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散文品读,提升文学素养
2025-01-07毕玉
摘要:为了能够带领学生展开充分的鉴赏,提升其对现当代散文的艺术鉴赏品位,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散文品读,进入情感世界;引导散文品读,体验文学价值;引导散文品读,体验文本美感等教学策略。散文品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架构联通作者的桥梁,这样学生和作者才能达成心灵层面的交流,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心境,才能够使萌发的感悟与作者心灵相契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散文品读;文学素养
现当代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体裁形式,进入高中后,学生开始系统接触现代散文。如老舍的《想北平》、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以及杨绛的《老王》等等,都是极其经典的优质美文。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基于任务群教学的策略,如设计统领性教学目标,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整合性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逻辑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这些策略指向则是结合品读教学这一举措,使学生能够披文入情,真正触及散文所具有的美学特质,从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全面提升[1]。需要指出的是,面向当下高中学生开展散文品读,不仅要基于教材更要超越教材,要吸纳更多的散文进入学生的视野。
一、引导散文品读,进入情感世界
散文的韵味往往源于作者对时代风貌和人生百态的独特感悟。文字作为载体,不仅传达了情感,还可以让每一位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激起共鸣。在教授散文时,教师的责任在于引领学生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世界,帮助他们实现更为深入的文学欣赏。根据散文的不同风格,探索作者情感的途径也会有所不同。描绘自然景观的散文,通常通过景物来抒发情感,因此,细腻品味其景物描写便成了进入作者情感世界的关键。而聚焦人物和故事的散文,情感往往直接流露,所以通过解读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我们能够捕捉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绪。尽管途径各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向情感表达的核心,这也是散文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散文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深入文本聆听作者内心的呼唤,洞察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意。
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独具魅力的散文,巧妙地将叙述与议论结合,不仅深刻批判了当时的反动政府,更流露出对受迫害革命人士的深切同情。这些复杂的情感渗透在文章的每一句每一段中,通过鲁迅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得以充分展现。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帮助他们捕捉到文章的主要情感基调。当学生初步感受到文章的情感氛围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深入每个段落,甚至细化到每一个句子,挑选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如,文中的“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哪里还有什么言语?”这句话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不仅体现了鲁迅的愤怒,更展示了他内心的极度悲痛。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它们共同展现了鲁迅对这起悲剧的深刻反思,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这样,通过对关键句子和段落的深入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鲁迅的内心世界,还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和内涵,从而真正领会这篇散文的独特魅力。
二、引导散文品读,体验文学价值
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核心职责是搭建一个有效链接,帮助学生借助个人的情感体验去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阐述并丰富他们的个性化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今生今世的证据》时,学生阅读过程中常会碰到理解上的难点,这主要源于刘亮程特有的语言风格。他笔下的场景与人物往往让学生感到生疏和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巧妙运用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协助学生把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文本含义相融合。刘亮程的散文作品经常围绕他的家乡——黄沙梁村展开,他曾提出了解这个世界始于对家乡的认识。在他的描述中,村里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块土地、每一个旧物都成为他人生经历的见证。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微不足道的草木与土墙,为何作者却给予它们深情的告别?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能够透过文本表面描绘,深入感受作者所寄予的深邃情感和独特见解。
三、引导散文品读,体验文本美感
罗丹认为,美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眼睛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丰富的现当代散文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拥有着极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例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现当代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运用审美艺术的目光对文本展开搜寻,既能够发现文本中所蕴含的美,也能够开展自主欣赏、自主品味,还能够将自身对美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具备诸多美学特质的散文中,这样的品读过程,必然是激情洋溢、情思涌动的,也能够体会散文所具有的美的语言、美的情感以及美的意境等等,从而得到心灵层面的浸润和熏陶,真正融入“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审美境界。
总之,现当代散文形式自由、意境深邃、情感真实、语言优美,往往能带给人情感的抚慰和心灵的启迪。但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特点、结构缺乏了解,阅读体验不够深刻,在解答现当代散文阅读类考题时难以把握重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现代散文的认识与理解[2]。现当代散文与其他的文学作品相同,所承载的都是作者的情思意动,所以,我们在教学现当代的经典散文时,需要带领学生反复品读,才能实现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同时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架构联通作者的桥梁,这样学生和作者才能达成心灵层面的交流,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的心境,才能够使学生所萌发的感悟与作者心灵相契合,从而不仅能感受作者精神的美丽,还要能够得到其精神的浸润。
参考文献:
[1]黄海波.“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散文阅读为例[J].广西教育,2023(20):114-117.
[2]张绍舟.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09):17-19.
作者简介: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