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学者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动因与成效

2025-01-13高小升高嘉悦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受到海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和研究。海外学者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实用主义目的,重在剖析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因,评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以及展望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前景。在海外学者看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重塑中国城乡关系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因。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提振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而且极大地助推了新时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归因于世界农业发展的日益数字化趋势等因素,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需要解决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平衡如土地用途调整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总体来看,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以肯定为主,并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海外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台的部分政策的意图仍存在一定的误解和错误认知,需要在对外传播中主动予以回应、批驳和积极引导。

关键词:海外学者;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动因;实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5)01-0044-09

收稿日期:2023-12-24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5.01.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KS172)

作者简介:高小升,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海外中国学。

*通信作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30-31。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2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实施阶段。七年来,党和国家围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和实施制定相关政策,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这也促使海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

一、海外学者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因的判断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三农”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和国家缘何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时的首要议题。总体来看,海外学者从国家和国际两个维度着手,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动因进行分析并做出三大基本判断。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必然选择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4。基于此,海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提升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宏伟决策之一。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IPDS)所长穆罕默德·努尔(Muhammad A.Noor)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取得这样伟大的历史成就,不仅源于中国的强大国力,而且归因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5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Robert L.Kuhn)在研究后进一步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基石。在中国,我们可以从特定的政策倡议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这在中国的两项政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项是‘精准扶贫’,一项是‘共同富裕’,其中‘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容就是乡村振兴。”[6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唐纳隆·梅(Genevieve Donnellon-May)也在美国《外交学人》(The Diplomat)撰文称:“‘三农’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期间首次谈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起,旨在造福于人民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政策和规划的重点。”[7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重塑城乡关系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卡点瓶颈,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1]14 。当前,中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海外学者据此认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城乡矛盾、弥合城乡差距和重塑城乡关系。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研究员卡尔皮特·曼基卡尔(Kalpit A.Mankikar)表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宣布取得脱贫攻坚斗争的胜利后,中国政府就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缩小城乡差距放在首位。”[8具体来说,一方面,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致力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以便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必须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若乡村不振兴,则社会不稳定,中国就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6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能为农村人口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创造新的就业空间和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德国洪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斯·艾森纳克(Klaus Eisenack)等学者指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符合实践要求和前进方向,不仅可以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一条新途径,还增加了农村人口的收入,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9

(三)应对新时代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冲击也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考虑

海外学者认为,乡村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将“三农”工作的重点转向乡村振兴与新时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具体来说,一是全球城市化浪潮对传统农村造成巨大冲击,必须调整乡村发展节奏,使之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发布的《2019年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指出:“当前大多数国家持续的城市化浪潮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距,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稀缺和青年失业等挑战也日益严峻。现在应对这些挑战比试图在未来减轻它们的影响要划算得多。”[10二是全球粮食局势趋于紧张,中国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提升粮食自主生产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南非塔博·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Thabo Mbeki African Leadership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南非中国问题专家谭哲理(Paul Zilungisele Tembe)撰文称:“中国粮食产量能否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确保国内食品价格相对稳定和逐步停止对大豆等特定食品进口的过度依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深刻地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11随着新时代国际形势中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加,中国要在夯实农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农”工作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稳定支撑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回旋空间,因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成为必然选择。

二、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成效的评估

自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实施以来,七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如何?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未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这是海外学者在评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成效时关注的重点议题。在海外学者看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乡村振兴战略仍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及影响

1.乡村振兴战略提振了中国经济。海外学者研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和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吸纳了国内外各类机构的参与,为中国农村发展提供了不容忽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10个月之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就联合中国农业农村部在湖南长沙发布《关于中国实施乡村战略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联合声明》,这是联合国系统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表示支持[12。在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并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两机构仅2018-2020年对中国乡村振兴的新立项目就有5个:2018年的陕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扶贫项目;创新扶贫项目(川宁特色农业发展);2019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村项目;2020年的云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示范项目;湖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示范项目。支持资金分别为7 200万美元、8 000万美元、100万美元、7 478万美元、6 020万美元,累计总金额2亿8 798万美元。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2018-2023年间对中国的新增项目数也达到15个(世界银行9个,亚洲开发银行6个),累计支持资金38.5亿美元。 。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12.3亿元人民币,项目实施期为5年,覆盖全省4个市(州)的10个县(市、区)128个行政村,预期受益农户人数32.8万多人[13。世界银行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项目旨在支持广西和贵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13个发展领域中的4个绿色农业发展领域和1个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将在2023-2028年提供总额为3.2亿美元的贷款[14。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推农村地区三产融合效应明显,也加速了中国农村由外来型开发转向内生式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新格局的构建。法国国际经济研究所(CEPII)顾问米歇尔·阿列塔(Michel Aglietta)认为:“中国全面振兴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助力了经济改革,保证广大农民的福祉,而且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发展政策以解决地区资源差异和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使农村和农业发展更为高效。”[15瑞士再保险研究所(Swiss Re Institute)在题为《乡村振兴:把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村》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并提振了中国经济,2019年度中国城市地区的消费增长8.6%,而中国农村地区的消费则增长了9.9%。”[16美国政治学家乔恩·泰勒(Jon R.Taylor)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中国迈向科技型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和鼓励国内消费的关键,这对于中国摆脱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智能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7。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海外学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从三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动员了中国的社会力量,盘活了中国社会的内在活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研究员亚历山大·科蒂(Alexander C.Koty)在研究报告中称:“作为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和消除贫困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扶贫和环保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对中国政府重要性的日益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投资和激励措施为国内外各利益相关方参与该战略并为帮助其多元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机会。”[18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研究中心(SCC)研究员法图玛塔·迪亚洛(Fatoumata Diallo)肯定了户籍制度改革为缩小中国城乡差距迈出的积极步伐,并强调该制度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19。二是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变革。韩国成均馆大学金融学教授安玉花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国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可以让有规模的农业企业在农村进行产业化生产,并向市场输入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实现了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15。澳大利亚自由撰稿人杰瑞·格林(Jerry Grey)在《环球时报》发表题为《中国的进步在于满足人民的需要》的评论文章称:“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鼓励人们回到农村,因为这一战略,中国农村人民的生活正在稳步改善,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可以在网上购买商品,还体现在他们创造了依托电子商务销售自己商品的机会,这些商品可以通过私营企业网络迅速送达中国的任何地方。”[20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密切了新时代的党群关系,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革命的领导能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学院(SAIS)研究助理李卓然(Zhuoran Li)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并将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对实现了脱贫的地区仍实行动态监测和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防止农村出现大规模返贫现象,这些举措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履行其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的具体实践,也增进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1。美国乔治敦大学埃德蒙·沃尔什外交学院(SFS)贺雷(Harry He)等海外学者更是高度肯定中国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凸显的基层治理能力,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基层党建,在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譬如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引入人才、技术和资金来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该计划项目中的党员和共青团员每年占比均在90%以上,这不仅提升了地方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更是巩固和强化了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地位[22

3.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了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承。不少海外学者研究称,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了文旅振兴乡村的模式,对于塑造农村人口身份认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亚太区研究员安娜保拉·波拉(Anna-Paola Pola)认为:“中国对农村的日益关注,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遗产概念的转变,有助于传播一种整体的领土观念,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环境转变奠定了基础。在乡村振兴话语的推动下,中国在村庄保护方面的经验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国际环境。”[23英国雷丁大学杰米·穆尔霍兰德(Jamie Mulholland)指出:“重视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村庄,依托乡村旅游振兴传统村落,能够重塑乡村主体身份,被视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24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博根项目(Borgen Project)研究员米凯拉·伯顿(Mikayla Burton)撰文称:“中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设立的乡村振兴戏剧节就是文化保护的典型案例。作为一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在一定层面上创造了更多的额外收入机会和就业机会,鼓励离开乡村的人返乡就业或创业。该节日的设立还突出了该地区的其他文化特色,促进了相关的文化保护项目和旅游业的发展。”[25

(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实施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挑战。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发展前景,海外学者一方面看好中国乡村振兴实施中的巨大活力和机遇,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必须要解决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就机遇而言,部分海外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数字化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条件。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高级自然资源经济学家简·辛里希斯(Jan Hinrichs)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经影响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电子商务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途径,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简化了交易程序,建立了消费品到农村、农产品到城市的双向平台。”[26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称:“中国各地的经济差距导致城乡之间机会不均、仍然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运用好互联网技术有助于改变中国的经济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27还有部分海外学者充分强调乡村社区振兴的作用,认为乡村社区振兴为部分区域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国际测量师协会高级顾问法瑞娅·玛苏姆(Fahria Masum)等学者的研究指出,乡村振兴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乡村社区振兴,而乡村社区振兴在政策层面往往被忽视,要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了解乡村社区如何实现自我振兴,以丰富其经济基础,提高其生活质量,并重塑其功能和角色[28。就挑战而言,海外学者认为,如何应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和气候环境问题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巩固粮食安全是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但土地利用的转变却有可能导致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SCCEI)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发展挑战。除了教育和卫生投资不足导致人力资本挑战外,生态退化和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也引发了自然资本挑战。”[29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卡尔皮特·曼基卡尔称:“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如果耕地被转用于建设卫星工厂,中国可能难以确保其人民的粮食安全。”[8针对气候环境问题,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伊斯拉姆(Md Safiqul Islam)等学者表示:“除了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30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土地和气候环境问题将是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必须应对的挑战。

(三)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如何才能成功把握机遇和有效应对挑战,从而变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动力,海外学者从中国国内和国际社会两个层面给出相关建议。在国内层面,中国需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口智力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返贫监测机制。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中国地区负责人马泰奥·马尔基西奥(Matteo Marchisio)研究称:“中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不过仍有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仍临近贫困线。未来若出现无法预见的家庭成员患病、失去工作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情况时,这些人非常容易受到冲击而重新成为贫困人口,这就是为什么要必须继续监测和支持弱势群体。”[31二是要加快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海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归根到底靠的是乡村产业发展,因此,未来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应针对乡村的产业发展状况,不仅要改进传统的劳动生产方式,探索新型劳动生产方式,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助推产业融合。譬如亚洲开发银行(ADB)2021-2025年间在华战略方针指出:“亚洲开发银行已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中国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将利用电商和其他数字平台服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分享最新的‘互联网+’和农业技术应用。”[32三是要大力推动建设气候适应型农村基础设施。2022年3月,世界银行发布的《首期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成效规划》技术评估报告的建议指出:“农业不仅是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而且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未来中国乡村振兴过程中,为减少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危害,建设气候适应型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对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力,增强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3在国际层面,中国应强化乡村振兴中国经验的对外阐释和国际传播。海外学者高度赞扬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做法,并表示乡村振兴的中国经验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思路,也值得发达国家借鉴。南非外交学会(DSSA)主任基尔坦·巴纳(Kirtan Bhana)表示:“乡村振兴可以为非洲国家提供借鉴,中国在实现巨大飞跃的同时,仍在进行务实的长期规划、寻找解决方案。中国高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经验,对南非大有裨益。”[34亚美尼亚政治经济战略研究中心(CPESS)创始人兼主席本雅明·波戈相(Benyamin Poghosyan)指出:“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政府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成就,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了解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学习借鉴中国经验,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35

三、对海外学者关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认知的剖析与回应

(一)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和认知的特点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重要体现,事关民生福祉和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建设充满活力的农村地区的巨大机遇。从2017年的“首次提出”到2022年的“全面实施”,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受到海外学者的持续关注和研究。虽然海外学者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议题广泛,研究关注点却主要集中于分析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因,评估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展望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前景。总体来看,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和认知呈现四大特点。

1.一个趋势。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趋势更倾向于研究其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更加注重中国目前都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将会怎么做以及能带给国际社会的中国经验。譬如,南非外交学会主任基尔坦·巴纳(Kirtan Bhana)在考察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时认为,该战略的实施同当前的世界形势与全球发展走向相联系,他还强调了中国的乡村振兴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就如何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理念真正了解中国民众的关切发表观点,并指出乡村振兴对于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

2.两类成果。从研究成果来看,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智库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理论文章。就智库报告而言,以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美国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美国库恩基金会、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等为代表,他们发布的问题简报和政策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解读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以及评估“三农”工作的实力结构。譬如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卡尔皮特·曼基卡尔在其撰写的问题简报中,着重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大关键特点进行解码分析。美国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剖析了中国农村现状及发展走向,主张要抓住振兴乡村的新机遇,优先考虑农村和城市经济之间的联系。与智库报告不同的是,以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高校及其附属研究机构的学者更倾向于做一些理论性分析和发表学术性理论文章。譬如新西兰林肯大学艾伦·伦威克(Alan Renwick)等学者基于中国农村家庭水平调查数据和内生转换模型,评估了通信科技的使用对中国农村地区收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可能的政策干预措施。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管理学教授尼尔·克什特里(Nir Kshetri)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城乡差距背后的因素,并强调政府财政激励的重要性。

3.四种视角。从认知视角来看,主要有四种。其一,经济利益分析视角。此类研究着重分析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经济内涵与影响。加拿大政治学家亚历山大·科蒂重点从经济层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加了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政策重点领域的机会。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高级自然资源经济学家简·辛里希斯(Jan Hinrichs)基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评估了电子商务技术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其二,社会互构分析视角。这类研究更加关注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以南非塔博·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谭哲理为代表的海外学者肯定乡村发展之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取得的成就归因于政策的一致性、政治和行政意志以及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其三,宏观分析视角。这类研究更多从宏观政策层面分析中国乡村振兴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亚美尼亚政治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席本雅明·波戈相基于宏观分析视角明确了学习借鉴中国的治理经验有利于国际社会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的重大意义;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主要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和落实情况,并从宏观视角分析其战略高度和时代意义。其四,微观分析视角。这类分析视角更集中于剖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细节问题。譬如以澳大利亚自由撰稿人杰瑞·格林为代表的海外学者深入分析了电商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农村电商促进了中国乡村的振兴,也拓宽了电商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机会,实现了电商和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4.多元认知。这种多元认知不仅体现在海外学界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动因的判断上,而且存在于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评估上。这些认知,有的相对客观,有的相对主观,有的相对准确,有的存在一定偏差,有的比较积极肯定,有的则相对比较悲观。譬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是出于国内原因,而有些海外学者则认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来自中国外部的压力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容忽视的重要考量。也有海外学者提出“乡村振兴是否也可以被视为帮助中国应对来自西方国家竞争的战略、能否降低中国对美元的依赖、是否代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模式”等疑问[36。更有部分海外学者竟然得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为收纳城市失业人员”“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是某种巨量的浪费”或“年轻农民工离开大城市是对不平等现象的控诉”“鼓励年轻人到农村去创业是一种简单的‘把失业青年送走’的策略”等明显有失偏颇的结论37

(二)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认知和误解的回应

可以说,当前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积极肯定是主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和错误认知。基于此,我们应从不同层面予以回应,主动引导和塑造海外学者形成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客观准确的认知和判断。

1.在政府层面,加大与其他国家政府及首脑之间围绕农村发展或减贫等主题的经验交流互鉴,多举办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国际性活动(国际论坛、国际间活动)。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性难题与挑战。中国要在总结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先行国家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的经验,同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指导和帮助,真正实现乡村治理和发展的经验共享。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九次元首理事会上发出的倡议、落户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地杨凌的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示范交流基地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就是成功的做法。

2.在媒体层面,积极开放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围绕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成果和典型案例,增加对该战略内涵的相关阐释与报道,提高外宣报道的有效性和指向性;针对部分外媒主观的、消极的评价甚至是不实报道,国内媒体界应通过开设外宣专栏、举办国际文化节等方式予以澄明,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3.在学者层面,包括科研机构、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学者等在内的国内学术界应充分利用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从学理层面主动向包括海外学者在内的国际社会展现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就乡村振兴战略的模式、治理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与此同时,合理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的有效经验,从“他者”视角审视乡村发展新形势,为中国的政策方针提供相关信息与决策支持;针对海外学者基于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而产生的价值偏见,国内学界应通过举办以乡村振兴或农村发展为主题的高端论坛及学术交流研讨会或通过开设基层交流项目等渠道予以澄清。

4.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层面上,中国学者应逐步形成基于中国“三农”工作实践,凝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逻辑和知识体系,以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公正、客观地认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及实施成效,进而让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外传播成为进一步塑造和改善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领域和支撑。

四、结 语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38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世界也愈加期望深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更好地与中国交往。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广受海外学者的关注。七年来,海外学者对该战略的研究不断升温,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不断深化。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从实用主义的目的出发,综合运用经济利益分析视角、社会互构分析视角、宏观分析视角及微观分析视角等,从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国际等层面展开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动因和实施成效以及未来前景的研究与讨论,研究成果多以智库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理论文章等形式予以呈现。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不仅从“他者”视角为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政策执行提供了相关决策和信息支持,而且还为世界各国在未来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借鉴,助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与交流互鉴,为世界消除贫困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大多数海外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持正向、积极的评价态度,并且看好中国乡村振兴的未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仍有少数海外学者往往因缺乏对中国制度的深刻了解或因意识形态差异产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误读与偏见。针对这一现状,国内政界、学术界、新闻界应在准确把握国际舆论动态的前提下,主动回应海外学者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质疑、深入强化战略内涵和中国经验的对外阐释,积极引导中国乡村振兴的国际舆论走向,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认知与判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85-686.

[3]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23-05-15].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4] 黄敬文.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N].人民日报,2015-06-20(01).

[5] NOOR M A.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EB/OL]. (2021-04-04)[2023-10-24].http://www.cnfocus.com/china-s-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

[6] KUHN R L.What Is the CPC’s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EB/OL].(2022-06-29)[2023-11-01].https://news.cgtn.com/news/2022-06-29/What-is-the-CPC-s-People-centered-Philosophy-1beU2PQw968/index.html.

[7] DONNELLON-MAY G.China’s Push to Adv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EB/OL].(2022-02-12)[2023-10-18].https://thediplomat.com/2022/02/chinas-push-to-advance-rural-revitalization/.

[8] MANKIKAR K A.Decoding Rural Revitalization,Xi Jinping’s New Priority[R].New Delhi: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2022:3.

[9] WANG R,EISENACK K,TAN R.Sustainable Rural Renewal in China:Archetypical Patterns[J].Ecology and Society,2019,24(03):32.

[10] STEINER A,FAN S.2019 Global Food Policy Report[R].Washington D C: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2019:25.

[11] TEMBE P.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EB/OL].(2022-03-04)[2023-11-10].http://www.chinafrica.cn/Homepage/202203/t20220304_800277826.html.

[12] 高文成,周楠.联合国粮农三机构明确支持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EB/OL].(2018-11-03)[2023-10-21].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11/03/c_1123656222.htm.

[13] 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三机构.关于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联合声明[EB/OL].(2018-11-04)[2023-10-18].http://www.gov.cn/xinwen/2018-11/04/content_5337362.htm.

[14] 关于《世界银行结果导向型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项目环境与社会系统评价(初稿)》的公示[EB/OL].(2022-02-08)[2023-12-01].http://xczx.guizhou.gov.cn/ywgz/wzgz/202202/t20220210_72506273.html.

[15] 杨讯,苑基荣.中国经济奇迹正越来越多渗透到农村——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N].人民日报,2018-01-31(03).

[16] Rural Revitalization:Extending the Reach of Insurance Across China’s Rural Areas[R].Berne:Swiss Re Institute,2020.

[17] ZHOU M.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to Growth and Consumption[N].China Daily,2019-03-11(05).

[18] KOTY A C.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Opportunities for Investment[EB/OL].(2022-03-10)[2023-11-30].https://www.china-briefing.com/news/chinas-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opportunities-for-investment/.

[19] DIALLO F.China’s Urbanization:Hukou Reforms and Social Justice[R].Stockholm: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y,2020:1-2.

[20] GREY J.China’s Progress Lies in Fulfilling the Needs of Its People[N].Global Times,2022-06-01(07).

[21] LI Z.R. What is the Impact of China’s New Rural Initiative[EB/OL].(2023-06-10)[2023-11-08].https://thediplomat.com/2023/06/what-is-the-impact-of-chinas-new-rural-initiative/.

[22] HE H.Post-Reform Developments in Village and Neighborhood Party Building[J].China Brief,2021,21(12):29-35.

[23] POLA A P.When Heritage Is Rural: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Rural Renaissance in Chinese Listed Villages[J].Built Heritage,2019,3(02):64-80.

[24] MULHOLLAND J.Xi Jinping’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EB/OL].(2018-03-15)[2023-09-17].http://p.china.org.cn/2018-03/15/content_50710642.htm.

[25] BURTON M.The Borgen Project:How Heritage Preservation Reduces Poverty[EB/OL].(2021-06-06)[2023-12-17].https://borgenproject.org/heritage-preservation-reduces-poverty/.

[26] HINRICHS J.Gi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 Boost[EB/OL].(2018-11-18)[2023-04-30].http://global.chinadaily.com.cn/a/201811/18/WS5bf0cd01a310eff303289582.html.

[27] China Power Team.How Web-Connected Is China?[EB/OL].(2019-04-18)[2023-12-17].https://chinapower.csis.org/web-connectedness/.

[28] MASUM F,SPINDLER K,KLAUS M.Roadmap to A Coordinated Masterplan: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in China[R].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urveyors,2021:2-3.

[29] Stanford Center on China’s Economy and Institutions.Nature and Rural Vitalization:Rebuilding Rural Communities on A Greener Footing[EB/OL].(2023-04-26)[2023-12-17].https://sccei.fsi.stanford.edu/content/nature-and-rural-vitalization.

[30] TANG Q,ISLAM S.How China’s “Two Sessions 2020” Envisions Rural Revitalization[EB/OL].(2022-03-21)[2023-11-30].https://www.tbsnews.net/thoughts/how-chinas-two-sessions-2020-envisions-rural-revitalisation-388490.

[31] MARCHISIO M.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Prevent Poverty Relapse[N].China Daily,2021-03-11(12).

[32]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untry Partnership Strategy (2021-2025)[R].Manila:Asian Development Bank,2021:20.

[33] CHENGULA L K.Gree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gram for Results-Phase I(P1775-90):Final Technical Assessment[R].Washington D C:World Bank Group,2022:28-29.

[34] KIRTAN B.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EB/OL].(2022-04-14)[2023-01-13].http://www.china frica.cn/Homepage/202204/t20220414_800282133.html.

[35] 本雅明·波戈相.实现中国奇迹的关键驱动力[N].人民日报,2022-07-12(03).

[36] Harvard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Rural Revitalization:China’s “Ace” in Dealing With Western “Competition” With Xiaotong Feng[EB/OL].(2021-04-22)[2023-12-17].https://fairbank.fas.harvard.edu/events/xiaotong-feng-rural-revitalization-chinas-ace-in-dealing-with-western-competition/.

[37] The Economist.The Gap Between China’s Rural and Urban Youth Is Closing [EB/OL]. (2021-01-21) [2023-11-07].https://www.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2021/01/21/the-gap-between-chinas-rural-and-urban-youth-is-closing.

[3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Perspective of Overseas Scholars:Motivation and Progress

GAO Xiaosheng,GAO Jiayue*

(Center for Overseas Communication of Sinicized Marxism,Northwest Aamp;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major decision 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which has received continuous attention and research from overseas academics.The overseas scholars’ research has a strong pragmatic purpose,and their focus is on analyzing the motivations,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seas scholars,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re the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the reshaping of China’s urban-rural relations and the response to the complex and changing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 the new era.Implementing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booste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promoted great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and greatly contributed to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new era.Due to ever increasing tendency of digitalization in world agriculture,there ar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n the one hand and there are also challen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d use and food security.In general,overseas scholars’ cognit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mainly affirmative,and the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strategy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spects.However,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there are certain 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conceptions among overseas scholars on the motivations of policies on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which needs to be actively responded,criticized and led in the process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overseas scholars;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motivation;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责任编辑:张洁)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