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宋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环节

2016-04-26李彦军

关键词:品读体验环节

李彦军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初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宋词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走进词人、走进词人创设的意境,引领他们去品味字词句的精彩,体会词人的心声,记下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宋词的魅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味。

【关键词】宋词教学 吟读 品读 环节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5-02

词始于唐朝,定型于五代,盛于宋朝。它原本是人们宴会之上和乐演唱的歌词。人们一直常说“诗言志,词言情”,诗歌被古代的读书人认为是用来抒发自身大理想的,而词则是抒发个人的小情小爱的,因此刚开始被士大夫不耻,就算有写的词也是不编在正集中。然而词到了宋朝,人们把更多的题材填入词中,尤其是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更是写的慷慨悲凉。那么怎么样让当代的中学生去体会千年前古人描绘的景、表达的情、创造的境,却是宋词教学的一个难题,教师在不断探索和追求,以寻找好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通过“读一读”“评一评”“品一品”“写一写”这四个环节的学习,让原本与宋词疏远的学生,走进宋词,去体会古人的情志,使这些久远的文字在现代找到“共鸣”。

第一是读一读。声情并茂的吟读是学习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法。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词原本就可和乐而唱,虽后来乐曲流失但填词的格律是流传下来的,加上词句长短不一,词的吟诵应该是抑扬顿挫十分优美动听,这是从声韵的角度去考虑。从理解、体会词的表情达意的角度去思考,吟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朱熹在《熟读精思》中就强调“读书千遍,其意自见”,以苏轼的《江城子》为例,这首词豪迈不羁,通过写出猎的雄壮场景,抒发兴国安邦的豪情。怎样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情境?反复的吟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钱梦龙)因此轻轻地吟读,充满感情地吟读,声情并茂地吟读,就能体会词的景、情、境。如柳永的《蝶恋花》情感缠绵悱恻,可浅唱低吟。所以,在词的教学时吟读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是评一评。就是要在吟读基础之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这些距离我们千年的声音毕竟与我们有着时空的相隔,更何况词人的这些妙语是他们人生经历积淀的阐发,对于只有十几年人生路的中学生要有深刻的理解是很难的。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评一评词,说说他们读完之后的体会和感想。这个环节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第三是品一品。就是要深入品读,品出词中精彩。

虽如东晋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然初中生在品读词时,字词句的理解、词的写作背景了解、词中典故的理解等是必不可少的。如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之精妙,就需要细细的体会和理解。“绿”和“红”用以代指海棠之“叶”和“花”。而“肥”和“瘦”则指雨后叶的青翠动人,花的凋零寥落。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学生是可以理解这些词所指的内容,但为何不用“叶茂花落”,而用“绿肥红瘦”,可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品读了,这也就是品读的关键。“绿”“红”选取的叶和花的颜色进行对比。“肥”“瘦”选取的是叶和花的状态进行对比。再想想古诗词中“残红”“落红”都是描绘的是暮春之景,也往往表达的是诗人或词人的惜春之意。说到这里学生也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词人“绿肥红瘦”四字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再以苏轼的《江城子》为例,如果学生不了解苏轼被贬黄州背景,就不明白他是寂寞和失意之情久积于心,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于是遇事而发,写下了这一篇豪放之词。如果不知道“亲射虎”,“谴冯唐”, “射天郎”三个典故的含义,就不能体会苏轼强国抗敌的主张、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

因此,“品一品”这一环节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词语言的凝练美,感受到宋词中字词丰富的表现力,也能从字词中体会词人借词抒发的情感。学生也能切实的感受到词人在创作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精彩。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品析词并不困难,让学生克服心里畏惧,主动走进词作去感受词人的内心的感情。

第四是写一写。就是把词人凝练的语句,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进行改写。

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的发挥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写的丰富而有意趣。这既是判断学生是否理解这首词作的方式,又是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苏轼《浣溪沙》中上阙三句话就是雨后农村的新景象描绘,这三幅画面留给了人很多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用手中的笔描绘这美丽喜悦的场景。比如一个学生这样写到:“这天气可真古怪啊!一直干旱,我不由得去求雨,但是挺辛苦的。可当我看见农村雨后的景色,我可乐开了花:枣花纷纷地落下,村子里到处都响着纺车转动的声响,农民们都聚集在柳荫下吆喝着卖黄瓜,处处充满着生机,我不由得要去谢雨,走了一段路后,喝了点酒,再加上自己很困乏到现在只想睡个觉,太阳正当头照耀着,使人感觉到很口渴,所以便想去敲打庄户人家的大门,问一问能否供应一点茶水,但是怕人家正忙着农活,无人在家,所以不敢贸然进入。虽然,求雨、谢雨这一路辛苦,但既然这是为了百姓们,也值了。看见他们又有好日子过了,心里便一阵高兴。”

这样的写作调动了学生自身的情感,围绕词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感受词的无穷内涵,获得审美体验。同时在操作中,我还发现这样的改写又是很好的写作训练。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改写比只给他们题目的命题作文难度降低了,减少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又加深了对词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读一读”“评一评”“品一品”“写一写”是我在宋词教学探索中的简单总结,怎样更好地展开宋词教学以及古诗词教学是我以后需要继续探索的。宋词是我国灿烂文学史中的一颗明珠,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去欣赏它。

参考文献:

[1]九年级义务教育 语文教学参考资料

[2]《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李敌霜《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品读体验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