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探寻
2025-01-07罗翠霞
摘要: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可以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文化认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问题导学来促进学生感知传统文化,找准有效落点以理解文化内涵,引导文本剖析以感受文化意蕴,借助现代手段以拓宽文化视野。实践表明,这样的努力可以起到彰显传统文化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路径
众所周知,我国古人无数的智慧往往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渗透于中华悠久文明之中,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本文试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探究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旨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文化认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借助问题导学,感知传统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置大有讲究。不仅要明确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时机,还要注意问题的数量、主次以及提问模式等等。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设置过多的问题,需要引起警惕[1]。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好问题设置的度呢?笔者认为设置阅读问题,要把主要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即教师的问题设置要与全文内容相关,通过紧密联系文本中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
在进行主要问题的设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主要问题的设置可以从文本标题出发,如课文《祝福》;第二,结合作者的文本写作思路进行设计,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三,根据课文主题进行设问;第四,紧扣文本线索;第五,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问题设计,如课文《促织》;第六,针对不同文本之间异同进行设问。
二、找准有效落点,理解文化内涵
(一)运用传统节日渗透教学
中国有着不少传统的节庆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民众了解传统、继承传统。由于语文教学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一位教师在端午节小长假前,就结合时下热点,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基于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而屈原的《离骚》也被学生所熟知,知识竞赛就围绕端午节与屈原而展开。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问答,对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文化积累。与此同时,许多学生也开始对其他的传统节日激起强烈的好奇心。随后,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的传统节庆及其背后的风俗习惯,促使个人文化素养的进一步完善。
(二)运用传统元素渗透教学
为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教师不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背诵积极性,进而提高语文课文的背诵效率。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课文《陈情表》进行教学时,就紧扣课标要求,运用创新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特别注意将文化内涵渗透于课堂教学,先是引导学生认识“表”这种文本形式;又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区别“除”与“拜”的深刻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表”为一种古代文学形式,具体指臣子写给帝王的文章,表达臣子的忠贞报国之情;“除”“拜”都有“任命”的含义,但是“除”有强制性“命令”的意味,而“拜”则是强调服从。通过拓展的文化内涵,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语句,为全文背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率,切实增长语文学习成效。
三、引导文本剖析,感受文化意蕴
优秀传统文化要想世代留存,就需要一代代人自觉承担起传承责任[2]。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活动,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养成,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让一代代学生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从而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进行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进行了适当的文化拓展。教师首先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对左丘明及其所处的年代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也让学生对课文记录的历史事件有了清晰的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大致含义。在教师对课文知识进行延展后,学生再进行阅读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的教学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意,更能起到精神熏陶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借助现代手段,拓宽文化视野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对字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文化习俗,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直观的认识,往往一知半解。而现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形象化的情境,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让学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深厚底蕴。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登岳阳楼》进行教学时,就将岳阳楼的照片、视频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建设特点以及历史故事、建造时代背景等。学生在拥有岳阳楼翔实的形象认识和背景资料后,再去阅读课文,便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了。可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意。
总而言之,教师要恰当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要合理整合课文知识点,不断优化课文背诵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要通过适当的课文延伸,把文化内涵渗透其中,帮助学生系统、完整地理解课文深意,读懂作者的情感。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陆琴.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探赜[J].中学语文,2024(26):36-38.
[2]叶洁.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研究,2024(09):139-141.
作者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