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长教,长足发展
2025-01-07陈蒙
摘要:短文由于字数简短,若不加以精心地设计,学生难以体会其中的丰富意蕴。因此,进行有效、深入的短文扩充教学,就需要用“长”的手段、适切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品味“长”的内涵,并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本文以《马说》和《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探索“短文长教”的新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短文长教;《马说》;《记承天寺夜游》
一、名家评论支撑文本
南宋的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评价韩愈文风为“韩如潮”,意为韩愈的文风如江上之潮,浪推千里。陶歆榆老师执教的《马说》,切入点较为新颖,以韩愈的文风“韩如潮”串联支撑文本。李涂寥寥数字的点评,是进行文本拓展的起点。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他们理解“韩如潮”仅是停留在所给的注释上。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陶老师通过结构、语言、影响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带给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任务一中,千里马遭遇的不平有以下三点:“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千里马的三种遭遇:死、饿、冤,韩愈通过“摆观点、析原因、推结论”的严谨结构,层层推进,可谓是“结构如潮”。
任务二是通过高频出现的“不”和“也”,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否定副词“不”,有极强的否定意味,表明千里马的悲惨处境,字音短而重,有醒耳之效。“也”在文中加深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对千里马的痛惜、对食马者的嘲讽,凝聚在此字之中。“也”字在句中有强调或者短暂停顿,提醒读者注意的作用;在句末的作用则是增强气势。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去掉“也”的版本,感受虚词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见微知著,由虚词感受韩愈语言情感如潮[1]。
韩愈不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彷徨呐喊,更是为所处时代的弊病而彷徨呐喊。教师播放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韩愈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马说》从何而来。教师引领分析:正因为韩愈心中有“不平则鸣”的呐喊,为此他写下了这篇绝世名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由马及人,托物寓意”,并让学生自主总结出了文章的中心。
韩愈的《马说》对后世人才选拔“影响如潮”。陶老师通过名家的评论,实现短文扩充教学,让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引领学生品味“长”的内涵。
二、多篇联读拓宽意蕴
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小短文中,要想“短文长教”,上出深度,可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苏轼被贬黄州,留下许多诗篇,以《记承天寺夜游》为线索,串联起《初到黄州》《临江仙·夜归临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文章,探究苏轼的性格特点“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
在《初到黄州》这篇诗歌中,苏轼的入世之心较为强烈,渴望有所作为,“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愤懑之情隐含在看似超脱的文字中。学生能通过分析诗句看出苏轼想要入世的情感。
《临江仙·夜归临皋》中,作者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宁愿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可谓是出世之心达到了顶峰。分析苏轼身在黄州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他的徘徊苦闷。
黄州的景与苏轼的文互相交融,成就了彼此的不朽。苏轼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把自己的一腔失意化作了满篇的诗意。
单篇的文本是孤立的,教师可以选取该作家的不同作品,或者同一类型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例如要想实现《登岳阳楼》的短文长教,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登临诗的联读,例如《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登高》等篇,感受诗人登高所见所感的异同。
“短文长教”,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如果能由“点”延伸,实现有效拓展,教学的“点”就会连成“线”,再形成互相勾连的“网”,教学的空间就会显得无比广阔。
三、反复朗读余味深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诵读品味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文言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能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
在曾琴老师执教的《马说》中,围绕“我们应该如何吟诵《马说》”这个问题,展开了三次阶梯式的朗读。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活动一中,曾老师采用替换称呼的方式,用“我”代替千里马,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感受到千里马的压抑、挫败、不满,因此让学生低头吟诵。在低沉的声音中,学生能初步与千里马共情。
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揣摩韩愈的情感,与韩愈共鸣,采用食马者和韩愈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韩愈的批判、愤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但是怀才不遇的不平,要鸣!韩愈不光是为自己的不平遭遇愤慨,而是在为这个时代大声疾呼!人才选拔的弊病、录取比例之低、门阀制度之严……万马齐喑究可哀,让学生昂首挺胸,自信吟诵。
活动三,曾老师让学生批注阅读,增加自我阅读的感受。例如,对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今日少年批注为“唉,不知马者所言谬矣!”“无论是否有伯乐,都应该坚信自己是千里马!”如此充满思辨性的批注,将课堂的氛围带到了一个高潮。最后让学生以勇毅、昂扬、奋发之姿态,读出今日时代的奋发向上。“以我观物”,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融入了《马说》,可谓是一次精彩的教学呈现。
余映潮老师提醒语文教师,短文长教应从“力度、新度、深度”上下功夫。文短而蕴藏丰富,短文长教,学生所接触的阅读空间就扩大了,所接受的语文滋养就丰厚了,所面对的语文世界就立体了。不管短文怎样扩充教学,笔者认为,都应该立足文本、生根学情,细嚼慢咽,不能为了“长”而长教,要让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焕发新的特色,带给学生长足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李月香.从“读”到“辩”:做一匹智慧的“千里马”——《马说》教学设计[J].初中生世界,2022(32):72-74.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西校区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