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01-02陈海明杨凯王华王德发郭春华

大医生 2025年1期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康复治疗脑卒中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和观察组(40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FAC评分、FMA评分和SS-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lt;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l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FMA、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lt;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不仅能提升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症状和运动能力。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步行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1.009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31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其中,偏瘫是常见的后遗症之一[1]。脑卒中偏瘫患者多见单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受限等症状,并伴有感觉障碍,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降低,常规康复训练虽可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减少肢体肌肉萎缩,但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2]。中医将脑卒中偏瘫归属于“中风”“偏枯”等范畴,以气虚血瘀证较多见,中医可通过药物、针灸等多种手段改善患者脑血流,促进疾病恢复。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已有较多研究报道,其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3-4]。补阳还五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具有活血、补气、祛瘀、通络等作用,且有研究显示,补阳还五汤可防治脑卒中后遗症,在发病早期治疗可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和致残率[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的疗效及对其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男性分别为19例、21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9.73±7.15)岁;脑卒中偏瘫病程20~76 d,平均脑卒中偏瘫病程(36.95±10.11)d;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15例;Brunnstrom分期[6]:Ⅲ期29例,Ⅳ期9例,Ⅴ期2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性、男性均为20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0.07±7.37)岁;脑卒中偏瘫病程18~74 d,平均脑卒中偏瘫病程(37.22±9.87)d;左侧偏瘫27例,右侧偏瘫13例;Brunnstrom分期:Ⅲ期28例,Ⅳ期9例,Ⅴ期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均Pgt;0.05),可比。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7],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⑵中医符合气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8];⑶首次发病且肢体瘫痪者;⑷生命体征稳定且意识清醒者。排除标准:⑴伴颅外伤、脑肿瘤等疾病者;⑵合并精神、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⑷合并心、肾等不稳定疾病者;⑸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者;⑹针灸取穴处皮肤溃烂者;⑺完全性失语者。本研究经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指南[7]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降脂、调整血压、营养神经等,同时按Brunnstrom分期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3 h/次,2次/d,6次/周,共训练4周。针灸治疗:双侧百会、双侧风府、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人中、双侧中脘、双侧气海、双侧足三里进行针灸,以得气后轻微酸胀感为度,留针20~30 min/次,1次/d,共针灸4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方:黄芪60 g,桃仁、赤芍、杜仲、牛膝各15 g,川穹、当归、地龙各10 g,红花5 g。血瘀更甚者加三七3 g;气虚显著者加党参15 g;肢体麻木、疼痛更甚者加鸡血藤30 g和桂枝15 g。取上述药材加600 mL清水大火煮开后文火煎煮至300 mL,150 mL/次,分早、晚温服,共服用4周。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头晕目眩、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消失或显著好转,肢体活动无受限;有效:上述症状有改善,肢体活动轻微受限;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肢体活动受限严重[8]。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⑵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对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偏身麻木、感觉障碍进行积分,按照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计0、1、2、3分,积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8]。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量表评分。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9]评估步行能力,将0~5级按0~5分计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步行能力越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0]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总分最高为100分,评分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成正比。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11]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最高为245分,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FAC、FMA、SS-QO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AC、FMA、S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3 讨论

卒中后偏瘫患者会出现运动功能受损,日常活动能力大幅降低。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卒中患者在1~3周软瘫期后,会进入偏瘫痉挛期,活动严重受限[12]。因此,改善卒中偏瘫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现代康复治疗通过特定、反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治疗效果有限。中医认为,卒中病位在心、脑,且与肝、肾有关,各种病理因素致使患者的气血运行不畅,产生不语或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症状,且难以恢复[5]。针对中风后偏瘫病机,中医治疗主要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消痰散瘀等为原则,旨在通过综合调理,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而针灸能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补阳还五汤则具有活血通络之效,故本研究探究两种方案联合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更优;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这提示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针灸具有双向治疗作用,针刺百会可醒脑开窍;针刺风府可清热散风、调和阴阳;针刺内关可调理气血、养心安神;针刺三阴交可健脾、和胃、补肝肾、活血、通络;针刺人中可清热通阳、救逆止搐;针刺中脘可补中气、理中焦、疏通经络、化痰消滞;针刺气海可培补真元、调气;针刺足三里可调理气血、祛风化痰、通络、除瘀。多穴位配伍共奏益气活血、通经活络的效果。同时,补阳还五汤方中的黄芪可补气化瘀、通络;当归、桃仁、赤芍、红花可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地龙可通经活络,让药力通达全身;杜仲、牛膝可补益肝肾、强筋骨、通经、逐瘀;川穹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红花可散瘀止痛、活血通络。全方共奏通络、活血、化瘀、补气之效,辅助针灸治疗可促进药物的吸收,针灸和汤药内外兼治,协同发挥作用,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升治疗效果[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FAC、FMA、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这提示观察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针刺百会可调节神经细胞功能,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血流量,进而恢复脑组织功能;针刺风府可改善脑血流速度和血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针刺内关可加快神经和肌肉恢复,促进手指功能恢复;针刺人中可作用于脑干,改善呼吸节律并起到脑保护作用[3-4]。有研究显示,针灸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运动中枢,刺激神经和促进血液循环,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14]。补阳还五汤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和保护脑缺血组织;还可调节脑内血栓素B2、前列腺素I2水平的平衡,促进一氧化氮合成,扩张血管、抗血小板,改善脑血流和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过氧化,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促进神经细胞生长[13]。补阳还五汤可使患者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脑功能恢复[15]。这些机制在促进患者步行、运动能力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辅以针灸内外兼治,可促进药物快速发挥作用,协同促进脑血流改善,加速患者恢复身体机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不仅能提升疗效,还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与运动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陈晓荣,颜流霞,厚磊,等. 2015—2019年中国居民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特征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5): 470-476.

LI B, DENG S, ZHUO B,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vs sham acupuncture o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motor aphas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Netw Open, 2024, 7(1): e2352580.

刘晓雯,王竹行,周熙,等.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20(2): 65-67.

何晓晓,任谦,李铁柱,等. “扶正补土”法针灸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27(13): 53-56, 60.

周文奇.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3, 37(z1): 7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等.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4): 301-31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王文志.《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2): 143-封三.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29-31.

杨雅琴,王拥军,冯涛,等.功能性步态评价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12): 1186-1189.

毕胜,纪树荣,顾越,等.运动功能状态量表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2): 114-116.

田凤霞.中文版脑卒中后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4): 10-12.

厚晓昀.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 2018, 34(2): 43-46.

曾悦,周鸿飞.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9): 206-209.

江六顺,汪瑛,王振亚,等.针灸干预脑卒中偏瘫伴发下肢肿胀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1(18): 3449-3453.

陈爱玲,马丛丛,刘存勇.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 2018, 13(3): 628-631.

猜你喜欢

补阳还五汤康复治疗脑卒中
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8例临床体会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探析脑血栓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析