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语文课上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2016-05-27邹紫琰

考试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品读提出问题

邹紫琰

摘 要: 本文针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回答问题,教师讲课收效低的情况进行思考,了解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学生的话语权受阻。为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话语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鼓励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形成良好的话语对话群体,使课堂生动精彩,教学相长。

关键词: 品读 允许犯错 亮出观点 提出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孩子活跃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少。面对沉默的学生,面对“死寂”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转变理念,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

一、留给学生阅读空间

教授《庐山的云雾》时,讲解到本课的一个重点,理解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出示一组图片,让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从而让他们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再让学生自己浏览第二段,看看这一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的学生说道:“从上到下。”可是考虑到从山谷写到山峰,这个答案又有所不妥,听到这个答案被否定,不少同学的小手都不敢举起来了。直到我又把问题具体化:“找一找他的方位词?”学生才能顺利说出。这的确是我的失误,“从上到下”这个答案也有正确之处,再者,教师提问应该清楚明确,否则学生的思考可能就没有方向性了。我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找文章讲了庐山云雾的哪些姿态,并且交流最喜欢的一种姿态。但是我又犯了本节课的第二个小错误,即没有把品读和想象的机会留给学生,以第一种姿态为例,“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学生起来读,我问为什么喜欢这句,在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我把他引读到“白色绒帽”上,然后对白色绒帽的特点加以品析理解山顶云雾特点。经过听课老师向我反映,我突然意识到,我可以换种思路,让孩子自己品读句子,再谈谈读后体会,通过画面的联想感知云雾的特点,可能更形象,而且学生也不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二、允许学生发言有错误

很多时候,学生不肯主动回答问题是怕回答错了遭同学取笑。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语文课堂上,学生讲对了,老师要肯定赞扬;学生讲错了,老师要帮助纠正。允许学生尝试错误,体现课堂交流的原生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使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听童老师上《放飞蜻蜓》的时候,童老师在这一块就把握得很好,为了弄清课文的整个架构,首先要学生学会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在教学中不难引出第一段导出课文,是“捉蜻蜓”,最后一段是结尾,“放蜻蜓”,那么中间部分自然就成为课文的第三个重要部分,但难处在于怎么用小标题概括,这个动词该怎么抓?童老师请孩子尝试着起小标题,同学们跃跃欲试,但有点害怕错误,童老师鼓励道:“不要担心答错,有大家伙帮你一起修改呢,大胆一点。”学生纷纷举手,记得其中有个孩子说:“知蜻蜓。”童老师说:“这位同学说得也很棒,不过我们来看看,课文的主人公是陶行知,‘知是孩子知,如果我们能陶行知的角度来分析就更好了,谁再来说说?”很多同学顺着老师的思维引导,“说蜻蜓”,“谈蜻蜓”,“议蜻蜓”,说得多好,这样集思广益的课堂才是大家需要的课堂,允许正确和错误并存。

三、引导学生亮出观点

面对形成定势的“沉默”的语文课堂,教师更要做好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片思维的天空,为每个学生提供倾听、表达的机会。

在教学课文《狼和鹿》时,有一道练习题是这样的:“《狼和鹿》的故事中,你认为‘狼、鹿、森林、人谁是受害者?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学了这篇课文,应该知道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而狼、鹿、森林、人不能说是受害者呢?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理由。我鼓励学生提出看法,并且对他们说,只要言之有理,哪一个都对。在我的暗示和鼓励之下,不少同学都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手。一生说:“我觉得森林是受害者,因为鹿大量繁殖,把森林都吃光了。”一生说:“我觉得狼是受害者,因为人们为了保护鹿,把所有的狼都杀光了。”一生说:“我觉得鹿是受害者,因为鹿大量繁殖,吃光了所有植物,再加上传染病肆虐,他们也会很快死亡的。”又有生说:“老师,我觉得人才是受害者,你想,自然被破坏了,人还能生存吗?”看看,孩子说得多好,允许他们亮出自己的意见,才会有课堂上思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问题设计是教师的“专利”,学生的“疑”就是教师通过“冥思苦想”预设出来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无话可说也在所难免。如果我们把问题的设计权、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肯定就会有更高的学习热情,肯定会更自然地把握课堂话语权。当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进程中,就再也不可能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更多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行使课堂话语权,走出“沉默”,走向自信。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就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多一些赏识,学生就多一个机会成为牛顿,成为爱因斯坦。“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都肯定有优点,哪怕是一个思想差、学习差的学困生,他在某些方面都有可能会有闪光点。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帮助他们通过错误养成良好习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就要把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多时候课堂上教师独霸课堂的原因之一就是唯恐学生出错,特别是优质课,总认为越完美越好,唯恐学生打乱教师预设的思路。一节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的课注定不是一节好课,孩子有了表达的权利,就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猜你喜欢

品读提出问题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绘本阅读:学生言语智慧飞越的踏板
让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中生长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