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历薪资关联下的教育投资新风向

2025-01-27韩瑞琳

公关世界 2025年2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学历,进行高层次的教育投资。而一个人是否还会选择继续在教育上投资,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基于劳动经济学方面的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分析的相关理论,探讨其中之一的影响因素,即我国大学毕业生学历与薪资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投资产生的影响。基于此分析后,本文将阐述个人在未来教育投资中如何进行选择和规划。

关键词:教育投资;学历与收入;个人规划

引言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1],教育投资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形式,投资于自我教育对个人有很多益处,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为个人带来长远的收益,这种回报可以直接体现在个人未来的工资水平上。据有关数据显示,教育水平或学历对个人的工资收入有直接的影响,学历越高,平均薪资和起薪点也越高,这种正相关关系对教育投资具有显著影响。

一、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概述——相关名词阐释

(一)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表现为能为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通常根据社会或组织中的劳动力人数和劳动者个人能力素质分别确定其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与人身联系在一起,有不可分性,且其所有权无法进行继承或转让。

(二)人力资本投资

其主要包括:(1)各级正规教育。即在各种教育中的投资;(2)职业技术培训。它侧重于在获得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投资;(3)健康保健。它是在增强体质、医疗保健、娱乐等方面的投资;(4)劳动力流动。它是指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在地区间、部门间、产业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2]。

以上4个方面产生的投资效益均具有广泛性、持效性、长期性和多方面性。它们的投资方和受益方可能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中的任何一方或多方,在一定的积累后,个人就会在长时间内获得收益。除此之外,还会给社会带来好处。

(三)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一种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家庭或个人用于教育上的支出,可用劳动者接受教育年限和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其中,工资收入被认定为教育投资收益的一种体现。教育投资可分为由国家政府、团体等进行的宏观教育投资和由个人或家庭进行的微观教育投资,本文主要探讨微观教育投资。

二、学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投资的影响——具体材料分析

(一)学历与收入之间存在的关系

1.从就业市场与薪酬增长趋势上看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城镇非私营还是私营单位的就业者,其年均工资与前一年相比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出现下降趋势。另外,麦克斯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指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增长速度已显著减缓。具体而言,2022年本科毕业生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与前一年相比,提升的幅度较为有限。这表明尽管整体薪资水平在提升,但不同学历的收入增长速度都在放缓。

2.从起薪点角度来看

根据中国薪酬网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国地区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平均月工资越来越高,分别在5500、8000和11000元左右。本科还比专科及以下学历高300—1000元。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博士的起薪依次增加,且名校本科毕业生起薪普遍高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由此可知,教育水平依旧是决定毕业生初始薪资的关键因素之一,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见图1。

3.从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来看

从《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上看,2022年本科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6个月内,超过一半的人平均月薪低于6000元。月薪在6000—8000元的毕业生分别占24.1%和11.9%,均未超过1/4。而月薪超过8000元的毕业生比例则不足20%。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科毕业生中,半年后的月薪平均值超过10000元的人数比例只占6.9%[3]。

大多数本科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其月薪平均水平未能达到6000元。这也表明许多毕业生在初入职场时面临着较低的收入水平,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得更高的薪酬,见图2。

(二)学历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1.学历提升带动薪资增长,但增速减缓影响教育投资

(1)教育投资回报预期降低。教育作为一项生产性资本投入,其回报周期较长,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些基础设施(如建筑、能源系统等)的建造周期[4]。加上近几年薪资增速的放缓,个人和家庭可能会降低对教育投资的长期回报预期。这将导致一部分人在面对高额教育费用时产生犹豫,尤其是在选择是否继续出国深造或选择更高层次的教育时;(2)延迟教育投资。在经济压力较大或就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一部分家庭或个人可能会选择延迟教育投资,选择先就业或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在教育方面进行投资。

2.学历与收入的正相关关系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1)激励增加教育投资。由于学历与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即可获得更高的学历,提高未来的收入水平。这种情况会激励个人更加努力地追求高等教育,并选择继续学习或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技能;(2)影响教育投资的选择。学历与收入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不同的教育水平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不同的回报。这会导致教育投资的选择更加倾向于那些被认为能够带来更高经济回报的学科和专业。如,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这些学科往往因较高的起薪和职业发展前景而受到更多学生和家长的青;(3)教育市场的供需平衡。随着对高学历的需求增加,高等教育机构的入学人数将会上升,进而推动教育机构或政府去扩大规模或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个人教育投资选择和分析——就大学毕业后选择参加工作还是读研(教育投资)的具体案例说明

巴菲特是现代投资界的传奇,他曾说过,“最重要的投资是你对自己的教育”。由此可知教育投资对一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人教育投资分析

1.教育投资的成本分析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等。在读研的过程中,个人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学费和书本费,同时可能还需要承担住宿费等费用;(2)间接和机会成本:在读研期间,个人将无法参加工作,从而失去一定的收入。同时,个人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也会带来一定的时间成本。且个人将放弃直接进入职场或选择其他教育路径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构成了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

2.教育投资的收益分析

(1)职业发展前景改善:读研深造将有助于个人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改善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在未来的职场中,个人将能够胜任更高级别的职位,承担更重要的职责;(2)社交网络拓展:在深造的过程中,个人将有机会结识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优秀同学和导师,这将有助于个人拓展社交网络。这些社交网络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帮助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机会;(3)心理满足感提升:通过读研,个人将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和职业目标,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感。这种心理满足感将激励个人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3.教育投资净现值的分析

本文计划使用所掌握的贴现现金流分析方法,通过评估净现值来确定是否应该执行这项教育投资:NPV(Ci为投资成本,Bi为投资收益),当NPV>0时,则支持个人教育投资选择,说明这项投资在经济学上是科学的。贴现率一般以银行现行的贷款利率为准,2024年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由于研究生学制一般在3年,这里本文取r=3.75%。

(1)直接成本(这里只计算学费和住宿费):取研究生平均学费每年8000元,住宿费每年2000元,总和1万元计算,经贴现得:10000+29277(万元);(2)间接成本(读研期间放弃的收益):由表1中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年薪分别除以不同学历层次的平均数可计算出本科生的收入系数大约是0.67,而硕士生的收入系数大约是0.98,用两个系数分别乘表2中数据,可得到表3数据,见表1—3。据此可粗略计算出个人在读研三年期间所放弃的工资收入,经贴现后为:112094(万元);(3)经济收益:假设个人22岁本科毕业,读完3年研究生后25岁毕业,工作直到60岁退休,由表3可计算得出个人在本科生工资水平的净现值约为100万元(由38年的现金流折现得到),在硕士研究生水平约为140万元(由35年的现金流折现得到),收益现值约为40万元(不含读研期间奖学金等收入)[5]。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NPV=400000-(29277+112094)=258629(元)>0,所以说从长远来看,选择继续读研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不错的收益,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二)教育投资的规划实施

在权衡完投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后,个人的未来规划就能更加确定下来,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教育投资,提升自身的学历。

结语

综上分析,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毕业生薪资增长面临压力。通常,学历越高,收入也就越高,两者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而言,通过合理的教育投资规划,可以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除了关注学历外,还应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邢玉升.论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5):1-2.

[2]李高义.西安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J].全国商情,2016,(32):43-44.

[3]2023年就业蓝皮书发布[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3,(07):37-40.

[4]张学高,扶涛,薛勇军.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03):69-73.

[5]李姗姗.考研热中的冷思考——基于个人视角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J].郑州师范教育,2021,10(04):23-26.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