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韧性坚守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2025-01-21谭佳欣罗曼戴韵格刘日微周碧琼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坚守乡村教师

摘" 要:该研究采用叙事探究研究方法,以六位优秀乡村教师为典型个案,深入探究乡村优秀教师韧性坚守的动因,研究发现成就乡村教师韧性坚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外部的认可与积极的学校文化以及持续激励政策五个方面。基于此,该研究提出加强乡村教师的德性自觉,增进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信念的培育,为乡村教师参与乡村建设提供支持,构建合作的学校文化,出台乡村教师发展支持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教师;坚守;影响因素;叙事探究;自我认同

中图分类号:G525.1"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2-0141-04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s a narrative inquiry research method and takes six outstanding rural teachers as typical cases to deeply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ir resilience and perseverance.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resilience and perseverance of rural teachers mainly include their self-identity, deep educational feelings and firm educational belief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rural construction, external recognition and positive school culture, and sustained incentive policies. Based on this, the study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of rural teachers, enhance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educational feelings and belief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ir participation in rural construction, build a cooperative school culture, and formulat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Keywords: rural teacher; persistence; influence factor; narrative inquiry; self-identification

在城镇化不断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逐渐边缘化。然而,仍有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毅然选择坚守在乡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面对教学任务繁重、乡村儿童学业基础相对薄弱、非教育任务冗余以及乡村生活的苦闷等困难时依然选择扎根乡村?优秀乡村教师不仅是乡村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更是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实支柱。本研究通过对六位优秀乡村教师的叙述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探寻他们韧性坚守乡村的影响因素,为稳定我国乡村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持。

1" 文献回顾

马姝漫[1]对2010—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进行文本分析,描摹出优秀乡村教师群像。阳濡卉[2]对优秀乡村教师的角色成长机理进行了深度分析。耿飞飞[3]探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乡村教师的角色特质。黄晓茜[4]提出优秀乡村教师自我认同的建构逻辑:个体与社会的多重互动。李琼等[5]发现乡村小学教师韧性具有的十种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培育乡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因素。高慧珠等[6]提出组织吸引力、职业吸引力、情感嵌入性和人际关系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4个核心因素。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已有的研究多聚焦于优秀乡村教师角色特质、成长机理、群像分析以及其留任因素的分析,但对优秀乡村教师在遭遇多重环境压力与挑战下依然坚守的内外部因素探究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六名乡村教师的叙事探究,完整且深入地了解乡村教师在不同场域的状态,力求揭示出优秀乡村教师韧性坚守乡村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康奈利和克兰迪宁于1990年提出的叙事探究,教育叙事研究可以进入教师所叙述的一个个真实且生动的故事,从局部到整体地呈现其成就坚守且卓越的原因[7],本研究通过对六位优秀乡村教师的深度访谈,将访谈资料作为叙事探究文本。本研究问题是“乡村优秀教师缘何韧性坚守”,主要探讨了以下2个问题:乡村优秀教师韧性坚守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共同推动乡村优秀教师的坚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识别出影响教师坚守的关键因素,并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

3" 研究发现

通过对六位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与分析,发现成就乡村教师韧性坚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内在因素:自我认同

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是影响其坚守岗位和追求卓越的重要内在动力。这种认同建立在乡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对乡村独特育人价值的认同以及对城市教育相对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接纳的基础上,是乡村教师将身体作为被体验为应对外在情境和事件的实践模式[8]。在访谈中,六位教师都提到,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对于培养优秀乡村人才、促进乡村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学校和家长、社会对其正向评价居多,他们的个人发展得到了支持。访谈中,A老师表示,他让所在的乡村小学变成彩色乡村小学,他启蒙了乡村儿童的审美,让乡村小学成为儿童一生美好的记忆,同时,他认为,乡村大自然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独一无二的。自我认同促使乡村教师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追求卓越。

3.2" 内在因素: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是推动乡村教师坚守岗位和追求卓越的内在驱动力。怀有教育情怀的乡村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视教育为自己的使命,愿意为乡村人才培养和社会建设付出极大的努力。他们深信通过自己努力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乡村学生个体和整个乡村的命运。这种坚定的信念促使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访谈中,B老师认为,作为一位本地人,对农村教育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他认为,农村小学教育更能让儿童热爱大自然和自己的家乡,乡村教育能让他的学生更好地传承土家文明。C老师认为,乡村教育总要有人付出,总要有人为了乡村儿童继续坚守乡村,并且他对乡村生活整体上是比较满意的,他愿意为了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3" 外部因素: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和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是其坚守岗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意识到培养优秀的学生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对乡村社会的最大贡献。乡村教师和乡村社会互嵌共生,随着乡村教师不断增强与乡村的联系,乡村教师不断深化对乡村文化的理解,乡村教师的自我价值感不断被提升,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访谈中,B老师表示,他主动将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的善良勤劳等优良传统融入到教学实践中。D老师表示,他经常带领班级学生参与“装故事”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向乡村儿童传播乡村文明,并主动参与乡村社会环境治理,多次组织家长讨论班级学生教育发展策略。

3.4" 外部因素:外部的认可与积极的学校文化

外部的认可是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促使他们追求卓越的重要动力。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赏与肯定使乡村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一步坚定他们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决心。此外,积极的学校文化对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具有重要意义。访谈中,C老师认为,对于乡村教育的热爱深深地源于他对自己岗位的尊重、对学生的关心,以及父辈教育理念的传承。他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这为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他选择留在乡村学校任教。在E老师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她听从母亲的建议,选择留在乡村任教,工作中,她得到了校长和同事的支持。这些因素共同营造了一个愉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她对乡村学校有了深厚的感情。

3.5" 外部因素:国家采取的持续激励政策

国家对乡村教师的激励政策是促使乡村教师坚守岗位和追求卓越的重要因素。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给予乡村教师更多专业成长的机会。访谈中,A教师表示随着一系列相关国家政策的推进,乡村教师的收入得到较大的提升。其年薪已经达到十万,他很满意目前的工作状况。F老师表示,目前职数充裕,国家对乡村教师职称有专门的政策倾斜,五年前,其顺利通过副高职称,因为有顶层制度的支持,其竞争压力比起同等情况下的城市教师小很多,目前月收入已经达到了7 000多元,且职业发展空间大。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是乡村教师坚守乡村的内部因素。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是其对“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和“我将如何行动”进行不断确认的过程[4],是乡村教师坚守岗位的重要内在动力,对他们的教育实践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乡村教师将自己视为乡村教育事业的传承者和推动者,这种独特的价值感将促使他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屈不挠,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的最前线。其次,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是推动乡村教师坚守岗位和追求卓越的内在驱动力。优秀乡村教师们深知,教育是改变乡村少年命运的关键,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基石。优秀乡村教师们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希望乡村儿童能够走出乡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种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是他们坚守的内在动力。优秀乡村教师们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他们愿意为孩子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乡村儿童实现自己的梦想。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让他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坚定和执着。

乡村教师坚守乡村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学校和国家三个方面。坚守并非易事,乡村教师的坚守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首先,他们需要积极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和乡村社会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服务乡村儿童。其次,他们需要得到外在的认可和积极的学校文化,这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最后,国家对乡村教师持续的激励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正是有了这些外部因素的支持和鼓励,乡村教师们才能更加坚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促使他们更好地推动乡村的发展。

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是乡村教师坚守乡村的核心原因,而乡村、学校和国家外部因素的支持进一步支持乡村教师的坚守,为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提供保障条件,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不断促进且相互转化。

4.2" 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乡村教师的德性自觉。加强教师德性,教师德性内涵包括教师身份价值自觉、自我修养自觉、专业提升自觉及生命关怀自觉[9]。乡村教师要在不断完善中增进自我认同,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加强乡村教师的身份价值自觉,乡村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乡村振兴中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乡村社会服务等独特使命,认识到自己对于乡村和乡村儿童的重要作用,在历史传承和追寻未来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要以个人的努力积极推动乡村发展。乡村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秉承“修身、齐家、平天下”,将传道解惑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将培养“本领强,情怀深”的乡村少年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引导乡村少年学有所成后,要积极回馈乡村。乡村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提升自觉,不断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自主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等,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乡村学生的学习需求。乡村教师应不断提升生命关怀自觉,加强对自己生命价值和学生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积极引导儿童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和乡村社会建设。同时,乡村教师与其他教师和村民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

第二,增进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信念的培育。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育体系,充分发挥“银龄讲学计划”政策效应。在选聘乡村教师时,重点考察其教育情怀和教育信念,选拔具备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选拔具有教育情怀的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教育。同时,政府和各高校要为乡村教师提供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乡村教育实践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乡村教育的政策法规、乡村文化相关知识,培训时应注重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乡村教师入职后,提供持续的教育支持和指导,开展定期的专业交流会、研讨班和培训课程,分享教育心得和经验,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激发教育情怀和信念。最后,要充分发挥“银龄讲学计划”政策效应,乡村学校要重视“银龄讲学计划”人选的选拔和使用,让入选人与乡村青年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全面指导和支持乡村青年教师,不断提升乡村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为乡村教师参与乡村建设提供支持。乡村教师应在乡村自治方面、乡村法治方面和乡村德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以上作用,一方面,乡村学校应尽可能减少乡村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将乡村教师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乡村学校应出台鼓励教师参与乡村文明与文化传播等工作的政策,并给予相应的资金和制度支持,比如,在职称评审方案中,将乡村教师参与乡村建设进入加分范围,同时优先选拔这部分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每个学期以教研组形式组团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参与乡村教育政策的制定,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积极传播乡村优良传统,带领学生和村民积极挖掘乡村文明和文化。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牵头组建各年级乡村建设服务团队,定期到乡村服务。乡村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治理,主动融入乡村,深入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以集体的力量推动自身的发展。

第四,构建合作的学校文化。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乡村教师的发展。学校应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同事共同体,创建合作、和谐的氛围。学校领导需提供乡村教师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包括在地化教学资源包、前沿的教学知识和教育技术设备等。同时,鼓励乡村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如鼓励教师进行探索性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等创新教育方式。鼓励乡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在教学和科研上形成横向交流和互助合作的氛围。每年定期选派乡村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参加培训,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培、市培项目,同时,也要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和长效沟通,构建师生每周沟通机制,尤其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学校里形成一个师生共同成长、互帮互助的氛围。

第五,国家应出台乡村教师发展支持政策。乡村教师发展是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为了支持乡村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国家可以出台以下政策:首先,提供经费支持,增加对乡村教师发展的经费投入。这包括增加乡村学校的拨款,提供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改善,为乡村教师提供专项培训的经费支持,以及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鼓励乡村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其次,建立科学、公平的乡村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充分考虑乡村教师的特殊工作环境和条件,重点评价其教学质量和其对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和乡村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再次,加强对乡村教师的表彰支持,设立乡村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奖励可以包括荣誉称号、奖金、职务晋升等。最后,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支持,包括提供专门的乡村教师培训课程和资源,推动乡村教师参与岗位培训、专业发展和学术交流;支持乡村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基地,提供定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参考文献:

[1] 马姝漫,易静,李攀.优秀乡村教师的群像研究——基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的文本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6(6):54-61.

[2] 阳濡卉.优秀乡村教师的角色成长机理与培育路径[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3,36(4):65-69.

[3] 耿飞飞.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乡村教师的角色特质与生成机理[J].当代教育科学,2022(8):80-87.

[4] 黄晓茜.嵌入乡土与自我提升——一位乡村教师在社会变迁中自我认同的深化历程考察[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4):118-128.

[5] 李琼,曾莉.何以坚守:乡村小学教师韧性特征研究[J].教育学报,2017,13(1):72-81.

[6] 高慧珠,唐小霞.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基于对重庆38名乡村教师的调研[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3(5):29-39.

[7] 王伟,唐文静.乡村教师何以坚守且卓越——基于四位乡村卓越教师的叙事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3,35(2):69-76.

[8] 邢媛.吉登斯“自我认同”的社会哲学思想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3):121-123.

[9] 韩延伦,刘若谷.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教育研究,2018,39(5):83-92.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培育基地(无编号);湖南省级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无编号);2023年度湘南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3018);湘南学院高层次人才及在校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无编号)

*通信作者:周碧琼(198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教育,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坚守乡村教师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