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课堂初探

2025-01-26邬丽薇

师道·教研 2025年1期
关键词:品读

一、体验生活,智趣齐飞,唤醒自我

(一)坚守儿童立场,激发儿童兴趣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在古诗的语言实践中,立足和尊重儿童的生活,遵循学生的特点,相信和呵护儿童的天性,点燃儿童诗意的的愿望和热情,深度解放孩子们的思维,拓宽视野,深化情感体验。

(二)立足生活体验,激活儿童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教学《村居》中,我这样引导——

师:请想象孩子们放风筝会是怎样的表现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一句话形容这个画面。

生1:一个孩子拉着风筝线风一样向前跑。

生2:还有两个孩子在欢呼跳跃。

生3:最小的一个孩子拽着风筝跑,风筝在他背后跟着,像个调皮的孩子。

师:如果还可以多几个人,你会把你身边的谁画进这个情境中去?为什么?他们有什么表现呀?

二、感悟古诗,以美养言,认识自我

(一)声画融通,感受语言之美

古诗,诗是富于画面感的,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在教学《村居》的时候,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以画绎诗。我抓住关键词品读,以画促思维,理解诗句,感受语言之美。

师:请你根据古诗来画一画杨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生1:(把杨柳画得很长)诗句中的“拂堤”,告诉我们它在随风拂动,像妈妈的手一样抚摸着堤坝。

……

师:同学们真聪明,理解得真好。就给杨柳抹上点春烟(涂抹绿色),看喔,所有的景物都仿佛陶醉其中啦。

(二)以诗联诗,内化文化之美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作为老师,要引领孩子们循着古诗之血脉,找到中华文化之根,我们中国人生命之根,塑造我们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我在教学古诗高鼎的《村居》的片段时,引导学生品读完课文,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孩子们尝试自主品悟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师:请你猜一猜,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心情?请读出诗人的心声。

生:如果我是辛弃疾,我亲眼看到这样的一幕,我会很开心,景色那么美,生机勃勃,这些人又那么勤劳和快乐。

师:很好。想知道诗人心里到底想表达什么,我们就先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作者笔下的“儿童”与高鼎笔下的“儿童”表达的有什么异同?(了解词的创作背景)

三、指向语用,生命植根,创造自我

(一)迁移运用,尝试作诗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只要多读、多欣赏、多借鉴,只要勤观察、多发现,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让童心飞扬,每个儿童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儿童诗。”在教学高鼎的《村居》时,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诗境中来回穿梭、回味,激起孩子们的生活诗意和诗意生活,让他们诗意的语言从心里自然流露。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会诗人好不好?把你在春天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所闻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写出来,写出自己的真实心情。

生:二月天,醉春烟。儿童,忙趁。" (二)改编古诗,自信植根

古人将王之涣的《凉州词》去掉一个“间”字,改为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让孩子们也参与改编古诗,品悟语言高妙,那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以下我们来看看陈德兵老师如何引领孩子们去改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师:陈老师有一个绝招,你们相不相信?

生:不——相——信。

师:这首诗是我写的了,谁会读?帮我读读。

生:(读)

篱落疏,一径深,

树花落,未成阴。(众笑)

儿童走,追黄蝶,

入菜花,无处寻。

最后,陈老师三改:篱落疏疏一径深深,树头花落还未成阴。儿童急走(" )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可寻。他故意漏掉一字,请学生增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升自我。

只有当文本和生活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并亲身体验过,通过语文实践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审美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力,使之成为他们独立的个人信念时,语文核心素养才得以全面提高和发展,进而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财富,并转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

责任编辑 钟嘉仪

猜你喜欢

品读
绘本阅读:学生言语智慧飞越的踏板
让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中生长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的文本情与意品读探析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以读代析,让诗歌教学富有诗味
把语文课上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要走进文本
浅谈宋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