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5-01-07孙桂霞
摘要: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提高高中生文学素养的有力举措。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深挖教材内容,以彰显传统文化元素;应借助有效策略,以传播传统文化内容;应进行拓展教学,以促进传统文化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有必要撷取其中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教育相结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助力。
一、深挖教材内容,彰显传统文化元素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能确保学生完全吸收蕴含于其中的传统文化思想[1]。
例如,教师在教学《陈情表》时,可以带领学生聚焦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在介绍这篇文章的文学地位时,可以引入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出师表》,并告知学生“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陈情表》中所展现的“孝”之情感与当下并无差别,可能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略微区别,但学生应当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同身受,还能够自主联想到父母亲人,并以作者为范例,参照并反省自身的行为。此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中对“孝”的严格要求。
通过对《陈情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祖母的孝养之情,还能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和“家”相关的阐释。
二、借助有效策略,传播传统文化内容
(一)精讲传统文化内容
兴趣是驱动学习最为关键的老师。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学习效能,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广泛引入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
以《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展现烛之武退秦师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这一事件展开定向剖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质疑之处进行解答。例如,在烛之武阐述自己观点的场景中,很多学生并不理解烛之武为什么一开始可以不听大王的号令。教师可以从词语本身以及文本中的含义出发对其进行解释:简单地说,就是烛之武与大王原来有过一些矛盾,而彼时的社会,尽管有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但等级不算森严。因此烛之武有表达自己观点的空间。然后回归文本情境,此时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需要烛之武这样能言善辩之士出马。作者这样描述不仅为了呈现对他的敬佩,同时也表露大王此前的歉意。在教师完整解释之后,学生能够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引导传统文化想象
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显著,不管是课堂授课,还是课外实践,正确引导都不可或缺。教师需要在古诗文鉴赏教学过程中,精准把握蕴含于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脉络。
以《燕歌行·并序》为例。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边塞艰苦的战斗环境以及极其艰难的将士生活。然而,尽管战事频繁,条件恶劣,战士们的意志却始终坚定,未曾动摇。诗歌不仅展现了敌人的威胁,更有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后者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在诗歌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先辈艰苦奋斗的意志,还能体会其越战越勇、越挫越强的民族情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蕴含于其中的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三、进行拓展教学,促进传统文化理解
(一)在实践活动中理解传统文化
文化的产生往往根植于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推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全面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2]。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对生活实际素材的选择应确保适合度,这样才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整体安排,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到敬老院提供义工服务为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组,可以创设才艺组、棋艺组,还有聊天组以及劳务组等等。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在与老人聊天时切不可谈及其子女,以避免老人伤心难过,也不能接受来自老人的馈赠。此次活动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小兰同学的发言,她认为同学们虽然现在是在照顾老人,实际上是在照顾未来的自己。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践行“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了解“推己及人”的道理。
(二)借助网络资源理解传统文化
在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之后,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出现了创新性发展。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也能将民族经典文化充分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例如,在学习《李凭箜篌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这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当时作者所处时代环境的了解,补充了背景知识;另一方面也易于学生把握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还为学生顺利进入课堂讨论环节打好基础。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课视频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文本内容以及人物形象展开分析,视觉上的刺激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精准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节选相关影视片段给学生做参考,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这能够使学生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提高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有力举措。所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养料,还能够将此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落实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才是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最大程度发挥。
参考文献:
[1]潘家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怀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世界(中旬刊),2024(10):10-11.
[2]王丽.例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语文,2024(27):17-18.
作者简介:江苏省徐州市九里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