进行廉洁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管理者的行为,有效地提高管理者思想政治素质;其次,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师生的精神境界。不断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师生严格要求自己,深化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廉政监督水平;最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政通人和、清风正气的校园环境。在廉洁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高校师生形成了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和修身的行为,构建出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现实困境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应在我国各所高校普及开来,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不仅教育大学生做到廉洁从业,更培养他们成为反腐败斗争的先锋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必须认识到当前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形式单一等,这直接影响了廉洁教育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资源匮乏,缺乏专业师资
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资源缺乏,主要体现在廉洁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关于廉洁类人才培养往往通过在研究生教育中挂靠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式进行,并未专门设置廉洁类学科专业[3]。大学生廉洁教育往往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承担,但部分教师缺乏廉洁理论知识的更新、独特的教育手段,也缺乏一线的廉洁实践经验,导致高校在开展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中困难重重。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员建设有待加强,在高校中从事廉洁文化教育工作具体人员名单不明确,在人员结构中并未体现身份多样性、年龄合理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教育技能建设有待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有参与廉洁文化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应掌握廉洁教育规律、原则、方法。
(二)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
教育过程的形式化、教育内容的泛化、教育方式的简单化现象突出。高校在进行廉洁文化教育时,主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由于授课时间有限,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课堂上主要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并未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少数学生对于廉洁文化教育和廉洁知识的学习存在抵触现象[4]。另外,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基本以开展项目活动为主,缺乏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效利用,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忽略了学生廉洁素养的提升。
(三)缺乏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运用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实效性要受到载体的制约,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都在于对载体的运用。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网生代”。因而,网络平台是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但部分高校都是依照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为主,而忽略了在“微时代”背景下,应与时俱进,借助学校官网、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树立起网络廉洁意识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线下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高校往往忽略了借助各院系学生会、社团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列入日常的课外活动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也并未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宣教活动,降低了廉洁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
三、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实践路径
在“时代新人”背景下,要高质量推进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需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廉洁教育教师队伍;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教育形式,摒弃传统填鸭灌输式说教,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地不断增加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载体运用。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1.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导,打造清正廉明的教师队伍
作为廉洁文化教育的教师首先自身应清正廉明,这是保障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高校应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导,打造高素质的廉洁教育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建设和廉洁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1)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廉洁教育考评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师德考评体系,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2)健全师德师风监测机制,施行由人事、教务等多部门参与的师德师风监测体系;(3)加强榜样引领示范作用,选出廉洁文化教育优秀教师,运用网络宣传分享廉洁文化教育成果,多途径多渠道深入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
2.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扎实推进廉洁文化教育教师的多元化
时代新人应具备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良好品质,要培养时代新人,多措并举推进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廉洁文化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中进行专业化建设,确保他们全面掌握廉洁文化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规律和基本技能等,从而提高廉洁文化教育的针对性[5];(2)建立复合型的廉洁文化教育教师队伍。各类课程教师在授课中融入相关的廉洁教育内容并挖掘内涵的廉洁教育元素,实现各类课程与廉洁教育形成协同效应;(3)建立专兼结合教师队伍。高校聘请校外专家、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定期给学生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廉洁文化教育的权威性和感染力。
3.以强化创新机制为抓手,推进廉洁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
高校应通过创新机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1)构建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围绕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重要内容,建立入职、培训、管理、考核四级制度体系;(2)构建灵活高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将集中与自主学习、线上与线下学习、理论与实践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智能化培训平台;(3)构建立体多元的激励体系。营造“以师为本”的校园氛围,增强教师的幸福感。此外,组织召开优秀廉洁教育教师评选活动,激励榜样示范作用,增强教师的荣誉感。
(二)丰富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1.以活动式教育为主体,积极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活动式教育主要增强受教育者的体验感,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主要从“看、听、说、干”着手开展“走出去”活动。(1)“看”廉洁人文场所,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让大学生通过体验方式感受廉洁文化,引导大学生培养廉洁的良好品质;(2)“听”廉洁文化知识,听专家学者讲述廉洁专题党课和先进事迹等,使大学生身临其境,自觉提高廉洁内涵;(3)“说”周围腐败现象和廉洁典型,与老干部、老红军交流心得,产生廉洁共鸣;(4)“干”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服务、困难群体帮扶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践行廉洁理念。
2.以情感式教育为核心,入情入理地进行廉洁文化教育
情感式教育主要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情感渲染、轻理论灌输。要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的效果,需要重视教育过程中情感沟通和交流,循循善诱,及时挖掘身边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廉洁文化教育情感化,是要将“教育者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加强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受教育者树立牢固的廉洁思想,并运用于未来职业发展中[6]”。
3.以文化人式教育为先导,筑牢大学生拒腐养廉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养成优秀廉洁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高校应统一规划校园廉洁公共设施建设,搭建综合性的廉洁宣传平台,消除社会不良影响,为开展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创造条件。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廉洁教育系列读物,创作廉洁校园文化精品,引入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艺术品,学习传统的廉洁经典等,大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实践教育活动等形式,对于廉洁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三)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载体运用
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发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本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应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任务,将廉洁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实施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廉洁内容,做好大学生廉洁思想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7]。
2.以学生社团为纽带,发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战斗堡垒作用
社团是高校先进文化的集散地,高校充分借助学生社团,发挥先锋作用。高校应合理利用各院系的学生社团,辅导员定期开展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号召班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然后潜移默化影响着周围学生。此外,专任课教师可以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学生工作中,确保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切身感受到廉洁服务的重要意义。
3.以网络运用为依托,打造廉洁文化教育的新高地
在“微时代”背景下,应与时俱进,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融入互联网浪潮中,打造廉洁文化教育新高地。加强网络载体的运用,不仅可以扩大廉洁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占领新的思想阵地,而且打破了廉洁文化教育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运用网络进行廉洁教育。在网络自由空间中,高校应营造健康向上,廉洁文明的网络环境,强化对大学生网络廉洁行为的自律和他律监督,进而提高廉洁文化教育实效性。
结语
在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既是高校铸魂育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引领。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主要培养“清正廉明”之人,让他们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只有转变大学生廉洁价值观念,才能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2024年度信阳师范大学廉政专题研究项目《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XLZ-0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2-25.
[2]侯帅.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3]曾俐,王顺洪.新形势下高校廉政建设的特点和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232-234+1.
[4]黄德林.《探索反腐倡廉教育规律-反腐倡廉与廉政建设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5]江成.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路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3.
[6]张煜洋.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机制创新[J].廉政文化研究,2020,11(06):82-86.
[7]胡伟立.德育视野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0,23(03):104-107.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